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题库 / [问答题]刘先生,长沙城镇户籍,一直在北京上班,现的答案

刘先生,长沙城镇户籍,一直在北京上班,现已到退休年龄,已经缴纳养老保险费用16年,且在北京累计缴费10年,这种情况符合条件在北京办理退休吗?

问答题
2021-12-27 18:36
查看答案

正确答案

根据规定,外埠人员在京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且至少累计缴费养老保险15年,且在北京缴费10年即可办理退休手续。因此刘先生符合条件在京办理退休。


试题解析

感兴趣题目
本人惠州户口,但是一直在深圳上班,社保已经快缴满10年,现在要回惠州上班居住了,可以把深圳社保关系转入惠州吗?如何转移,需提供哪些资料?
本人深圳户籍,但是一直在广州上班,已经办理了申领失业保险待遇手续,但是现在我打算离开广州回深圳,请问可以把广州失业保险待遇转到深圳吗?需要哪些提供哪些资料?
非东莞户籍,在东莞某单位上班,单位必须为我参加社保吗?缴费基数如何确定?
新公司注册在北京西城区,打算办理社会保险登记证,不知北京市西城区社保中心在哪里?电话多少?办理社会保险登记证需提供哪些资料?
刘先生夫妇一起在北京某企业上班。刘太太2015年28岁,生育第一胎,属于晚育吗?能否享受晚育假期?如果刘太太希望给晚育假期给刘先生可以吗?
刘小姐,已经连续缴纳生育保险费用1年多了,下月即将分娩,符合条件享受生育保险待遇吗?分娩费用能报销多少?
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李某于2016年1月份缴纳居民基本养老保险5000元,社保机构按到账时间记账,从()开始计息
为研究北京市城镇居民的收入状况,在北京市城镇居民中随机抽取800户进行调查,计算得到其户均月收入为8180元。此“户均月收入”属于()。
李先生于2010年2月1日购买了某保险公司的10年期重大疾病保险、5年期失能收入保险和附加一年期的住院费用个人医疗保险,其中重大疾病保险产品的保险金额为10万元,失能保险产品的完全失能给付比例为70%,附加险保额为3万元且等待期为90天。李先生购买的重大疾病保险的投保年龄上限为60周岁,投保时李先生实际年龄为52岁,其保险费本应缴纳10000元,因笔误将年龄上报为50周岁,缴纳保费6000元。2011年1月31日,李先生因罹患保险合同约定的重大疾病入院治疗,至2011年4月2日出院,期间共花费医疗费用5万元。若李先生因罹患该病导致部分失能,出院后不能从事原有工作,改行后月收入为4000元,而李先生之前的月工资收入为10000元,则保险公司需要给付的失能收入保险金为()。
(三十)  【给定资料】  1.最新发布的研究报告《化解国家资产负债中长期风险》预测,到2013年,中国养老金的缺口将达到18.3万亿元。报告指出,人口老龄化冲击下我国养老金的统筹账户将给财政造成巨大的负担。建议实施延迟退休年龄,国有股划拨,机关事业单位改革等多项措施以缓解压力。对于养老金这一隐形债务,各相关部门都有自己的测算和判断。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计,截至2011年年末,我国企业职工养老金结余1.9万亿元,所以从全国层面看,不存在养老金缺口的问题。未来全国养老保险基金能够做到长期收支平衡。“刚开始建立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时,全部是收不抵支,缺口逐渐在缩小,现在一直缩小到13个省,但加上财政补助,全部都是收大于支。”人社部有关负责人说。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不加改革的前提下,未来中国养老金的支付危机和因此对国家财政造成的支付压力增大似乎已经是不争的事实。社科院编撰的《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1》显示,从1997年各级财政开始对养老保险转移支付算起,补贴规模迅速扩大。2000年各级财政补贴金额为338亿元,2006年为971亿元,2010年1954亿元,2011年新增补贴高达2272亿元,财政累计补贴金额达1.2526万亿元。这意味着,近2/3的养老保险累计结余(1.9万亿元),来自于财政转移支付。而根据《化解国家资产负债中长期风险》,如果不发生任何改革,人口老龄化冲击下我国养老金的统筹账户将给财政造成巨大的负担,从2017年起养老金要求的财政补贴将持续上升,至2050年养老金缺口将达到当年财政支出的20%以上。与GDP的规模比较,今后38年累积,养老金总缺口的现值(用名义GDP增长率作为折现率来计算)相当于目前GDP的75%,远高于环保成本,是融资平台和铁路债务对财政的压力的近20倍。  2.当对养老的担忧让社保基金的保值增值问题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延迟退休年龄这一话题也就不可避免地再次被摆上了桌面。有专家指出,在短期内我国养老金收支压力主要来源于转轨成本;而在中长期内,人口老龄化将逐渐成为导致养老金收支缺口的更为主要的因素。我国是世界上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目前中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接近1.3亿人,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已有26个进入老龄化状态,而到2050年,这一数字将会达到3.32亿人,超过总人口的23%。不仅如此,中国人口的预期寿命已经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1980年至2010年期间,平均每五年上升约1岁,如果退休年龄政策不变,则意味着老年人口退休后的余寿不断增加,给养老金支付带来的压力可想而知。在这样的背景下,相关部委对“延迟退休”以缓解养老金压力的想法由来已久。6月初,人社部曾公开表示,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人均寿命的不断延长,相应推迟退休年龄是一种必然趋势。目前正在对退休及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将适时提出弹性延迟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的政策建议。  3.人口老龄化挑战是全世界面对的共同课题,欧美国家提高退休年龄已经成为趋势,目前,美国的退休年龄已提高到65至67岁,德国的退休年龄是女性65岁,男性67岁。而与其他国家相比,目前中国基本养老保险的法定退休年龄(男性60岁,女性50岁)过低,与预期寿命严重不符。  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褚福灵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关于退休年龄的政策还是20世纪70年代制定的,迄今已经约40年,人口预期寿命提高了7岁多,计划生育也使得缴费人数相应下降,因此“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大变化,使得弹性延迟领取基本养老金已经成为必然趋势”。此外,褚福灵表示,提高退休年龄,延长了缴费年限,按照待遇计算的办法,也提高了参保人的待遇,因此,要提高退休年龄,是制度的内在要求,主要不应当是为了减少国家财政对养老金的补贴。适度稳步提高退休年龄,确保参保人得到可持续的充分保障,是改革的基本目标之一。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郑功成也指出,从理论学术界的主流观点看,我国退休年龄逐渐延长,是适应人均预期寿命延长、受教育年限延长,以及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必然选择。他举例说,设定到2050年左右,我国男女退休年龄应该统一,也应该从目前的退休年龄标准提升到65岁。  4.一般而言,退休后的养老金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来源于个人账户。在职职工每月工资的8%进入该账户强制储蓄,待退休后按月计发,多缴多得。另一部分从统筹基金内支出。退休年龄每推迟一年,从统筹基金内支出的基础养老金会增加1个百分点,但职工就要多缴一年的费。对缴费年限较长、缴费额度较高的缴存人而言,推迟退休年龄尤其不“划算”。是否应该推迟退休年龄,不同行业、不同岗位的劳动者的态度并不相同。像技术人员、大学教师、管理人员等群体往往愿意延长退休年龄,因为他们的事业在当时正处于稳定的发展阶段。一些公职人员,如50多岁的女干部、女教授,到了退休年龄也往往愿意继续干下去。处在生产一线的企业职工则对此表示反对,因为他们所从事的工作的劳动强度很大。而事实上,支持延长退休年龄的呼声,也主要来自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推迟退休年龄呼声最高的群体就包括妇女组织,要求男女同龄退休。目前,仅有少数地区试行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将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制度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并轨,其他大部分地区,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还未纳入社会养老保险统筹之中,在职时不必支付养老保险费用,退休金则由财政负担,且待遇一般高于企业职工。与此同时,这些工作往往与体能无关,且“越老越吃香”,许多老干部、老教授临近退休时参与工作的意愿依旧强烈。  5.如若延迟退休的政策在几年内成型,将为养老金支付规模带来明显改变。根据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测算“我国退休年龄每延迟一年,养老统筹基金可增长40亿元,减支160亿元,减缓基金缺口200亿元”。但《化解国家资产负债中长期风险》中也指出,通过养老金收支模型,尽管退休年龄的提高能使养老金缺口明显缩小,但仅仅实行退休年龄改革还不足以克服人口老龄化给中国养老金体系带来的压力。退休年龄提高后,至2050年,养老金收支缺口需要的财政补贴仍然占全国财政支出的9.9%,因此必须辅以其他改革。面对这一状况,有专家指出,要充分认识养老金问题,积极缓解其将要带来的巨大压力。一般而言,开源节流措施包括延长退休年限、延长缴费年限、扩大覆盖面、增加基金收益率等,在制度外解决方式主要是增加财政补贴、国有股划转等。据有关研究,延迟退休年龄一项,可以使我国工作群体(相对基准)增加25%,也使得我国退休群体的数量(相对基准)减少28%。另一方面,目前中央和地方的国有资产管理系统持有市值约为13.7万亿元的上市国有公司的股份(已经剔除在两地同时挂牌企业的重复计算)。假定今后划拨的力度将会加大,并且要求社保体系只使用这些国有股每年分派的红利(股息),而不变现这些股票本身,从2013年起,如果逐步划拨80%的国有股份到社保系统,加上退休年龄的提高,将能使我国养老金账户累积结余持续约30年;到2050年,年度养老金收支也将保持基本平衡。  此外,也有专家指出,解决养老金困局的重点,在于先实现制度统一,再实现标准统一。机关事业单位养老制度改革迟迟不见成效,也是养老保险“绑架”财政的重要因素。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副教授叶响裙表示,在事业单位改革过程中,由退休金的现收现付制向基金积累制过渡过程中产生的转制成本要妥善解决。在改革之前已经退休的“老人”和已经参加工作但还未退休的“中人”,他们的个人账户上并没有累积基金,这部分资金就构成了转制成本,需要由政府“兜底”。  对此,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褚福灵指出,国家财政承担基本养老的补贴与兜底责任,是社会保险法的规定,也是其他一些国家的做法。但鉴于养老保险与财政的天然联系,也有部分学者建议理清财政与保险制度之间的边界,明确政府责任边界,切断缴费型保险制度裹挟财政的潜在可能性,在养老保险与财政之间建立一道“防火墙”。  6.人民网推出调查《人社部拟适时建议弹性延迟领养老金年龄,咋看?》,截至6月6日23:20,共有11478人次参与了调查。其中,74.5%的网友(8556票)表示反对,认为会不利于年轻人就业;12.4%的网友(1423票)表示支持,认为平均寿命延长,养老金缺口大;10.7%的网友(1231票)则表示中立,是否延长应据自愿;还有部分网友(2.3%,268票)表示有其他话要说。  网友“一只鱼”:即便我50多岁的时候仍可以工作,但也没有什么企业愿意任用50岁的人。退休年龄不够,又找不到工作,就意味着这中间几年没有收入。  网友“zheng”:我国更需要建立弹性退休制,就是能使有劳动能力又有就业意愿的人能够多工作,能使缺乏劳动能力非常愿意按时退休的人及时退休。值得一提的是,我国部分地区已经开始对弹性退休制进行探索。从去年10月1日起,上海实施柔性延迟办理申领基本养老金手续,并发布有关试行意见,规定延迟年龄男性一般不超过65周岁,女性一般不超过60周岁。  网友“小王”:我妈今年48岁,下岗多年的她恨不得早点拿到退休金,尽早有稳定的收入。显然,如果延长退休年龄,她肯定不是受益者。  网友“正义”:尽管推迟退休年龄可以适当增加退休工人的工资收入,缓解养老基金缺口,缓解国家财政支出压力。但推迟退休年龄严重影响就业,使年轻人的就业更加困难,就业矛盾更加突出,其带来的副作用远远超过退休基金的缺口矛盾,所以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和就业形势目前推迟退休年龄的时机还不成熟。  网友“自由的古德曼”:人社部拟弹性延迟养老金领取的年龄,问题本身无正误,具体到人各不同,不能一概而论。关键是受损益群体的多寡和受损益的力度大小,这涉及被拥护或被反对的程度。  7.应该说,国家设立退休制度,一方面旨在充分保障人们的休息权利,确保劳动者达到一定年龄后的老有所养;同时也为废除职务终身制和实现人力资源的新老交替提供制度保障。“弹性退休”的本意是让男女在退休年龄的上下限之间享有更多的选择余地,其实质是完善退休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它不仅对女性权益的维护有益,更是对政府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具体诠释。  从积极意义看,推行“弹性退休制”,符合中国的国情现状,有利于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一是退休年龄可以随着人均寿命的延长而延迟。60岁退休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制定的政策,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善和人们身体健康状况的提升,工作寿命与生理寿命同步延长当属情理之中。二是退休年龄可以随学历拉长而延后。对相当一部分本科和研究生毕业后参加工作的青年人而言,60岁退休就意味着法定工作年限仅为30余年,恪守一刀切的退休制度,无疑是一种人才浪费;此外,鉴于劳动者的工种不同、技术含量和打造行家里手需要的时间不同,“弹性退休”更有益于技术骨干的才尽其用,比如医疗专家、科技能手、科研人员等。  如同任何事物都具两面性一样,“弹性退休”也有其制度软肋。比如在行业定岗定位的语境下,年老力盛的劳动者延迟退休有可能成为新生代的就业羁绊,极易导致阶层矛盾;在掌管人财物实权的关键岗位,既得利益者不愿轻易放弃,势必有损社会公平;当公权力不被约束时,“弹性退休”有可能成为权力排斥异己、惠及私密的挡箭牌。而正是基于对成也“弹性”、败也“弹性”的利弊考量,人们才会对此有见仁见智的不同解读。  8.退休年限推延是欧美工业化国家普遍的趋势。近年来,不少欧洲国家出台法案,延长退休年龄,这在一些国家引发公众的广泛不满。目前欧美一些国家债台高筑,过低的退休年限让财政不堪重负,加上国民日趋老龄化,有经验的劳动力总量趋于不足,平均寿命又一再延长,在这种情况下,延长退休年龄的决定不足为奇。耐人寻味的是,表示不满的人并不仅仅是看似“明显吃亏”的老人,25岁以下的年轻人似乎更愤怒。因为随着老年人退休年龄的延长,年轻人的工作机会也相应地减少。  从2012年1月1日开始,“65岁退休制”在德国将成为历史。2007年3月,德国联邦议院和联邦参议院先后通过了由社民党和基民盟大联合政府提出的自2012年起将退休年龄提高到67岁的法律。根据新法律,德国将在2012至2029年,逐步将退休年龄提高到67岁。  所谓逐步过渡系指将延长的2年分为24个月。前12个月,用12年的过渡期,即从2012年1月1日开始,每年在上一年的基础上增加1个月的工作时间。这样在2024年即可过渡到66周岁退休。后12个月份6年过渡完,即从2024年1月1日开始,每年在上一年的基础上多工作2个月方可退休。这样到2029年就可逐步将退休年龄提高到67岁。从2030年1月1日起即可执行67岁退休的制度。  2011年,德国良好的经济发展形势也使得保险费收入增加,养老保险机构账户资金始终非常充足,出现了45亿欧元的盈余。在这种情况下,德国联邦劳动部长宣布,2012年将保险费率从19.9%降至19.6%,并宣布2012年养老金将再度显著提高。  在养老保险账户资金充足的年代,德国最终走到提高退休年龄的原因首先在于人口结构的变化。原来65岁退休的规定是1957年制定的,迄今为止一直未改。当时人们的出发点是,人口出生率将不断提高。可是现在,德国的人口统计数字有很大变化。主要是人口出生率降低,老龄化趋势加重。据德国政府公布的预测数字,到2030年,德国65岁以上的群体将增加600多万人,达到约2200万,而20至64岁的群体将减少500多万人,仅为约4500万。一个通过比较很能说明问题的数字是:1991年,平均4个就业者养活一个退休人员;到2030年,每2个就业者就得养活一个退休人员。这就意味着,到时候就业人员需要缴纳的退休保险金越来越多,这样才能养活越来越多的退休人员。  提高退休年龄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现在德国人的平均寿命大大提高,这也意味着退休者领取退休金的年限越来越长。统计表明,过去50年里,德国人平均领退休金的时间增加了8年,达到约18年。1960年人们领取退休金的时间平均为10年,现在则为18.2年。也就是说,人们的平均寿命比那时增加了8.2岁。这给养老保险公司造成的压力越来越大。即使按照这一思路继续将法律执行下去,专家预测,由于人口不断减少和老龄化不断加剧,降低退休金或再度延长退休者的年龄,也难以避免。比如去年年满65周岁、且交纳了45年全额保险金的退休者,退休后可以拿到最后3年平均净收入50.2%的退休金。到2030年时,同等条件的退休者能够拿到的退休金仅相当于最后3年平均净收入的43%。2045年退休年龄预计将达到68岁。2060年预计退休年龄将达到69岁。只有这样,方可保持保费收入和发放退休金的大体平衡。  可是,现在的主要问题是,如何保证老年人就业。一方面,他们的身体状况一般会下降。现在,德国人的实际退休年龄平均为63岁,连65岁都达不到,如何能达到67岁?另一方面,就德国企业来说,50岁是一个“坎”,一般企业都不愿雇佣超过50岁的普通员工。因此,老年人受失业的影响已经很大。现在,如果退休年龄再提高2岁,专家测算必须增加120万至300万的岗位,才能满足这一需求。由此看来,矛盾可能更加尖锐。  有鉴于此,德国政府提出了一个名为“动议50+”的计划,就是针对50岁及50岁以上的群体,促进他们的就业。主要办法是:就劳方来说,鼓励失业的老年人从事工资待遇不及失业前的工作,由失业保险公司支付一定比例的补偿;就资方来说,政府给予一定的补贴,条件是公司必须提供工作岗位。德国立法机构也已经批准了这一计划。  9.当前,我国养老保险采取现收现付制,随着越来越多的参保人进入退休年龄,基金支付压力日益凸显。通过延迟退休年龄,“以收代支”的好处显而易见,有专家测算,退休年龄每延迟一年,可以减缓基金缺口200亿元。但是,养老保险的基金缺口有着复杂的历史原因,延迟退休年龄并不能完全缓解基金支付压力,应该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社保保值增值等多种手段,多方面寻求解决之道。延迟退休年龄一头关乎养老,另一头牵着就业。统计显示,2011年全国新增退休人员521万人,新增就业人口为1200多万,而2012年全国城镇需要安排的就业人数,就达到了2500万人。以此推算,即便每年有500多万退休人员腾出岗位,每年大约还有1200多万劳动力不能就业。此时贸然延迟退休年龄,很可能加剧就业压力,这个问题并不比养老保险基金缺口更让人省心。  从目前来看,各界对延迟退休年龄看法不一,分歧很大。可见,这项尝试在增进一部分人权益的同时,也可能影响另一部分人的权益。因此,延迟退休年龄不可“一刀切”,而应该给参保人充分的选择权利。  特别是对即将退休的参保人来说,此前规定“缴费满15年,男60周岁,女干部55周岁,女工人50周岁”的领取条件,应视作养老保险制度与参保人之间的一种契约,不能单方面推翻。当然,也可给这部分人选择权,参保人既可以按照现行政策按时退休,也可以通过优惠政策,如延迟退休可多领养老金等方式,进行引导。  长远来看,延迟退休年龄确实是必然趋势,且完全可以在制度设计上未雨绸缪。欧美国家虽然普遍退休年龄在60~65岁之间,但其社保体系更为完善,就业压力也不如我国这般突出。在美国,除了基本的社会保障,企业年金覆盖率也非常高,而我国多数参保人主要还是依靠养老金保障晚年生活。基于这种现实,我国解决养老保险历史欠账、农村养老保险保障偏弱、企业和机关养老“双轨制”等问题,更为迫切。  【问题】  请以“延迟退休年龄”为话题,自拟题目,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1)结合给定资料,并注意联系当前社会实际和自身体会;  (2)观点明确,内容充实,层次清楚,语言流畅;  (3)总字数800~1000字。
(二十七)  【给定资料】
  1.最新发布的研究报告《化解国家资产负债中长期风险》预测,到2013年,中国养老金的缺口将达到18.3万亿元。报告指出,人口老龄化冲击下我国养老金的统筹账户将给财政造成巨大的负担。建议实施延迟退休年龄,国有股划拨,机关事业单位改革等多项措施以缓解压力。对于养老金这一隐形债务,各相关部门都有自己的测算和判断。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计,截至2011年年末,我国企业职工养老金结余1.9万亿元,所以从全国层面看,不存在养老金缺口的问题。未来全国养老保险基金能够做到长期收支平衡。“刚开始建立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时,全部是收不抵支,缺口逐渐在缩小,现在一直缩小到13个省,但加上财政补助,全部都是收大于支。”人社部有关负责人说。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不加改革的前提下,未来中国养老金的支付危机和因此对国家财政造成的支付压力增大似乎已经是不争的事实。社科院编撰的《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1》显示,从1997年各级财政开始对养老保险转移支付算起,补贴规模迅速扩大。2000年各级财政补贴金额为338亿元,2006年为971亿元,2010年1954亿元,2011年新增补贴高达2272亿元,财政累计补贴金额达1.2526万亿元。这意味着,近的养老保险累计结余(1.9万亿元),来自于财政转移支付。而根据《化解国家资产负债中长期风险》,如果不发生任何改革,人口老龄化冲击下我国养老金的统筹账户将给财政造成巨大的负担,从2017年起养老金要求的财政补贴将持续上升,至2050年养老金缺口将达到当年财政支出的20%以上。与GDP的规模比较,今后38年累积,养老金总缺口的现值(用名义GDP增长率作为折现率来计算)相当于目前GDP的75%,远高于环保成本,是融资平台和铁路债务对财政的压力的近20倍。
  2.当对养老的担忧让社保基金的保值增值问题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延迟退休年龄这一话题也就不可避免地再次被摆上了桌面。有专家指出,在短期内我国养老金收支压力主要来源于转轨成本;而在中长期内,人口老龄化将逐渐成为导致养老金收支缺口的更为主要的因素。我国是世界上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目前中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接近1.3亿人,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已有26个进入老龄化状态,而到2050年,这一数字将会达到3.32亿人,超过总人口的23%。不仅如此,中国人口的预期寿命已经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1980年至2010年期间,平均每五年上升约1岁,如果退休年龄政策不变,则意味着老年人口退休后的余寿不断增加,给养老金支付带来的压力可想而知。在这样的背景下,相关部委对“延迟退休”以缓解养老金压力的想法由来已久。6月初,人社部曾公开表示,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人均寿命的不断延长,相应推迟退休年龄是一种必然趋势。目前正在对退休及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将适时提出弹性延迟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的政策建议。
  3.人口老龄化挑战是全世界面对的共同课题,欧美国家提高退休年龄已经成为趋势,目前,美国的退休年龄已提高到65至67岁,德国的退休年龄是女性65岁,男性67岁。而与其他国家相比,目前中国基本养老保险的法定退休年龄(男性60岁,女性50岁)过低,与预期寿命严重不符。
  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褚福灵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关于退休年龄的政策还是20世纪70年代制定的,迄今已经约40年,人口预期寿命提高了7岁多,计划生育也使得缴费人数相应下降,因此“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大变化,使得弹性延迟领取基本养老金已经成为必然趋势”。此外,褚福灵表示,提高退休年龄,延长了缴费年限,按照待遇计算的办法,也提高了参保人的待遇,因此,要提高退休年龄,是制度的内在要求,主要不应当是为了减少国家财政对养老金的补贴。适度稳步提高退休年龄,确保参保人得到可持续的充分保障,是改革的基本目标之一。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郑功成也指出,从理论学术界的主流观点看,我国退休年龄逐渐延长,是适应人均预期寿命延长、受教育年限延长,以及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必然选择。他举例说,设定到2050年左右,我国男女退休年龄应该统一,也应该从目前的退休年龄标准提升到65岁。
  4.一般而言,退休后的养老金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来源于个人账户。在职职工每月工资的8%进入该账户强制储蓄,待退休后按月计发,多缴多得。另一部分从统筹基金内支出。退休年龄每推迟一年,从统筹基金内支出的基础养老金会增加1个百分点,但职工就要多缴一年的费。对缴费年限较长、缴费额度较高的缴存人而言,推迟退休年龄尤其不“划算”。是否应该推迟退休年龄,不同行业、不同岗位的劳动者的态度并不相同。像技术人员、大学教师、管理人员等群体往往愿意延长退休年龄,因为他们的事业在当时正处于稳定的发展阶段。一些公职人员,如50多岁的女干部、女教授,到了退休年龄也往往愿意继续干下去。处在生产一线的企业职工则对此表示反对,因为他们所从事的工作的劳动强度很大。而事实上,支持延长退休年龄的呼声,也主要来自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推迟退休年龄呼声最高的群体就包括妇女组织,要求男女同龄退休。目前,仅有少数地区试行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将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制度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并轨,其他大部分地区,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还未纳入社会养老保险统筹之中,在职时不必支付养老保险费用,退休金则由财政负担,且待遇一般高于企业职工。与此同时,这些工作往往与体能无关,且“越老越吃香”,许多老干部、老教授临近退休时参与工作的意愿依旧强烈。
  5.如若延迟退休的政策在几年内成型,将为养老金支付规模带来明显改变。根据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测算“我国退休年龄每延迟一年,养老统筹基金可增长40亿元,减支160亿元,减缓基金缺口200亿元”。但《化解国家资产负债中长期风险》中也指出,通过养老金收支模型,尽管退休年龄的提高能使养老金缺口明显缩小,但仅仅实行退休年龄改革还不足以克服人口老龄化给中国养老金体系带来的压力。退休年龄提高后,至2050年,养老金收支缺口需要的财政补贴仍然占全国财政支出的9.9%,因此必须辅以其他改革。面对这一状况,有专家指出,要充分认识养老金问题,积极缓解其将要带来的巨大压力。一般而言,开源节流措施包括延长退休年限、延长缴费年限、扩大覆盖面、增加基金收益率等,在制度外解决方式主要是增加财政补贴、国有股划转等。据有关研究,延迟退休年龄一项,可以使我国工作群体(相对基准)增加25%,也使得我国退休群体的数量(相对基准)减少28%。另一方面,目前中央和地方的国有资产管理系统持有市值约为13.7万亿元的上市国有公司的股份(已经剔除在两地同时挂牌企业的重复计算)。假定今后划拨的力度将会加大,并且要求社保体系只使用这些国有股每年分派的红利(股息),而不变现这些股票本身,从2013年起,如果逐步划拨80%的国有股份到社保系统,加上退休年龄的提高,将能使我国养老金账户累积结余持续约30年;到2050年,年度养老金收支也将保持基本平衡。
  此外,也有专家指出,解决养老金困局的重点,在于先实现制度统一,再实现标准统一。机关事业单位养老制度改革迟迟不见成效,也是养老保险“绑架”财政的重要因素。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副教授叶响裙表示,在事业单位改革过程中,由退休金的现收现付制向基金积累制过渡过程中产生的转制成本要妥善解决。在改革之前已经退休的“老人”和已经参加工作但还未退休的“中人”,他们的个人账户上并没有累积基金,这部分资金就构成了转制成本,需要由政府“兜底”。
  对此,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褚福灵指出,国家财政承担基本养老的补贴与兜底责任,是社会保险法的规定,也是其他一些国家的做法。但鉴于养老保险与财政的天然联系,也有部分学者建议理清财政与保险制度之间的边界,明确政府责任边界,切断缴费型保险制度裹挟财政的潜在可能性,在养老保险与财政之间建立一道“防火墙”。
  6.人民网推出调查《人社部拟适时建议弹性延迟领养老金年龄,咋看?》,截至6月6日23:20,共有11478人次参与了调查。其中,74.5%的网友(8556票)表示反对,认为会不利于年轻人就业;12.4%的网友(1423票)表示支持,认为平均寿命延长,养老金缺口大;10.7%的网友(1231票)则表示中立,是否延长应据自愿;还有部分网友(2.3%,268票)表示有其他话要说。
  网友“一只鱼”:即便我50多岁的时候仍可以工作,但也没有什么企业愿意任用50岁的人。退休年龄不够,又找不到工作,就意味着这中间几年没有收入。
  网友“zheng”:我国更需要建立弹性退休制,就是能使有劳动能力又有就业意愿的人能够多工作,能使缺乏劳动能力非常愿意按时退休的人及时退休。值得一提的是,我国部分地区已经开始对弹性退休制进行探索。从去年10月1日起,上海实施柔性延迟办理申领基本养老金手续,并发布有关试行意见,规定延迟年龄男性一般不超过65周岁,女性一般不超过60周岁。
  网友“小王”:我妈今年48岁,下岗多年的她恨不得早点拿到退休金,尽早有稳定的收入。显然,如果延长退休年龄,她肯定不是受益者。
  网友“正义”:尽管推迟退休年龄可以适当增加退休工人的工资收入,缓解养老基金缺口,缓解国家财政支出压力。但推迟退休年龄严重影响就业,使年轻人的就业更加困难,就业矛盾更加突出,其带来的副作用远远超过退休基金的缺口矛盾,所以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和就业形势目前推迟退休年龄的时机还不成熟。
  网友“自由的古德曼”:人社部拟弹性延迟养老金领取的年龄,问题本身无正误,具体到人各不同,不能一概而论。关键是受损益群体的多寡和受损益的力度大小,这涉及被拥护或被反对的程度。
  7.应该说,国家设立退休制度,一方面旨在充分保障人们的休息权利,确保劳动者达到一定年龄后的老有所养;同时也为废除职务终身制和实现人力资源的新老交替提供制度保障。“弹性退休”的本意是让男女在退休年龄的上下限之间享有更多的选择余地,其实质是完善退休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它不仅对女性权益的维护有益,更是对政府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具体诠释。
  从积极意义看,推行“弹性退休制”,符合中国的国情现状,有利于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一是退休年龄可以随着人均寿命的延长而延迟。60岁退休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制定的政策,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善和人们身体健康状况的提升,工作寿命与生理寿命同步延长当属情理之中。二是退休年龄可以随学历拉长而延后。对相当一部分本科和研究生毕业后参加工作的青年人而言,60岁退休就意味着法定工作年限仅为30余年,恪守一刀切的退休制度,无疑是一种人才浪费;此外,鉴于劳动者的工种不同、技术含量和打造行家里手需要的时间不同,“弹性退休”更有益于技术骨干的才尽其用,比如医疗专家、科技能手、科研人员等。
  如同任何事物都具两面性一样,“弹性退休”也有其制度软肋。比如在行业定岗定位的语境下,年老力盛的劳动者延迟退休有可能成为新生代的就业羁绊,极易导致阶层矛盾;在掌管人财物实权的关键岗位,既得利益者不愿轻易放弃,势必有损社会公平;当公权力不被约束时,“弹性退休”有可能成为权力排斥异己、惠及私密的挡箭牌。而正是基于对成也“弹性”、败也“弹性”的利弊考量,人们才会对此有见仁见智的不同解读。
  8.退休年限推延是欧美工业化国家普遍的趋势。近年来,不少欧洲国家出台法案,延长退休年龄,这在一些国家引发公众的广泛不满。目前欧美一些国家债台高筑,过低的退休年限让财政不堪重负,加上国民日趋老龄化,有经验的劳动力总量趋于不足,平均寿命又一再延长,在这种情况下,延长退休年龄的决定不足为奇。耐人寻味的是,表示不满的人并不仅仅是看似“明显吃亏”的老人,25岁以下的年轻人似乎更愤怒。因为随着老年人退休年龄的延长,年轻人的工作机会也相应地减少。
  从2012年1月1日开始,“65岁退休制”在德国将成为历史。2007年3月,德国联邦议院和联邦参议院先后通过了由社民党和基民盟大联合政府提出的自2012年起将退休年龄提高到67岁的法律。根据新法律,德国将在2012至2029年,逐步将退休年龄提高到67岁。
  所谓逐步过渡系指将延长的2年分为24个月。前12个月,用12年的过渡期,即从2012年1月1日开始,每年在上一年的基础上增加1个月的工作时间。这样在2024年即可过渡到66周岁退休。后12个月份6年过渡完,即从2024年1月1日开始,每年在上一年的基础上多工作2个月方可退休。这样到2029年就可逐步将退休年龄提高到67岁。从2030年1月1日起即可执行67岁退休的制度。
  2011年,德国良好的经济发展形势也使得保险费收入增加,养老保险机构账户资金始终非常充足,出现了45亿欧元的盈余。在这种情况下,德国联邦劳动部长宣布,2012年将保险费率从19.9%降至19.6%,并宣布2012年养老金将再度显著提高。
  在养老保险账户资金充足的年代,德国最终走到提高退休年龄的原因首先在于人口结构的变化。原来65岁退休的规定是1957年制定的,迄今为止一直未改。当时人们的出发点是,人口出生率将不断提高。可是现在,德国的人口统计数字有很大变化。主要是人1:3出生率降低,老龄化趋势加重。据德国政府公布的预测数字,到2030年,德国65岁以上的群体将增加600多万人,达到约2200万,而20至64岁的群体将减少500多万人,仅为约4500万。一个通过比较很能说明问题的数字是:1991年,平均4个就业者养活一个退休人员;到2030年,每2个就业者就得养活一个退休人员。这就意味着,到时候就业人员需要缴纳的退休保险金越来越多,这样才能养活越来越多的退休人员。
  提高退休年龄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现在德国人的平均寿命大大提高,这也意味着退休者领取退休金的年限越来越长。统计表明,过去50年里,德国人平均领退休金的时间增加了8年,达到约18年。1960年人们领取退休金的时间平均为10年,现在则为18.2年。也就是说,人们的平均寿命比那时增加了8.2岁。这给养老保险公司造成的压力越来越大。即使按照这一思路继续将法律执行下去,专家预测,由于人口不断减少和老龄化不断加剧,降低退休金或再度延长退休者的年龄,也难以避免。比如去年年满65周岁、且交纳了45年全额保险金的退休者,退休后可以拿到最后3年平均净收入50.2%的退休金。到2030年时,同等条件的退休者能够拿到的退休金仅相当于最后3年平均净收入的43%。2045年退休年龄预计将达到68岁。2060年预计退休年龄将达到69岁。只有这样,方可保持保费收入和发放退休金的大体平衡。
  可是,现在的主要问题是,如何保证老年人就业。一方面,他们的身体状况一般会下降。现在,德国人的实际退休年龄平均为63岁,连65岁都达不到,如何能达到67岁?另一方面,就德国企业来说,50岁是一个“坎”,一般企业都不愿雇佣超过50岁的普通员工。因此,老年人受失业的影响已经很大。现在,如果退休年龄再提高2岁,专家测算必须增加120万至300万的岗位,才能满足这一需求。由此看来,矛盾可能更加尖锐。
  有鉴于此,德国政府提出了一个名为“动议50+”的计划,就是针对50岁及50岁以上的群体,促进他们的就业。主要办法是:就劳方来说,鼓励失业的老年人从事工资待遇不及失业前的工作,由失业保险公司支付一定比例的补偿;就资方来说,政府给予一定的补贴,条件是公司必须提供工作岗位。德国立法机构也已经批准了这一计划。
  9.当前,我国养老保险采取现收现付制,随着越来越多的参保人进入退休年龄,基金支付压力日益凸显。通过延迟退休年龄,“以收代支”的好处显而易见,有专家测算,退休年龄每延迟一年,可以减缓基金缺口200亿元。但是,养老保险的基金缺口有着复杂的历史原因,延迟退休年龄并不能完全缓解基金支付压力,应该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社保保值增值等多种手段,多方面寻求解决之道。延迟退休年龄一头关乎养老,另一头牵着就业。统计显示,2011年全国新增退休人员521万人,新增就业人口为1200多万,而2012年全国城镇需要安排的就业人数,就达到了2500万人。以此推算,即便每年有500多万退休人员腾出岗位,每年大约还有1200多万劳动力不能就业。此时贸然延迟退休年龄,很可能加剧就业压力,这个问题并不比养老保险基金缺口更让人省心。
  从目前来看,各界对延迟退休年龄看法不一,分歧很大。可见,这项尝试在增进一部分人权益的同时,也可能影响另一部分人的权益。因此,延迟退休年龄不可“一刀切”,而应该给参保人充分的选择权利。
  特别是对即将退休的参保人来说,此前规定“缴费满15年,男60周岁,女干部55周岁,女工人50周岁”的领取条件,应视作养老保险制度与参保人之间的一种契约,不能单方面推翻。当然,也可给这部分人选择权,参保人既可以按照现行政策按时退休,也可以通过优惠政策,如延迟退休可多领养老金等方式,进行引导。
  长远来看,延迟退休年龄确实是必然趋势,且完全可以在制度设计上未雨绸缪。欧美国家虽然普遍退休年龄在60~65岁之间,但其社保体系更为完善,就业压力也不如我国这般突出。在美国,除了基本的社会保障,企业年金覆盖率也非常高,而我国多数参保人主要还是依靠养老金保障晚年生活。基于这种现实,我国解决养老保险历史欠账、农村养老保险保障偏弱、企业和机关养老“双轨制”等问题,更为迫切。
  【问题】
  请以“延迟退休年龄”为话题,自拟题目,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

  (1)结合给定资料,并注意联系当前社会实际和自身体会;
  (2)观点明确,内容充实,层次清楚,语言流畅;
  (3)总字数800~1000字。

某单位职工李先生今年的年龄是45岁,他家里有10万元左右的银行存款。李先生和他妻子两个人每个月收入大约为3000元,属中下等收入水平,但他们的月花费将近2000元。他们夫妇俩目前准备打算5年后退休,假设李先生和他妻子在退休后再生存25年,他们退休后每月的花费也不是很高,假设他们每个月花费需要2000元,再减去单位提供的基本养老保险600元,每月则需要1400元进行消费。我们这里假定税后一年期银行定期存款利息为1.8%。如果李先生每月仍存款1000元投入基金,若想弥补上资金缺口,他的退休时间就要延长,则他需要再工作()年后才能退休。
相关题目
(三十)  【给定资料】
  1.最新发布的研究报告《化解国家资产负债中长期风险》预测,到2013年,中国养老金的缺口将达到18.3万亿元。报告指出,人口老龄化冲击下我国养老金的统筹账户将给财政造成巨大的负担。建议实施延迟退休年龄,国有股划拨,机关事业单位改革等多项措施以缓解压力。对于养老金这一隐形债务,各相关部门都有自己的测算和判断。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计,截至2011年年末,我国企业职工养老金结余1.9万亿元,所以从全国层面看,不存在养老金缺口的问题。未来全国养老保险基金能够做到长期收支平衡。“刚开始建立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时,全部是收不抵支,缺口逐渐在缩小,现在一直缩小到13个省,但加上财政补助,全部都是收大于支。”人社部有关负责人说。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不加改革的前提下,未来中国养老金的支付危机和因此对国家财政造成的支付压力增大似乎已经是不争的事实。社科院编撰的《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1》显示,从1997年各级财政开始对养老保险转移支付算起,补贴规模迅速扩大。2000年各级财政补贴金额为338亿元,2006年为971亿元,2010年1954亿元,2011年新增补贴高达2272亿元,财政累计补贴金额达1.2526万亿元。这意味着,近2/3的养老保险累计结余(1.9万亿元),来自于财政转移支付。而根据《化解国家资产负债中长期风险》,如果不发生任何改革,人口老龄化冲击下我国养老金的统筹账户将给财政造成巨大的负担,从2017年起养老金要求的财政补贴将持续上升,至2050年养老金缺口将达到当年财政支出的20%以上。与GDP的规模比较,今后38年累积,养老金总缺口的现值(用名义GDP增长率作为折现率来计算)相当于目前GDP的75%,远高于环保成本,是融资平台和铁路债务对财政的压力的近20倍。
  2.当对养老的担忧让社保基金的保值增值问题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延迟退休年龄这一话题也就不可避免地再次被摆上了桌面。有专家指出,在短期内我国养老金收支压力主要来源于转轨成本;而在中长期内,人口老龄化将逐渐成为导致养老金收支缺口的更为主要的因素。我国是世界上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目前中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接近1.3亿人,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已有26个进入老龄化状态,而到2050年,这一数字将会达到3.32亿人,超过总人口的23%。不仅如此,中国人口的预期寿命已经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1980年至2010年期间,平均每五年上升约1岁,如果退休年龄政策不变,则意味着老年人口退休后的余寿不断增加,给养老金支付带来的压力可想而知。在这样的背景下,相关部委对“延迟退休”以缓解养老金压力的想法由来已久。6月初,人社部曾公开表示,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人均寿命的不断延长,相应推迟退休年龄是一种必然趋势。目前正在对退休及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将适时提出弹性延迟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的政策建议。
  3.人口老龄化挑战是全世界面对的共同课题,欧美国家提高退休年龄已经成为趋势,目前,美国的退休年龄已提高到65至67岁,德国的退休年龄是女性65岁,男性67岁。而与其他国家相比,目前中国基本养老保险的法定退休年龄(男性60岁,女性50岁)过低,与预期寿命严重不符。
  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褚福灵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关于退休年龄的政策还是20世纪70年代制定的,迄今已经约40年,人口预期寿命提高了7岁多,计划生育也使得缴费人数相应下降,因此“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大变化,使得弹性延迟领取基本养老金已经成为必然趋势”。此外,褚福灵表示,提高退休年龄,延长了缴费年限,按照待遇计算的办法,也提高了参保人的待遇,因此,要提高退休年龄,是制度的内在要求,主要不应当是为了减少国家财政对养老金的补贴。适度稳步提高退休年龄,确保参保人得到可持续的充分保障,是改革的基本目标之一。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郑功成也指出,从理论学术界的主流观点看,我国退休年龄逐渐延长,是适应人均预期寿命延长、受教育年限延长,以及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必然选择。他举例说,设定到2050年左右,我国男女退休年龄应该统一,也应该从目前的退休年龄标准提升到65岁。
  4.一般而言,退休后的养老金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来源于个人账户。在职职工每月工资的8%进入该账户强制储蓄,待退休后按月计发,多缴多得。另一部分从统筹基金内支出。退休年龄每推迟一年,从统筹基金内支出的基础养老金会增加1个百分点,但职工就要多缴一年的费。对缴费年限较长、缴费额度较高的缴存人而言,推迟退休年龄尤其不“划算”。是否应该推迟退休年龄,不同行业、不同岗位的劳动者的态度并不相同。像技术人员、大学教师、管理人员等群体往往愿意延长退休年龄,因为他们的事业在当时正处于稳定的发展阶段。一些公职人员,如50多岁的女干部、女教授,到了退休年龄也往往愿意继续干下去。处在生产一线的企业职工则对此表示反对,因为他们所从事的工作的劳动强度很大。而事实上,支持延长退休年龄的呼声,也主要来自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推迟退休年龄呼声最高的群体就包括妇女组织,要求男女同龄退休。目前,仅有少数地区试行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将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制度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并轨,其他大部分地区,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还未纳入社会养老保险统筹之中,在职时不必支付养老保险费用,退休金则由财政负担,且待遇一般高于企业职工。与此同时,这些工作往往与体能无关,且“越老越吃香”,许多老干部、老教授临近退休时参与工作的意愿依旧强烈。
  5.如若延迟退休的政策在几年内成型,将为养老金支付规模带来明显改变。根据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测算“我国退休年龄每延迟一年,养老统筹基金可增长40亿元,减支160亿元,减缓基金缺口200亿元”。但《化解国家资产负债中长期风险》中也指出,通过养老金收支模型,尽管退休年龄的提高能使养老金缺口明显缩小,但仅仅实行退休年龄改革还不足以克服人口老龄化给中国养老金体系带来的压力。退休年龄提高后,至2050年,养老金收支缺口需要的财政补贴仍然占全国财政支出的9.9%,因此必须辅以其他改革。面对这一状况,有专家指出,要充分认识养老金问题,积极缓解其将要带来的巨大压力。一般而言,开源节流措施包括延长退休年限、延长缴费年限、扩大覆盖面、增加基金收益率等,在制度外解决方式主要是增加财政补贴、国有股划转等。据有关研究,延迟退休年龄一项,可以使我国工作群体(相对基准)增加25%,也使得我国退休群体的数量(相对基准)减少28%。另一方面,目前中央和地方的国有资产管理系统持有市值约为13.7万亿元的上市国有公司的股份(已经剔除在两地同时挂牌企业的重复计算)。假定今后划拨的力度将会加大,并且要求社保体系只使用这些国有股每年分派的红利(股息),而不变现这些股票本身,从2013年起,如果逐步划拨80%的国有股份到社保系统,加上退休年龄的提高,将能使我国养老金账户累积结余持续约30年;到2050年,年度养老金收支也将保持基本平衡。
  此外,也有专家指出,解决养老金困局的重点,在于先实现制度统一,再实现标准统一。机关事业单位养老制度改革迟迟不见成效,也是养老保险“绑架”财政的重要因素。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副教授叶响裙表示,在事业单位改革过程中,由退休金的现收现付制向基金积累制过渡过程中产生的转制成本要妥善解决。在改革之前已经退休的“老人”和已经参加工作但还未退休的“中人”,他们的个人账户上并没有累积基金,这部分资金就构成了转制成本,需要由政府“兜底”。
  对此,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褚福灵指出,国家财政承担基本养老的补贴与兜底责任,是社会保险法的规定,也是其他一些国家的做法。但鉴于养老保险与财政的天然联系,也有部分学者建议理清财政与保险制度之间的边界,明确政府责任边界,切断缴费型保险制度裹挟财政的潜在可能性,在养老保险与财政之间建立一道“防火墙”。
  6.人民网推出调查《人社部拟适时建议弹性延迟领养老金年龄,咋看?》,截至6月6日23:20,共有11478人次参与了调查。其中,74.5%的网友(8556票)表示反对,认为会不利于年轻人就业;12.4%的网友(1423票)表示支持,认为平均寿命延长,养老金缺口大;10.7%的网友(1231票)则表示中立,是否延长应据自愿;还有部分网友(2.3%,268票)表示有其他话要说。
  网友“一只鱼”:即便我50多岁的时候仍可以工作,但也没有什么企业愿意任用50岁的人。退休年龄不够,又找不到工作,就意味着这中间几年没有收入。
  网友“zheng”:我国更需要建立弹性退休制,就是能使有劳动能力又有就业意愿的人能够多工作,能使缺乏劳动能力非常愿意按时退休的人及时退休。值得一提的是,我国部分地区已经开始对弹性退休制进行探索。从去年10月1日起,上海实施柔性延迟办理申领基本养老金手续,并发布有关试行意见,规定延迟年龄男性一般不超过65周岁,女性一般不超过60周岁。
  网友“小王”:我妈今年48岁,下岗多年的她恨不得早点拿到退休金,尽早有稳定的收入。显然,如果延长退休年龄,她肯定不是受益者。
  网友“正义”:尽管推迟退休年龄可以适当增加退休工人的工资收入,缓解养老基金缺口,缓解国家财政支出压力。但推迟退休年龄严重影响就业,使年轻人的就业更加困难,就业矛盾更加突出,其带来的副作用远远超过退休基金的缺口矛盾,所以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和就业形势目前推迟退休年龄的时机还不成熟。
  网友“自由的古德曼”:人社部拟弹性延迟养老金领取的年龄,问题本身无正误,具体到人各不同,不能一概而论。关键是受损益群体的多寡和受损益的力度大小,这涉及被拥护或被反对的程度。
  7.应该说,国家设立退休制度,一方面旨在充分保障人们的休息权利,确保劳动者达到一定年龄后的老有所养;同时也为废除职务终身制和实现人力资源的新老交替提供制度保障。“弹性退休”的本意是让男女在退休年龄的上下限之间享有更多的选择余地,其实质是完善退休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它不仅对女性权益的维护有益,更是对政府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具体诠释。
  从积极意义看,推行“弹性退休制”,符合中国的国情现状,有利于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一是退休年龄可以随着人均寿命的延长而延迟。60岁退休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制定的政策,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善和人们身体健康状况的提升,工作寿命与生理寿命同步延长当属情理之中。二是退休年龄可以随学历拉长而延后。对相当一部分本科和研究生毕业后参加工作的青年人而言,60岁退休就意味着法定工作年限仅为30余年,恪守一刀切的退休制度,无疑是一种人才浪费;此外,鉴于劳动者的工种不同、技术含量和打造行家里手需要的时间不同,“弹性退休”更有益于技术骨干的才尽其用,比如医疗专家、科技能手、科研人员等。
  如同任何事物都具两面性一样,“弹性退休”也有其制度软肋。比如在行业定岗定位的语境下,年老力盛的劳动者延迟退休有可能成为新生代的就业羁绊,极易导致阶层矛盾;在掌管人财物实权的关键岗位,既得利益者不愿轻易放弃,势必有损社会公平;当公权力不被约束时,“弹性退休”有可能成为权力排斥异己、惠及私密的挡箭牌。而正是基于对成也“弹性”、败也“弹性”的利弊考量,人们才会对此有见仁见智的不同解读。
  8.退休年限推延是欧美工业化国家普遍的趋势。近年来,不少欧洲国家出台法案,延长退休年龄,这在一些国家引发公众的广泛不满。目前欧美一些国家债台高筑,过低的退休年限让财政不堪重负,加上国民日趋老龄化,有经验的劳动力总量趋于不足,平均寿命又一再延长,在这种情况下,延长退休年龄的决定不足为奇。耐人寻味的是,表示不满的人并不仅仅是看似“明显吃亏”的老人,25岁以下的年轻人似乎更愤怒。因为随着老年人退休年龄的延长,年轻人的工作机会也相应地减少。
  从2012年1月1日开始,“65岁退休制”在德国将成为历史。2007年3月,德国联邦议院和联邦参议院先后通过了由社民党和基民盟大联合政府提出的自2012年起将退休年龄提高到67岁的法律。根据新法律,德国将在2012至2029年,逐步将退休年龄提高到67岁。
  所谓逐步过渡系指将延长的2年分为24个月。前12个月,用12年的过渡期,即从2012年1月1日开始,每年在上一年的基础上增加1个月的工作时间。这样在2024年即可过渡到66周岁退休。后12个月份6年过渡完,即从2024年1月1日开始,每年在上一年的基础上多工作2个月方可退休。这样到2029年就可逐步将退休年龄提高到67岁。从2030年1月1日起即可执行67岁退休的制度。
  2011年,德国良好的经济发展形势也使得保险费收入增加,养老保险机构账户资金始终非常充足,出现了45亿欧元的盈余。在这种情况下,德国联邦劳动部长宣布,2012年将保险费率从19.9%降至19.6%,并宣布2012年养老金将再度显著提高。
  在养老保险账户资金充足的年代,德国最终走到提高退休年龄的原因首先在于人口结构的变化。原来65岁退休的规定是1957年制定的,迄今为止一直未改。当时人们的出发点是,人口出生率将不断提高。可是现在,德国的人口统计数字有很大变化。主要是人口出生率降低,老龄化趋势加重。据德国政府公布的预测数字,到2030年,德国65岁以上的群体将增加600多万人,达到约2200万,而20至64岁的群体将减少500多万人,仅为约4500万。一个通过比较很能说明问题的数字是:1991年,平均4个就业者养活一个退休人员;到2030年,每2个就业者就得养活一个退休人员。这就意味着,到时候就业人员需要缴纳的退休保险金越来越多,这样才能养活越来越多的退休人员。
  提高退休年龄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现在德国人的平均寿命大大提高,这也意味着退休者领取退休金的年限越来越长。统计表明,过去50年里,德国人平均领退休金的时间增加了8年,达到约18年。1960年人们领取退休金的时间平均为10年,现在则为18.2年。也就是说,人们的平均寿命比那时增加了8.2岁。这给养老保险公司造成的压力越来越大。即使按照这一思路继续将法律执行下去,专家预测,由于人口不断减少和老龄化不断加剧,降低退休金或再度延长退休者的年龄,也难以避免。比如去年年满65周岁、且交纳了45年全额保险金的退休者,退休后可以拿到最后3年平均净收入50.2%的退休金。到2030年时,同等条件的退休者能够拿到的退休金仅相当于最后3年平均净收入的43%。2045年退休年龄预计将达到68岁。2060年预计退休年龄将达到69岁。只有这样,方可保持保费收入和发放退休金的大体平衡。
  可是,现在的主要问题是,如何保证老年人就业。一方面,他们的身体状况一般会下降。现在,德国人的实际退休年龄平均为63岁,连65岁都达不到,如何能达到67岁?另一方面,就德国企业来说,50岁是一个“坎”,一般企业都不愿雇佣超过50岁的普通员工。因此,老年人受失业的影响已经很大。现在,如果退休年龄再提高2岁,专家测算必须增加120万至300万的岗位,才能满足这一需求。由此看来,矛盾可能更加尖锐。
  有鉴于此,德国政府提出了一个名为“动议50+”的计划,就是针对50岁及50岁以上的群体,促进他们的就业。主要办法是:就劳方来说,鼓励失业的老年人从事工资待遇不及失业前的工作,由失业保险公司支付一定比例的补偿;就资方来说,政府给予一定的补贴,条件是公司必须提供工作岗位。德国立法机构也已经批准了这一计划。
  9.当前,我国养老保险采取现收现付制,随着越来越多的参保人进入退休年龄,基金支付压力日益凸显。通过延迟退休年龄,“以收代支”的好处显而易见,有专家测算,退休年龄每延迟一年,可以减缓基金缺口200亿元。但是,养老保险的基金缺口有着复杂的历史原因,延迟退休年龄并不能完全缓解基金支付压力,应该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社保保值增值等多种手段,多方面寻求解决之道。延迟退休年龄一头关乎养老,另一头牵着就业。统计显示,2011年全国新增退休人员521万人,新增就业人口为1200多万,而2012年全国城镇需要安排的就业人数,就达到了2500万人。以此推算,即便每年有500多万退休人员腾出岗位,每年大约还有1200多万劳动力不能就业。此时贸然延迟退休年龄,很可能加剧就业压力,这个问题并不比养老保险基金缺口更让人省心。
  从目前来看,各界对延迟退休年龄看法不一,分歧很大。可见,这项尝试在增进一部分人权益的同时,也可能影响另一部分人的权益。因此,延迟退休年龄不可“一刀切”,而应该给参保人充分的选择权利。
  特别是对即将退休的参保人来说,此前规定“缴费满15年,男60周岁,女干部55周岁,女工人50周岁”的领取条件,应视作养老保险制度与参保人之间的一种契约,不能单方面推翻。当然,也可给这部分人选择权,参保人既可以按照现行政策按时退休,也可以通过优惠政策,如延迟退休可多领养老金等方式,进行引导。
  长远来看,延迟退休年龄确实是必然趋势,且完全可以在制度设计上未雨绸缪。欧美国家虽然普遍退休年龄在60~65岁之间,但其社保体系更为完善,就业压力也不如我国这般突出。在美国,除了基本的社会保障,企业年金覆盖率也非常高,而我国多数参保人主要还是依靠养老金保障晚年生活。基于这种现实,我国解决养老保险历史欠账、农村养老保险保障偏弱、企业和机关养老“双轨制”等问题,更为迫切。
  【问题】
  请以“延迟退休年龄”为话题,自拟题目,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1)结合给定资料,并注意联系当前社会实际和自身体会;
  (2)观点明确,内容充实,层次清楚,语言流畅;
  (3)总字数800~1000字。
(三十)  【给定资料】
  1.最新发布的研究报告《化解国家资产负债中长期风险》预测,到2013年,中国养老金的缺口将达到18.3万亿元。报告指出,人口老龄化冲击下我国养老金的统筹账户将给财政造成巨大的负担。建议实施延迟退休年龄,国有股划拨,机关事业单位改革等多项措施以缓解压力。对于养老金这一隐形债务,各相关部门都有自己的测算和判断。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计,截至2011年年末,我国企业职工养老金结余1.9万亿元,所以从全国层面看,不存在养老金缺口的问题。未来全国养老保险基金能够做到长期收支平衡。“刚开始建立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时,全部是收不抵支,缺口逐渐在缩小,现在一直缩小到13个省,但加上财政补助,全部都是收大于支。”人社部有关负责人说。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不加改革的前提下,未来中国养老金的支付危机和因此对国家财政造成的支付压力增大似乎已经是不争的事实。社科院编撰的《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1》显示,从1997年各级财政开始对养老保险转移支付算起,补贴规模迅速扩大。2000年各级财政补贴金额为338亿元,2006年为971亿元,2010年1954亿元,2011年新增补贴高达2272亿元,财政累计补贴金额达1.2526万亿元。这意味着,近2/3的养老保险累计结余(1.9万亿元),来自于财政转移支付。而根据《化解国家资产负债中长期风险》,如果不发生任何改革,人口老龄化冲击下我国养老金的统筹账户将给财政造成巨大的负担,从2017年起养老金要求的财政补贴将持续上升,至2050年养老金缺口将达到当年财政支出的20%以上。与GDP的规模比较,今后38年累积,养老金总缺口的现值(用名义GDP增长率作为折现率来计算)相当于目前GDP的75%,远高于环保成本,是融资平台和铁路债务对财政的压力的近20倍。
  2.当对养老的担忧让社保基金的保值增值问题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延迟退休年龄这一话题也就不可避免地再次被摆上了桌面。有专家指出,在短期内我国养老金收支压力主要来源于转轨成本;而在中长期内,人口老龄化将逐渐成为导致养老金收支缺口的更为主要的因素。我国是世界上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目前中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接近1.3亿人,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已有26个进入老龄化状态,而到2050年,这一数字将会达到3.32亿人,超过总人口的23%。不仅如此,中国人口的预期寿命已经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1980年至2010年期间,平均每五年上升约1岁,如果退休年龄政策不变,则意味着老年人口退休后的余寿不断增加,给养老金支付带来的压力可想而知。在这样的背景下,相关部委对“延迟退休”以缓解养老金压力的想法由来已久。6月初,人社部曾公开表示,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人均寿命的不断延长,相应推迟退休年龄是一种必然趋势。目前正在对退休及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将适时提出弹性延迟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的政策建议。
  3.人口老龄化挑战是全世界面对的共同课题,欧美国家提高退休年龄已经成为趋势,目前,美国的退休年龄已提高到65至67岁,德国的退休年龄是女性65岁,男性67岁。而与其他国家相比,目前中国基本养老保险的法定退休年龄(男性60岁,女性50岁)过低,与预期寿命严重不符。
  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褚福灵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关于退休年龄的政策还是20世纪70年代制定的,迄今已经约40年,人口预期寿命提高了7岁多,计划生育也使得缴费人数相应下降,因此“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大变化,使得弹性延迟领取基本养老金已经成为必然趋势”。此外,褚福灵表示,提高退休年龄,延长了缴费年限,按照待遇计算的办法,也提高了参保人的待遇,因此,要提高退休年龄,是制度的内在要求,主要不应当是为了减少国家财政对养老金的补贴。适度稳步提高退休年龄,确保参保人得到可持续的充分保障,是改革的基本目标之一。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郑功成也指出,从理论学术界的主流观点看,我国退休年龄逐渐延长,是适应人均预期寿命延长、受教育年限延长,以及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必然选择。他举例说,设定到2050年左右,我国男女退休年龄应该统一,也应该从目前的退休年龄标准提升到65岁。
  4.一般而言,退休后的养老金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来源于个人账户。在职职工每月工资的8%进入该账户强制储蓄,待退休后按月计发,多缴多得。另一部分从统筹基金内支出。退休年龄每推迟一年,从统筹基金内支出的基础养老金会增加1个百分点,但职工就要多缴一年的费。对缴费年限较长、缴费额度较高的缴存人而言,推迟退休年龄尤其不“划算”。是否应该推迟退休年龄,不同行业、不同岗位的劳动者的态度并不相同。像技术人员、大学教师、管理人员等群体往往愿意延长退休年龄,因为他们的事业在当时正处于稳定的发展阶段。一些公职人员,如50多岁的女干部、女教授,到了退休年龄也往往愿意继续干下去。处在生产一线的企业职工则对此表示反对,因为他们所从事的工作的劳动强度很大。而事实上,支持延长退休年龄的呼声,也主要来自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推迟退休年龄呼声最高的群体就包括妇女组织,要求男女同龄退休。目前,仅有少数地区试行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将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制度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并轨,其他大部分地区,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还未纳入社会养老保险统筹之中,在职时不必支付养老保险费用,退休金则由财政负担,且待遇一般高于企业职工。与此同时,这些工作往往与体能无关,且“越老越吃香”,许多老干部、老教授临近退休时参与工作的意愿依旧强烈。
  5.如若延迟退休的政策在几年内成型,将为养老金支付规模带来明显改变。根据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测算“我国退休年龄每延迟一年,养老统筹基金可增长40亿元,减支160亿元,减缓基金缺口200亿元”。但《化解国家资产负债中长期风险》中也指出,通过养老金收支模型,尽管退休年龄的提高能使养老金缺口明显缩小,但仅仅实行退休年龄改革还不足以克服人口老龄化给中国养老金体系带来的压力。退休年龄提高后,至2050年,养老金收支缺口需要的财政补贴仍然占全国财政支出的9.9%,因此必须辅以其他改革。面对这一状况,有专家指出,要充分认识养老金问题,积极缓解其将要带来的巨大压力。一般而言,开源节流措施包括延长退休年限、延长缴费年限、扩大覆盖面、增加基金收益率等,在制度外解决方式主要是增加财政补贴、国有股划转等。据有关研究,延迟退休年龄一项,可以使我国工作群体(相对基准)增加25%,也使得我国退休群体的数量(相对基准)减少28%。另一方面,目前中央和地方的国有资产管理系统持有市值约为13.7万亿元的上市国有公司的股份(已经剔除在两地同时挂牌企业的重复计算)。假定今后划拨的力度将会加大,并且要求社保体系只使用这些国有股每年分派的红利(股息),而不变现这些股票本身,从2013年起,如果逐步划拨80%的国有股份到社保系统,加上退休年龄的提高,将能使我国养老金账户累积结余持续约30年;到2050年,年度养老金收支也将保持基本平衡。
  此外,也有专家指出,解决养老金困局的重点,在于先实现制度统一,再实现标准统一。机关事业单位养老制度改革迟迟不见成效,也是养老保险“绑架”财政的重要因素。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副教授叶响裙表示,在事业单位改革过程中,由退休金的现收现付制向基金积累制过渡过程中产生的转制成本要妥善解决。在改革之前已经退休的“老人”和已经参加工作但还未退休的“中人”,他们的个人账户上并没有累积基金,这部分资金就构成了转制成本,需要由政府“兜底”。
  对此,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褚福灵指出,国家财政承担基本养老的补贴与兜底责任,是社会保险法的规定,也是其他一些国家的做法。但鉴于养老保险与财政的天然联系,也有部分学者建议理清财政与保险制度之间的边界,明确政府责任边界,切断缴费型保险制度裹挟财政的潜在可能性,在养老保险与财政之间建立一道“防火墙”。
  6.人民网推出调查《人社部拟适时建议弹性延迟领养老金年龄,咋看?》,截至6月6日23:20,共有11478人次参与了调查。其中,74.5%的网友(8556票)表示反对,认为会不利于年轻人就业;12.4%的网友(1423票)表示支持,认为平均寿命延长,养老金缺口大;10.7%的网友(1231票)则表示中立,是否延长应据自愿;还有部分网友(2.3%,268票)表示有其他话要说。
  网友“一只鱼”:即便我50多岁的时候仍可以工作,但也没有什么企业愿意任用50岁的人。退休年龄不够,又找不到工作,就意味着这中间几年没有收入。
  网友“zheng”:我国更需要建立弹性退休制,就是能使有劳动能力又有就业意愿的人能够多工作,能使缺乏劳动能力非常愿意按时退休的人及时退休。值得一提的是,我国部分地区已经开始对弹性退休制进行探索。从去年10月1日起,上海实施柔性延迟办理申领基本养老金手续,并发布有关试行意见,规定延迟年龄男性一般不超过65周岁,女性一般不超过60周岁。
  网友“小王”:我妈今年48岁,下岗多年的她恨不得早点拿到退休金,尽早有稳定的收入。显然,如果延长退休年龄,她肯定不是受益者。
  网友“正义”:尽管推迟退休年龄可以适当增加退休工人的工资收入,缓解养老基金缺口,缓解国家财政支出压力。但推迟退休年龄严重影响就业,使年轻人的就业更加困难,就业矛盾更加突出,其带来的副作用远远超过退休基金的缺口矛盾,所以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和就业形势目前推迟退休年龄的时机还不成熟。
  网友“自由的古德曼”:人社部拟弹性延迟养老金领取的年龄,问题本身无正误,具体到人各不同,不能一概而论。关键是受损益群体的多寡和受损益的力度大小,这涉及被拥护或被反对的程度。
  7.应该说,国家设立退休制度,一方面旨在充分保障人们的休息权利,确保劳动者达到一定年龄后的老有所养;同时也为废除职务终身制和实现人力资源的新老交替提供制度保障。“弹性退休”的本意是让男女在退休年龄的上下限之间享有更多的选择余地,其实质是完善退休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它不仅对女性权益的维护有益,更是对政府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具体诠释。
  从积极意义看,推行“弹性退休制”,符合中国的国情现状,有利于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一是退休年龄可以随着人均寿命的延长而延迟。60岁退休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制定的政策,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善和人们身体健康状况的提升,工作寿命与生理寿命同步延长当属情理之中。二是退休年龄可以随学历拉长而延后。对相当一部分本科和研究生毕业后参加工作的青年人而言,60岁退休就意味着法定工作年限仅为30余年,恪守一刀切的退休制度,无疑是一种人才浪费;此外,鉴于劳动者的工种不同、技术含量和打造行家里手需要的时间不同,“弹性退休”更有益于技术骨干的才尽其用,比如医疗专家、科技能手、科研人员等。
  如同任何事物都具两面性一样,“弹性退休”也有其制度软肋。比如在行业定岗定位的语境下,年老力盛的劳动者延迟退休有可能成为新生代的就业羁绊,极易导致阶层矛盾;在掌管人财物实权的关键岗位,既得利益者不愿轻易放弃,势必有损社会公平;当公权力不被约束时,“弹性退休”有可能成为权力排斥异己、惠及私密的挡箭牌。而正是基于对成也“弹性”、败也“弹性”的利弊考量,人们才会对此有见仁见智的不同解读。
  8.退休年限推延是欧美工业化国家普遍的趋势。近年来,不少欧洲国家出台法案,延长退休年龄,这在一些国家引发公众的广泛不满。目前欧美一些国家债台高筑,过低的退休年限让财政不堪重负,加上国民日趋老龄化,有经验的劳动力总量趋于不足,平均寿命又一再延长,在这种情况下,延长退休年龄的决定不足为奇。耐人寻味的是,表示不满的人并不仅仅是看似“明显吃亏”的老人,25岁以下的年轻人似乎更愤怒。因为随着老年人退休年龄的延长,年轻人的工作机会也相应地减少。
  从2012年1月1日开始,“65岁退休制”在德国将成为历史。2007年3月,德国联邦议院和联邦参议院先后通过了由社民党和基民盟大联合政府提出的自2012年起将退休年龄提高到67岁的法律。根据新法律,德国将在2012至2029年,逐步将退休年龄提高到67岁。
  所谓逐步过渡系指将延长的2年分为24个月。前12个月,用12年的过渡期,即从2012年1月1日开始,每年在上一年的基础上增加1个月的工作时间。这样在2024年即可过渡到66周岁退休。后12个月份6年过渡完,即从2024年1月1日开始,每年在上一年的基础上多工作2个月方可退休。这样到2029年就可逐步将退休年龄提高到67岁。从2030年1月1日起即可执行67岁退休的制度。
  2011年,德国良好的经济发展形势也使得保险费收入增加,养老保险机构账户资金始终非常充足,出现了45亿欧元的盈余。在这种情况下,德国联邦劳动部长宣布,2012年将保险费率从19.9%降至19.6%,并宣布2012年养老金将再度显著提高。
  在养老保险账户资金充足的年代,德国最终走到提高退休年龄的原因首先在于人口结构的变化。原来65岁退休的规定是1957年制定的,迄今为止一直未改。当时人们的出发点是,人口出生率将不断提高。可是现在,德国的人口统计数字有很大变化。主要是人口出生率降低,老龄化趋势加重。据德国政府公布的预测数字,到2030年,德国65岁以上的群体将增加600多万人,达到约2200万,而20至64岁的群体将减少500多万人,仅为约4500万。一个通过比较很能说明问题的数字是:1991年,平均4个就业者养活一个退休人员;到2030年,每2个就业者就得养活一个退休人员。这就意味着,到时候就业人员需要缴纳的退休保险金越来越多,这样才能养活越来越多的退休人员。
  提高退休年龄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现在德国人的平均寿命大大提高,这也意味着退休者领取退休金的年限越来越长。统计表明,过去50年里,德国人平均领退休金的时间增加了8年,达到约18年。1960年人们领取退休金的时间平均为10年,现在则为18.2年。也就是说,人们的平均寿命比那时增加了8.2岁。这给养老保险公司造成的压力越来越大。即使按照这一思路继续将法律执行下去,专家预测,由于人口不断减少和老龄化不断加剧,降低退休金或再度延长退休者的年龄,也难以避免。比如去年年满65周岁、且交纳了45年全额保险金的退休者,退休后可以拿到最后3年平均净收入50.2%的退休金。到2030年时,同等条件的退休者能够拿到的退休金仅相当于最后3年平均净收入的43%。2045年退休年龄预计将达到68岁。2060年预计退休年龄将达到69岁。只有这样,方可保持保费收入和发放退休金的大体平衡。
  可是,现在的主要问题是,如何保证老年人就业。一方面,他们的身体状况一般会下降。现在,德国人的实际退休年龄平均为63岁,连65岁都达不到,如何能达到67岁?另一方面,就德国企业来说,50岁是一个“坎”,一般企业都不愿雇佣超过50岁的普通员工。因此,老年人受失业的影响已经很大。现在,如果退休年龄再提高2岁,专家测算必须增加120万至300万的岗位,才能满足这一需求。由此看来,矛盾可能更加尖锐。
  有鉴于此,德国政府提出了一个名为“动议50+”的计划,就是针对50岁及50岁以上的群体,促进他们的就业。主要办法是:就劳方来说,鼓励失业的老年人从事工资待遇不及失业前的工作,由失业保险公司支付一定比例的补偿;就资方来说,政府给予一定的补贴,条件是公司必须提供工作岗位。德国立法机构也已经批准了这一计划。
  9.当前,我国养老保险采取现收现付制,随着越来越多的参保人进入退休年龄,基金支付压力日益凸显。通过延迟退休年龄,“以收代支”的好处显而易见,有专家测算,退休年龄每延迟一年,可以减缓基金缺口200亿元。但是,养老保险的基金缺口有着复杂的历史原因,延迟退休年龄并不能完全缓解基金支付压力,应该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社保保值增值等多种手段,多方面寻求解决之道。延迟退休年龄一头关乎养老,另一头牵着就业。统计显示,2011年全国新增退休人员521万人,新增就业人口为1200多万,而2012年全国城镇需要安排的就业人数,就达到了2500万人。以此推算,即便每年有500多万退休人员腾出岗位,每年大约还有1200多万劳动力不能就业。此时贸然延迟退休年龄,很可能加剧就业压力,这个问题并不比养老保险基金缺口更让人省心。
  从目前来看,各界对延迟退休年龄看法不一,分歧很大。可见,这项尝试在增进一部分人权益的同时,也可能影响另一部分人的权益。因此,延迟退休年龄不可“一刀切”,而应该给参保人充分的选择权利。
  特别是对即将退休的参保人来说,此前规定“缴费满15年,男60周岁,女干部55周岁,女工人50周岁”的领取条件,应视作养老保险制度与参保人之间的一种契约,不能单方面推翻。当然,也可给这部分人选择权,参保人既可以按照现行政策按时退休,也可以通过优惠政策,如延迟退休可多领养老金等方式,进行引导。
  长远来看,延迟退休年龄确实是必然趋势,且完全可以在制度设计上未雨绸缪。欧美国家虽然普遍退休年龄在60~65岁之间,但其社保体系更为完善,就业压力也不如我国这般突出。在美国,除了基本的社会保障,企业年金覆盖率也非常高,而我国多数参保人主要还是依靠养老金保障晚年生活。基于这种现实,我国解决养老保险历史欠账、农村养老保险保障偏弱、企业和机关养老“双轨制”等问题,更为迫切。
  【问题】
  请以“延迟退休年龄”为话题,自拟题目,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1)结合给定资料,并注意联系当前社会实际和自身体会;
  (2)观点明确,内容充实,层次清楚,语言流畅;
  (3)总字数800~1000字。

李强是A市劳动保障协理员。现在要开展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试点,进天他要到市社保局办三件事。
  第一件事:是关于城镇居民医保的。他在一个月前就把市社保局下发的有关表格发到了社区居民手中,并指导他们进行了填写。今天他收集齐了本社区所有符合条件人员的有关资料,到市社保局为他们办理参保登记手续。
  第二件事:为李阿姨办理养老保险接续手续。李阿姨是半年前与市玻璃厂协商终止劳动关系的。她在社区开了个杂货店,以灵活就业的形式实现了再就业。听说可以通过社区代理缴纳社会保险费,就带着原参保的有关资料到社区来,请李强代为办理。
第三件事:向社保局报告本年度协助开展离退休人员领取养老金资格认证情况。他带来了离退休人员填写的认证表及认证情况的书面报告。社保局的王科长仔细看了他带来的有关资料,然后带他到有关科室办理完了相关手续。最后,王科长对李强的工作提出了表扬。

城镇居民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后,其缴纳医疗保险费采用的方式是()
某单位职工李先生今年的年龄是45岁,他家里有10万元左右的银行存款。李先生和他妻子两个人每个月收入大约为3000元,属中下等收入水平,但他们的月花费将近2000元。他们夫妇俩目前准备打算5年后退休,假设李先生和他妻子在退休后再生存25年,他们退休后每月的花费也不是很高,假设他们每个月花费需要2000元,再减去单位提供的基本养老保险600元,每月则需要1400元进行消费。我们这里假定税后一年期银行定期存款利息为1.8%。我们可以根据以上的信息推算出李先生夫妇去世的年龄()岁。
某单位职工李先生今年的年龄是45岁,他家里有10万元左右的银行存款。李先生和他妻子两个人每个月收入大约为3000元,属中下等收入水平,但他们的月花费将近2000元。他们夫妇俩目前准备打算5年后退休,假设李先生和他妻子在退休后再生存25年,他们退休后每月的花费也不是很高,假设他们每个月花费需要2000元,再减去单位提供的基本养老保险600元,每月则需要1400元进行消费。我们这里假定税后一年期银行定期存款利息为1.8%。我们可以根据以上信息推算出李先生夫妇退休的年龄为()岁。
某单位职工李先生今年的年龄是45岁,他家里有10万元左右的银行存款。李先生和他妻子两个人每个月收入大约为3000元,属中下等收入水平,但他们的月花费将近2000元。他们夫妇俩目前准备打算5年后退休,假设李先生和他妻子在退休后再生存25年,他们退休后每月的花费也不是很高,假设他们每个月花费需要2000元,再减去单位提供的基本养老保险600元,每月则需要1400元进行消费。我们这里假定税后一年期银行定期存款利息为1.8%。按照上述信息来计算,李先生退休时的基金缺口为()元。

2012年6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有关人员提出了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建议及调研计划,受到了广泛关注与讨论。从人口学的角度,推迟退休年龄是解决养老金缺口问题的方法之一,也是目前世界很多国家正在实施或计划实施的方法。

延迟退休年龄会影响养老保险的被动率。养老保险的被动率是()。
某单位职工李先生今年的年龄是45岁,他家里有10万元左右的银行存款。李先生和他妻子两个人每个月收入大约为3000元,属中下等收入水平,但他们的月花费将近2000元。他们夫妇俩目前准备打算5年后退休,假设李先生和他妻子在退休后再生存25年,他们退休后每月的花费也不是很高,假设他们每个月花费需要2000元,再减去单位提供的基本养老保险600元,每月则需要1400元进行消费。我们这里假定税后一年期银行定期存款利息为1.8%。李先生夫妇的子女可能在他们退休后出一定金额的抚养费,如果他们可以出抚养费500元,那么李先生夫妇退休时应准备()元的基金。
某单位职工李先生今年的年龄是45岁,他家里有10万元左右的银行存款。李先生和他妻子两个人每个月收入大约为3000元,属中下等收入水平,但他们的月花费将近2000元。他们夫妇俩目前准备打算5年后退休,假设李先生和他妻子在退休后再生存25年,他们退休后每月的花费也不是很高,假设他们每个月花费需要2000元,再减去单位提供的基本养老保险600元,每月则需要1400元进行消费。我们这里假定税后一年期银行定期存款利息为1.8%。每月末,李先生为了充实自己的投资总额,将每月的节余1000元再次存入银行,那么到他退休时的累积数额为()元。
因国家相关政策规定院士暂缓离退休,请问北京院士到了法定退休年龄后,有没有照顾提取相应办法。如果有需提供哪些资料?
刘先生,长沙城镇户籍,一直在北京上班,现已到退休年龄,已经缴纳养老保险费用16年,且在北京累计缴费10年,这种情况符合条件在北京办理退休吗?
李先生患有肝癌病已经医院确诊,为了能够承担高昂的医疗费用,李先生在某保险公司购买了数十万重大疾病保险,并隐瞒了事实。1年后,李先生去世了,李先生的家人找到保险公司索赔,结果遭到拒赔。拒赔后,李先生家属要求保险公司退还保费,保险公司应()。
未达法定退休年龄的本市户籍非从业居民或未达法定退休年龄的本市户籍低收入居民,可申请参加下列哪种医疗保险()
杨先生今年的年龄是35岁,他打算在65岁时退休。他想聘请一个理财规划师为他量身定做一个退休规划方案,为的是在退休后仍然能够保持较高的生活水平。杨先生通讨与理财规划师的交流,认为:(1)由于目前的物价上涨水平较高,在考虑到通货膨胀的因素后,预计杨先生退休后每年需要的生活费为12.5万元。(2)杨先生目前的身体状况较好,根据他目前的身体条件来看,预计他可以活到75岁。(3)杨先生为了进行退休规划,准备拿出15万元来作为启动资金。(4)杨先生打算采用定期定额投资方式,每年年末投入一笔资金,一直到他退休。(5)杨先生准备在退休前和退休后采取不同的投资策略,在退休前准备采取积极的投资策略,投资的预期收益率为8%,而退休后则采取消极的投资策略,投资的预期收益率为4%。根据上面的信息我们可以推算出杨先生退休后还能活()年。
杨先生今年的年龄是35岁,他打算在65岁时退休。他想聘请一个理财规划师为他量身定做一个退休规划方案,为的是在退休后仍然能够保持较高的生活水平。杨先生通讨与理财规划师的交流,认为:(1)由于目前的物价上涨水平较高,在考虑到通货膨胀的因素后,预计杨先生退休后每年需要的生活费为12.5万元。(2)杨先生目前的身体状况较好,根据他目前的身体条件来看,预计他可以活到75岁。(3)杨先生为了进行退休规划,准备拿出15万元来作为启动资金。(4)杨先生打算采用定期定额投资方式,每年年末投入一笔资金,一直到他退休。(5)杨先生准备在退休前和退休后采取不同的投资策略,在退休前准备采取积极的投资策略,投资的预期收益率为8%,而退休后则采取消极的投资策略,投资的预期收益率为4%。杨先生在退休前采取的是积极的投资策略,为了能达到退休前8%的年平均收益率,理财师可以建议他购买下列哪些金融产品()。
王先生今年的年龄为35岁,他打算65岁时退休。王先生决定聘请理财规划师为其进行退休规划,为的是在退休后仍然能够使其生活水平保持不变。王先生在和他的理财规划师进行综合分析后,初步达成以下共识:(1)由于目前物价上涨水平较高,在考虑到通货膨胀的因素后,预计他退休后每年的生活费为11.5万元。(2)根据王先生目前的身体状况来考虑,预计他可以活到82岁。(3)王先生准备拿出20万元作为退休储备金的启动资金。(4)王先生准备采用定期定额的投资方式,在每一期末进行一笔固定的投资。(5)王先生准备在退休前与退休后采取不同的投资策略,在退休前由于有充足的收入来源,则采取积极的投资策略,投资的预期收益率为6.5%,而退休后采取消极的投资策略,投资的预期收益率为3.5%。王先生到退休时需要弥补的基金缺口为()万元。
在北京网店店主能否参加社保?
某单位职工李先生今年的年龄是45岁,他家里有10万元左右的银行存款。李先生和他妻子两个人每个月收入大约为3000元,属中下等收入水平,但他们的月花费将近2000元。他们夫妇俩目前准备打算5年后退休,假设李先生和他妻子在退休后再生存25年,他们退休后每月的花费也不是很高,假设他们每个月花费需要2000元,再减去单位提供的基本养老保险600元,每月则需要1400元进行消费。我们这里假定税后一年期银行定期存款利息为1.8%。李先生虽说属于中下等收入水平,但他平时却会有好的运气。假如李先生在退休时,有一次意外地购买了彩票,并中了一次大奖,奖金额是50万元,再加上他的退休基金,他们夫妇可以获得更多的金额。则在退休后的每个月,李先生夫妇可以获得()元。
北京房山区社保中心电话是多少?
北京朝阳社保中心电话是多少?
广告位招租WX:84302438

免费的网站请分享给朋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