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题库 / [问答题]试论中国传统生态文明对现代生态文明的启示的答案

试论中国传统生态文明对现代生态文明的启示。

问答题
2022-04-19 12:37
查看答案

正确答案
中华民族有着伟大的生态智慧,在思想上历来崇尚“天地人和”、“阴阳调和”、“天人合一”的思想,把热爱土地和保护自然融入传统文化,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实践上,历来创造了完善的有机农业的生产模式,桑基渔塘生态农业模式,修筑梯田保护土地的做法等;爱护自然和保护自然,不仅成为道德要求,而且成为“圣王之制”和“王者之法”。自五千多年前我国有文字以来,这些思想和实践已载入我国文化宝库,成为中华民族的伟大财富。 生态危机的出现,现代生态伦理学的建构,以及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伟大目标的提出,都迫切呼唤中国传统生态文明智慧的回归。深入发掘以儒道为主流的中国传统生态文明思想,吸取其中的合理因素,批判其中的消极因素,对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人类和环境的和谐相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中国传统文化中生态文明思想的基本内涵
“天”与“人”的关系问题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主要命题,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天人合一”观在生态学意义上,实际包含了三个层面的意思:其一,在天与人的关系定位层面上,天人一体,构成完整的系统。趋向在合,不在分。其二,在生态道德目标层面上,天人共生共荣,自然生态和谐,人类才和谐。其三,在生态道德准则层面上,人应遵循自然规律,法则自然,不违背客观规律。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思想。我国是以农耕为主的社会,农耕仰仗于天,天人关系是中国哲学的基本精神。尽管在对待人和自然的具体态度上,儒、道、佛有差异,但他们都主张“天人合一”,都把“天人合一”作为处理天人关系的最高的境界和主导思想。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历经了漫长的思想发展的过程,内容复杂,但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就其精要和智慧而言,它体现了中国文化对人类社会和自然之间关系的深刻理解,因而“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生态伦理思想的核心思想。
儒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之一。它主张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与自然万物同类,因此人对自然应采取顺从、友善的态度,以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为最终目标。在对待自然的具体态度上,应该说,儒学主要关心的是人,但是,儒家也看到了人们的生活同自然的依赖关系,在肯定人道本于天道,“赞天地之化育”的同时,又肯定人是万物之灵,可以“制天命而用之”,主张尽人事以与天地相参。在此基础上,儒家提出了丰富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自然环境的思想,在这些思想中蕴含着中国传统的生态文明思想。儒家的生态文明思想包括“天有行常”的生态自然观、“仁民爱物”和“民胞物与”的生态道德观、“以时禁发,以时养发”的生态伦理规范、“与天地相参”的生态道德目标。
道家哲学比较系统地论述了天人关系,提出“天”与“人”合而为一,并从“道”的普遍有效性出发而引申出了一种带有生态伦理意蕴的万物平等论。如“道法自然”的自然宇宙观、“贵生”的生态道德观、“自然无为”、“返朴归真”的生态伦理原则、“相生相养”、“和谐共存”的社会生活准则等。
二、中国传统生态文明思想的作用及其现代价值
“天人合一”为现代生态文明的建构提供了一定的哲学基础。天人合一”反映了中国文化中整体思维的特征,“天人合一”就是把人置于自然之中,认为人与自然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人与自然相对,人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更强,没有自然环境,给人类提供物质基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就无从谈起。“天人合一”反映了中国古代生态文明思想的辩证思维,“天人合一”从朴素、直观的角度揭示了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既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又要尊重客观规律,要自觉合理地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以达到人和自然的和谐统一。“天人合一”对于生态文明的贡献在于,它不仅启动了生态文明源远流长的发生学的历史进程,而且通过高扬人和自然协调一致的致思方式和价值取向,为现代生态文明的建构提供了一个哲学构架。
中国古代“仁民爱物”、“天道生生”等思想对构建生态文明的体系有重要意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文明思想如“天人合一”、“天道生生”和“仁爱万物”的思想,“道法自然”和“尊道贵德”的思想,“圣人之虑天下莫贵于生”和“与天地相参”的思想,等等,主张把道德对象的范围,从人际关系领域扩展到人与自然关系的领域。这是一种对伦理学的理论突破。儒家从“仁”出发,把人际道德向生态道德扩展。道家从“道”出发,把道德关怀的对象扩展至万物。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文明思想,正是依循天地“生生”这一最高的自然和伦理法则,深受“顺天无为”、“制天有为”和“天人合一”等哲学思想的影响,提倡人类在利用资源时“取之有时”、“取之有度”、“俭音有度”,禁止在野生动植物幼年期、繁殖期和生长旺盛期狩猎或采伐,使资源可持续利用,保持经济和社会自身可持续性。因而,“可持续性发展”应是中国古代生态伦理思想中的己有之义,它要求人类从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出发来考虑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倡保护自然资源,珍惜和节约资源。
中国传统生态法规为制定现代环境保护法规提供了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古代生态法规中“取物不尽物”的中庸原则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古代生态法规中“取物以顺时”的主张对制定现代环境保护法仍有参考价值。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文明思想为制定现代环境保护法规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思想资源,其精辟、深邃的生态伦理智慧是源远流长,却历久弥新,仍可为现代环保法律法规的制定提供宝贵的参考价值,具有深远的借鉴意义。

试题解析

标签: 大学试题 法学
感兴趣题目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要树立()的生态文明理念。
党的哪一次会议报告首次单篇论述生态文明,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总体布局的高度来论述?()
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树立()的生态文明理念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基础,体现了新的价值取向,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本质要求。 
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保护生态环境。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化的生态表现”是从下面哪个视角在对生态文明进行界定?()。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经济社会发展进行重大战略新部署,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强调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
树立()的生态文明理念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基础,体现了新的价值取向,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本质要求。
试论中国生态文明的未来走向。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部分,生态问题具有(),解决生态危机对人类的威胁和挑战,需要全世界的共同努力。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经济社会发展进行重大战略新部署,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强调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
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要()
相关题目
7.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这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总结。( )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经济社会发展进行重大战略新部署,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强调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部分,生态问题具有全球性,解决生态危机对人类的威胁和挑战,需要全世界的共同努力。
生态文明的形成是从自然权利到生态文明,生态文明是人地协调的高级阶段。
党的十八大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战略部署,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就是生态意识和生态理念以及由此形成的生态文明观和文明发展观。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树立()的生态文明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在阐述生态与文明的关系时指出,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这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总结。
习近平同志在《生态兴则文明兴——推进生态建设打造“绿色浙江”》一文中指出,“()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功在当代的民心工程、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
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18日至19日在北京召开,国家主席习近平强调,要通过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全面提升,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全面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环境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实现,建成美丽中国。
生态文明的形成是从自然权利到生态文明,生态文明是人地协调的高级阶段。
建设生态文明,需要树立的生态文明理念是()。
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 )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试论中国传统生态文明对现代生态文明的启示。
“生态文明是物质、精神、政治、生态的融合文明”,是从下面那个视角在对生态文明进行界定?()
生态文明是物质、精神、政治、生态的融合文明”,是从下面哪个视角在对生态文明进行界定?()
()就是生态意识和生态理念以及由此形成的生态文明观和文明发展观。
要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尽快把生态文明制度的“四梁八柱”建立起来,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轨道。
建设生态文明试验区,实现试行产业对所有产业都可支撑贵州的生态文明建设。
广告位招租WX:84302438

免费的网站请分享给朋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