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题库 / [单选题]男性,64岁,头疼,走路不稳6天,CT平的答案

男性,64岁,头疼,走路不稳6天,CT平扫示大脑及小脑半球多发低密度,灰白质分界尚清晰。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单选题
2022-07-11 17:16
A、脑膜瘤
B、星形细胞瘤
C、脑梗死
D、脑转移瘤
E、AVM
查看答案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感兴趣题目
女,54岁,头痛4年。查体未见明显异常。CT平扫示右额叶大脑镰旁有一宽基底囊状低密度影,周边有轻度水肿带,考虑为颅内占位。有关此瘤叙述不正确的是()
患儿,男,12岁,头痛5天。CT平扫示右侧裂池和鞍上池密度高,增强扫描呈铸形强化,诊断为()

患者,男性,72岁,近两个月出现肝区疼痛,食欲缺乏,乏力,右上腹部可扪及包块,压痛,肝脏质硬,既往乙肝病史,CT平扫发现肝内多发低密度占位性病变。

最有可能的诊断是()
患者,男性,72岁,近两个月出现肝区疼痛,食欲缺乏,乏力,右上腹部可扪及包块,压痛,肝脏质硬,既往乙肝病史,CT平扫发现肝内多发低密度占位性病变。若诊断为肝细胞性肝癌,则动态增强扫描最可能出现的影像学表现为()
女,38岁,头痛、头晕、耳鸣2年,一侧肢体活动不利近1年。CT平扫示:右侧中后颅窝卵圆形略高密度灶,边清锐利,右侧岩骨尖骨质破坏;MRI示T1WI呈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CT及MRI增强扫描呈均一强化。本病例最可能的诊断是()
女性,60岁,因突然意识不清1小时送急诊。头颅CT显示右侧大脑半球3cm×3cm高密度影。最可能的诊断为()
女性,6岁。头痛7个月,近一个月加重。CT平扫小脑蚓部出现高密度病灶,大小为3cm×3cm,四脑室受压前移,增强扫描出现强化。最可能的诊断是()。
CT平扫示鞍上池大部分闭塞,局部可见一圆形略高密度病灶,其内可见条状钙化。增强示病灶均匀强化,边界清楚,周围无甚水肿。冠状面示向鞍上、两侧鞍旁及蝶窦内生长,鞍底骨质吸收、破坏,以右侧为著()
MRI示T加权为稍高信号。增强冠状面示白质坍陷征及硬膜鼠尾征角()
MRI横断面T加权示左侧桥小脑角区不规则病灶,压迫脑桥和第四脑室明显变形,T加权为低信号,增强后左侧桥小脑区病变明显强化,左鞍旁三叉神经处串珠样强化影,双侧听神经增粗且强化明显()
CT平扫示第四脑室内等、低混合密度病灶,边界欠清。第四脑室受压,向左前方移位。增强示病灶不均匀增强,低密度区不增强()
CT平扫示右侧额颞部以低密度为主的低、等混合密度病灶。同脑室受压闭塞,中线结构左移。增强示病灶部分呈不均匀增强,部分呈多环状增强,形态不规则,边界欠清,周围伴中度水肿()
男性,64岁,头疼,走路不稳6天,CT平扫示大脑及小脑半球多发低密度,灰白质分界尚清晰。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男性,7岁,头痛呕吐2月余。CT显示小脑下蚓部有一占位,呈等低混合密度,增强后病灶不均匀强化。最可能的诊断为()
多发于小脑蚓部,并向第四脑室、两侧小脑半球及延髓侵犯的是

男性,64岁,头疼,走路不稳6天,CT平扫示大脑及小脑半球多发低密度,灰白质分界尚清晰。

为明确诊断,应建议患者行哪种检查()
相关题目
男性,61岁,突然意识不清1小时,头颅CT显示右侧大脑半球3cm×3cm×6cm高密度影,最可能的诊断是
患者,女,21岁,头痛,恶心,呕吐,发热,CT检查示颅内板下新月形低密度灶,增强扫描,位于大脑半球之间的硬膜可见增强,而与骨相邻的硬脑膜增强表现不明显,无硬脑膜移位。诊断为()
女,38岁,头痛、头晕、耳鸣2年,一侧肢体活动不利近1年。CT平扫示:右侧中后颅窝卵圆形略高密度灶,边清锐利,右侧岩骨尖骨质破坏;MRI示T1WI呈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CT及MRI增强扫描呈均一强化。确诊本病例最为可靠的MRI影像特征是()
女,28岁,产后突发剧烈头疼,视物模糊,一侧肢体轻偏瘫。CT平扫示双侧脑白质大片低密度改变,皮层斑点状出血,脑室变小。最可能的诊断为()
女,28岁,产后突发剧烈头疼,视物模糊,一侧肢体轻偏瘫。CT平扫示双侧脑白质大片低密度改变,皮层斑点状出血,脑室变小。最可能的诊断为()
男,8岁,头痛,CT示小脑桥脑角池、桥前池、右侧大脑脚池、脚间池和鞍旁不规则低密度病变不增强,诊断为()。
男,60岁,右侧肢体功能障碍2小时,CT平扫正常,24小时后复查,CT示左颞叶大片模糊低密度,最可能的诊断为()
在诊断颅内肿瘤时,平扫CT在哪方面优于MRI()
男性,61岁,突然意识不清1小时。头颅CT显示右侧大脑半球3cm×3cm×6cm高密度影,最可能的诊断是()。
49岁男性,体检发现肝占位,CT平扫示病灶边缘模糊,瘤内有脂肪成分,增强扫描肿瘤边缘部分和瘤内分隔可强化,首选诊断是()。
患者女,40岁,CT平扫示右肾近髓质部类圆形较高密度影,直径约2.0cm,边缘清楚锐利,CT值50HU,增强扫描该病变无强化。最可能的诊断为()
男,62岁,左下肢活动不利3天,CT平扫示:右基底节区见一圆形低密度灶,边界欠清,直径约为0.5cm,脑中线居中。本病例最可能诊断为()
女性,43岁,头痛发热5天。CT平扫显示低密度病灶强化,脑室扩大。诊断
女性,43岁,头痛、发热5天。CT平扫显示脚间池内葡萄状低密度,有强化,脑室扩大。诊断()
男,62岁,左下肢活动不利3天,CT平扫示:右基底节区见一圆形低密度灶,边界欠清,直径约为0.5cm,脑中线居中。最需要与本病例进行鉴别诊断的是()
男,12岁,头痛5天CT平扫示右侧裂池和鞍上池密度高,增强扫描呈铸形强化、最可能的诊断为()
患者男性,12岁,因行走不稳伴头痛1个月余、外院头颅CT示小脑蚓部占位入院,入院后头颅MRI检查示小脑蚓部肿瘤,大小约4cm×3cm,不均匀强化,第4脑室明显受压,侧脑室明显扩张。患者在入院后第4天患者突然发生呼吸骤停,双瞳散大。根据病史及检查,患者小脑蚓部肿瘤最可能是下面哪一种()
女性,43岁,头痛、发热5天。CT平扫显示脚间池内葡萄状低密度,有强化,脑室扩大。诊断()
B超发现右肝一直径约3cm低回声,CT平扫示右肝一直径3cm低密度病变,境界清楚,密度均匀,CT值为10HU,增强扫描无强化。首先考虑为()
男,30岁,头颅外伤5小时,CT轴位平扫示左额骨骨折,头皮血肿,额顶部双凸形不均匀高密度,中线结构右移,最可能的诊断为()
广告位招租WX:84302438

免费的网站请分享给朋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