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题库 / [问答题]论述清代桐城派的发展历史和文学主张。的答案

论述清代桐城派的发展历史和文学主张。

问答题
2022-01-02 08:00
查看答案

正确答案

清代桐城派的发展历史:桐城文派又称桐城派或桐城古文派,因其创始及代表人物均系桐城人而得名。桐城文派的历史可以上溯到明末清初。桐城人方以智、钱澄之、戴名世,在古文理论和创作实践上,初步体现桐城文派的某些特征,可以认作桐城文派的前驱。其中戴名世更被看作是桐城派的奠基人。桐城派文论体系的真正形成,始于方苞,经刘大櫆、姚鼐而发展成为一个声势显赫的文学流派。方、刘、姚被尊为“桐城派三祖”。姚鼐之后,桐城派先后有“姚门四杰”:梅曾亮、管同、方东树和姚莹。他们又广为授徒,其弟子有桐城戴存庄、苏停元、方宗诚、陈澹然,合肥徐子岑等。后曾国藩创“湘乡派”,实为桐城派变体。“曾门四大弟子”为武昌张裕钊、桐城吴汝纶、遵义黎庶昌、无锡薛福成。他们将桐城派的影响进一步拓展。燕、冀弟子多达数百人。其后桐城派的代表人物有桐城马其昶、姚永朴、姚永概以及吴汝纶之子吴闿生等,以马其昶声誉最高,有桐城派“殿军”之称。省外桐城派著名文人还有严复、林纾等,追随者更是数以千计,直至“五四”运动后桐城文派才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桐城派的文学主张:桐城派文论体系的真正形成,始于方苞,经刘大櫆、姚鼐而发展成为一个声势显赫的文学流派。方苞继承明代散文家归有光的“唐宋派”古文传统,提出“义法”主张:“义”是指文章中心思想即儒家思想;“法”是指表达中心思想的形式技巧。方苞“义法”论的创立,为桐城派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刘大櫆发展了方苞的“义法”论,偏重于古文的艺术探讨,提出“神气”、“音节”、“字句”为文章要素的理论。作为桐城派的第三代祖师,姚鼐在前人的基础上,提出了义理、考据、词章三者合一的主张,使桐城派文论具有更完整的体系和理论性。


试题解析

标签: 安徽文化
相关题目
曾国藩曾经选编()一书,用以扩充桐城派的《古文辞类纂》.
被称为“桐城派”鼻祖的清代散文家是
主张文学要"赤裸裸的抒情写世",批判明前后七子和桐城派的是( )
使桐城派的文学理论更加完整、更加系统化的作家是( )。
清代浙西词派的代表人物是( )。
咸同时期,桐城派余绪湘乡派的领袖人物是( )。 选项
17清代嘉庆年间,常州词派的代表人物是()
试论述教育促进文化延续和发展的功能。
以安徽桐城人()、刘大木魁、姚鼐为代表的桐城派是清中期最大的散文流派。在艺术上,选材精当,行文畅达,结构谨严,雅而不奥,质而不俚,清通自然。这些都体现了桐城派散文是中国古典散文的总结的结果。
桐城派的分支“阳湖派”的代表人物是()。
试论述历史法学派的主要观点
清代中期桐城派的代表人物有()。
文学革命中,()曾斥桐城派、文选派为”桐城谬种“、”选学妖孽“。
桐城派的“姚门四杰”是指()。
可以说,印刷媒介的发明和发展,为宋代至清代文学的发展创造了新的()条件。
论述清代桐城派的发展历史和文学主张。
中国文学发展到清代,以诗文为正统,以()为特点。
简述汪中骈文的艺术特色及其对清代文学发展的积极意义。
简述桐城派的散文创作理论。
文学和历史文化有何异同?
广告位招租WX:84302438

免费的网站请分享给朋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