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卡拉玛佐夫兄弟》为例,论述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中的“复调”思想特征。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创作以思想深邃复杂著称,他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几乎都有一套一套的思想观念,他们不断地思考着,用自己的行为实践着,然后在互相碰撞中产生矛盾,其中渗透了情感情绪、心理体验等等。因此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几乎就是各种人物心理、思想、感情、感受、体悟的大交汇。作家不注重人物的外形和环境描写,也不注重社会背景的铺垫,只是着力推出每个人物丰厚复杂的精神世界和行为态度,使其在矛盾、冲突、沟通或隔膜中共同存在,各具有自己的某种价值点。如《卡拉玛佐夫兄弟》中的一家人,弟兄三人,老二伊凡和老三阿辽沙很突出地代表着两种思想价值系统。伊凡不信上帝,因为他看到过太多的人间不平与丑恶,认为如果上帝允许这种丑恶存在,那么上帝的公义与仁慈又在哪里。他举一个将军枪杀儿童的的例子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说如果进入天堂需要购买如此昂贵的入场券,他宁愿下地狱。但是如果没有上帝,就说明“什么都是可以的”,那么人间的一场场恶事就可以畅通无阻了。这使他陷于矛盾。其没有信仰的理论,曾经影响到老卡拉玛佐夫的私生子斯麦尔佳科夫,·斯麦尔佳科夫即认为“一切都是可以的”,便杀了老卡拉玛佐夫。面对这个事实,伊凡感到分裂般地痛苦之中。而且他挖掘自己的灵魂,也感到存在着极端的个人主义利益欲望,如盼望父亲死掉,自己既可早日分到家产,又可得到他所爱的卡捷琳娜,因此在法庭上他认为父亲是自己杀死的。伊凡是作家思想心理中存在着许多矛盾、许多痛苦的最好人物载体。阿辽沙则是信仰的代表,他既纯洁善良,谦恭温和,又怀着济世之心,简直就是基督的化身。他希望用宗教的博爱之心消除痛苦,给人慰藉。但即使他这样有坚定信仰的人,面对将军枪杀孩子的例子,也认为应该枪毙将军,而不是以上帝的方式宽恕他,那么这就是现实反抗的价值系统了。而且这个人物塑造的苍白、甜腻、无力度,面对伊凡那样强大的思想系统,很难构成对抗。老大德米特里则介于二者之间,在现世人性与宗教中徘徊,最后也处于一种极度的精神痛苦之中。面对这三个人物,作家处在矛盾之中。从总体上可以感到作家倾向于宗教,最后他安排德米特里与伊凡皆在阿辽沙的基督怀抱中得到抚慰,使分裂的心灵趋于安宁;但他又让伊凡振振有词地大篇大篇演讲,且无人能够反驳,并且阿辽沙的形象也苍白无力,显然宗教情怀并没有在作家精神中内化到一定程度,足以达到艺术创造的强度。因此。,整个《卡拉玛佐夫兄弟》即体现了这种思想价值的对立。这种对立系统也在其他作品中存在着,如《罪与罚》中的拉斯科尔尼科夫与索尼雅,《白痴》中的梅希金与娜斯泰谢等等,一方面表明了作家在现世反抗与宗教博爱的两种价值系统中的矛盾徘徊,另一方面使作品内涵丰厚,人物精神广大深刻,由此形成了其创作中的“复调”思想特征。
在文学理论中,苏联卓越的文学理论家巴赫金在《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一书提出的“________”理论也很值得重视。。
在文学理论中,苏联卓越的文学理论家巴赫金在《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一书提出的“________”理论也很值得重视。。
免费的网站请分享给朋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