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题库 / [单选题]对病人利害共存时,要求临床医师保证最大善的答案

对病人利害共存时,要求临床医师保证最大善果和最小恶果的医学伦理学原则是()

单选题
2021-08-30 06:36
A、患者自主
B、有利患者
C、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D、严谨审慎
E、双方协商解决
查看答案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感兴趣题目
为克服市场经济对医学服务产生的负面效应,要求临床医师()
为克服高科技应用于医学服务所产生的负面影响,要求临床医师()
由生物医学模式转到生物-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要求临床医师()
为克服市场经济对医学服务产生的负面影响,要求临床医师()
为克服高科技应用于医学服务所产生的负面影响,要求临床医师()
由生物医学模式转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要求临床医师()
某女患者,59岁,因患肝硬化腹腔积液,肝硬化失代偿期住进某市中医院,经治疗病情未见改善,反而加重,出现肝性脑病,多次昏迷,处于濒死状态。其子在得知母亲已治愈无望时,向主管医师提出书面请求:为其母实施"安乐死",以尽快解除病人濒死前的剧痛。在家属再三请求之下,主管医师于1986年6月28日下了医嘱,先后两次注射复方冬眠灵175mg,病人安静地死去。之后,主管医师及病人的儿子二人均以故意杀人罪被起诉立案,主管医师先后两次被收审,并被逮捕羁押一年,后经市人民法院多次公开审理及诉讼后,才宣告主管医师无罪释放。从医学伦理方面对该医师所作所为的正确评价是()
由生物医学模式转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要求临床医师()
当患者的利与害共存时,要求临床医生保证最大善果和最小恶果的医学伦理学原则是()
为克服高科技应用于医学服务所产生的负面影响,要求临床医师()
医师在医疗活动中对病人和社会履行义务的道德责任感和自我评价能力,谓之医师的()
由生物医学模式转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要求临床医师()。
由生物医学模式转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要求临床医师()
国家建立中医专长医师管理信息系统,及时更新中医专长医师注册信息,实行(),并提供中医专长医师()服务。
相关题目
医师在接诊此类病人时的最佳伦理选择应该是
某女患者,59岁,因患肝硬化腹腔积液,出现肝性脑病,多次昏迷,处于濒死状态。其子在得知母亲已治愈无望时,向主管医师提出书面请求:为其母实施“安乐死“,以尽快解除病人濒死前的剧痛。在家属再三请求之下,主管医师下了医嘱,先后两次注射复方冬眠灵175mg,病人安静地死去。之后,主管医师及病人的儿子2人均以故意杀人罪被起诉立案,后经市人民法院多次公开审理及诉讼后,才宣告主管医师无罪释放。从医学伦理方面对该医师所作所为的正确评价是
对病人利害共存时,要求临床医师保证最大善果和最小恶果的医学伦理学原则是()
医师的医学专业技术职称和医学专业技术职务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规定办理。( )
当某种诊治决策对病人利害共存时,要求临床医师保证最大善果和最小恶果的医学伦理学原则是()
医疗仪器,尤其是高科技手段大量进入临床,要求临床医师注意防范的伦理问题包括()
医师的临床知识和技能×病人的依从性,等于()。
当某种诊治决策对病人利害共存时。要求临床医师保证最大善果和最小恶果的医学伦理学原则是()
为克服市场经济对医学服务产生的负面效应,要求临床医师()。
为克服高科技应用于医学服务所产生的负面影响,要求临床医师()。
由生物医学模式转到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要求临床医师()。
某女患者,59岁,因患肝硬化腹腔积液,出现肝性脑病,多次昏迷,处于濒死状态。其子在得知母亲已治愈无望时,向主管医师提出书面请求:为其母实施“安乐死”,以尽快解除病人濒死前的剧痛。在家属再三请求之下,主管医师下了医嘱,先后两次注射复方冬眠灵175mg,病人安静地死去。之后,主管医师及病人的儿子2人均以故意杀人罪被起诉立案,后经市人民法院多次公开审理及诉讼后,才宣告主管医师无罪释放。从医学伦理方面对该医师所作所为的正确评价是()。
为克服高科技应用于医学服务所产生的负面影响,要求临床医师()
为克服市场经济对医学服务产生的负面影响,要求临床医师()
女患者,59岁,因患肝硬化腹腔积液,肝硬化失代偿期住进某市中医院,经治疗病情未见改善。反而加重,出现肝性脑病,多次昏迷,处于濒死状态。其子在得知母亲已治愈无望时,向主管医师提出书面请求:为其母实施"安乐死",以尽快解除病人濒死前的剧痛。在家属再三请求之下,主管医师于1986年6月28日下了医嘱。先后两次注射复方冬眠灵175mg,病人安静地死去。之后,主管医师及病人的儿子二人均以故意杀人罪被起诉立案,主管医师先后两次被收审,并被逮捕羁押一年,后经市人民法院多次公开审理及诉讼后,才宣告主管医师无罪释放。从医学伦理方面对该医师所作所为的正确评价是()
为克服市场经济对医学服务产生的负面效应,要求临床医师()
由生物医学模式转到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要求临床医师()
医疗仪器,尤其是高科技手段大量进入临床,要求临床医师注意防范的伦理问题包括()。
由生物医学模式转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要求临床医师()。
为克服高科技应用于医学服务所产生的负面影响,要求临床医师()
某女患者,59岁,因患肝硬化腹腔积液,肝硬化失代偿期住进某市中医院,经治疗病情未见改善,反而加重,出现肝性脑病,多次昏迷,处于濒死状态。其子在得知母亲已治愈无望时,向主管医师提出书面请求:为其母实施"安乐死",以尽快解除病人濒死前的剧痛。在家属再三请求之下,主管医师于1986年6月28日下了医嘱,先后两次注射复方冬眠灵175mg,病人安静地死去。之后,主管医师及病人的儿子二人均以故意杀人罪被起诉立案,主管医师先后两次被收审,并被逮捕羁押一年,后经市人民法院多次公开审理及诉讼后,才宣告主管医师无罪释放。从医学伦理方面对该医师所作所为的正确评价是()
某大医院一位眼科博士,因急于为两位病人进行角膜移植,而又一时找不到现成的供体角膜,所以在太平间“盗取”了一病死者的尸体角膜用于移植,获得成功。此事后被死者家属发现,以未经本人生前及死者家属知情同意,严重损害了死者及其家属的权益为由,将该医生告上了法庭。经调查得知:接受眼角膜移植手术的两位病人与该医师无特殊关系;死者生前与该医师无利害冲突;该医师也未由此谋取分文私利,只是不了解有关要求。对该医师的正确医德评价应为()
广告位招租WX:84302438

免费的网站请分享给朋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