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题库 / [单选题]牙齿的颈部釉突易破坏上皮附着,形成牙周袋的答案

牙齿的颈部釉突易破坏上皮附着,形成牙周袋导致磨牙根分叉病变最不常发生于()

单选题
2021-12-25 12:24
A、下颌第一磨牙
B、下颌第三磨牙
C、下颌第二磨牙
D、上颌前磨牙
E、上颌第三磨牙
查看答案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下颌第一磨牙发生率最高,上颌前磨牙发生率最低。

感兴趣题目
男性,60岁,主诉左下后牙咀嚼疼痛。口腔检查:左下6牙体无明显病变,颊侧牙周袋深6m,牙龈退缩可见根分叉区完全开放,探针能水平通过分叉区,X线片示:根分叉区完全开放。按Clickman根分叉病变分度法,此根分叉病变属于()
患者,女,20岁,诉咀嚼无力,口腔检查发现上颌第一恒磨牙颊侧牙周袋深约6mm,牙齿松动Ⅱ度,口腔卫生尚佳,下前牙牙石(+),拟诊()
患者,男性,44岁。已诊断为成人牙周炎并经基础治疗6周后,右上6牙周袋仍深达6mm,且探诊出血,牙龈退缩1mm,附着龈宽度为4mm.X线片检查可见根分叉处骨嵴顶骨密度明显降低,呈完全透射区,则最适宜于()
牙周袋形成并有明显牙槽骨吸收的病理变化见于牙周炎的()
男,20岁,左下后牙疼痛1个月;下唇麻木3天。检查见左下第二磨牙颊侧肿物约1cm大小,左下第二磨牙松动。X线表现为左下颌骨骨质破坏呈虫蚀状,下颌神经管影像模糊不清,左下颌第二磨牙牙周骨质破坏消失,牙齿浮立病变中。无骨膜反应及死骨形成。诊断应为()
牙周袋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牙周袋底位于釉牙骨质根方,从袋底到釉牙骨质界的距离称为()
女,46岁。患者慢性牙周炎右上第一磨牙基础治疗后仍有6mm的牙周袋,探诊后出血。若该患者伴有糖尿病,治疗时还应注意()。
男,45岁,患慢性牙周炎,牙周基础治疗后,右下第一磨牙和第二前磨牙牙周袋深仍6mm。如果药物治疗后效果不佳,仍有深牙周袋,且探诊后出血,下步应采用的治疗是()。
男,45岁,患慢性牙周炎,牙周基础治疗后,右下第一磨牙和第二前磨牙牙周袋深仍6mm。若采用局部药物治疗,最佳的是()。
试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培训对象、培训年限及培训内容。
概括地讲,牙周袋形成过程正确的是()
相关题目
用有刻度的牙周探针探测牙周袋的注意点如下,不正确的是()
牙周袋形成,尚无明显牙槽骨吸收的病理变化见于牙周炎的(  )。
牙周袋病理形成始于(  )。
患者,38岁,女性,主诉右侧牙齿自发性剧烈疼痛3d。疼痛呈放散性,夜间痛。检查见右侧牙齿未见牙体病损,但右上第一磨牙颊侧近中探及深达根尖部的牙周袋,冷(++),松动1度,叩诊(+)可能的诊断为(  )。
患者,女性,18岁,诉咀嚼无力。口腔检查发现双侧上颌第一磨牙颊侧近/远中牙周袋约6mm深,牙齿松动Ⅱ度,口腔卫生尚佳。x线片见牙槽骨弧形吸收。初步诊断(  )。
下列哪项是牙周袋形成的主要原因?(  )
女性,37岁。诉牙齿自发性剧痛3天。有放散痛、夜间痛。口腔检查:患牙无明显龋损及其他牙体硬组织疾病,牙周袋深达根尖,温度刺激有激发痛,松动Ⅱ°。叩诊(+)。可能的诊断是()
概括地讲,牙周袋形成过程正确的是()
真性牙周袋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牙周袋较深且牙槽骨隆突的Ⅰ度根分叉病变宜采用的治疗方法是()
牙齿的颈部釉突易破坏上皮附着,形成牙周袋导致磨牙根分叉病变最不常发生于()
女,30岁。查,牙体未见异常,牙龈红肿,有真性牙周袋形成,冷热刺激痛,X线显示:牙槽骨吸收1/3。诊断:牙周牙髓联合病变。牙周炎引起牙髓炎的途径最可能是()
参与牙周袋形成的因素,除外()
患者,男性,44岁。已诊断为成人牙周炎并经基础治疗6周后,右上6牙周袋仍深达6mm,且探诊出血,牙龈退缩1mm,附着龈宽度为4mm,X线片检查可见根分叉处骨嵴顶骨密度明显降低,呈完全透射区,则最适宜于()
假性牙周袋与真性牙周袋的区别是()
一位诊断为慢性牙周炎的牙周病患者,已于2个月前完成牙周基础治疗,现需选择最佳手术方法。右上第一磨牙颊侧根分叉病变Ⅱ度,且部分根分叉暴露,附着龈较窄,应选择()
某医院口腔科在街道对社区老年人进行牙周病流行病学调查,以社区牙周指数(CPI)为标准,一男性老年人的个人计分为2,表明这位老年人()
牙周袋底位于釉牙骨质根方,从袋底到釉质牙骨质界的距离称为()
患者,男性,25岁。左上后牙肿痛一周,口服消炎药治疗无效。检查:左上7颊侧牙周脓肿形成,叩(+),冷(+),牙周袋6mm,应急处理应是()。
磨牙最易受到创伤性咬合力破坏的牙周部位是()
广告位招租WX:84302438

免费的网站请分享给朋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