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题库 / [填空题]阅读《大学生写作短板亟需补齐》一文,谈谈的答案

阅读《大学生写作短板亟需补齐》一文,谈谈学校开设应用文写作课程的意义。 大学生写作短板亟须补齐 作者:本报记者 邓晖 本报通讯员 祁琳《光明日报》( 2018年05月21日 08版) 从今年9月开始,无论是学电子工程,还是环境科学,所有清华大学本科新生的课程表上都将增添一门共同的必修课——“写作与沟通”。 清华大学校长邱勇近日宣布,将在2018级新生中开设“写作与沟通”必修课程,由该校中文系教授、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得主格非和历史系教授、教务处处长彭刚共同担任课程负责人。作为该校第25次教育工作讨论会的具体举措之一,该课程计划到2020年,覆盖清华所有本科生,并力争面向研究生提供课程和指导。 正致力于构建“双一流”的清华为何要将写作课作为新生必修课?在具体开设过程中又将面临哪些挑战? 1 语病不断、缺少逻辑、不会总结......大学生写作能力退化 “写作与沟通”,缘何成为清华所有本科新生的必修课? “我们致力于培养面向未来的领导者,而写作、沟通、表达能力正是领导者的必备素质之一。”彭刚告诉记者,“‘写作与沟通’课程定位为非文学写作,偏向于逻辑性写作或说理写作,以期通过高挑战度的小班训练,显著提升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提高沟通交流能力,培养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有业内专家认为,此举不仅是对2017年年底教育部审核评估专家对清华“学生思辨与交流表达能力需要提升”的回应,也是对当今人才培养的一种反思。 近年来,“大学生写作能力差”的报道频现。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无法表达出自己想表达的意思”“论文缺少逻辑”“写论文就是他人论文观点的拼凑”“总是有很多病句”“不会总结”等让不少学生表示“一写论文就发愁”。 刘霞是一位知名媒体的编辑。最近几年,她发现,即便是国内名校新闻专业出身的实习生,“写作功底也越来越差了”:“采写的稿件经常逻辑不清、层次不分,甚至还经常出现语病、错字,一看就是基本功训练没有到位。” 河北师范大学的一名学生告诉记者:“前不久参加一个比赛,要求写一篇千字作文,但我写完第一段就写不下去了。相比于高中,现在的写作水平退化太严重了。” “高考作文与写作能力关系不大。高考作文都是有套路的,提前背好、记好就可以了。所以很多同学尽管高考分数不低,但真要归纳、总结一些东西,就不容易了。”山西某高校学生刘瑜说。 而由于缺少论文写作相关的指导课程,有很多老师也不得不降低对学术论文的要求:只求格式严谨规范,内容方面却不甚严格。这也埋下了不少隐患。 此前,一篇词不达意、随便堆砌的博士论文,让作为教育部博士论文抽检评审专家的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陈吉德直接在网上“开炮”:“论文里有这样一个标题‘综合近年来奥斯卡最佳摄影奖来分析这《拆弹部队》和《阿凡达》两部作品代表性的强的电影以及奥斯卡对数字时代电影摄影的审美倾向’。这是我迄今见到的前无古人,估计也后无来者的雷人标题。此标题不但奇长无比,而且语病多多。可以看出,学生和导师都极不认真,极不负责。” 2 高校写作教育有待加强 与不少大学生令人担忧的写作能力相比,众多大学的培养计划里,开设“写作与沟通”类似课程的却是寥寥无几。学生们的焦虑,似乎也只出现在需要写论文、交总结等“特定时间”。 “我都多大了,还要上语文课?”记者随机采访了十几位大学生,他们均表示其所在高校并没有类似课程开设,自己在大学阶段也没有接受过类似训练。 北京某高校学生宋丹阳告诉记者,尽管其所在高校面向全校学生开设了“大学生应用写作”课程,教授各种写作规范和写作方法:“但同学们基本不听,就随便混个学分。” 写作的意义和价值,被大大低估。 “为什么写作重要?因为它是通过逻辑思维构思布局、组织思想,通过搜集证据取舍素材,通过准确的语言加以表达,并通过提炼观点展示结论。这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写作过程,而是一种思想和论据的组织过程。”这让清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钱颖一有些着急,“几年前我拜访一位朋友。他直言现在的学生有很多优点,比如‘分析能力很强’,但一份两三页的会议总结或纪要都写不好。而这正是很多工作必备的基本素质。” 此前,北京大学教授卢晓东表示,大学生写作能力差的一个原因在于中小学阶段的写作教育没跟上:“在整个中小学阶段的语文设置上,我们对语法、字词的正确性方面要求非常高,比如字声要发音很准,写字的笔画不能出错,成语的解释只能有一个固定的标准。但是对写作的要求却并不高。” “还需要重新反思大学阶段的母语教育。”上海某高校教师林枫指出,当前,大多数高校不仅没有开设写作必修课程,甚至原有的和母语教育相关的“大学语文”课程也日益边缘化:“再加上这门课程大多被定位为‘文学素养课’,缺乏对基本写作能力的训练,对学生写作能力、思辨能力的提升作用并不大。” 与之相比,在国外不少名校,写作课早已成为其教育体系的关键内容。 一项针对900多所美国高校的调查显示,96%的四年制高校开设了大一写作项目。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写作课的要求也不尽相同,有些文科专业的学生甚至被要求连上三学期写作课,课程要求也比较严苛。 “美国高校的写作中心于20世纪30年代兴起,目的是为来自不同学科领域和处于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提供写作方面的指导与反馈,尤其关注规范学生的学术论文写作。”方略研究院研究员刁若尘表示,“其核心思想是尊重学习者的‘主体写作过程’,往往以课堂写作任务为依托,采取多种多样、有针对性的辅导模式。反观内地大学的写作教学,大多还停留在教师批改作文的阶段,对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帮助十分有限。” 3 提升学生写作能力要多措并举 当“写作与沟通”课成为清华学生必修课,怎么开、讲什么、谁来讲,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按照清华的构想,学校将成立专门的教学机构,组建不少于25名教学系列专职教师的教学队伍,并鼓励各院系不同专业背景的教师共同参与授课。课程采取小班讨论的授课方式,每班15人左右。不同主讲教师可以根据自身专业背景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在教学内容和风格上有所不同,但是在训练的范式、学生写作的产出、教师对学生写作与沟通实践的指导等方面,要求相对一致。 但有专家指出,要想补上大学生长久缺失的写作能力短板,远远不是一门写作课就可以完成的。 “比如普林斯顿大学,已构建起一个全方位服务于学生写作的体系。除了每年开设超过100场写作研讨班,要求本科新生必须参加外,还建有写作中心,为所有在校生提供免费的一对一写作辅导,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和批判思考能力;针对在校生关于科学工程类的写作需求,另外专门开设两门课程;此外,还通过为教师提供用于教授学生写作的策略、资料和案例,及运营一部年刊,节选学生作品等诸多方式,致力打造整个学校的学术写作文化。”刁若尘介绍,“这调动了整个校园的写作积极性。” 尽管清华目前并未公布其更多的写作教育构想,但相关信息显示,校方已有思考。此前,在清华举行的写作课程建设研讨会上,“分级”教育成为不少在校教师的共识。 清华理学院教授白峰杉建议,写作课要“由浅入深、由窄及宽”。该校教务处副处长苏芃认为,可以把分级放大到低年级通识教育的读写课程、高年级专业课程、毕业生综合论文训练三个层级来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此外,还有专家建议,除了要将写作训练拉长至整个大学阶段外,还要注意和专业课程的结合。 “学习任何一门课,老师都要规定完成一定的写作作业,撰写与课程相关论文,要求他们学会书面表达,注重其思辨能力、沟通能力的培养。如果每门课都能如此要求学生完成两到三篇课程论文,那么其写作能力自然会有所提升。”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说。 (本报记者 邓晖 本报通讯员 祁琳) 链接 国外名校怎么提升学生写作能力 哈佛大学:融合学术、道德、社会问题的写作课 “说明文写作课”作为哈佛学生唯一的必修课,旨在教会学生如何深入阅读和分析文本、利用证据、提问、结合原文素材、发展观念、组织论据,以清晰有效的方式与读者沟通。而写作之所以成为哈佛文科教育的精髓,在于它将学术、道德、社会问题融合在了一起。 耶鲁大学:一手研究、文本细读和批判性思维 耶鲁大学的学术写作课程主要训练学生三方面的技能:鼓励学生从小的关注点入手,对一手资料进行研究,进而形成自己的二手资料;文本细读训练学生从文本的原始含义出发,观察它与更大主题的共鸣,然后利用这种共鸣去重新解读原来的对象;批判性思维的训练重点在于让学生把各层的论点按照等级排列,学会总结,不遗漏重要的部分。 麻省理工学院:写作、阅读和研究的有机结合 麻省理工学院的写作课程是与人文研究融合在一起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实现批判性阅读,熟悉写作过程,学习如何有效运用充分的证据、可信的研究资源以及别人的观点来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此外,课程还注重言语实践活动。

填空题
2023-03-10 09:53
查看答案

正确答案
谈个人看法即可。

试题解析

标签:
感兴趣题目
1~2年级学生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 )
写作是写作主体的个体心灵对写作客体的一种对象性限定,写作是写作主体的个性心灵对写作意义的一种生气灌注,写作是写作主体的个性心灵对写作载体的匠心独运,体现的是写作的()特征。
写作客体的意义通过写作,可以直接转化为写作意义。
谈谈写作技巧对写作的意义。
写作有个体性特点,所以写作时作者可以忽略客体的特点及其对写作的反作用。
《安徽省“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中提到,加快补齐医疗资源短板,提高()等急需领域医疗服务能力。
中级汉语应用文写作训练应着重要求学生作文的()和词语、句子()。
日本写作教学更加更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这体现了日本写作教学()。
某中学语文教师常在她的写作课上为学生们推荐符合高中生心理及阅读习惯的优秀文选,并建议学生们将个人课余时间搜集的精美读本带到课堂与大家分享。同时在作文讲评课上,该老师常将课堂设计作为学生互评环节、集体点评环节、教师总评环节等,她同时挑选优秀学生习作为大家朗读,为学生练习写作提供范本。如此以来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有了明显提高。请问该老师的做法是为了()。
某中学语文教师常在她的写作课上为学生们推荐符合初中生心理及阅读习惯的优秀文选,并建议学生们将个人课余时间搜集的精美读本带到课堂与大家分享。同时在作文讲评课上,该老师常将课堂设计作为学生互评环节、集体点评环节、教师总评环节等,她同时挑选优秀学生习作为大家朗读,为学生练习写作提供范本。如此以来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有了明显提高。请问该老师的做法是为了()。
阅读《大学生写作短板亟需补齐》一文,谈谈学校开设应用文写作课程的意义。 大学生写作短板亟须补齐 作者:本报记者 邓晖 本报通讯员 祁琳《光明日报》( 2018年05月21日 08版) 从今年9月开始,无论是学电子工程,还是环境科学,所有清华大学本科新生的课程表上都将增添一门共同的必修课——“写作与沟通”。 清华大学校长邱勇近日宣布,将在2018级新生中开设“写作与沟通”必修课程,由该校中文系教授、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得主格非和历史系教授、教务处处长彭刚共同担任课程负责人。作为该校第25次教育工作讨论会的具体举措之一,该课程计划到2020年,覆盖清华所有本科生,并力争面向研究生提供课程和指导。 正致力于构建“双一流”的清华为何要将写作课作为新生必修课?在具体开设过程中又将面临哪些挑战? 1 语病不断、缺少逻辑、不会总结......大学生写作能力退化 “写作与沟通”,缘何成为清华所有本科新生的必修课? “我们致力于培养面向未来的领导者,而写作、沟通、表达能力正是领导者的必备素质之一。”彭刚告诉记者,“‘写作与沟通’课程定位为非文学写作,偏向于逻辑性写作或说理写作,以期通过高挑战度的小班训练,显著提升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提高沟通交流能力,培养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有业内专家认为,此举不仅是对2017年年底教育部审核评估专家对清华“学生思辨与交流表达能力需要提升”的回应,也是对当今人才培养的一种反思。 近年来,“大学生写作能力差”的报道频现。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无法表达出自己想表达的意思”“论文缺少逻辑”“写论文就是他人论文观点的拼凑”“总是有很多病句”“不会总结”等让不少学生表示“一写论文就发愁”。 刘霞是一位知名媒体的编辑。最近几年,她发现,即便是国内名校新闻专业出身的实习生,“写作功底也越来越差了”:“采写的稿件经常逻辑不清、层次不分,甚至还经常出现语病、错字,一看就是基本功训练没有到位。” 河北师范大学的一名学生告诉记者:“前不久参加一个比赛,要求写一篇千字作文,但我写完第一段就写不下去了。相比于高中,现在的写作水平退化太严重了。” “高考作文与写作能力关系不大。高考作文都是有套路的,提前背好、记好就可以了。所以很多同学尽管高考分数不低,但真要归纳、总结一些东西,就不容易了。”山西某高校学生刘瑜说。 而由于缺少论文写作相关的指导课程,有很多老师也不得不降低对学术论文的要求:只求格式严谨规范,内容方面却不甚严格。这也埋下了不少隐患。 此前,一篇词不达意、随便堆砌的博士论文,让作为教育部博士论文抽检评审专家的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陈吉德直接在网上“开炮”:“论文里有这样一个标题‘综合近年来奥斯卡最佳摄影奖来分析这《拆弹部队》和《阿凡达》两部作品代表性的强的电影以及奥斯卡对数字时代电影摄影的审美倾向’。这是我迄今见到的前无古人,估计也后无来者的雷人标题。此标题不但奇长无比,而且语病多多。可以看出,学生和导师都极不认真,极不负责。” 2 高校写作教育有待加强 与不少大学生令人担忧的写作能力相比,众多大学的培养计划里,开设“写作与沟通”类似课程的却是寥寥无几。学生们的焦虑,似乎也只出现在需要写论文、交总结等“特定时间”。 “我都多大了,还要上语文课?”记者随机采访了十几位大学生,他们均表示其所在高校并没有类似课程开设,自己在大学阶段也没有接受过类似训练。 北京某高校学生宋丹阳告诉记者,尽管其所在高校面向全校学生开设了“大学生应用写作”课程,教授各种写作规范和写作方法:“但同学们基本不听,就随便混个学分。” 写作的意义和价值,被大大低估。 “为什么写作重要?因为它是通过逻辑思维构思布局、组织思想,通过搜集证据取舍素材,通过准确的语言加以表达,并通过提炼观点展示结论。这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写作过程,而是一种思想和论据的组织过程。”这让清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钱颖一有些着急,“几年前我拜访一位朋友。他直言现在的学生有很多优点,比如‘分析能力很强’,但一份两三页的会议总结或纪要都写不好。而这正是很多工作必备的基本素质。” 此前,北京大学教授卢晓东表示,大学生写作能力差的一个原因在于中小学阶段的写作教育没跟上:“在整个中小学阶段的语文设置上,我们对语法、字词的正确性方面要求非常高,比如字声要发音很准,写字的笔画不能出错,成语的解释只能有一个固定的标准。但是对写作的要求却并不高。” “还需要重新反思大学阶段的母语教育。”上海某高校教师林枫指出,当前,大多数高校不仅没有开设写作必修课程,甚至原有的和母语教育相关的“大学语文”课程也日益边缘化:“再加上这门课程大多被定位为‘文学素养课’,缺乏对基本写作能力的训练,对学生写作能力、思辨能力的提升作用并不大。” 与之相比,在国外不少名校,写作课早已成为其教育体系的关键内容。 一项针对900多所美国高校的调查显示,96%的四年制高校开设了大一写作项目。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写作课的要求也不尽相同,有些文科专业的学生甚至被要求连上三学期写作课,课程要求也比较严苛。 “美国高校的写作中心于20世纪30年代兴起,目的是为来自不同学科领域和处于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提供写作方面的指导与反馈,尤其关注规范学生的学术论文写作。”方略研究院研究员刁若尘表示,“其核心思想是尊重学习者的‘主体写作过程’,往往以课堂写作任务为依托,采取多种多样、有针对性的辅导模式。反观内地大学的写作教学,大多还停留在教师批改作文的阶段,对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帮助十分有限。” 3 提升学生写作能力要多措并举 当“写作与沟通”课成为清华学生必修课,怎么开、讲什么、谁来讲,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按照清华的构想,学校将成立专门的教学机构,组建不少于25名教学系列专职教师的教学队伍,并鼓励各院系不同专业背景的教师共同参与授课。课程采取小班讨论的授课方式,每班15人左右。不同主讲教师可以根据自身专业背景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在教学内容和风格上有所不同,但是在训练的范式、学生写作的产出、教师对学生写作与沟通实践的指导等方面,要求相对一致。 但有专家指出,要想补上大学生长久缺失的写作能力短板,远远不是一门写作课就可以完成的。 “比如普林斯顿大学,已构建起一个全方位服务于学生写作的体系。除了每年开设超过100场写作研讨班,要求本科新生必须参加外,还建有写作中心,为所有在校生提供免费的一对一写作辅导,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和批判思考能力;针对在校生关于科学工程类的写作需求,另外专门开设两门课程;此外,还通过为教师提供用于教授学生写作的策略、资料和案例,及运营一部年刊,节选学生作品等诸多方式,致力打造整个学校的学术写作文化。”刁若尘介绍,“这调动了整个校园的写作积极性。” 尽管清华目前并未公布其更多的写作教育构想,但相关信息显示,校方已有思考。此前,在清华举行的写作课程建设研讨会上,“分级”教育成为不少在校教师的共识。 清华理学院教授白峰杉建议,写作课要“由浅入深、由窄及宽”。该校教务处副处长苏芃认为,可以把分级放大到低年级通识教育的读写课程、高年级专业课程、毕业生综合论文训练三个层级来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此外,还有专家建议,除了要将写作训练拉长至整个大学阶段外,还要注意和专业课程的结合。 “学习任何一门课,老师都要规定完成一定的写作作业,撰写与课程相关论文,要求他们学会书面表达,注重其思辨能力、沟通能力的培养。如果每门课都能如此要求学生完成两到三篇课程论文,那么其写作能力自然会有所提升。”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说。 (本报记者 邓晖 本报通讯员 祁琳) 链接 国外名校怎么提升学生写作能力 哈佛大学:融合学术、道德、社会问题的写作课 “说明文写作课”作为哈佛学生唯一的必修课,旨在教会学生如何深入阅读和分析文本、利用证据、提问、结合原文素材、发展观念、组织论据,以清晰有效的方式与读者沟通。而写作之所以成为哈佛文科教育的精髓,在于它将学术、道德、社会问题融合在了一起。 耶鲁大学:一手研究、文本细读和批判性思维 耶鲁大学的学术写作课程主要训练学生三方面的技能:鼓励学生从小的关注点入手,对一手资料进行研究,进而形成自己的二手资料;文本细读训练学生从文本的原始含义出发,观察它与更大主题的共鸣,然后利用这种共鸣去重新解读原来的对象;批判性思维的训练重点在于让学生把各层的论点按照等级排列,学会总结,不遗漏重要的部分。 麻省理工学院:写作、阅读和研究的有机结合 麻省理工学院的写作课程是与人文研究融合在一起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实现批判性阅读,熟悉写作过程,学习如何有效运用充分的证据、可信的研究资源以及别人的观点来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此外,课程还注重言语实践活动。
阅读有关写作教学“创新评价方式”的教学论文(节选),按照要求答题。双评作文批阅发下后,还务必要求学生重读点评过的作品,写自我反思后记。这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因为作文评改反馈最终还要回归落实到作者本身。此时作者再次阅读修改自己的文章,就等于重新进行一次再创造。因为有针对性评价的对照,学生每次可纠正自己一点错误,每次都可在反馈中前进一步。如此作文反馈.也就自然而然地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并且找到了自己的写作新起点。对上述观点分析不正确的是()。
相关题目
日常应用文的写作是应用写作的基础和根本。( )
写作教学应抓住( )等环节,指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
根据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分析,针对某一写作要素进行写作训练的方式是
给学生写作以充分自由的表达机会,把写作当做一种自我认识和发现的手段,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思想和情感的写作训练方式属于
大学写作课程一般由文学写作、应用写作和()组成。
应用文写作具有一定的写作规范要求,主要涉及应用文的()。
日前,十五部委联合下发通知,大力组织开展()活动,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助力精准扶贫,补齐“精神短板”。
我国农业现代化短板有哪些?如何补齐?
习近平在《说明》中特别提到(),即必须紧紧扭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存在的短板,在补齐短板上多用力。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要补齐的“短板”是()。
结合你的写作实践,谈谈你对写作能力发展规律的认识。
谈谈语言对写作的重要意义。
《标准》建议:“()”,就是为了减少作文对学生写作的束缚,为学生的自主写作和自由表达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
日常应用文的写作是应用写作的基础和根本。
应用文写作者的思想素质包括()。
公文写作者的素质是公文写作者()的潜在背景。
公文写作者的法律素质,是指公文写作者一定要()国家法律法规。
公文写作者的素质是公文写作者能力的潜在背景。
公文写作者的素质是构成公文写作者能力与水平的重要基础。
公文写作者的政策素质,是指公文写作者一定要懂得国家()政策。
广告位招租WX:84302438

免费的网站请分享给朋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