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题库 / [问答题]什么是话语蕴藉,怎样理解文学话语蕴藉属性的答案

什么是话语蕴藉,怎样理解文学话语蕴藉属性?

问答题
2022-01-02 10:06
查看答案

正确答案

话语蕴藉指文学作为社会性话语活动蕴涵着丰富的意义生成的可能性。整个文学活动都带有话语蕴藉性。在更具体的层次上,被创造出来以供阅读的特定文本带有话语蕴藉属性。文学作为话语,与日常话语、哲学话语、政治话语、科学话语、新闻话语等一般话语不同,具有“蕴藉”特点,从而具体的表现为话语蕴藉。“蕴藉”来自中国古典诗学,诗中国古典诗学的一个常用概念,强调文学的语言与意义应当蕴蓄深厚、余味深长。在考察文学话语的特点时,蕴藉是个有用的概念。蕴藉可以被赋予较为广泛因而更具包容性的含义:指一种内部包含或蕴含多重复杂意义,从而产生多重不同理解可能性的话语状况。这样,蕴藉就可以用来描述文学话语的如下特殊状况:文学总是以一定的话语形状去蕴含多重复杂意义,或是把多重复杂意义蕴涵在一定的话语形态之中。所以,文学直接地就是以话语蕴藉的形态而存在。而无论诗作者还是读者,都只能通过这种话语蕴藉而参与到文学活动之中,只不过,作者主要创造话语蕴藉,而读者则力求阅读和理解作者创造的这种话语蕴藉。
文学作为话语蕴藉,有两层意思:第一,整个文学活动都带有话语蕴藉属性。文学活动是由世界、作者、作品和批评等环节组成的整体,无论其中心任务或目的如何,都必须一句具体的语言活动构成的话语系统。从作者的创作来看,任何表达意图,任何社会权力关系的纠缠都必须蕴含到话语系统中,通过话语系统去显现。从阅读和批评来看,处于社会语境中的读者对文学意义和属性的任何理解,都必须根据这种话语蕴藉。离开话语系统的蕴藉便不存在文学活动。文学活动作为话语蕴藉,主要是指文学的属性和意义存在于特定话语系统的创作和接受过程中,仿佛具有无限的生成与阐释的可能性。第二,在更具体的层次上,被创造出来以供阅读的特定文本带有话语蕴藉属性。文本,即有待于阅读的具体对象,毫无疑问是由话语系统的蕴藉构成的。离开话语系统的蕴藉便无所谓文本。文本作为话语蕴藉,则是指文本内部由于话语的特殊组合仿佛包含有意义生成的无限可能性。这就是说,文本是特定的,但文本的意义似乎是无限丰富的。这两层意思在文学中是统一起作用的,不便分开。整体的文学话语蕴藉活动需要沉落为具体文本的话语蕴藉,而文本的话语蕴藉也应当纳入完整的社会话语蕴藉实践中去阐明。文本中的话语蕴藉是十分普遍的现象。有时看起来用得平常的词语,也有可能蕴藉着普通话语所没有的丰富意蕴。
例如唐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一句,“更”字至少可以表达出三层意义:一是再次登楼,比如人生行为的重复出现;二是继续登楼,比喻人生境界的继续提升;三是永远不断地继续向上登楼,比如人生境界永远不断地向上继续提升。一个“更”字,聚合了登楼可能体现的三重意义,使得这一平常动作能同至高的人生境界追求紧紧地联系起来,从而使诗人的登楼体验能越出平常的同类体验而生发、开拓出远为丰富而深长的意义空间,造成丰富的话语蕴藉效果。


试题解析

感兴趣题目
文学作为话语,至少包含五个要素:说话人、()、本文、()和语境。
怎样理解文学批评与文学理论的关系?
文学话语作为一种“言语”与科学言语、日常言语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说文学言语是一种创造性的语言?
文学形象是读者在阅读文学话语系统过程中经过()和(),而在头脑中换气的具体()的()的生活图景。
文学语言是立足于特定文化语境中的蕴藉丰富文化蕴含的一种审美形态的语言,具有鲜明的审美特征。文学语言,从形式安排角度看具有一种陌生化特征,从意义生成机制来看具有语境化特征,从阅读效果来讲具有()特征。
简述文学话语与普通话语的不同。
文学话语层面,具有三个特点:内指性、()、阻拒性和()。
什么是文学文本?怎样理解它与文学作品的区别?
有人认为,“文学文本”和“文学作品”的含义是一样的,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什么是文学文本?怎样理解它与文学作品的区别?
在我国的文论史上,首次运用西方文论话语体系全面地评论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著作是()。
文学走进互联网,获得了―个崭新的平民化开放视野。网络上自由、兼容和共享的虚拟空间,打破了精英写作对文学话语权的垄断,为愿意上网创作的网民提供了“人人都能当作家”的机会。这种“新民间文学”,标志着文学话语权向民间回归。尽管如此,网络写作仍然不能与“人民写作”相提并论,因为文学的“人民写作”并不取决于传媒的公共性和参与的广泛性,而取决于这种文学的人民性价值取向和为广大民众喜闻乐见的审美品格。这段文字主要说的是()
文学走进互联网,获得了―个崭新的平民化开放视野。网络上自由、兼容和共享的虚拟空间,打破了精英写作对文学话语权的垄断,为愿意上网创作的网民提供了“人人都能当作家”的机会。这种“新民间文学”,标志着文学话语权向民间回归。尽管如此,网络写作仍然不能与“人民写作”相提并论,因为文学的“人民写作”并不取决于传媒的公共性和参与的广泛性,而取决于这种文学的人民性价值取向和为广大民众喜闻乐见的审美品格。这段文字主要说的是()
相关题目
文学文本是有待于阅读的具有蕴藉性与开放性的,其特征主要包括语言系统、蕴藉、开放性、阅读期待和(  )。
文学话语总是说话人与受话人之间在特定语境中通过本文而展开的沟通活动()
文学话语是一种社会性话语()
文学的话语蕴藉具有其独特的审美特征,包括( )
( )是文学话语的五要素
当代()理论巨子德里达在其一系列著作中对“哲学话语”和“文学话语”的传统二元对立进行了消解。
举例说明文学话语的特性。
文学语言是立足于特定文化语境中的蕴藉丰富文化蕴含的一种审美形态的语言,具有鲜明的审美特征。文学语言,从形式安排角度看具有一种陌生化特征,从意义生成机制来看具有语境化特征,从阅读效果来讲具有()特征。
文学语言的审美特性所涉及到的"陌生化"、"语境化"、"蕴藉性"等,是怎样理解的,结合具体作品予以阐释。
由文学作品话语系统的不同结构形式所决定的,文学作品形成()、()、()、()和()文学等多种体裁。
文学文本是有待于阅读的具有蕴藉性与开放性的,其特征主要包括语言系统、蕴藉、开放性、阅读期待和()
文学文本的基本特征有()、表意、蕴藉、阅读期待和开放。
文学是()在话语蕴藉中的()
什么是话语蕴藉,怎样理解文学话语蕴藉属性?
语言在文学中存在方式与普通语言中的存在方式是不一样的,请结合具体文学作品,用文学基本属性概念中,文学呈现为语言蕴籍的观点阐释文学语言的蕴藉性特点。
文学作为话语蕴藉,有哪几层含义?
文学视为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态,表现在哪几点上?
表现文学风格的具体话语情境包括()
文学作为话语至少包括五个要素即说话人,受话人,(),()和语境。
文学作为话语有五个要素说话人、()、本文、沟通、语境。
广告位招租WX:84302438

免费的网站请分享给朋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