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抗战初期诗歌形式的探索与改造
(1)旧瓶装新酒:在诗歌民族化、群众化的强烈呼声下,诗人们在诗歌形式方面进行了多方面的试验。首先是运用小调、大鼓、皮簧、金钱板等民间形式来宣传抗战的热潮。如老舍的《剑北篇》就是用大鼓调写的长诗。但这种实验并不太成功,诗的形式不够现代化。
(2)诗朗诵运动:为了寻找诗为现实斗争服务、与人民接近的方式,诗人们掀起了诗朗诵运动。为了朗诵,就必须把诗从视觉艺术变成“听觉艺术”。如高兰的《我的家在黑龙江》,光未然(张光年)的《屈原》等。这些诗采用了自由无拘的形式,而且融进了戏剧中抒情独白的某些特点。
(3)街头诗运动:这主要出现在抗日民主根据地。皖南事变后,国统区诗人也在重庆做过街头诗、传单诗的试验,但由于国民党政府的压制未能推广。
免费的网站请分享给朋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