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摘要:
江某,女,5岁。
患儿3天前吃羊肉串后出现腹泻,日行6~7次,大便水样,色黄臭秽,伴恶心呕吐,头晕乏力,自服黄连素,稍微缓解,遂来就诊。刻下症:间断腹痛,以下腹部为主,大便水样,日行4~5次,气味臭秽,兼杂少量黏液,小便黄少,纳差乏力,微热口渴。
查体:T38.1℃,P112次/分,R21次/分,BP94/66mmHg。神清,眼眶稍凹陷,面色偏黄,指纹紫。腹胀,左下腹轻压痛,肠鸣音活跃,约8次/分,心肺阴性。舌质红,苔滑腻,脉滑数。
实验室检查:粪常规示白细胞8~9个/HP,未见原虫等。血常规示白细胞14.5×109/L,中性粒细胞:82%,淋巴细胞:20%。
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鉴别诊断:请与痢疾相鉴别。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
脾胃为仓廪之官,五味出焉。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腐熟,二者居于中焦,共同完成水谷精微的运化转输。患儿饮食不洁,积于中焦,化热生湿,影响气机运转,大肠不利故作泄泻,便下臭秽水样;湿热蕴于中焦,运化不利故纳差;热耗津液故口渴口干,小便黄少;舌质红,苔滑腻,脉滑数,指纹紫也是湿热内蕴的征象。
西医诊断依据:
小儿腹泻以便次频多为主要特点,典型表现可以伴有腹痛、血、大便常规可见异常。该患儿因不洁饮食出现大便频次增多,水样臭秽伴有腹痛,大便常规检查示白细胞8~9个/HP,未见原虫等。血常规示白细胞14.5×109/L,中性粒细胞:82%,淋巴细胞:20%,可以诊断为小儿腹泻。
西医鉴别诊断:
痢疾:急性起病,便次频多,大便稀,有黏胨脓血,腹痛明显,里急后重,大便常规检查脓细胞、红细胞增多,可找到吞噬细胞,大便培养有痢疾杆菌生长。
诊断:
中医疾病诊断:小儿泄泻
中医证候诊断:湿热内蕴证
西医诊断:小儿腹泻
中医治法:清肠解热,化湿止泻
方剂:葛根芩连汤加减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葛根10g;黄芩15g;黄连5g;芦根20g;车前子10g(包煎);法半夏10g;木香6g;生甘草10g
5剂,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
西医治疗原则与方法(药物、手术等):
纠正感染、补液为主。
【病例摘要】
黄某,女,38岁。
患者近4年来多在进食或腹部受凉后出现上腹部疼痛,热敷或用手按揉后疼痛减轻,平时畏寒肢冷,大便溏泻。
查体:T37℃,P60次/分,R20次/分,BP116/78mmHg,腹软,剑突下轻度压痛,无反跳痛。舌淡胖边有齿痕,苔薄白,脉迟缓。
辅助检查:上消化道钡餐检查示胃小弯处龛影,位于胃轮廓之外。
【答题要求】
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一项病例对照研究数据如下,其OR值为()
免费的网站请分享给朋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