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述碳酸盐粒屑的主要类型、特征及成因。
颗粒分类:内颗粒(盆外颗粒)和外颗粒(盆内颗粒);内颗粒是主要的,外颗粒是次要的。
内碎屑:是指盆地内弱固结的碳酸盐沉积物,经水流作用剥蚀破碎再沉积的碎屑;内碎屑形状:常具塑性流变,呈棱角状或磨圆状,一般内碎屑边界不切割内部颗粒。内碎屑大小:砾屑:大于2mm;砂屑:2-0.05mm;粉屑:0.05-0.005mm;典型实例:竹叶状灰岩。
鲕粒:鲕粒是指是指具有核心和同心层结构的球状颗粒;结构:核部+同心层,颗粒一般在2-0.25mm;.成因:生物说和无机说.形成环境:形成于动荡的水体环境中,一般水深小于5m,也可以深到10-15m,常常是高能浅滩环境。
球粒:或称团粒,是由泥晶碳酸盐组成的颗粒,一般呈卵圆形,不具内部结构;形成环境:粪球粒一般在能量较低的环境中,如潮坪、潮下带、深水盆地等。
团块:由几个碳酸盐颗粒被灰泥或藻类粘结在一起形成的复合颗粒,也被称为加积颗粒。在巴哈马滩,被称为葡萄石或巴哈马石。
核形石:也称为藻灰结核,核心及同心层形状都不规则的颗粒,常由非同心状的藻类纹层围绕一个固体核心组成,通常较大,大于2mm,常为1-2cm。成因:蓝绿藻的粘液,围绕一定的核心,一边粘结碳酸盐沉积物,一边又受水动力的搬运,或悬浮或滚动,从而形成不规则的同心增长层。
骨屑:也称为生物颗粒,是指生物骨骼及其碎屑。完整的多为微体化石,生物碎屑多为大化石。研究意义:重要的环境标志。研究生物门类、生态类型、生物群丰度及分异度以及生物碎屑的大小,分选及圆度以便提供更多的环境标志。
生物格架:主要是指原地生长的群体生物,如珊瑚、苔藓、海绵、层孔虫等,以其坚硬的钙质骨骼所形成的骨骼格架。生物物理沉积作用
泥晶或微晶:是与颗粒相对应的另一种结构组分,是指泥级的碳酸盐质点,与碎屑岩的杂基相当。根据其成分可分为灰泥和云泥。泥与颗粒的界限,一般以0.005mm为界。灰泥成因:化学沉淀;机械破碎磨蚀;生物成因。
胶结物:以化学沉淀方式沉淀、结晶于碳酸盐颗粒之间的方解石或其它矿物,与砂岩中的胶结物类似。成因意义:灰泥和胶结物的成因是根本不同的。灰泥是在安静环境中沉积的;而胶结物则是颗粒沉积以后,粒间水的化学沉淀产物,它存在的前提是必须有粒间空隙。
晶粒:是晶粒碳酸盐岩(结晶碳酸盐岩)的主要结构组分。
免费的网站请分享给朋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