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陈独秀、刘半农、周作人等人在文学革命讨论中的代表性文章和重要观点是什么?
l917年1月,《新青年》刊出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提出从“八事”人手,即:须言之有物,不模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句。他主张书面语要与口头语接近,要求以白话文学为“正宗”。
陈独秀在《文学革命论》中旗帜鲜明地提出文学革命的三大主义,即建设国民的、写实的、社会的文学,反对贵族的、古典的、山林的文学。他把文学革命当做“开发文明”、改变“国民性”并借以“革新政治”的“利器”,同时也肯定文学自身独立存在的价值。
刘半农则发表《我之文学改良观》,提出改革韵文、散文.使用标点符号等许多建设性意见。他还和钱玄同在《新青年》上发表了“双簧信”,即由钱玄同化名王敬轩给《新青年》写信。模仿旧文人口吻,将他们反对新文学与白话文的种种观点、言论加以汇集,然后由刘半农写复信,逐一辩驳,此举引起广泛的社会注意。
周作人1918年发表了《人的文学》一文。提出新文学应当是“人的文学”,反对封建的“非人的文学”。他所谓的“人的文学”,是以合乎人性的人的灵肉一致的生活为是的文学。周作人的“人的文学”主张,对新文学第一个十年的理论建设和文学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成为这一时期文学创作的重要特色。
周作人前期散文中有一部分属于新文学理论建设的文章,如( )等。
免费的网站请分享给朋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