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题目
TAGS
首页
/
题库
/
[单选题]检索式为:(名:生物信息)AND(导师:的答案
搜答案
检索式为:(名:生物信息)AND(导师:任正隆)AND(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农业大学),其含义为( )窗体底端
单选题
2021-09-06 20:59
A、要检索四川农业大学任正隆老师发表的有关生物信息学的文章
B、要检索四川农业大学任正隆老师发表的题名中含有生物信息学的文章
C、要检索四川农业大学任正隆老师指导的学生发表的题名中含有生物信息学的文章
D、要检索任正隆老师指导的研究生撰写的题名中含有生物信息学的文章,且学位授予单位为四川农业大学。
查看答案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标签:
四川农业大学
信息检索与利用
感兴趣题目
相关题目
(二十九)
【给定资料】
1.从建国初期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的高等教育是一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模式,从招生到就业,无不打上了“计划”的历史烙印。学校按指令性计划招生,学生按照计划分配,用人单位就像一个“大箩筐”,有什么学生装什么学生。我们通常把这种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称为“统包统分”模式。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及劳动人事制度的改革,“统包统分”的大学生就业分配制度越来越与新的经济运行机制不相协调,越来越不适应形势的发展,其弊端逐渐显露出来。为此,国家有关部门开始对传统的“统招统分”制度逐步改革,形成了以“供需见面”为主要形式、以“双向选择”为指导目标的就业政策。
以“双向选择”为主要特征的毕业生就业制度只是过渡性的就业政策。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天空越来越宽广,许多大学生选择了自主创业,并成功走向社会。但在大学生创业取得成效的同时,还存在一些来自大学生自身、相关外部环境等多方面的问题,使得大学生创业的整体效果并不令人满意。
2.高校毕业生自主就业,他们承受着许多人难以想象的心理压力。来自家长的殷切目光,亲戚、朋友、同学的关注和自己不低的期望,他们究竟处在一些怎样的心理状态中呢?某记者在北京某高校采访了一些尚未找到工作的同学。
小T当年以省前几名的身份进入如今的这所高校,在学校也担任过学生会、各种社团的干部,颇具领袖气质。她认为自己各方面条件都不错,不会没有好的归宿,哪个单位录用自己是其荣幸。但是在很多次的面试当中,她超常的自信却并没有带给她好运。许多单位都在她的比较高的姿态面前撤退了。
小X现在也感觉到非常失落和孤独,但她不愿意放低自己的要求去适应,她觉得这样是对现实的一种投降,如果今年找不到适合的工作,她宁愿放弃工作,明年准备复习考研。她说她并不是好高骛远,只是不愿意让自己的能力被掩盖在平凡当中。她希望“好钢用在刀刃上”。
小Y是一个比较平凡的大四生,成绩中等,既没有什么特长,也没有什么门路。所以在学院组织的招聘会快要来临的时候,他显得特别焦虑。他每天都早出晚归,四处去打听,看哪个单位需要人。他自己都觉得每天好像都在做无用功,但坐在寝室里自己又会发慌,会非常不安,还是宁愿出去跑跑。看到有同学签了工作合同,他就会感觉到莫名的害怕,更加坐立不安。小Y说,现在只要有单位要他,不管是什么单位,只要能解决户口问题,其他待遇都不计较。
小S是一个成绩很不错的女生,但她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胆小。她说她已经去了很多家单位,人家看到她的简历都非常满意,但一和她交谈,进行面试,就砸锅了。她说自己也不知道是为什么,一和用人单位说话就怕,不是面红耳赤,就是语无伦次,头脑里边一片空白,准备好的“台词”都忘得一干二净。她现在也不知道该怎么办,自己很难控制住自己的胆怯,要改改不掉,要训练又没有时间了,只好听天由命了。
小R是一个来自西北的毕业生,他在班上人缘挺好,但成绩方面比较糟糕,在求职方面更是没有什么能拿得出手的。在参加了几次招聘会又回家打探了一番后,他就整天处在一种观望的态度中。他觉得反正还有这么多同学,“比我优秀的同学都还没有找到工作,我怕什么啊。急,也应该轮到他们先着急啊。”他觉得“车到山前必有路”、“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说不定哪一天就有单位找上门来了,还是一个好单位。
3.正在上海赶考的法学研究生小李,一年间转战全国十省市赶考公务员,却屡战屡败,其中的酸甜苦辣不唯一人“独享”。
小李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公务员“考霸”。这一年来,她辗转湖南、北京、上海、江西、江苏、福建、浙江、湖北、广东等10个省市。小李说:“因为公检法系统招人本来就不会多,所以就想辗转多个城市,来博一个保险。”
一年辗转那么多地方,得花多少费用呢?小李给记者计算,每次考试费大约100元,再加上各地来回的路费和住宿费,目前已经花了9000多元。此外,公务员考试书、模拟题、上年考题集等资料费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她的个人履历,可以用金光灿灿来形容,辉煌得都快让人目眩了。”小李的一位相熟老乡对她执著于公务员考试感到非常不解。
记者获悉,小李是2006年毕业的某政法学院硕士,在学校年年拿奖学金,去年就考过了“司考”这个全国只有10%通过率的“强人考”。凭着这样一份简历,她完全可以在人才市场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
不过,近一年来小李几乎没有考虑过找一份除公务员以外的其他工作。从湖南一个小县城走出来的小李,早已是家乡父老眼里的“金凤凰”,父母一直深信这个有出息的孩子将来铁定是一位“威风”的法官。而小李的师兄师姐也一直向她传递这样两个信息:“考公务员是最好的出路,读法学,总归是想进公务员公检法系统的,而且又是金饭碗,地位也受人尊敬。”
4.小吴,毕业于某重点大学,本科学历,工作年限两年左右,先后跳槽五次之多,行业涉及房地产、化妆品、教育咨询、传媒等,所从事的具体工作也有服务、营销、策划、编辑等四项之多。
小吴在大学所学的专业为国际贸易,但她的长项却比较倾向于中文,写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均非常优秀。在校期间,一直担任教授助理,并且独自寻找了一个加盟项目,在家乡担任整个城市的代理商,先期运作比较成功。因为这些经历,小吴在毕业时对自己的期望较高,不甘心在大公司从低处做起,而是想进入一家规模不大但是有发展前途的公司,可以一开始就受重视,以最快的速度成长,然后再自己创业。以下是小吴的工作简历:
2003年9月~2004年1月,某知名房地产公司,任物业主任,主要工作职责就是处理投诉之类的事宜。工作非常的清闲稳定,福利待遇也比较满意。但是小吴认为该工作没有挑战性,并且发展空间很小。
2004年1月~2004年6月,某合资化妆品公司,任品牌经理。该公司老板在招聘时对小吴极为器重,小吴认为自己进入该公司后可以大施拳脚。开始时,小吴信心百倍,编写了整套的企业文书、招商方案、对外合同,与客户谈判等。但渐渐发现,老板的经商风格非常保守、吝啬,谈判往往因为极小的折扣或非常少的利益分配而耽搁下来,甚至不欢而散。并且所有的产品都是在作坊式的小型加工厂里贴牌生产,产品质量得不到保障。本来是想与公司一起成长的小吴觉得前途渺茫,不顾老板的挽留,毅然辞职。
2004年6月~2004年9月,某台资教育机构,主要销售知名英语教材。该公司有点类似于保险公司,非常注重对员工的培训,甚至用独特的企业文化实现对员工思想的控制。有点理想主义的小吴正是被该公司表面上热情奋进的氛围所吸引,接受了这份没有底薪只有提成的工作。可以说,小吴在这家公司工作非常出色,身为新人的她第一周的业绩就高居榜首,深受上司的器重和同事的欢迎。但工作一段时间以后,这里高负荷的运作让她的身体严重透支,难以继续支撑下去,并从上司对其他业绩较差员工的冷酷态度上对公司的企业文化产生了质疑,最终在上司和同事的一片惋惜声中离开了该公司。
2004年9月~2005年3月,某咨询策划公司,任销售公关经理、编辑。在该公司工作期间,小吴编写了四本营销方面的书籍,策划了一些与报社等其他媒体的合作项目,招聘并培训了多名业务员。以往的工作波折、轻率的跳槽经历造成的“后遗症”在此时慢慢表现出来,小吴发觉自己变得越来越害怕与客户进行沟通,在公司内部召开业务会议时,她可以很轻松地指导业务员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难题,自己却不愿意或者说恐惧与客户交流。有时候她逼着自己去面对客户,事实上也发挥得很好。这种恐惧感,或者说是交流的障碍,让小吴非常困扰,却又难以克服。她向老板提出不想再从事营销工作,但有重要项目的时候,老板还是要委派小吴。由于无法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小吴又一次选择了辞职。
5.据中新网报道,今年的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成了众人关注的焦点。为缓解就业压力,部分省市出台了一些优惠措施,其中,不乏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支持。
今年5月,正当同学们纷纷签约外资企业、国家机关时,上海外国语大学某班的刘露悄悄地注册开张了自己的公司。创建公司的点子来源于和朋友的聊天。刘露有一群做IT的朋友,长期以来都非常关注无线网络游戏市场,闲聊间,朋友谈起无线网络游戏市场是网络游戏后又一块大奶酪,特别适合年轻人去挖宝,几个朋友商议组建个科研团队,而刘露被推出来做市场开发和营销。
刘露的想法得到了家人的支持,家人出资10万元,帮助她注册公司。于是当昔日的同学开始奔波穿行于高楼大厦间,体验新鲜白领的生活时,刘露却已端坐在浦东的一间办公室里,忙碌地接听电话,联系客户,指挥团队,品尝着自己当老板的酸甜苦辣。
报道认为,面对政府出台的众多优惠政策,大部分高校毕业生在是否自主创业上态度还是较为谨慎。正如刘露所说,她自己是一个特例。高校毕业生对出路普遍的认识,仍然是“就业,考研,出国”这三驾马车。
上海市创业教育培训中心徐校长分析了刘露的个案:刘露从小读书时就寄宿在外,独立能力和独立意识都很强。大二时,在一家法国小公司兼职做行政助理,业余还帮几家免费的英文刊物写游记和影评。大三时去一家画廊应聘兼职,意外地被相中做了画廊经理。在此后的一年里,举办了数次画展,挑起了大大小小的日常事务,练就了独当一面的能力。在大四择业时,家里人劝她,找工作不要看名气、看舒适,要看能不能培养专业技能和独当一面的气魄,为将来开创自己的事业做准备。有这样的铺垫和心态,刘露在创业的机遇来临时,就“水到渠成”地开起了自己的公司。
6.据统计,国外大学毕业生创业人数占毕业生总数的比例最高可达30%,在我国,这个比例尚不足1%。而且,近几年,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的比例逐年下降。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现象?记者了解到,原因之一是政策落实不到位,导致大学生创业积极性被一再挫伤。
大学生创业,最难莫过于资金支持。虽然政策规定,大学生创业可向银行申请小额贷款,但银行大都不愿意贷款给这些规模小、风险大、还贷能力弱的企业,一套程序下来左查右查,最后很可能不了了之,现实中真正贷到款的大学生寥寥无几。大多数大学生只能从现有的人际关系圈中借钱,但数量微薄,难以为继。
不仅筹资难,注册也难。中山大学毕业生小莫和同宿舍的6个同学打算毕业后开一家网络公司,但工商部门的注册条件是必须有正规办公场所和10万元注册资金。而广州的写字楼一般每套面积都在80平方米左右,平均月租金6000元,一个月要花上万元维持公司运作,如此高的门槛让他们一筹莫展。
税收优惠政策更是似有却无。有的大学生说,光审批和前期手续就跑了近3个月,要享受到减免税优惠,花的时间更长,需要的手续更多。
除了资金的匮乏,创业的阻力还来自家长的反对和大学生们对社会及市场的陌生。一名学中文的女生谈道:“我们几个本来想办个餐馆,但是家里人觉得读完大学开餐馆,丢人!自己也感到经验太少……”另一名大学生的话代表了不少大学生的心态:“我们的想法不少,但在行动的时候却作了难。”
另外,大学生自主创业往往受到自己所学专业的制约。工科类专业的学生自主创业的相对比较多,因为这些专业的学生有一技之长,而文科毕业生自主创业的较少。
7.近年来,为解决大学生人才资源闲置与农村基层组织对人才需求的矛盾,全国许多省市尝试推行“大学生村干部计划”,一批青年学子纷纷走向农村基层。
中国农业大学暑期社会实践针对这项计划的一项追踪调查显示,虽然“大学生村干部表示最大困难是工资低”,但“80%以上的大学生仍然愿意选择基层工作”。
对自己选择大学生村干部这份工作,5%的人表示后悔,非常满意和满意的占了88%。“多数人认为给大学生服务农村提供了途径,是大学生比较好的工作选择。”
大学生报名当村干部的初衷是积极的,想为农民做事情、体现自我价值、丰富人生和献身家乡的想法占多数,把理想、信念和人生追求结合到一起,“大学生村干部计划”给了他们实现人生价值的一个舞台。对于将来的前途和打算,44%的大学生村干部有向上谋求发展的考虑;37%的人愿意扎根农村,留在村里做事情。
调查人员说,一村一名大学生,比较强调数量、忽视质量,“在专业知识结构上,大学生村干部远离农业、农民急需的实用技术和农村工作实际需要。”“许多人不能像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那样,很快和农民沟通和建立感情。”
对于工作不好开展的原因,44%的大学生村干部认为是“村里矛盾多”,认为是“专业不对口”和“政策不落实”的都占24%,感觉和村干部难以沟通、村民不认同自己身份的比例很低。在出现困难时,82%的人想到和村干部沟通解决。
8.北京高校近期加强对毕业生的思想教育力度,引导鼓励毕业生面向京外、面向基层就业,还通过多种生动有效的形式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引导毕业生合理调整就业预期,千方百计促进毕业生自主就业。
记者从召开的2007年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了解到,今年北京地区高等学校及研究生培养单位共有毕业生19.3万人,毕业生总数比2006年增加2万多人,增幅为12.1%。从目前高校整体情况看,毕业生就业工作进展顺利。
据介绍,北京地区多数高校已建立“全程化”的就业指导体系,就业指导贯穿学生在校学习的全过程。这些高校根据本校的特点制订了各年级的就业指导内容,并将就业指导课纳入教学计划,许多高校将就业指导课列为选修课课程,有的高校还列为必修课。有的高校还成立了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中心和大学生发展辅导中心,从学生入校开始就为他们顺利就业打好基础。各高校针对本校的工作目标,对工作任务进行职责分解,落实“全员化”要求,加大院系的工作力度,充分调动院系领导、导师、教授、任课教师及辅导员的积极性,形成全校教职员工都关心毕业生就业工作,帮助毕业生实现就业的良好氛围。
各高校还普遍加大了就业信息搜集力度,通过到各省区市走访用人单位、建立就业基地等办法,积极主动到京外开拓就业市场,广泛收集需求信息,了解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情况。通过召开校园综合“双选会”、小型“双选会”、专场“双选会”及“网上双选会”的形式为毕业生与用人单位搭建供需见面平台。如北京理工大学在去年组织了12支队伍分赴全国各地进行就业调研,及时了解各地国防科技工业当年的人才需求,推荐优秀毕业生,加强企业与学校、毕业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努力稳固原有就业市场,并逐步开拓新的就业市场。
9.从国际上其他国家来看,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是一个社会发展的必然过程。现在我国政府和有关部门也已经认清了这一点,已经采取多项政策措施为大学生创业改善环境、创造条件。
日前,中组部、中宣部、中央机构编制办、国家发改委、共青团中央、教育部等14个部委联合发文,要求切实加大对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的扶持力度,规定对从事个体经营的高校毕业生三年内免交登记类、管理类和证照类的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对自愿到西部地区和县级以下基层创业的高校毕业生可向当地银行申请小额担保贷款;对从事微利项目的贷款利息由财政承担50%。今年6月,共青团中央学校部和中国青年高级人才培训中心还在全国启动并组织了“创业中国——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工程”,真正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支持和帮助。
各地也已经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政策措施。其中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所属的北京市创业指导中心日前已经开始把大学生纳入到享受政府小额无息贷款的队伍之中。创业指导中心曹志鑫介绍,现在北京市创业指导中心非常重视大学生创业,去年就已经断断续续做了一些比如进行项目指导、创业相关知识的培训等工作。而一些专业培训机构也表示,欢迎有意创业的大学生进行免费的咨询服务。
【问题】
请结合给定资料,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观点鲜明,中心突出,联系实际,论述有力;篇幅不少于800字。
(二十九)
【给定资料】
1.从建国初期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的高等教育是一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模式,从招生到就业,无不打上了“计划”的历史烙印。学校按指令性计划招生,学生按照计划分配,用人单位就像一个“大箩筐”,有什么学生装什么学生。我们通常把这种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称为“统包统分”模式。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及劳动人事制度的改革,“统包统分”的大学生就业分配制度越来越与新的经济运行机制不相协调,越来越不适应形势的发展,其弊端逐渐显露出来。为此,国家有关部门开始对传统的“统招统分”制度逐步改革,形成了以“供需见面”为主要形式、以“双向选择”为指导目标的就业政策。
以“双向选择”为主要特征的毕业生就业制度只是过渡性的就业政策。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天空越来越宽广,许多大学生选择了自主创业,并成功走向社会。但在大学生创业取得成效的同时,还存在一些来自大学生自身、相关外部环境等多方面的问题,使得大学生创业的整体效果并不令人满意。
2.高校毕业生自主就业,他们承受着许多人难以想象的心理压力。来自家长的殷切目光,亲戚、朋友、同学的关注和自己不低的期望,他们究竟处在一些怎样的心理状态中呢?某记者在北京某高校采访了一些尚未找到工作的同学。
小T当年以省前几名的身份进入如今的这所高校,在学校也担任过学生会、各种社团的干部,颇具领袖气质。她认为自己各方面条件都不错,不会没有好的归宿,哪个单位录用自己是其荣幸。但是在很多次的面试当中,她超常的自信却并没有带给她好运。许多单位都在她的比较高的姿态面前撤退了。
小X现在也感觉到非常失落和孤独,但她不愿意放低自己的要求去适应,她觉得这样是对现实的一种投降,如果今年找不到适合的工作,她宁愿放弃工作,明年准备复习考研。她说她并不是好高骛远,只是不愿意让自己的能力被掩盖在平凡当中。她希望“好钢用在刀刃上”。
小Y是一个比较平凡的大四生,成绩中等,既没有什么特长,也没有什么门路。所以在学院组织的招聘会快要来临的时候,他显得特别焦虑。他每天都早出晚归,四处去打听,看哪个单位需要人。他自己都觉得每天好像都在做无用功,但坐在寝室里自己又会发慌,会非常不安,还是宁愿出去跑跑。看到有同学签了工作合同,他就会感觉到莫名的害怕,更加坐立不安。小Y说,现在只要有单位要他,不管是什么单位,只要能解决户口问题,其他待遇都不计较。
小S是一个成绩很不错的女生,但她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胆小。她说她已经去了很多家单位,人家看到她的简历都非常满意,但一和她交谈,进行面试,就砸锅了。她说自己也不知道是为什么,一和用人单位说话就怕,不是面红耳赤,就是语无伦次,头脑里边一片空白,准备好的“台词”都忘得一干二净。她现在也不知道该怎么办,自己很难控制住自己的胆怯,要改改不掉,要训练又没有时间了,只好听天由命了。
小R是一个来自西北的毕业生,他在班上人缘挺好,但成绩方面比较糟糕,在求职方面更是没有什么能拿得出手的。在参加了几次招聘会又回家打探了一番后,他就整天处在一种观望的态度中。他觉得反正还有这么多同学,“比我优秀的同学都还没有找到工作,我怕什么啊。急,也应该轮到他们先着急啊。”他觉得“车到山前必有路”、“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说不定哪一天就有单位找上门来了,还是一个好单位。
3.正在上海赶考的法学研究生小李,一年间转战全国十省市赶考公务员,却屡战屡败,其中的酸甜苦辣不唯一人“独享”。
小李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公务员“考霸”。这一年来,她辗转湖南、北京、上海、江西、江苏、福建、浙江、湖北、广东等10个省市。小李说:“因为公检法系统招人本来就不会多,所以就想辗转多个城市,来博一个保险。”
一年辗转那么多地方,得花多少费用呢?小李给记者计算,每次考试费大约100元,再加上各地来回的路费和住宿费,目前已经花了9000多元。此外,公务员考试书、模拟题、上年考题集等资料费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她的个人履历,可以用金光灿灿来形容,辉煌得都快让人目眩了。”小李的一位相熟老乡对她执著于公务员考试感到非常不解。
记者获悉,小李是2006年毕业的某政法学院硕士,在学校年年拿奖学金,去年就考过了“司考”这个全国只有10%通过率的“强人考”。凭着这样一份简历,她完全可以在人才市场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
不过,近一年来小李几乎没有考虑过找一份除公务员以外的其他工作。从湖南一个小县城走出来的小李,早已是家乡父老眼里的“金凤凰”,父母一直深信这个有出息的孩子将来铁定是一位“威风”的法官。而小李的师兄师姐也一直向她传递这样两个信息:“考公务员是最好的出路,读法学,总归是想进公务员公检法系统的,而且又是金饭碗,地位也受人尊敬。”
4.小吴,毕业于某重点大学,本科学历,工作年限两年左右,先后跳槽五次之多,行业涉及房地产、化妆品、教育咨询、传媒等,所从事的具体工作也有服务、营销、策划、编辑等四项之多。
小吴在大学所学的专业为国际贸易,但她的长项却比较倾向于中文,写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均非常优秀。在校期间,一直担任教授助理,并且独自寻找了一个加盟项目,在家乡担任整个城市的代理商,先期运作比较成功。因为这些经历,小吴在毕业时对自己的期望较高,不甘心在大公司从低处做起,而是想进入一家规模不大但是有发展前途的公司,可以一开始就受重视,以最快的速度成长,然后再自己创业。以下是小吴的工作简历:
2003年9月~2004年1月,某知名房地产公司,任物业主任,主要工作职责就是处理投诉之类的事宜。工作非常的清闲稳定,福利待遇也比较满意。但是小吴认为该工作没有挑战性,并且发展空间很小。
2004年1月~2004年6月,某合资化妆品公司,任品牌经理。该公司老板在招聘时对小吴极为器重,小吴认为自己进入该公司后可以大施拳脚。开始时,小吴信心百倍,编写了整套的企业文书、招商方案、对外合同,与客户谈判等。但渐渐发现,老板的经商风格非常保守、吝啬,谈判往往因为极小的折扣或非常少的利益分配而耽搁下来,甚至不欢而散。并且所有的产品都是在作坊式的小型加工厂里贴牌生产,产品质量得不到保障。本来是想与公司一起成长的小吴觉得前途渺茫,不顾老板的挽留,毅然辞职。
2004年6月~2004年9月,某台资教育机构,主要销售知名英语教材。该公司有点类似于保险公司,非常注重对员工的培训,甚至用独特的企业文化实现对员工思想的控制。有点理想主义的小吴正是被该公司表面上热情奋进的氛围所吸引,接受了这份没有底薪只有提成的工作。可以说,小吴在这家公司工作非常出色,身为新人的她第一周的业绩就高居榜首,深受上司的器重和同事的欢迎。但工作一段时间以后,这里高负荷的运作让她的身体严重透支,难以继续支撑下去,并从上司对其他业绩较差员工的冷酷态度上对公司的企业文化产生了质疑,最终在上司和同事的一片惋惜声中离开了该公司。
2004年9月~2005年3月,某咨询策划公司,任销售公关经理、编辑。在该公司工作期间,小吴编写了四本营销方面的书籍,策划了一些与报社等其他媒体的合作项目,招聘并培训了多名业务员。以往的工作波折、轻率的跳槽经历造成的“后遗症”在此时慢慢表现出来,小吴发觉自己变得越来越害怕与客户进行沟通,在公司内部召开业务会议时,她可以很轻松地指导业务员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难题,自己却不愿意或者说恐惧与客户交流。有时候她逼着自己去面对客户,事实上也发挥得很好。这种恐惧感,或者说是交流的障碍,让小吴非常困扰,却又难以克服。她向老板提出不想再从事营销工作,但有重要项目的时候,老板还是要委派小吴。由于无法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小吴又一次选择了辞职。
5.据中新网报道,今年的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成了众人关注的焦点。为缓解就业压力,部分省市出台了一些优惠措施,其中,不乏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支持。
今年5月,正当同学们纷纷签约外资企业、国家机关时,上海外国语大学某班的刘露悄悄地注册开张了自己的公司。创建公司的点子来源于和朋友的聊天。刘露有一群做IT的朋友,长期以来都非常关注无线网络游戏市场,闲聊间,朋友谈起无线网络游戏市场是网络游戏后又一块大奶酪,特别适合年轻人去挖宝,几个朋友商议组建个科研团队,而刘露被推出来做市场开发和营销。
刘露的想法得到了家人的支持,家人出资10万元,帮助她注册公司。于是当昔日的同学开始奔波穿行于高楼大厦间,体验新鲜白领的生活时,刘露却已端坐在浦东的一间办公室里,忙碌地接听电话,联系客户,指挥团队,品尝着自己当老板的酸甜苦辣。
报道认为,面对政府出台的众多优惠政策,大部分高校毕业生在是否自主创业上态度还是较为谨慎。正如刘露所说,她自己是一个特例。高校毕业生对出路普遍的认识,仍然是“就业,考研,出国”这三驾马车。
上海市创业教育培训中心徐校长分析了刘露的个案:刘露从小读书时就寄宿在外,独立能力和独立意识都很强。大二时,在一家法国小公司兼职做行政助理,业余还帮几家免费的英文刊物写游记和影评。大三时去一家画廊应聘兼职,意外地被相中做了画廊经理。在此后的一年里,举办了数次画展,挑起了大大小小的日常事务,练就了独当一面的能力。在大四择业时,家里人劝她,找工作不要看名气、看舒适,要看能不能培养专业技能和独当一面的气魄,为将来开创自己的事业做准备。有这样的铺垫和心态,刘露在创业的机遇来临时,就“水到渠成”地开起了自己的公司。
6.据统计,国外大学毕业生创业人数占毕业生总数的比例最高可达30%,在我国,这个比例尚不足1%。而且,近几年,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的比例逐年下降。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现象?记者了解到,原因之一是政策落实不到位,导致大学生创业积极性被一再挫伤。
大学生创业,最难莫过于资金支持。虽然政策规定,大学生创业可向银行申请小额贷款,但银行大都不愿意贷款给这些规模小、风险大、还贷能力弱的企业,一套程序下来左查右查,最后很可能不了了之,现实中真正贷到款的大学生寥寥无几。大多数大学生只能从现有的人际关系圈中借钱,但数量微薄,难以为继。
不仅筹资难,注册也难。中山大学毕业生小莫和同宿舍的6个同学打算毕业后开一家网络公司,但工商部门的注册条件是必须有正规办公场所和10万元注册资金。而广州的写字楼一般每套面积都在80平方米左右,平均月租金6000元,一个月要花上万元维持公司运作,如此高的门槛让他们一筹莫展。
税收优惠政策更是似有却无。有的大学生说,光审批和前期手续就跑了近3个月,要享受到减免税优惠,花的时间更长,需要的手续更多。
除了资金的匮乏,创业的阻力还来自家长的反对和大学生们对社会及市场的陌生。一名学中文的女生谈道:“我们几个本来想办个餐馆,但是家里人觉得读完大学开餐馆,丢人!自己也感到经验太少……”另一名大学生的话代表了不少大学生的心态:“我们的想法不少,但在行动的时候却作了难。”
另外,大学生自主创业往往受到自己所学专业的制约。工科类专业的学生自主创业的相对比较多,因为这些专业的学生有一技之长,而文科毕业生自主创业的较少。
7.近年来,为解决大学生人才资源闲置与农村基层组织对人才需求的矛盾,全国许多省市尝试推行“大学生村干部计划”,一批青年学子纷纷走向农村基层。
中国农业大学暑期社会实践针对这项计划的一项追踪调查显示,虽然“大学生村干部表示最大困难是工资低”,但“80%以上的大学生仍然愿意选择基层工作”。
对自己选择大学生村干部这份工作,5%的人表示后悔,非常满意和满意的占了88%。“多数人认为给大学生服务农村提供了途径,是大学生比较好的工作选择。”
大学生报名当村干部的初衷是积极的,想为农民做事情、体现自我价值、丰富人生和献身家乡的想法占多数,把理想、信念和人生追求结合到一起,“大学生村干部计划”给了他们实现人生价值的一个舞台。对于将来的前途和打算,44%的大学生村干部有向上谋求发展的考虑;37%的人愿意扎根农村,留在村里做事情。
调查人员说,一村一名大学生,比较强调数量、忽视质量,“在专业知识结构上,大学生村干部远离农业、农民急需的实用技术和农村工作实际需要。”“许多人不能像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那样,很快和农民沟通和建立感情。”
对于工作不好开展的原因,44%的大学生村干部认为是“村里矛盾多”,认为是“专业不对口”和“政策不落实”的都占24%,感觉和村干部难以沟通、村民不认同自己身份的比例很低。在出现困难时,82%的人想到和村干部沟通解决。
8.北京高校近期加强对毕业生的思想教育力度,引导鼓励毕业生面向京外、面向基层就业,还通过多种生动有效的形式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引导毕业生合理调整就业预期,千方百计促进毕业生自主就业。
记者从召开的2007年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了解到,今年北京地区高等学校及研究生培养单位共有毕业生19.3万人,毕业生总数比2006年增加2万多人,增幅为12.1%。从目前高校整体情况看,毕业生就业工作进展顺利。
据介绍,北京地区多数高校已建立“全程化”的就业指导体系,就业指导贯穿学生在校学习的全过程。这些高校根据本校的特点制订了各年级的就业指导内容,并将就业指导课纳入教学计划,许多高校将就业指导课列为选修课课程,有的高校还列为必修课。有的高校还成立了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中心和大学生发展辅导中心,从学生入校开始就为他们顺利就业打好基础。各高校针对本校的工作目标,对工作任务进行职责分解,落实“全员化”要求,加大院系的工作力度,充分调动院系领导、导师、教授、任课教师及辅导员的积极性,形成全校教职员工都关心毕业生就业工作,帮助毕业生实现就业的良好氛围。
各高校还普遍加大了就业信息搜集力度,通过到各省区市走访用人单位、建立就业基地等办法,积极主动到京外开拓就业市场,广泛收集需求信息,了解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情况。通过召开校园综合“双选会”、小型“双选会”、专场“双选会”及“网上双选会”的形式为毕业生与用人单位搭建供需见面平台。如北京理工大学在去年组织了12支队伍分赴全国各地进行就业调研,及时了解各地国防科技工业当年的人才需求,推荐优秀毕业生,加强企业与学校、毕业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努力稳固原有就业市场,并逐步开拓新的就业市场。
9.从国际上其他国家来看,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是一个社会发展的必然过程。现在我国政府和有关部门也已经认清了这一点,已经采取多项政策措施为大学生创业改善环境、创造条件。
日前,中组部、中宣部、中央机构编制办、国家发改委、共青团中央、教育部等14个部委联合发文,要求切实加大对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的扶持力度,规定对从事个体经营的高校毕业生三年内免交登记类、管理类和证照类的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对自愿到西部地区和县级以下基层创业的高校毕业生可向当地银行申请小额担保贷款;对从事微利项目的贷款利息由财政承担50%。今年6月,共青团中央学校部和中国青年高级人才培训中心还在全国启动并组织了“创业中国——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工程”,真正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支持和帮助。
各地也已经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政策措施。其中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所属的北京市创业指导中心日前已经开始把大学生纳入到享受政府小额无息贷款的队伍之中。创业指导中心曹志鑫介绍,现在北京市创业指导中心非常重视大学生创业,去年就已经断断续续做了一些比如进行项目指导、创业相关知识的培训等工作。而一些专业培训机构也表示,欢迎有意创业的大学生进行免费的咨询服务。
【问题】
请结合给定资料,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观点鲜明,中心突出,联系实际,论述有力;篇幅不少于800字。
(二十九) 【给定资料】 1.2011年5月28日,温家宝总理在中国科协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崇尚理性、勇于探索、追求真理,这是科学技术与生俱来的禀性,也是科学精神的实质。科技不仅是知识和技能,更是一种文化、一种精神。一个具有科学精神的民族,才是真正有生机、有希望的民族。要努力提高全民族科学素质,要大力加强科学普及工作、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他希望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抓住机遇,顽强拼搏,为我国科技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2.2011年1月26日,由我国热心科普事业的两院院士和科普专家学者共同评出的2010年全国十大科普事件在京揭晓,“张悟本事件”上榜。张悟本本为纺织厂下岗职工,由于有人“包装”、“炒作”,其出版的《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销售火爆,而被称为“养生食疗专家”。2010年2月湖南卫视《百科全说》为他做了专题节目后,其知名度更是迅速窜升。2010年5月有媒体报道其学历有造假嫌疑,他大讲特讲“绿豆煮水喝能治近视、糖尿病、高血压,还能治肿瘤”、“长条茄子可以吸油、降血脂,还能治肿瘤”,此种食疗理念也遭到质疑。5月26日,张悟本煞有介事地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回应媒体质疑。但不久,经媒体和相关单位调查证实,张悟本所称出身于中医世家,父亲张宝杨是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保健医生,他曾就读于北京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北京师范大学中医药专业,担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健康分会理事、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科技合作中心研究员,并是卫生部首批营养专家,等等,均系子虚乌有。国内知名的中西医专家也对其“养生理论”进行批判。 就是这样一位伪专家,用他的伪科学,把“悟本堂”变成了一些人心目中的神仙台,找他看病的人趋之若鹜。据《成都商报》报道,有人因按张悟本的方子喝绿豆汤导致胃病、痛经。还有网友发帖称,他花2000元找张悟本看病,开的方子是绿豆汤和冬瓜汁,用了不但没有好的效果,倒添了不少毛病。张悟本的神医骗局被拆穿,其“行医”场所悟本堂也很快被拆除,一个靠着绿豆汤、白萝卜、长茄子“理论”忽悠民众的假专家,终于无法再混迹江湖了。但是,张悟本倒台了,科学养生的讲坛上,治病救人的场所里,谁将登台,满足群众对养生保健、疾病预防,以及少花钱治好病的需求?包括张悟本在内,一些所谓“神医”、“养生明星”的发迹,固然与其本人骗术高超,媒体包装炒作推波助澜,以及政府部门监管不力有关。但是,他们之所以能受到群众如此的追捧,从另一侧面反映了群众对普及养生保健知识的需求。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养生方面的信息越来越关注。我们周围有许多货真价实的医学专家,他们在理论素养、临床经验方面都有上乘水准,也出了不少论著。但是,他们往往忙于教学、诊疗、写论文、做研究,活动范围仅限于学术圈,没有将学术知识转化为群众需要的、通俗易懂的养生常识,或者说这种转化的力度还不够。所以,假神医才占有了市场。 “张悟本事件”像个多棱镜,折射出多种问题。浙江的姚某曾经是张悟本的粉丝,作为一个平民,他曾被张悟本的理论深深吸引,他曾试着生吃冬瓜汁,晚上不吃荤,还动员别人也跟着做,他说:“我现在为自己的无知愚昧感到惭愧。”不过,他又继续发问:“张悟本出事了,每个人都恨不得踏上一脚,但他走红时,那些高贵的脚在哪里呢?”如果专家和有关部门能更早更及时地戳穿张悟本“假神医真骗子”的嘴脸,那么受蒙骗的公众应该会少得多。中国科普研究所专家H表示:“科学界若不能及时有效地发出自己的声音,理性引导公众,一方面很容易造成谣言四起、恐慌蔓延的恶性后果,也会造成科学家公信力丧失。” 3.2010年11月25日,中国科协召开新闻发布会,对第八次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结果进行发布。调查结果显示,2010年,我国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为3.27%,相当于日本(1991年为3%)、加拿大(1989年为4%)和欧盟(1992年为5%)等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在20世纪80年代末的水平。 公民的科学素养水平从三个方面进行测度:公民了解必要的科学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崇尚科学精神的程度。一个被调查者只有同时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测度,才被认定为具备基本的科学素养。 在三个测量维度中,“公民了解必要的科学知识”与国外的差距较大。以国际通用的科学知识测试题的平均正确率来看,2008年美国的水平为64%,2010年中国的水平仅为41%。在“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上,我国公民的科学素养提升缓慢。而对于“崇尚科学精神的程度”这个维度,国际上没有统一的题目和标准可供对比。中国科普研究所专家A说:“历次调查都显示,中国公民不相信迷信的比例是很高的,而且不同人群之间的差异很小。” 除了对科学技术信息感兴趣外,几次调查还释放了一个积极信号:中国公民主动参与科普活动和参观科技场馆等的意愿在增加,参与机会和比例也在增高。以科技馆等科技类场馆的参观情况为例:2010年参观过的公民比例为27.0%,比2005年提高了17.7个百分点。2010年因“本地没有”而未参观过的公民比例为37.6%,比2005年降低了18.1个百分点。 随着人们对自身健康的日渐关注。近年来“养生热”持续升温,已形成巨大产业。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联合北京益派市场咨询公司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2704人参与),82.9%的人明确表示自己需要养生。调查中,40.8%的人表示自己的养生知识主要来源于“专家”,来源于网络、电视等大众媒体的人更是超过半数。但自从张悟本等所谓“养生专家”被曝光后,不少人开始对时下流行的“养生理论”产生质疑。 一直以来国家都很重视科学,科学几乎成了最终的价值判断标准,如果说某事科学,就意味着一路顺风,绝对正确而且靠谱,反之,就是垃圾。但奇怪的是,到今天,普通民众不仅没有具备起码的日常科学理性,连常识都没有。这些年来,我们的教育失败,不仅孩子没有教好,成人的社会教育,也都冲着文凭去。科学常识,早就被丢在了十万八千里之外。大家不信科学,信邪说,越邪越信。一些缺乏科学修养和理性判断的媒体工作者热衷于用“神秘现象”、“一夜成名”等传奇性、娱乐性的“新闻”来吸引眼球。从无中生有的“水变油”,到夸大其辞的“基因皇后”;从肆意炒作的“纳米”,到遍地开花的“国内首创”、“国内一流”;这类与科学精神相悖的不正常现象,都曾被新闻媒体,包括在全国具有相当权威性和影响力的媒体“充分肯定”,大唱赞歌。正如萨根在《魔鬼出没的世界》中所指出:“落后的科学普及所放弃的发展空间,很快就会被伪科学所占领。” 4.2006年以来,包括清华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在内的一些高校接连身陷“造假门”事件,使这些国内顶尖高等学府遭遇到信任危机。清华大学医学院某院长助理,因在个人履历、学术成果材料中把他人论文作为自己的成绩,涉嫌学术造假,被撤销教授职务。上海同济大学生命科学院某院长,因申报评奖材料中将他人论文列入自己成果清单,被免去同济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职务,相继又被免除教授资格,终止聘用合同。上海交通大学微电子学院某院长,因“汉芯”系列芯片造假骗取国家上亿元经费,被撤销学院院长职务,教授聘用合同也被解除。据调查,该院长负责的汉芯团队所研制的成果,其实结构简单,并不能单独实现指纹识别和MP3播放等复杂演示功能。 韩国胚胎干细胞研究带头人黄禹锡科研组发表在美国《科学》杂志上的论文被韩国首尔大学调查委员会认定为有意造假,首尔大学解除了他的教授职务,韩国政府也取消了授予他的“最高科学家”称号;检察部门以诈骗、侵吞研究经费和非法买卖卵子等罪名向黄禹锡提出指控,首尔高等法院判处其有期徒刑1年6个月,缓刑2年。 2011年2月,科技部发布通告,经调查核实,2005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获奖项目“涡旋压缩机设计制造关键技术研究及系列产品开发”的推荐材料中存在代表著作严重抄袭和经济效益数据不实的问题。经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审核同意,并经国务院批准,决定撤销西安交通大学原教授、博士生导师李某等2005年所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收回奖励证书,追回奖金。李某被西安交通大学解除教师聘用合同。这是中国首例因学术造假被撤销的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获奖项目。 王某在上世纪90年代就获得了杰出青年基金,被公认为最能不顾其它杂事只管埋头做科研的年轻数学家。因为要做意义非常重大的课题,这位年轻的数学家没有发表一篇论文,但当杰出青年基金三年到期验收的时候,因为论文数量不够,很难通过。最后,迫于验收的压力,他把本可以发裂的长达100多页的关于他三年里所做的那项杰出研究的论文生生拆成了五篇来发表,就为了能凑够论文数量以通过验收。 有权威机构公布了一项调查,在接受调查的180位博士学位获得者中,60%的人承认他们曾经花钱在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相当比例的人承认曾抄袭过其他学者的成果。 5.某报刊记者小S,就最近几年我国学术浮躁,采访了一位教育界的评论家刘某。刘某说:“近年来我国学术浮躁事件曝光日益频繁,民众对学术浮躁的质疑、举报和批评之声日益激烈。”刘某认为目前学术浮躁多样化,他举例说:“请人代劳抄袭造假是中国大专院校流行的学术造假手段。大专院校的领导干部工作繁忙,自然就请人代劳。老师请大学生代劳抄袭,成为各科专业老师、教授使用廉价劳动力的潜规则。在学校里大学生曾经帮助主管老师撰写各种各样的论文现象也时有发生”。刘某还说,拼凑编辑造假也是当今最常用的手段。一篇用拼凑编辑手段造假完成的文章或者著作表面看上去非常完整,也非常有条理,有数据案例,还有历史名人的经典思想观点佐证,文笔文法基本上也没有大的错误,可是仔细阅读研究就可以清楚发现,作者根本没有自己创新的思想观点,所有看上去比较重要的思想观点不是引用历史名人的,就是抄袭民间大众的。 刘某告诉记者小S,几年前有一位回国朋友揭露,曾经在中国畅销的欧美名家撰写的经营管理著作,绝大部分都是中国编辑出版机构杜撰的造假书籍,连所谓欧美名家的姓名履历、大学研究机构名称都是假的。 在今年的全国政协会议上,记者小S听到委员们最多的发言就是:目前,学术界浮躁虚假之风盛行。泡沫论文、虚假奖项等现象泛滥,许多科技工作者不能够脚踏实地地开展工作,浮躁虚假之风已经成为阻碍科技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最大绊脚石。 有专家学者认为,近年来出现的学位论文抄袭事件,共同的原因是在平时培养中老师对学生的指导很少,在审阅学生的论文时,导师放宽要求,甚至有的老师根本就没认真审阅。某大学副教授朱教授在接受采访时也指出,导师不仅要在知识传授和方法训练上指导学生,承担“传道、授业、解惑”的责任,同时,也应加强对学生的道德引导,帮助学生提高诚信素质、学术品德。某省人大代表、医学院研究生处处长赵某分析,现在的职称评定体制存在问题,很多行业评聘都要论文,这就给造假“行业”的存在提供了土壤。目前造假团伙已成行成市,只要愿意出钱,可以包写论文,还可以包发表,不同级别的杂志都可以,只要你愿意出钱。他建议,政府应严厉打击学术造假背后的“造假产业”。 某省人大代表、大学校长胡某也表示,对学术造假,法律上很难界定,国内也曾有几例因学术造假告到法院的,但论文毕竟不是专利,怎么算造假不好说,也没对他人造成直接的危害,最终都不了了之。 业内人士指出,目前我国每年发表的科研论文不仅越来越多,而且越来越长;书越出越多,而且越来越厚;但在重要科技领域具有开拓性和原创性的成果却越来越少;科研在低水平重复的现象大量存在。 6.前不久,湖南岳阳市人民政府宣布,经过当地有关部门两个多月的奋战,成功破获一起涉及福建、湖南、浙江三省的瘦肉精生产、销售案件。与以往类似事件不同的是,这次竟从饲料中检测出以前从未出现过的苯乙醇胺A。同时,从浙江大学教授邹某处查获含苯乙醇胺A的饲料1500公斤,并对其实施刑事拘留。 如果说此前的瘦肉精等食品安全事件,抓利欲熏心的销售商家源头,问责一下管理不严的监管部门,尚算一种对食品安全的把控。可此次冒头的新型瘦肉精事件背后,竟赫然站着个浙大教授,这让对科学怀着无比敬仰之情的公众情何以堪?原来这些严重损伤公共利益与公众生命安全的食品安全事件,竟与专家学者有重要的瓜葛。这些“天才的发明”让人叩问,究竟是什么让学术界人士堕落如斯? 浙大教授在这起瘦肉精事件中扮演的角色,仔细分析,不难想象。国内一些学者因为课题经费、职称、地位、技术转让费等利益诱惑,集体屏蔽瘦肉精负面信息,最终造成后期一系列瘦肉精事件。 长期以来,科研人员与利益靠得太近,又缺少相关规范制约。科研精神最核心的理念理应是公共精神与社会责任。倘若科学研究无视公共道德,藐视法律与科学伦理,则不仅会对社会造成可怕的伤害,更会让科学工作者个体陷入道德与法律的挞伐漩涡。有鉴于此,浙大教授涉案瘦肉精事件,理应成为学术界反思科学道德现状的契机,不仅需要建立详细的规范与细则来规范科研,更要让食品监管深入科研领域,让科研走在合乎道德伦理与法律的轨道上。 7.有学者指出,最近十几年,中国的大学教育取得了不小的进展,但普遍存在着急功近利的倾向。高校扩招本来是为了通过普及高等教育来提高民族的竞争力,但片面追求规模和数量增长、急于求成的扩招是一种高等教育的“虚胖”,各高校的软硬件配套设施根本无法满足突然拥进校园的膨胀数倍的莘莘学子的需要。扩招使师资大量缺乏,高校不得不以降低招聘“门槛”来充实教师队伍。一些大学教授把赚钱当作正业,而把教学和科研当作副业。另外,学校把学术成果作为了评价教师职业能力的绝对标准,教师如果在2~3年内没有发表文章或者申请到课题,便要被解聘或者降级。这导致许多教师不潜心研究,而是抄袭他人论文予以发表;有的则在别人的研究成果中挂个名;有的则出钱请别人写文章在国内外报刊发表;有的靠胡拼乱凑,学术垃圾成批从这些人手中生产出来。 某报曾经对当今大学生的学习情况开展了一次专门的调查,在采访中记者发现,求职仿佛已经成为大学生的首要任务,而学业似乎论为副业,目前很多高校的专业课出勤率很低,而学生们对此早就习以为常。一位大四学生说:“我们可不是去玩儿,好多人都是参加实习或是找工作去了,老师也都是支持的。说实话,现在学费这么贵,上大学还不就是为了找工作,这些专业课可以不上,找工作才最重要。”在谈到毕业论文时,另一位大四学生告诉记者,自己正忙着面试、实习,刚“东拼西凑”了一篇开题报告,“论文到下学期再说吧,写论文不仅对找工作没有帮助,还要花费不少精力,我看不少学长一周就能搞定论文,这已经算认真的了。”大学生小王告诉记者,对做学问、搞研究我一点没有需求感,考试嘛,“60分万岁”,平时自己拿谈恋爱来消磨时光。 8.“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钱学森之问”是关于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道艰深命题,需要整个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共同破解。 从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至今,中国教育取得了历史性的进步,为改革开放、国家建设培养了大批建设者。但放眼当下中国教育界,的确如钱老所发的感慨:“回过头来看,这么多年培养的学生,还没有哪一个的学术成就能跟民国时期培养的大师相比!” 由“钱学森之问”,以及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与当前高校教育质量日趋下降的矛盾,还有当前存在的学术造假等教育界乱象,我们不难看出,无法培养出创造型、发明型杰出人才已成为一大社会难题,制约着中国的发展。吉林大学、山东大学等学校校长为给学术更大自由而主动退出学术委员会,教授治校、高校去行政化已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讨论。 中国科技大学前校长,现任南方科技大学首任校长的教育家朱清时,在2009年接受凤凰网访谈时说:未来十年应该是中国教育改革的十年,去除行政化、让教授治校、恢复学术至上是中国大学的必由之路。2010年6月张清杰任武汉理工大学校长,他在就职演讲中表示要营造学校“学术至上”的浓厚氛围。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探索教授治学的有效途径,充分发挥教授在教学、学术研究和学校管理中的作用。”这也说明了从国家到学者对学术自由、教授治校的思索。 9.2004年中国科学院完成《我国科学道德与学风问题基本分析和建议》,对中国科学界许多违背科学道德规范,败坏学风的学术不端行为,道德失范及学风浮躁现象进行全面评估。2007年1月16日,中国科协七届三次常委会审议通过《科学工作者科学道德规范(试行)》,第三章列述了各种“造假、抄袭、剽窃和其他违背科学与共同体惯例”的“学术不端行为”。2010年10月31日,第十二届中国科协年会科学道德论坛在福州举行,中外专家学者就科技团体在科学道德规范建设中的引导作用,学术不端行为的源头治理,提升学术机构科学道德和诚信的办法等展开了讨论和交流。 【问题】 针对给定的资料所反映的“大学学术浮躁”问题,请你以某高校学术主管部门负责人的身份,就如何治理这些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供学校学术委员会研究讨论。 要求:问题全面明确,对策具体可行,不超过350字。
(三) 【给定资料】 1.在传统的交友节目中,人们更多关注的是最终能成功几对,节目节奏缓慢,时尚、娱乐性很差。然而,在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中,现场的24位佳丽,无论穿着还是打扮,不仅展现了良好的气质,更是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节目中的歌曲选取也是极具时尚性,比如女嘉宾出场时选取的艾薇儿的歌曲((girl friend))。另外,传统的交友类节目,大多是男女数量相等的“配对”,而《非诚勿扰》却是24个女生对1个男生,这种极度不平衡必然导致出现争抢或者共同抛弃的戏剧性效果。加之节目中女嘉宾通过亮灯灭灯表达自己对男嘉宾的看法等环节,更使节目悬念、冲突不断,充满了喜剧效果。 作为真人秀节目,《非诚勿扰》迎合了普通人的求知欲、猎奇心和八卦、偷窥他人隐私的心理。它并不是以成功配对为主要目的,而是希望通过节目平台能展示当代人的爱情诉求。连主办方也表示并不想促成任何一对男女,只想展现出现在人们对于爱情观的最真实想法。当一个真实的男女走入节目设定的游戏规则,只要他们将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展现出来,就必然会造成重重矛盾,而这恰恰也是观众最愿意看到的局面。《非诚勿扰》的主持人孟非,是江苏卫视的一哥,多年主讲时事新闻,一直是以严肃路线著称。孟非非常严谨,主持节奏也较慢,更多的时候还以嘉宾为主角,让选手自己来充分表达,自己只是点评一两句。与孟非搭档的是性格色彩分析师乐嘉,快人快语,言语犀利。两人张弛有度,相得益彰。相比较,孟非更能把握《非诚勿扰》的“度”,有时女佳丽们对男嘉宾非常刻薄,孟非便会用调侃自己的方式对男嘉宾适当加以保护,还有主持人黄菡也起到了评价嘉宾的作用。 《非诚勿扰》不用出场费很高的明星们,参加节目的都是普通人,不需要支付过高的出场费。同时,《非诚勿扰》拉长了节目的产业链,观众可以通过发送手机短信索取女佳丽们的联系方式。同时,节目的收视率更是为广告收益埋下了伏笔。步步高、伊利等的赞助,让《非诚勿扰》成了一本万利的盈利性节目。 2.在被称作“选秀末世”的今天,《中国好声音》唤醒了大家对音乐的追求,这是一个奇迹。《中国好声音》能在暑期档音乐节目大混战中独树一帜,令人耳目一新,最终的结果可能只归为两个字:真诚。 《中国好声音》的创意来自于对国外音乐节目(the voice)的借鉴。国外那么多成熟品牌节目,为什么单独挑中(the voice)引进中国,宣传总监陆伟此前在接受其他媒体采访时表示,明星导师制是关键。《中国好声音》刚刚播出两期,四位明星导师的表现便赢得了一片喝彩:刘欢为鼓励学员而脱帽、被学员感动而泪流;那英三次上台,或助学员或为学员圆梦;杨坤每每以情动人,32场演唱会背后所体现的是作为导师的苦口婆心与真挚态度;庾澄庆秉承欢乐的风格,在舞台上总能尽情释放,不拘泥于条条框框,常有惊人妙语频爆笑点。 平日里“远在天边”的大明星这次放下架子,在态度上不再端着,与学员之间是平等关系,为了争取自己心仪的学员常常使尽“浑身解数”,也会尝到求而不得的难过与失望。亲和力是比喻使人亲近、愿意接触的力量。亲和力能够方便与陌生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人都是有感情的,陌生人当然也不例外,感情的沟通和交流能够让人和陌生人之间建立一座信任的桥梁。信任的建立将会有效地消除人的交流的难度。 《中国好声音》不是零门槛的选秀节目,它没有各地海选的环节,所有录像学员都通过节目组高层(三位副总导演+音乐总监)直接把关,因此《中国好声音》从一开始便令人惊艳、血脉喷张,而不是像选秀节目一样渐入佳境,观众为了听到几首像样的歌就必须忍受海量的噪音。其实,在如今这个各种技术手段都已很成熟的国内电视市场,做一档节目会面临很多诱惑,许多节目组都会想尽办法给自己的节目“加码”,希望面面俱到,于是便出现了那些场面宏大、舞美效果炫目,但内容却缺乏吸引力的电视节目。《中国好声音》则舍弃了这些附加值:浙江卫视“一哥”华少甘愿隐居幕后,学员们穿着较为随意从不刻意修饰,就连明星导师也始终以同样的服装亮相。节目整体上注重学员的声音,呈现出音乐纯粹的本质,使得从学员到导师更显得真诚。果断舍弃了一些不必要的元素之后,对于那些对“好声音”的体现有所助益的东西,节目组则是不惜血本,除了前文提到的优秀的学员、专业真挚的导师之外,由金少刚老师领衔的音乐团队也是不得不提的。现场的音响效果不亚于国内任何一场演唱会,绝对是听觉的顶级体验。 3.国家广电总局于2011年12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的意见》,提出从2012年1月1日起,34个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要提高新闻类节目播出量,同时对部分类型节目播出实施调控,以防止过度娱乐化和低俗倾向,满足广大观众多样化多层次高品位的收视需求。 “限娱令”一经公布,立即引发社会各界的热议。有观众拍手称快,“电视娱乐节目确实该管管了!”也有观众心存疑虑,认为“限娱令”有剥夺自己娱乐权之嫌。其实,大可不必因此恐慌,“限娱令”系“限”非“禁”,而且从“限”的幅度来看,也仅限于“过度娱乐化”、“节目形式雷同”等问题,观众公认的优秀娱乐节目,并不会淡出荧屏。这一点,从各上星台对节目的调整安排中,不难找到答案。 据一家著名商业网站调查,认为“当今中国电视节目存在过度娱乐化倾向”的网民占86%。据跟帖统计,目前对这一管理规定持拥护支持态度的超过80%。北京网友王福成说:“这一管理规定给当下泛滥的过度娱乐化一记重拳。”黑龙江网友周晓舟说:“如果任由取悦受众、娱乐独大的不良风气去打压其他文化作品,不仅是刺激和愚弄公众,而且是毫无顾忌地触犯了道德底线。”许多网友认为,对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的管理,必将给电视荧屏带来一股清新风气,使电视节目更加健康向上、丰富多彩。 社会的全面均衡发展和进步,离不开精神、道德等人文因素的支撑。虽然说倡导价值多元化是一种进步,但不讲“核心价值”、听任“主流虚无化”,同样是一种犯罪。文化产品历来就存在“有益、有害、无益也无害”的区别,对有益的产品加以鼓励,对有害的产品坚决取缔,无益也无害者则要控制总量,这是文化管理的必要手段。何况,时下很多电视娱乐节目盲目追逐收视率,过度娱乐化,甚至格调低俗,确实到了非管不可的地步。 也有部分专家认为,娱乐的特征是通过快乐吸引关注。在《钱伯斯词典》里,娱乐被定义为那些能够对其“惬意地保持注意力”的东西。但那些习惯于说教,那些没有收视压力的人要的只是传送,而不是传达,因而他们能以高雅的势态表现对大众文化的傲慢。《非诚勿扰》和《职来职往》节目参与者所呈现的生活、工作、爱情等价值观,又是那些只呈现美丽的空洞和拍拍肩膀的纯娱乐节目不可比拟的。该专家质问,“‘娱乐’的界线由谁来划定。哪些节目应该受限,是领导说了算,还是由专家或观众代表的市场说了算。同时,限娱之后,将逼使媒体都更多地去做新闻,但新闻本来就不是随便做的东西,你又将如何进一步设限?假如新闻做不爽、娱乐又做不成,那岂不是让制作者和观众把娱乐情绪变为愤怒情绪?” 4.2011年8月末,在北京举行的“中国蓝三周年”论坛上,浙江卫视新推出的娱乐节目《中国梦想秀》得到了中央主管部门官员的赞美,浙江省委宣传部官员更是高调宣称,《中国梦想秀》将成为中国娱乐节目转型升级的一个典范。 这档节目模式源于英国热门节目《就在今夜》,为最普通的百姓圆一个舞台梦,并邀请明星给他们当“绿叶”。陈奕迅、韩庚、章子怡、著名歌唱家戴玉强等众多明星都曾加盟“梦想秀”。已被视为“梦想秀”形象代言人的“保洁叔”王世金,原来是沈阳建筑大学12舍的保洁员。49岁的王世金在电视上看到一群中国老太太模仿迈克尔·杰克逊的舞蹈,随口说自己能比她们跳得好。女儿不信,王世金却当真开始苦练,一来二去跳出了模样,大学生们就把他跳舞的视频发到了网上。“梦想秀”看过视频后,循踪而至。 编导卢鹏对“保洁叔”的第一印象是“一事无成却坚强地生活着的中年男人”。交谈中,王世金低着头告诉卢鹏,自己左眼几乎失明、先天性耳鸣,早年生意失败,现在当保洁员的月收入仅900元。 在第一季《中国梦想秀》第三期的舞台上,王世金迈着杰克逊的太空步闪亮登场,韩国飞龙舞蹈团全程伴舞。舞蹈结束,全场欢声雷动。节目播出后,再次见到卢鹏时,王世金开朗地给了他一个熊抱。 目前,沈阳音乐学院已聘请王世金为校工,他还得到一张听课通行证。2009年,英国剑桥大学就曾经向一位清洁工授予硕士学位,以感谢他为剑桥这座城市所做的杰出贡献。援引此例,沈阳音乐学院南校区授予“保洁叔”王世金“现代舞特殊学士”的荣誉称号。 “下水道帕瓦罗蒂”邢健敏也在“梦想秀”上美梦得圆。他大学学的是美声,毕业后阴错阳差进了父亲的单位,每天的工作就是检查辖区内数百个窨井盖和消防栓,一干8年。邢健敏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这么多年他只参加过一次同学聚会,过后很感伤:同学都是音乐工作者,只有他在广州的大街小巷巡视井盖。“梦想秀”上,管弦乐团伴奏,邢健敏与自己的偶像戴玉强合唱《今夜无人入眠》,一曲终了,邢健敏泪流满面。 没有PK,没有选票,没有冠军,没有造星计划,没有连续的播出。“我们是主动戴上镣铐,跳出一个舞蹈。这个节目上接正气,下接地气,上下都满意。播到现在,网络微博没有一条说‘梦想秀’不好。”浙江卫视总监夏陈安对记者说。 5.虽然美国的历史文化资源相对贫乏,对发展文化产业重要性的认识也晚于英国、新西兰、新加坡等国家,但凭借经济、技术和知识等方面的优势,通过实施科技创新,以及版权保护的发展战略,使文化产业迅速发展,打造成重要的支柱产业。 在遵循文化产业自身发展规律、考虑文化产业特点的基础上,美国政府给予文化产业开放、优惠的扶植政策,采取各种积极手段,对文化市场进行合理调控,以保证产业健康发展。此外,美国政府力求使美国的每个地区都有丰富的文化生活。用于资助文化事业的经费由政府核定,议会审查批准,同时要保证这些活动符合法律的规定。美国在联邦政府投资的基础上,吸收非文化部门和外来投资,这些来自于各大公司、基金会和个人捐助的数额远远高于各级政府的资助。同时,美国文化产业还具备比较完善的融资体制,在文化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充分利用科技优势,注重投资主体多样性。美国人勇敢创新的精神,在文化产业的探索上也体现得淋漓尽致,尤其是在影视产业,他们乐于吸收外来文化,并结合本土精神大胆改造,让美国影视在全球独树一帜。1923年,有声电影问世,以美国为代表的文化产业在经济大萧条中逆势而上,出现了百老汇、好莱坞、迪士尼、时代华纳等大批电影产业巨头,并带动了相关产业的迅速发展。 美国历史较短,文化积淀不成体系和规模,文化资源较弱,所以要发展文化产业,吸引更大的受众人群和拓宽海外市场,就必须嫁接外国文化。美国文化产业精英们很注重吸收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元素,他们并不是对外国文化进行简单复制或挪用,而是与美国本土文化精神相结合,大胆进行“美国式改造”,以保持其文化产品的创新品质,适应市场需求。例如,根据中国文化题材拍摄的《花木兰》、《功夫熊猫》等影片让中国风席卷全球。 2000年以后,美国电影票房总额始终保持在70亿美元以上,美国电影在欧洲的票房也已占70%左右。2008年,美国影院业联合会主席菲西安在拉斯维加斯国际大型综合电影业博览会上这样讲道:“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美国经济曾遭遇7次不景气,但是在这7次中,有5次电影票房反而迅速攀升。” 2004年,美国华尔街的私募基金加入到电影投资的大军,以电影投资基金的方式出现,这在当时的文化产业投资领域尚属先行者。电影投资基金通常由私募基金进行募集,以高收益债、低收益债和优先股等不同种类的金融产品吸引风险承受能力不同的投资者完成,这一举措吸引了大批投资人加入到电影产业投资中,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电影制作的资金来源。 除了电影投资基金外,美国还积极开展资产证券化和夹层融资,资产证券化由投资银行以影片DVD销售收入和票房收入为基础资产,向投资者发行证券化产品。夹层融资则主要采取次级贷款的形式,以及转换票据或优先股等,这两种金融手段也是破解电影业融资难的重要解决方式。 6.《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的意见》实施半年后,晚间黄金时段原有的126档娱乐性较强节目减少到38档。除保留了一些很有影响的名牌栏目之外,一批主题健康、内容新颖、形式活泼的新栏目被相继推出,仅在国家广电总局备案的就有50多档新栏目,涉及21个类别,改善了晚间节目形式单一、内容雷同的局面。 此次调整,全国34个电视上星综合频道强化了新闻立台的宗旨定位,新推出的新闻栏目达20多档,如今新闻类节目日播总量已达到193档、89小时,比2011年增加了三分之一。改版后的新闻节目,导向性、贴近性、服务性明显增强。 目前,全国上星综合频道已开设道德建设栏目36个,均已落实了“每周至少播出一期道德建设节目”的要求。这些道德建设栏目通过专题、讲座、纪录片、新闻报道、演播室访谈等形式宣传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等内容,唤醒公民的道德意识,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 谈到电视节目创新问题时,某官员认为,近年来,中国电视节目创新能力明显不足,一些电视台急功近利,热衷于跟风模仿。往往一个新的节目形态获得成功后,立刻引来铺天盖地的模仿,形成“一家创新——多家模仿——观众厌烦”的恶性循环。 该官员表示,要不断完善鼓励创新的有效方式。从2007年开始,国家广电总局每年向全国推介创新创优栏目,并表彰全国优秀文艺文化节目与活动,综合评判年度全国电视节目的创新创优成果,目前已向全社会推介了4批共52个栏目,表彰了2批共136个栏目或者活动。 7.娱乐只是一种形式,关键是在这个瓶子里装什么酒。娱乐节目,完全可以很主流,多反映平凡人的奋斗、励志故事,帮助社会底层人、普通人实现自己的梦想,感受到这个社会机会平等,体现出公平正义,让蒲公英也能感受到春天。像上海东方卫视的“中国达人秀”,不管是推出55岁的卖菜大妈蔡洪平,还是助“草根舞王”大学生卓君实现自己人生梦想,都展现了一个个草根人物非凡的才华。而蔡洪平、卓君等人身上这种由艰辛生活砥砺出来的坚毅、乐观、执着的奋斗精神,更是打动了无数国人。 当然,电视娱乐节目是随着市场经济的推进而逐步繁荣的,不少娱乐节目也集中感染了社会变革期、转型期人们的浮躁、逐利心态,道德标准低下,宣扬“宁在宝马车里哭,不在自行车上笑”这样畸形的价值观、爱情观。更有一些娱乐节目和文艺表演,低俗、庸俗、恶俗,只盯着收视率、票房,眼里只有钱,一味媚俗,完全不顾及文化产品的二元属性。像有的所谓“绿色二人转”,全场不断拿残疾人、智障人士开涮,把黄色笑话当笑料和包袱,俗不可耐,这样的演出,票房再高,决然不能给社会留下什么有价值的东西。 享受娱乐,健康是基础。对娱乐节目,要扬其长,避其短。在坚持市场化的同时,要增强其社会效益功能,扭转其过于注重经济效益的不良倾向;在价值取向上,要多弘扬积极健康的价值观。面对功能多、受众广、力量强的娱乐文化,一味地堵,简单地“一棍子打死”,不是办法。还是要从宏观着眼,从法规政策方面加强引导,让老百姓既能享受娱乐,又能健康娱乐。 8.随着文化产业竞争的不断加剧,各大文化产业企业间并购整合与资本运作日趋频繁,国内优秀的文化企业愈来愈重视对行业市场的研究,特别是对企业发展环境和客户需求趋势变化的深入研究。我国文化资源进入到大调整、大整合的时期。目前文化资源的行政化配置体制已经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严重不适应,这种不适应不仅造成了地区的封锁,还造成了行业的垄断,最终对文化企业非常不利,表现为现在的文化企业非常弱小、同构化非常严重。中国和德国的出版业相比,我们全国有579家出版社,每年的产值都在600亿左右徘徊,而德国贝塔斯曼2008年一年的销售额就达139亿欧元。我们产业集中度低,低到什么程度?全国所有的图书出版社加在一起都不如国外的一家公司,包括我们的演艺也是如此。因此,改革方向应该是打破这种旧体制,让市场机制更多地在文化资源配置上起基础性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文化资源的调整和整合就不是以谁的意志为转移的,而是市场和资本的力量在推动它整合。 以前把文化细分成“文化艺术、广播影视、新闻出版”这三个领域,由于传播技术和手段的日益多样化,今后将逐渐出现融合的趋势,行业界限将不再明显。比如,广电的两张网,即有线电视网络和无线移动网,随着技术改造和规模化发展,将成为整合文化资源的重要平台,出现电视图书馆、电视互联网、电视报刊、电视剧场以及手机电视、手机电影、手机报刊、手机图书等新业态,到时就很难说这些是属于上述哪个领域中的了。 【问题】 假如你是省广电局的工作人员,请根据“给定资料”,草拟一份《关于实施“限娱令”的总结报告》的内容要点。 要求:条理清晰,准确全面,语言简明,不超过400字。
阅读《大学生写作短板亟需补齐》一文,谈谈学校开设应用文写作课程的意义。 大学生写作短板亟须补齐 作者:本报记者 邓晖 本报通讯员 祁琳《光明日报》( 2018年05月21日 08版) 从今年9月开始,无论是学电子工程,还是环境科学,所有清华大学本科新生的课程表上都将增添一门共同的必修课——“写作与沟通”。 清华大学校长邱勇近日宣布,将在2018级新生中开设“写作与沟通”必修课程,由该校中文系教授、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得主格非和历史系教授、教务处处长彭刚共同担任课程负责人。作为该校第25次教育工作讨论会的具体举措之一,该课程计划到2020年,覆盖清华所有本科生,并力争面向研究生提供课程和指导。 正致力于构建“双一流”的清华为何要将写作课作为新生必修课?在具体开设过程中又将面临哪些挑战? 1 语病不断、缺少逻辑、不会总结......大学生写作能力退化 “写作与沟通”,缘何成为清华所有本科新生的必修课? “我们致力于培养面向未来的领导者,而写作、沟通、表达能力正是领导者的必备素质之一。”彭刚告诉记者,“‘写作与沟通’课程定位为非文学写作,偏向于逻辑性写作或说理写作,以期通过高挑战度的小班训练,显著提升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提高沟通交流能力,培养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有业内专家认为,此举不仅是对2017年年底教育部审核评估专家对清华“学生思辨与交流表达能力需要提升”的回应,也是对当今人才培养的一种反思。 近年来,“大学生写作能力差”的报道频现。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无法表达出自己想表达的意思”“论文缺少逻辑”“写论文就是他人论文观点的拼凑”“总是有很多病句”“不会总结”等让不少学生表示“一写论文就发愁”。 刘霞是一位知名媒体的编辑。最近几年,她发现,即便是国内名校新闻专业出身的实习生,“写作功底也越来越差了”:“采写的稿件经常逻辑不清、层次不分,甚至还经常出现语病、错字,一看就是基本功训练没有到位。” 河北师范大学的一名学生告诉记者:“前不久参加一个比赛,要求写一篇千字作文,但我写完第一段就写不下去了。相比于高中,现在的写作水平退化太严重了。” “高考作文与写作能力关系不大。高考作文都是有套路的,提前背好、记好就可以了。所以很多同学尽管高考分数不低,但真要归纳、总结一些东西,就不容易了。”山西某高校学生刘瑜说。 而由于缺少论文写作相关的指导课程,有很多老师也不得不降低对学术论文的要求:只求格式严谨规范,内容方面却不甚严格。这也埋下了不少隐患。 此前,一篇词不达意、随便堆砌的博士论文,让作为教育部博士论文抽检评审专家的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陈吉德直接在网上“开炮”:“论文里有这样一个标题‘综合近年来奥斯卡最佳摄影奖来分析这《拆弹部队》和《阿凡达》两部作品代表性的强的电影以及奥斯卡对数字时代电影摄影的审美倾向’。这是我迄今见到的前无古人,估计也后无来者的雷人标题。此标题不但奇长无比,而且语病多多。可以看出,学生和导师都极不认真,极不负责。” 2 高校写作教育有待加强 与不少大学生令人担忧的写作能力相比,众多大学的培养计划里,开设“写作与沟通”类似课程的却是寥寥无几。学生们的焦虑,似乎也只出现在需要写论文、交总结等“特定时间”。 “我都多大了,还要上语文课?”记者随机采访了十几位大学生,他们均表示其所在高校并没有类似课程开设,自己在大学阶段也没有接受过类似训练。 北京某高校学生宋丹阳告诉记者,尽管其所在高校面向全校学生开设了“大学生应用写作”课程,教授各种写作规范和写作方法:“但同学们基本不听,就随便混个学分。” 写作的意义和价值,被大大低估。 “为什么写作重要?因为它是通过逻辑思维构思布局、组织思想,通过搜集证据取舍素材,通过准确的语言加以表达,并通过提炼观点展示结论。这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写作过程,而是一种思想和论据的组织过程。”这让清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钱颖一有些着急,“几年前我拜访一位朋友。他直言现在的学生有很多优点,比如‘分析能力很强’,但一份两三页的会议总结或纪要都写不好。而这正是很多工作必备的基本素质。” 此前,北京大学教授卢晓东表示,大学生写作能力差的一个原因在于中小学阶段的写作教育没跟上:“在整个中小学阶段的语文设置上,我们对语法、字词的正确性方面要求非常高,比如字声要发音很准,写字的笔画不能出错,成语的解释只能有一个固定的标准。但是对写作的要求却并不高。” “还需要重新反思大学阶段的母语教育。”上海某高校教师林枫指出,当前,大多数高校不仅没有开设写作必修课程,甚至原有的和母语教育相关的“大学语文”课程也日益边缘化:“再加上这门课程大多被定位为‘文学素养课’,缺乏对基本写作能力的训练,对学生写作能力、思辨能力的提升作用并不大。” 与之相比,在国外不少名校,写作课早已成为其教育体系的关键内容。 一项针对900多所美国高校的调查显示,96%的四年制高校开设了大一写作项目。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写作课的要求也不尽相同,有些文科专业的学生甚至被要求连上三学期写作课,课程要求也比较严苛。 “美国高校的写作中心于20世纪30年代兴起,目的是为来自不同学科领域和处于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提供写作方面的指导与反馈,尤其关注规范学生的学术论文写作。”方略研究院研究员刁若尘表示,“其核心思想是尊重学习者的‘主体写作过程’,往往以课堂写作任务为依托,采取多种多样、有针对性的辅导模式。反观内地大学的写作教学,大多还停留在教师批改作文的阶段,对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帮助十分有限。” 3 提升学生写作能力要多措并举 当“写作与沟通”课成为清华学生必修课,怎么开、讲什么、谁来讲,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按照清华的构想,学校将成立专门的教学机构,组建不少于25名教学系列专职教师的教学队伍,并鼓励各院系不同专业背景的教师共同参与授课。课程采取小班讨论的授课方式,每班15人左右。不同主讲教师可以根据自身专业背景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在教学内容和风格上有所不同,但是在训练的范式、学生写作的产出、教师对学生写作与沟通实践的指导等方面,要求相对一致。 但有专家指出,要想补上大学生长久缺失的写作能力短板,远远不是一门写作课就可以完成的。 “比如普林斯顿大学,已构建起一个全方位服务于学生写作的体系。除了每年开设超过100场写作研讨班,要求本科新生必须参加外,还建有写作中心,为所有在校生提供免费的一对一写作辅导,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和批判思考能力;针对在校生关于科学工程类的写作需求,另外专门开设两门课程;此外,还通过为教师提供用于教授学生写作的策略、资料和案例,及运营一部年刊,节选学生作品等诸多方式,致力打造整个学校的学术写作文化。”刁若尘介绍,“这调动了整个校园的写作积极性。” 尽管清华目前并未公布其更多的写作教育构想,但相关信息显示,校方已有思考。此前,在清华举行的写作课程建设研讨会上,“分级”教育成为不少在校教师的共识。 清华理学院教授白峰杉建议,写作课要“由浅入深、由窄及宽”。该校教务处副处长苏芃认为,可以把分级放大到低年级通识教育的读写课程、高年级专业课程、毕业生综合论文训练三个层级来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此外,还有专家建议,除了要将写作训练拉长至整个大学阶段外,还要注意和专业课程的结合。 “学习任何一门课,老师都要规定完成一定的写作作业,撰写与课程相关论文,要求他们学会书面表达,注重其思辨能力、沟通能力的培养。如果每门课都能如此要求学生完成两到三篇课程论文,那么其写作能力自然会有所提升。”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说。 (本报记者 邓晖 本报通讯员 祁琳) 链接 国外名校怎么提升学生写作能力 哈佛大学:融合学术、道德、社会问题的写作课 “说明文写作课”作为哈佛学生唯一的必修课,旨在教会学生如何深入阅读和分析文本、利用证据、提问、结合原文素材、发展观念、组织论据,以清晰有效的方式与读者沟通。而写作之所以成为哈佛文科教育的精髓,在于它将学术、道德、社会问题融合在了一起。 耶鲁大学:一手研究、文本细读和批判性思维 耶鲁大学的学术写作课程主要训练学生三方面的技能:鼓励学生从小的关注点入手,对一手资料进行研究,进而形成自己的二手资料;文本细读训练学生从文本的原始含义出发,观察它与更大主题的共鸣,然后利用这种共鸣去重新解读原来的对象;批判性思维的训练重点在于让学生把各层的论点按照等级排列,学会总结,不遗漏重要的部分。 麻省理工学院:写作、阅读和研究的有机结合 麻省理工学院的写作课程是与人文研究融合在一起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实现批判性阅读,熟悉写作过程,学习如何有效运用充分的证据、可信的研究资源以及别人的观点来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此外,课程还注重言语实践活动。
广告位招租WX:84302438
题库考试答案搜索网
免费的网站请分享给朋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