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题库 / [问答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近年来,中俄文的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近年来,中俄文化交流日益活跃。两国多次成功互办文化节、语言年、旅游年等丰富多彩的交流活动,展示了各自的艺术、语言、服装和风俗;两国的教育、科学、音乐、舞蹈、美术相互交融,为我国文化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结合材料,谈谈中俄文化交流对发展我国文化的重要意义。

问答题
2023-03-10 07:23
查看答案

正确答案
①有助于保持和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②有助于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传播、交流、借鉴、融合,实现文化创新。
③有助于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文化。

试题解析

标签: CMS专题
感兴趣题目
(三)阅读下面材料,回答129—132题。
【二)阅读下面材料,回答l29—132题。
(四)阅读下面材料,回答133—135题。
(三)阅读下面材料。回答129—132题。
(四)阅读下面材料,回答l33~136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文化扶贫即从文化和精神层面上给予贫困地区以帮助,从而提高当地人民素质,尽快摆脱贫困。建国后,特别是近十几年来,党和政府为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发展的扶持力度,大力开展文化扶贫。文化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扶贫工作的要求,提出了“文化扶贫为主,多种扶贫方式并举”的工作思路。 多年来,农村工作的实践证明,“治贫”必先“治愚”,大力发展农村的文化事业,提高农民的思想文化素质和科学技术水平,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从根本上改善农民生活的关键所在。正如贫困地区农村干部所说的,“没有文化富不了,有了文化穷不长。”因此,针对广大贫困地区农村文化水平落后,农民文化生活贫乏,观念习俗滞后的现实,开展文化扶贫,是当前一项十分紧迫而重要的工作。 某地文化扶贫实施“万村书库”工程,即建起一座小型图书室,并向每座图书室赠书100种。向农村捐赠图书,培养了当地人员的文化素质和干部的应用写作能力。 结合材料,用对立统一观点分析党和政府如何处理经济扶贫与文化扶贫的关系。
人类历史的发展史是各种文明不断交流、融合、创新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初对外来文化大胆吸收,外来民族的音乐、歌舞、技艺、服饰皆为唐人普遍喜爱.刻意仿效。清朝政府自认为是天朝大国,别的都是蛮夷小邦,不与外国往来,满清严禁中国人学外语,严禁华人与外人接触。 ——李云泉主编《中西文化关系史》 材料二中国近代人文思想是在西方现代文化传入的基础上.经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碰撞与互动,在同化与顺应两种机制的作用下产生的。但这种人文思想更多地反映了中国新生资产阶级力图改造社会的良好愿望。 ——文池《思想的灵光》 材料三从19世纪中叶起,在文化领域,人为的、地理的界限逐渐被淡化。世界各种文化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传播、交流着。 ——《东西文化史》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人文思想形成的历史条件。20世纪以来,资产阶级提出了哪些改造社会的良好愿望?又是如何付诸实践的?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文成公主入藏,带去许多工艺品、谷物、茶叶„„,大大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进步。 材料二仅1757-1815年间,英国就从印度榨取了10亿英镑。这些财富流入英国后,被迅速投入到生产领域,转化为资本,成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 材料三 (4)根据以上材料归纳出古今中外发展经济的途径。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近年来,中俄文化交流日益活跃。两国多次成功互办文化节、语言年、旅游年等丰富多彩的交流活动,展示了各自的艺术、语言、服装和风俗;两国的教育、科学、音乐、舞蹈、美术相互交融,为我国文化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结合材料,谈谈中俄文化交流对发展我国文化的重要意义。
回顾过去60年,中俄关系走过了不平凡的发展历程。这印年,是两国政治关系日益走向成熟的60年。1996年4月,两国领导人在认真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从两国人民根本利益出发,顺应时代潮流,着眼两国关系未来,建立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已成为成熟、稳定、健康的国家关系,两国政治互信达到前所未有的高水平。  这60年,是两国务实合作成果日益丰富的60年。中俄积极探索互利合作途径,不断扩大双边经贸合作规模,提高合作质量和水平。近10年来,双边贸易额持续高速增长,去年达到创纪录的568亿美元,相互投资、合作生产加工等方面合作呈现新的良好发展态势,地方合作方兴未艾。  这60年,是两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合作逐步推进的60年。中俄两国长期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稳定。近年来,两国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密切沟通和配合,为推动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作出了不懈努力。中俄关系已成为促进大国关系良性互动、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稳定的重要因素。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粤港澳经济合作中,广东具有劳动力充足、土地资源丰富及制造业发达等有利条件,而港澳在自由市场经济体制、资金、国际市场等方面能够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材料二改革开放30多年来,粤港澳合作从前店后厂式的产业分工,到CEPA(内地与香港、澳门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系列协议的签署和贯彻执行,再到广州南沙、深圳前海、珠海横琴三个新区的破茧而出,一步步从渐进协作走向多边融合。近期,三地创新合作机制,推动申报设立“粤港澳自贸区”。 材料三粤港澳地相近、人相亲、语相通,共同秉承中华文化。但是,由于历史与现实的原因,三地文化也存在着较明显的差异。当前,三地交往更加深入密切,加强文化合作意义重大。 结合材料三,运用文化生活中文化交流和中华文化的相关知识,谈谈在文化合作上应该持有的合理态度。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丝绸之路是指起始于中国古都长安和洛阳,连接亚洲、政洲和非洲的古代陆上商业贸易路线,它扰如一条彩带,将古代亚洲、欧洲甚至非洲的文化联结在一起。中国的四大发明、养蚕丝织技术以及丝绸制品、茶叶、瓷器等,通过丝绸之路传送到亚洲、欧洲和非洲的一些国家。同时,中外商人通过丝绸之路,将中亚的骏马、葡萄,印度的佛教、音乐、熬糖法、医药,西亚的乐器、金银器制作技术、天文学、数学等输入中国。 材料二、2013年5月14日,由文化部、外交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等部门共同组织开展的2013年“中阿丝绸之路文化之旅”活动在北京正式启动。该活动是针对阿拉伯国家联盟成员国开展的大型系列文化交流活动,旨在打造对阿文化交流新品牌,塑造中国文化崭新的整体形象,向阿拉伯民众呈现一个涵盖传统与现代的文化艺术“中国梦”。近年来,中阿文化交流与合作整体进展顺利,双方积极派团参加在对方国举办的国际艺术节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推动了双方民众的广泛参与,丰富了民众的文化生活,既有效提升了中华文化在该地区的影响力和感召力,也为中国人民了解阿拉伯文化起到了媒介作用。 根据材料二,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知识,分析开展中阿文化交流与合作举措的依据。
相关题目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十六大报告在论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中明确指出,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基本普及高中阶段的教育,消除文盲。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问题:假设你是一位教师,谈谈你对终身学习的认识。
近年来,中外文化交流不断加强,“走出去”、“引进来”同样适用于文化领域。中外文化交流合作互利互赢,从哲学角度表明()
在冷战结束后,中俄两国已经彻底解决了边界问题。()
三、阅读理解(36—45题):下面给出一些语段和短文材料,要求考生通过仔细阅读分析,找出与所给语段或材料内容最相符合的选项。
三、阅读理解(36-45题):下面给出一些语段和短文材料,要求考生通过仔细阅读分析,找出与所给语段或材料内容最相符合的选项。
中俄两国互办“国家年”活动是两国最高领导人做出的一项重大政治决定。这表明( )
设置学习目标、浏览阅读材料、产生待回答的问题以及分析如何完成学习任务属于()。
阅读《秋水》的段落,回答问题。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什么叫“曲士”?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丝绸之路是指起始于中国古都长安和洛阳,连接亚洲、欧洲和非洲的古代陆上商业贸易路线,它犹如一条彩带,将古代亚洲、欧洲甚至非洲的文化联结在一起。中国的四大发明、养蚕丝织技术以及丝绸制品、茶叶、瓷器等,通过丝绸之路传送到亚洲、欧洲和非洲的一些国家。同时,中外商人通过丝绸之路,将中亚的骏马、葡萄,印度的佛教、音乐、熬糖法、医药,西亚的乐器、金银器制作技术、天文学、数学等输入中国。 材料二:能否扫清政治障碍是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成功与否的关键。就内部而言,我国新疆的恐怖主义、极端宗教势力、极端民族主义和民族分裂势力十分猖獗,对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造成了严重威胁。从外部来看,美国凭借其在阿富汗的军事存在力图干涉中亚事务,甚至威胁中国的边疆安全。 材料三:2013年,我国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坦三国联合申报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传工作正式启动,力争在2014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结合材料三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隋唐时期,由于西域战火不断,陆上丝绸之路被战争所阻断,海上丝绸之路代之而兴。唐宋代时期,伴随着我国造船、航海技术的发展,我国通往东南亚、马六甲海峡、印度洋、红海,及至非洲大陆航路的纷纷开通与延伸,海上丝绸之路终于替代了陆上丝绸之路,成为我国对外交往的主要通道。材料二:明初海禁,加之战乱影响,泉州港逐渐衰落,漳州月港兴起。清代闭关锁国,广州长时间处于“一口通商”局面。材料三:2014年泉州举办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主题是建设影响东亚、面向世界的“多元文化都市”、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贸文化合作先行区。
一些地方抓住文化产业发展机遇,发掘自身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通过市场运作成功地打造了旅游文化品牌,如山西打造的晋商文化品牌名噪一时,浙江宁海创办的"开游节"巧用徐霞客游记,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徒步旅行者参与,呼和浩特举办的"昭君文化节"因高扬民族团结文化而备受游人青睐。随着文化市场不断发展,历史名人、"名人故里"之争日益激烈,一些地方无视历史事实凭空臆造"历史人物"搞旅游开发,把文学作品中虚构的人物作为"文化名人"来开发,甚至利用文学作品中的负面人物形象举办主题文化活动。但是,这些盲目搞文化旅游的做法,并没有得到消费者和市场的认可。 问题: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为什么会出现各地竞相争夺历史名人、"名人故里"的现象。
材料一:公元前2世纪,西北陆上丝绸之路开通,揭开了中国历史和中外文化交流史的新篇章。——摘自《中外文化交流史》(王介南) 材料二:唐代中国,是世界文化的重心,是世界历史演进的总动脉。融合域外文化的唐文化成了世界性文化,深为当时世界各国人民所向往。„„他们把域外文化带入唐土,又把唐文化传播四方,促进了中外文化大交流。——摘自《中外文化交流史》(王介南) 材料三泉州文物古迹星罗棋布,是“多宗教博物馆”图10、图11所示的宗教遗迹是它的一部分。——摘自《泉州历史》(2)列举材料二中“他们把域外文化带入唐土”、“把唐文化传播四方”的史实各一例。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 125~129 题
(四)阅读下面材料,回答138~140题。
(三)阅读下面材料,回答137~140题:
(二)阅读下面材料.回答133—136题。
(二)阅读下面材料,回答125—127题。
(三)阅读下面材料,回答128—132题。
(二)阅读下面材料,回答125~128题。
广告位招租WX:84302438

免费的网站请分享给朋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