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题库 / [问答题]简述互联网传播媒介。的答案

简述互联网传播媒介。

问答题
2022-03-05 12:45
查看答案

正确答案

20世纪70年代兴起,又称“第四媒体”,互联网标志着人类历史上第五次传播革命的开始。


试题解析

感兴趣题目
意识形态内容本身是与互联网与传播媒介无关的,但新媒介影响它的传播效率和影响。
社会名流、新闻人物、舆论领袖等属于公共关系传播媒介中的()。
在媒介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如何实现理想的传播效果?
试结合实例分析新闻媒介刺激对受众心理的影响。(如何分析新闻媒介传播的内容和媒介形式对受众心理的刺激?)
关于广告传播与新闻传播的异同之处,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简述狭义的新闻传播法。
(三十五)  【给定资料】  1.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来源渠道日益多元化。除报社杂志、记者报道等传统媒体外,互联网、微博等已成为大众了解社会信息的主要方式。  互联网技术自发明以来已经走过了40多个年头,今天的互联网上活跃着黑客攻击、多媒体音视频下载应用、移动应用等多种元素。目前全球互联网用户总量已经达到17亿左右,而全球的总人口数则为67亿。很显然,2020年以前会有更多的人投身到互联网中。据国家科学基金会预测,2020年前全球互联网用户将增加到50亿。2011年我国互联网支付用户规模达1.67亿人,较上年增长21.6%,互联网支付用户已占总体互联网用户规模的33%。  2012年2月以来,“非典病毒变异”“军车进京”等谣言,借助网络平台得到了快速传播。互联网是把双刃剑,在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同时,也成为一些人凭空捏造、传播虚假信息的工具,成为造谣、传谣的载体。网络谣言的产生迎合了社会转型期一些人内心的不安全感和不确定性,但诸多事实表明,各种网络谣言的滋生、扩散和传播,不仅损害了公民权益,扰乱了社会秩序,引发了公众恐慌,而且破坏了政府公信力,损害了政府形象。如果网络空间中谣言横行,每个人都可能成为受害者。  在网络媒介不发达的时代,“口口相传”的人际传播是谣言传播的主要渠道。而在今天,网络媒介已经能够同时具备“点对点”的人际传播和“点对面”的大众传播的双重功能,信息传播的随意性增强和成本降低,使网络成为了滋生谣言的温床。谣言的传播媒介越来越网络化,网络的便捷性也在逐渐改变着普通民众的媒介接触习惯,上网逐渐成为很多人获取信息、传播信息的主要方式。  以网络为代表的现代媒体,通过数字化的通讯技术,构建起了覆盖全球的传播网络,每一个网民既是信息的接受者,又是信息的传播者,并且通过网络实现了跨地区的相互联通,传播速度越来越快,受众只要通过简单的点击就能够实现对信息的浏览、发布(或者转发)和评论,呈现出一种“发散式”的传播状况。在这样的媒介环境中,谣言被获取和复制的速度就变得越来越快,而网络信息的公开性使得几乎所有的网民都成为了谣言潜在的传播对象。从某种意义上说,方便快捷的媒介技术和数量众多的接收群体为谣言的传播提供了更加便利的载体和更加广阔的空间。  网络媒介的“草根性”和“便捷性”给网民提供了自由发布信息的平台,每个网民都能够自主地参与到信息的传播过程中来,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或者需要,在任意时间上网浏览或者发布信息。但是,由于网民自身知识水平和技术条件的限制,这些信息的来源和真实性往往难以得到有效的核实;在一个缺乏有效“把关”的媒介环境中,谣言在传播过程中所受到的“阻力”就会变得很小,其传播的过程也会变得更加难以控制。再加上法律管理和政策规范的不到位,使得信息“把关”的难度大大增加。  2.2011年初,包括“中国作协作家团入住总统套房”“西安已被确定为国家第五个直辖市”“一女生世博排队被强奸怀孕”以及“金庸去世”等被评选为十大受到社会大众广泛关注的假新闻事件。“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一则新闻不一定报道得多么生动,但真实性是必备的。  假新闻的出现离不开记者的报道,记者是新闻报道的亲历者,真实、客观、全面地报道社会现象是记者基本的职业素质,而虚假新闻的出现是新闻记者职业道德缺失与专业理念匮乏的突出体现。关于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操守,《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第四条就是要维护新闻的真实性。利益驱使、观念缺乏、管理失误等一系列因素均是造成记者报道失实的原因。通过分析十大假新闻的产生环境与报道方式,我们能够对新闻记者职业道德缺失有初步的了解,真正做到真实全面客观地报道是每一个新闻记者必须秉承的职业理念与道德操守。随着我国新闻事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许多负面影响也日渐产生。近年来,在新闻传播引入市场因素之后,不规范的市场秩序和社会上的不正之风对新闻传播产生了强大的冲击力,加之新闻媒体或记者对自身放松要求,随波逐流,频频出现丧失职业精神和违反职业道德的现象,致使记者与被报道单位产生摩擦,甚至引发冲突。  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也指出了很多新闻工作者对社会、对专业了解不够的问题。“一是不能深入行业采访,我们的知识结构也不满足社会对新闻工作的需求。二是受社交网站、短信息的影响,产生浮躁之风,有时靠网络信息编新闻、发新闻,所以产生了假新闻,引起社会不满。这个问题必须解决,现在的‘走转改’,就是深入生活,采访真实的社会,因为真实是新闻的第一生命。”  【问题】  目前,借助网络平台散发谣言的事情不断发生,结合“给定资料”,请你以中国互联网协会的名义,向互联网行业写一份净化网络环境的倡议书。  要求:针对性强,用语恰当。不超过500字。
(二十三)  【给定资料】  1.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来源渠道日益多元化。除报社杂志、记者报道等传统媒体外,互联网、微博等已成为大众了解社会信息的主要方式。  互联网技术自发明以来已经走过了40多个年头,今天的互联网上活跃着黑客攻击、多媒体音视频下载应用、移动应用等多种元素。目前全球互联网用户总量已经达到17亿左右,而全球的总人口数则为67亿。很显然,2020年以前会有更多的人投身到互联网中。据国家科学基金会预测,2020年前全球互联网用户将增加到50亿。2011年我国互联网支付用户规模达1.67亿人,较上年增长21.6%,互联网支付用户已占总体互联网用户规模的33%。  2012年2月以来,“非典病毒变异”“军车进京”等谣言,借助网络平台得到了快速传播。互联网是把双刃剑,在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同时,也成为一些人凭空捏造、传播虚假信息的工具,成为造谣、传谣的载体。网络谣言的产生迎合了社会转型期一些人内心的不安全感和不确定性,但诸多事实表明,各种网络谣言的滋生、扩散和传播,不仅损害了公民权益,扰乱了社会秩序,引发了公众恐慌,而且破坏了政府公信力,损害了政府形象。如果网络空间中谣言横行,每个人都可能成为受害者。  在网络媒介不发达的时代,“口口相传”的人际传播是谣言传播的主要渠道。而在今天,网络媒介已经能够同时具备“点对点”的人际传播和“点对面”的大众传播的双重功能,信息传播的随意性增强和成本降低,使网络成为了滋生谣言的温床。谣言的传播媒介越来越网络化,网络的便捷性也在逐渐改变着普通民众的媒介接触习惯,上网逐渐成为很多人获取信息、传播信息的主要方式。  以网络为代表的现代媒体,通过数字化的通讯技术,构建起了覆盖全球的传播网络,每一个网民既是信息的接受者,又是信息的传播者,并且通过网络实现了跨地区的相互联通,传播速度越来越快,受众只要通过简单的点击就能够实现对信息的浏览、发布(或者转发)和评论,呈现出一种“发散式”的传播状况。在这样的媒介环境中,谣言被获取和复制的速度就变得越来越快,而网络信息的公开性使得几乎所有的网民都成为了谣言潜在的传播对象。从某种意义上说,方便快捷的媒介技术和数量众多的接收群体为谣言的传播提供了更加便利的载体和更加广阔的空间。  网络媒介的“草根性”和“便捷性”给网民提供了自由发布信息的平台,每个网民都能够自主地参与到信息的传播过程中来,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或者需要,在任意时间上网浏览或者发布信息。但是,由于网民自身知识水平和技术条件的限制,这些信息的来源和真实性往往难以得到有效的核实;在一个缺乏有效“把关”的媒介环境中,谣言在传播过程中所受到的“阻力”就会变得很小,其传播的过程也会变得更加难以控制。再加上法律管理和政策规范的不到位,使得信息“把关”的难度大大增加。  2.2011年初,包括“中国作协作家团入住总统套房”“西安已被确定为国家第五个直辖市”“一女生世博排队被强奸怀孕”以及“金庸去世”等被评选为十大受到社会大众广泛关注的假新闻事件。“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一则新闻不一定报道得多么生动,但真实性是必备的。  假新闻的出现离不开记者的报道,记者是新闻报道的亲历者,真实、客观、全面地报道社会现象是记者基本的职业素质,而虚假新闻的出现是新闻记者职业道德缺失与专业理念匮乏的突出体现。关于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操守,《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第四条就是要维护新闻的真实性。利益驱使、观念缺乏、管理失误等一系列因素均是造成记者报道失实的原因。通过分析十大假新闻的产生环境与报道方式,我们能够对新闻记者职业道德缺失有初步的了解,真正做到真实全面客观地报道是每一个新闻记者必须秉承的职业理念与道德操守。随着我国新闻事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许多负面影响也日渐产生。近年来,在新闻传播引入市场因素之后,不规范的市场秩序和社会上的不正之风对新闻传播产生了强大的冲击力,加之新闻媒体或记者对自身放松要求,随波逐流,频频出现丧失职业精神和违反职业道德的现象,致使记者与被报道单位产生摩擦,甚至引发冲突。  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也指出了很多新闻工作者对社会、对专业了解不够的问题。“一是不能深入行业采访,我们的知识结构也不满足社会对新闻工作的需求。二是受社交网站、短信息的影响,产生浮躁之风,有时靠网络信息编新闻、发新闻,所以产生了假新闻,引起社会不满。这个问题必须解决,现在的‘走转改’,就是深入生活,采访真实的社会,因为真实是新闻的第一生命。”  【问题】  目前,借助网络平台散发谣言的事情不断发生,结合“给定资料”,请你以中国互联网协会的名义,向互联网行业写一份净化网络环境的倡议书。  要求:针对性强,用语恰当。不超过500字。
新闻传播的情境因素主要有哪些?为什么要研究新闻传播的情境因素?
陈某在X市进行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活动,其想让学新闻传播专业的表弟梁某进行新闻采编活动,梁某并没有从业资格,请问梁某可以帮忙吗?()
新闻学的研究对象就是人类社会的新闻传播现象和新闻传播活动。
试论新闻传播过程中事实、传播者与收受者之间的基本关系。
相关题目
简述新闻传播法规与职业道德的关系。
新闻发布会又称记者招待会,是一个组织集中发布新闻、扩大社会影响、搞好媒介关系的一种重要方法。从传播方式的角度看,新闻发布会属于一种(  )。
新闻界关系指企业或组织与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传播媒介的关系,又称为()
新闻界关系指企业或组织与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传播媒介的关系,又称()
新闻传播者在享有专业传播权力的同时还负有对应的责任。不属于新闻传播者的责任是?()
新闻自由就是指新闻媒介采访、传播新闻与言论的自由。
公关活动中的“制造新闻”必须符合新闻传播的()原则。
新闻媒介的()特指整个新闻事业比较其他事物的基本特点;新闻媒介的特性特指一类新闻媒介比较另一类新闻媒介的基本特点;新闻媒介的()是一家新闻媒介比较他家新闻媒介的基本特点。
70年代末80年代初,国际传播学会进行的“媒介中的外国新闻”研究表明()
新闻传播,指的是人际间、团体内直接或通过大众传播媒介进行的。
新闻媒介在传播舆论方面的功能和作用
新闻传播是新近事实的信息及意见的相互传授过程,简言之,就是传递与接受新闻信息的行为与过程。
报纸受出版时间的限制,广播电视受播出时间的限制,而互联网媒体没有发布时间的限制,加上制作、发布的简便,使得新媒体的时效性远远胜过传统媒体。原先新闻的定义是,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而现在,新闻是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经常见到的情况是,新闻的传播与事件的进程同步。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
新闻摄影主要的传播媒介是报纸、杂志、新闻网站、通讯社等。
有关新闻摄影是“文字与图像相结合的信息传播方式”的传播学概念,最早出现于:()
传播新闻是广播电视传播功能的()
简述网络新闻传播媒体的特点。
简述网络新闻传播的优势。
作为一种新型的传播媒介,互联网与传统媒介相比,具有的特点是()。
简述互联网传播媒介。
广告位招租WX:84302438

免费的网站请分享给朋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