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题库 / [问答题]简述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知行观及其现代意义。的答案

简述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知行观及其现代意义。

问答题
2022-04-23 21:29
查看答案

正确答案
(1)战国时代的知行观:
①“知而非艰,行之维艰”,是说行比知难,要求知和行的统一,包含有辩证法的因素。
②孔子的“生而知之”和“学而知之”的知行观。
③孟子提出了“不学而能”的良能和“不虑而知”的良知的唯心主义先验论的知行观。
④荀子提出了唯物主义的知行观,他认为,行先知后,知来源于行。他说:“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池,不知地之厚也”。知既然来源于行,行就要高于知,所以荀子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荀子重“行”,把行看做比知识更为重要的东西。
(2)宋元明清时期的知行观:
①宋代的程朱学派提出“知先行后”说,知在先,知不依赖于行的观点。
②明代王守仁(王阳明)提出了“知行合一”说,强调“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的主观唯心主义的知行观。
③明末清初的唯物主义哲学家王夫之强调了行先知后,并强调知行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提出了“知行终始不相离”的辩证法命题。王夫之的知行观是中国古代哲学史上的最高水平。
(3)孙中山的知行观:他认为,行在先,知在后,“行先知后”,知是从行中来的,能实行便能知,能知便能进步。在知行关系上,他提出了“知难行易”,是唯物主义的知行观。
(4)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知行观的现代意义: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关于知行关系的观点,既有唯物主义的,也有唯心主义的。而无论是唯物主义的知行观还是唯心主义的知行观,其合理因素和成果都为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深入研究知和行,即认识和实践的辩证关系提供了极为宝贵的借鉴作用。

试题解析

标签: CMS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