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题库 / [单选题]双下肺野内中带有多发的斑片状影,同时有小的答案

双下肺野内中带有多发的斑片状影,同时有小三角形影,诊断为()。

单选题
2021-09-10 06:08
A、支气管肺炎
B、化脓性肺炎
C、大叶性肺炎
D、支原体肺炎
E、间质性肺炎
查看答案

正确答案
A

试题解析

感兴趣题目
国家科委、卫生部联合将介入放射学项目列为“九五”攻关课题的时间为()
双下肺野内中带有多发的斑片状影,同时有小三角形影,诊断为()
患者为青年男性,1年来中上腹时有疼痛,多发生于餐后,痛向背部及右肩放射,尤以夜间为甚,且先后有3次黑粪。GI无异常发现,该患者的诊断宜考虑为()
介入放射学常用的血管扩张剂为()
一项探讨母亲围产期放射暴露与儿童白血病关联的病例对照研究数据如下:200例儿童白血病患者有30例的母亲在孕期接受过放射诊断,400例对照儿童的母亲只有20位在孕期接受过放射诊断OR值为()
核医学相关知识中,“用放射性核素诊断、治疗疾病和进行医学研究的医学学科”属于()
女,35岁,右肺上叶后段薄壁空洞,直径3cm,内有较小的液面,空洞周围肺内有渗出病变,右下叶及左肺中下野有多发斑片状渗出影,最可能的诊断是()
青年男性,自觉无明显不适,CT示双下肺多发斑片状状影,边缘模糊不清,有支气管气相。抗感染治疗30天后复查,病灶形态变化不大,但位置改变,最可能的诊断是()
女性,30岁,因咽痛、肌肉酸痛、发热和刺激性咳嗽就诊,血常规WBC9.9×109/L,X线示下肺野近肺门处高密度的片状影,首先应考虑的诊断为()
诊断颅内动脉瘤主要的放射学检查方法()
1岁男孩,发热、咳嗽3天,不喘。双肺少量中小水泡音。胸片示双下肺野点片状阴影,可能诊断()
在放射治疗、核医学诊断和治疗中应配置医用物理专家,在其他放射实践活动中也宜配置医用物理专家。
相关题目
介入放射学以微创、靶向诊断与治疗为特点,解决了临床工作中的大量难题

男,45岁,咳嗽3年,近来加重,咳少量脓痰偶带血丝,伴低热。胸片示双下肺纹理增多,以右下肺明显,并见片状阴影。

首先考虑的诊断是()
双下肺野内中带有多发的斑片状影,同时有小三角形影,诊断为()。
某医疗机构拟开展放射治疗、核医学、X射线影像诊断工作,批准部门为()。
介入放射学常用抗凝药物有()
患者男性,60岁,一侧下肢水肿、喘憋2周,心电图为肺动脉高压表现,肺灌注显像示多发性放射性缺损区,肺通气显像为多发性轻度放射性减低区,两种显像异常部位基本一致。如要进一步明确诊断,下列哪项检查最有意义()
女性,45岁。因SLE口服糖皮质激素近2年,发热2周伴咳嗽,痰中带血丝,查肺部无异常体征,胸片右上肺野多发片状结节影伴空洞,血沉40mm/h,PPD5IU(-)。对该患者PPD实验结果的解释错误的是()
女性,45岁。因SLE口服糖皮质激素近2年,发热2周伴咳嗽,痰中带血丝,查肺部无异常体征,胸片右上肺野多发片状结节影伴空洞,血沉40mm/h,PPD5IU(-)。对该患者PPD实验结果的解释错误的是().
某医疗机构拟开展放射治疗、核医学的诊断工作批准部门为()。
介入放射学中常用的血管扩张剂有()、()、()。
女性,15岁,秋游后低热乏力、咳嗽,少量黏痰2周。胸片示两下肺网状及按小叶分布的斑片状浸润阴影。血白细胞9.8×109/L。为进一步明确诊断检查首选()。
放射性核素显像和放射免疫分析检测,是核医学的两项重要内容.它们都是利用核射线在体外进行检查的诊断方法。
某医疗机构拟开展放射治疗、核医学、X射线影像诊断工作,批准部门为:()
男性,20岁,浙江人,5年来反复咳嗽、咯血,有时血痰黏稠,呈果酱样。胸片示:双下肺斑片影,其间有多发透光区,PPD皮试(+),痰结核菌检查多次阴性。在诊断过程中既往史应注意追问()
女性,53岁,糖尿病多年。近1年来,消瘦,咳嗽,发热,胸片示双上肺片絮状阴影,右上有4cm×5cm空洞,双下肺有点状结节阴影,其诊断可能为()
女性,35岁,1年来咳嗽,咳痰,痰中带血,逐渐加重的右上胸痛,胸片右上肺后段厚壁空洞,洞壁凹凸不平。本病应考虑为()
介入放射学与其他X射线影像诊断工作场所应当配备()和()。
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检查、职业性放射性疾病的诊断、鉴定、医疗救治和医学随访观察的费用由()承担。
男性,34岁。反复咳脓痰,偶尔痰中带血丝,双下肺呼吸音增粗。下列诊断最可能是()。
患者,男,16岁,左胫骨干骺端有边缘不清大片骨质破坏,其中可见斑片状密度增高影,局部骨皮质破坏,附近有三角形骨膜增生及软组织肿块,软组织肿块内可见针状、斑片状密度增高影,边界不清。应诊断为()
骶髂关节炎Ⅲ级的放射学改变为()。
广告位招租WX:84302438

免费的网站请分享给朋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