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题库 / [问答题]请结合实例说说推敲在文学创作中的运用。的答案

请结合实例说说推敲在文学创作中的运用。

问答题
2022-01-06 12:17
查看答案

正确答案

推敲是指作家在语言文字操作过程中反复选择单词、调动语序,以求准确、妥贴地把形象或意念具体化的操作手段。它表现为词句的精选、细节的提炼、人物的安排、章节的转换、意境的合成等等。由于文学创造的工具和媒介都是语言文字,因此,所有的推敲也都以语、词为主来进行。古人的“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爱好由来着笔难,一诗千改始心安”等表达作诗体会的句子,无不记录了“推敲”这一技巧的运用。
今人徐志摩在其诗集《猛虎集》序也表达了类似的体验,他说自己作诗,从一点意思的晃动到一篇诗的完成,没有一次不经过“唐僧取经”似的苦难。这里,以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一诗中的“绿“字为例,看看推敲技巧在文学创作中的运用。该诗第三句“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的选用颇让诗人煞费苦心。其最初为“到”字,“到”字有停止的意思,春风是流动的,怎么会停息呢?不好,“到”字显得太死,表达不出春风的活力。于是改为“过”字,还是觉得不够好。“过”字有了活力,比“到”字生动些但还是不恰当,没有表达出春风驻留江南的意思。于是改为“入”,春风已入江南,自己何时还乡?从表达思想感情来看,“入”字比“过”字又好一些,但仍觉不满意。“入”字显得太直,没有意境,诗意不够浓,显不出江南到处生机勃勃的景象。又改为“满”字,春风满江南,思乡之情倍增,但仍觉得不够形象,没有描绘出春意盎然的图景。终,改为“绿”字,把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象尽显眼前,才使得“心安”。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推敲在文学创作中的运用是一个十分艰难的操作过程,但另一方面,推敲能够使心象、意念精确鲜明丰富,使外化于文本的与内心欲呈现的趋向一致,从而增强作品表现力,取得最好的艺术的效果。


试题解析

标签: 文学理论
相关题目
文学创作中,运用的主要思维方式是( )
教材指出:孔子关于“文”和“质”的论述,后来被运用到文学创作中,成为要求文学作品()与()完美统一的基本理论,并在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的发展中始终起着主导的作用。
文学创作中,运用的主要思维方式是( )
儿童文学作家包括成人和( ),他们与成人文学作家一样,具备着文学创作的能力,并遵循着文学创作规律进行创作。
从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这一系统看,文学理论的基本形态为
论文学批评对文学欣赏、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发展的积极作用。
新时期文学创作潮流,首先出现的是“()文学”,随之出现的创作潮流是“()文学”。
结合实例分析文学语言层面与心理蕴含的关系。
语言在文学中存在方式与普通语言中的存在方式是不一样的,请结合具体文学作品,用文学基本属性概念中,文学呈现为语言蕴籍的观点阐释文学语言的蕴藉性特点。
结合具体实例谈对文学典型的理解和认识。
搜集某一作家的创作经历,并结合该作家的创作实践,谈谈文学的一般写作过程。
请谈谈当代文学中的“寻根文学”。
拉美文学中的()创作手法给中国寻根文学的兴起带来了有益的启示。
为什么说文学是“人学”,请结合实例加以分析说明。
新时期文学在文学环境、文学观念和文学创作方面发生了根本变化。
请结合实例说说推敲在文学创作中的运用。
文学创作中,运用的主要思维方式是()
文学创作中关于语言的运用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文学创作中,关于语言运用需注意哪些问题?
文学创作中对于语言的运用有哪些具体要求?
广告位招租WX:84302438

免费的网站请分享给朋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