左翼电影运动
左翼电影运动是在国民党反动派加紧反革命文化围剿的严酷政治形势下由进步文艺工作者如夏衍、田汉等掀起的,它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1932年到1933年,在“一·二八”事变后人民抗日热情不断高涨的形势下,左翼电影迅速兴起,出现了一批思想观点鲜明,艺术上也有一定成就的影片。如《姊妹花》、《渔光曲》。这是左翼电影的第一个高潮。另一方面,严峻形势的压力也促进了左翼电影工作者的成长和成熟。
他们开始尝试以更巧妙隐晦的题材选择、叙事方式和视听语言,曲折地宣传反帝抗日思想和隐约地揭示社会的黑暗。《神女》、《桃李劫》等就是在这种形式下拍摄的。在进步电影工作者的努力下,这段白色恐怖最严峻的时期却成了30年代电影艺术探索最活跃、成果最辉煌的一个阶段。1935年“华北事变”和“一二·九”运动以后,民族危机的进一步加深和人民抗日要求的重新高涨,推动着左翼电影运动也重新转向高涨,出现了“国防电影”的新高潮。如《压岁钱》、《十字街头》、《马路天使》等影片达到了较高的成就。
电影《艺术家》用黑白无声片的形式展现了从无声电影到有声电影的这段历史。
免费的网站请分享给朋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