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鸳鸯蝴蝶派小说及其分支黑幕小说。
鸳鸯蝴蝶派起源于清末民初(1908年前后),和南社的成立时间大致相同,但它不是一个文学团体,只是一些文学观点、创作态度、作品的题动植物与风格大致相同或相近的作家群,全盛期在辛亥革命后至“五四”运动前后,余波一直延续到1949年。此派作家成员大多是江浙人,阵地在上海,《民权报》是他们的发祥地。鸳鸯蝴蝶派的作品以小说(特别是长篇小说)为主,“五四”前多用文言,“五四”后多用白话。这一派作家虽然没有一个严密的组织维系,但他们都在“趣味第一”的旗号下走到一起。“五四”以前的重要作家有包天笑(有《碧血幕》、《一缕麻》)、周瘦鹃(有《此恨绵绵无绝期》、《恨不相逢未嫁时》)、徐枕亚(有《玉梨魂》)、李涵秋(有《广陵潮》)、李定夷(有《霣玉怨》)、吴双热(有《孽冤镜》)、王钝根(有《红楼劫》)等。
鸳鸯蝴蝶派小说的出现,是辛亥革命失败后中国进一步殖民地化和袁世凯复辟帝制、复古思潮泛滥的特有的社会产物。其中部分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对革命失败的颓丧、彷徨和抗争,也有的反映了反帝爱国和抨击社会现实的积极主题。但就这一派作家作品的主导倾向而言,却是当时社会的消极的产物,是一种为了迎合封建遗老遗少、资产阶级和小市民的庸俗口味的都市文学。鸳鸯蝴蝶派小说在艺术上较多受西方小学的影响,比较人物心理、生活环境的描写,西方小说经常采用的补叙、倒叙、插叙等结构形式也常有采用。此外,晚清小说以长篇为主,短篇小说发展缓慢,而鸳鸯蝴蝶派作家主持的刊物,多发表短篇小说,有的还几乎全部刊载短篇小说(如《小说画报》),而这些短篇小说又大多粗具现代小说的规模,这些都曾对中国小说的现代化起过一定的作用。
作为鸳鸯蝴蝶派分支的黑幕小说,是从1916年10月10日《时事新报》开辟“上海黑幕”专栏以后才风行起来的。这类小说打着揭露黑暗社会现实的旗号,主要是揭露阴私,自然主义地摄取种种社会丑恶现象,夸大和渲染这些丑行,并纯客观地介绍其程序。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斥之为“谤书”,是谴责小说的“堕落”。黑幕小说的寿命不长,大约三四年时间,“五四”前后又为艺术大多拙劣的侦探小说、武侠小说所替代。
免费的网站请分享给朋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