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题库 / [问答题]阅读案例,并回答问题。 案例: 下面是两的答案

阅读案例,并回答问题。 案例: 下面是两位初中化学教师讲授“分子与原子”的教学实录。 [张老师的教学实录] [社会引入]投影flash动画。画面1:晒衣服,水去哪儿了?画面2:路过花店闻到花香。画面3:糖入水,糖不见了。以上几种现象在生活中司空见惯,我们一起学完分子和原子的知识以后,就可以解释以上现象了。 [演示实验]品红在水中扩散,并提问学生,你看见了什么?怎样解释这种现象? [得出结论]宏观物质都是由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构成的。分子、原子是真实存在的。 [演示实验]A烧杯是水,水中滴加酚酞试剂,得到无色溶液;B烧杯中是浓氨水。用一只大烧杯把A、B两烧杯罩在一起。几分钟后,观察到小烧杯A中的溶液变成了红色。上述现象说明了什么?并用简单的实验证明自己的解释。 [学生猜想]①A烧杯内滴入的酚酞要过一会儿才能变红,与B烧杯无关。②大烧杯壁上沾有某种物质,散发出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与烧杯A中的溶液接触,使其变红。③烧杯B中的浓氨水散发出一种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慢慢溶解到烧杯A的溶液中,使A中溶液变成红色。 [设计方案,进行探究]①用洁净烧杯C装水,滴加酚酞试剂。静置,观察现象,将其单独罩在大烧杯里,观察现象。 ②另取两只烧杯,重新配好A烧杯中的溶液,B烧杯内用蒸馏水代替浓氨水,用大烧杯罩住A、B烧杯,观察现象。 ③小心闻B烧杯的浓氨水,嗅到刺激性气味。取出浓氨水少量于试管中,滴入酚酞试剂,观察现象。 [得出结论] ①氨水能使酚酞试剂变红。 ②B烧杯浓氨水中有肉眼看不见的微粒逸出,有些微粒进入A烧杯中的溶液,使溶液成分改变,颜色变红。 [分组实验]A组:一杯开水,一杯冷水,同时放入质量相当的品红,观察现象。 B组:两个集气瓶,下面一个集气瓶盛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上面一个集气瓶盛空气,抽走中间玻璃片,观察现象。 C组:①50mL水与50mL水混合;②50mL酒精与50mL酒精混合;③50mL水与50mL酒精混合。观察现象。 D组:各取两支大小相同的医用注射器,将活塞向外拉,分别吸入等体积的空气和水,用手指顶住针筒末端的小孔,将活塞慢慢推入。 [得到结论]分子总是不断地运动的,温度越高,运动速率越快。分子之间有间隔,气态物质的微粒间隔比较大,固态、液态物质的微粒间隔比较小。 [投影]①几种常见分子模型;②模拟空气中的氮气分子、氧气分子、水分子、氦原子等微粒模型以及运动情况。 [知识梳理]①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②分子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隔;③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模型演示]①水的蒸发与水的分解(一人演示一人解说);②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气体。 [分析] [得到结论] ①化学变化前后,分子发生改变。 ②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质疑探究]化学变化中,分子是如何改变的呢? [投影]①水分子分解过程(flash动画);②氧化汞分子分解过程(flash动画)。 [得到结论] ①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②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③分子、原子的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④原子可以结合形成分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李老师的教学实录] [激趣导入]展示一束洒了香水的绢花。 [提问]你们闻到了什么气味?它能够看见吗?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 [演示实验]品红扩散实验。 [提问]品红为什么消失?整杯水为什么变红了? [播放动画]品红分子在水中扩散的微观过程。 [讲解]闻到花的香味,原来花中有香味物质的颗粒扩散到空气中飘进我们鼻孔。其实我们生活中有很多类似的现象,科学家们已利用科学技术证明了物质是由一些看不见的粒子构成的,它们就是分子和原子。 [结论]宏观物质是由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等构成的。分子、原子是真实存在的。 [提问]水也是由分子构成的,水分子看不见,为什么却能看见水? [投影]经测定:一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kg,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个水分子。 [得出结论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非常小。 [讲述]从课堂开始时的品红消失实验和闻到的香水味以及动画,我们猜想分子是运动的,但这并不能让我们信服,下面我们用实验来探究一下分子的运动。 [演示实验]氨水使铁树上的棉花小球依次变红。 [提问]观察到什么现象?氨水并没有与棉花上的酚酞接触,棉花上的酚酞变红原因是什么?以上实验得出什么结论呢? [得出结论2]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提问]若改变温度对分子运动有什么影响? [演示实验]把同样大小的糖放入同等质量的冷水和热水中。 [得出结论3]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演示实验]将两支量筒中各量50mL的水和50mL的酒精,然后都倒入100mL量筒中观察是否是100mL呢? [提问]混合后的体积是两者之和吗?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得出结论4]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 [演示实验]用注射器分别抽取等体积的水和空气,用手指堵住针头口,推压活塞,感受推压的难易。 [小结]气体分子间的间隔较大,容易被压缩;而液体、固体分子间的间隔较小,不易被压缩。 [动画演示]水蒸发的微观过程示意图和电解水的微观过程示意图。 [总结]物理变化:构成物质的分子本身没有改变,只是分子间隔发生了变化。 化学变化: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变成了新的分子。 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小结]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动画演示]氧化汞分子分解过程(flash动画)。 [总结]①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可以再分,分子原子都可以构成物质。 ②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予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③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④分子、原子的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⑤原子可以结合形成分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请结合两位老师的教学实录,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两位老师实验教学中的不同点。 (2)两位老师如何体现探究教学的基本程序? (3)在该课程中,探究式教学和接受式教学相比的优缺点。 (4)化学实验探究教学中,试比较两位老师进行小结的异同? (5)结合该课,简单谈谈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问答题
2022-09-21 23:49
查看答案

正确答案
(1)张老师采用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相结合的形式,李老师主要采用演示实验。
(2)课堂中探究教学的基本程序为问题一探究一反思。两位老师都先通过演示实验来提问,设计探究实验,得出结论:反思后继续提问,继续探究实验,最终学生形成认知结构。
(3)探究式教学相比接受式教学,更注重过程的体验。该课程主要采用实验探究教学,所花费的时间比接受式教学长得多,需要给学生以充分的时间体验探究过程。如果为了赶进度而在学生没有进行足够思考的情况下,草率得出结论,这样的知识对学生而言是支离破碎的,很难应用。
(4)相同点:都通过实验来小结分子的性质。不同点:张老师通过分组实验来揭示分子的几个主要性质,李老师每个实验都适时小结分子的一个性质。
(5)该课程内容涉及微观世界,通过多媒体模拟来展示,能更好地给予学生直观的印象,引导学生形成想象。

试题解析

感兴趣题目

阅读下面案例请你运用教学原则的相关知识分析案例中教师的行为。
在课堂上有位学生指出老师对某个问题的解释有错误,老师当时就恼怒起来:“某某同学,算你厉害,老师不如你,以后老师的课就由你来上好了!”全班同学随老师一起嘲笑这位学生,该生从此在课堂不能主动发现问题,不能主动回答问题了。

根据下面案例,回答 66~70 题
案例:阅读下列教学片段,回答问题。在课堂上,教师让学生“列举信息对我们自身的用处”时,学生小明的回答是:“增长知识,得到消息,交流、沟通。”学生小丽的回答是:“创造财富、增长智力、改变未来,信息的及时获取还可以改变历史。”问题: (1)小明和小丽的回答如何? (2)你更欣赏哪一种回答?为什么?请根据思维的原理进行分析。
阅读下面案例请你运用教学原则的相关知识分析案例中教师的行为。 在课堂上有位学生指出老师对某个问题的解释有错误,老师当时就恼怒起来:“某某同学,算你厉害,老师不如你,以后老师的课就由你来上好了!”全班同学随老师一起嘲笑这位学生,该生从此在课堂不能主动发现问题,不能主动回答问题了。
美国学界有这样一个说法,如果说哈佛大学是全美大学中的一顶皇冠,那么哈佛商学院可称为是皇冠上的一颗明珠。案例教学法教学是哈佛商学院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学生在两年中分析要800多个案例,课堂教学变成一种互动学习过程。 每节课开始,任课教授指定一个学生说明案例,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然后其他学生从自己的角度来分析同一案例,阐述自己的看法,以及在哪些地方比第一个发言者更好。与一般学院的案例不同的是,商学院的案例没有正确答案,甚至经过学生的讨论留下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因此案例教学法不是寻找正确答案的教学,它重视的是得出问题的思维过程。 案例教学法成功的事实提醒高校教师,课堂教学中应注意()。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下面是一位教师设计的教学案例: 案例天文现象的了解及实际观测,以狮子座流星雨为例。 提出问题:流星、流星雨现象的发生规律及对地球的影响 相关知识:"人类认识的宇宙" 学习方式:资料查找,分析总结 过程指导: (1)创设问题情境,师生对话、讲小故事,形成问题。(2)制定探索方案,收集有关流星雨报道的报纸、杂志,收集有关天文的知识、书籍,音、视频教材,上网查寻国际流星雨网站。(3)组织学生参观天文台,观察双子座流星雨,请有关专家做报告。 形成结果:(1)讨论流星、流星雨现象的发生规律及对地球的影响。(2)学生撰写小论文,交流有关各自学习结果。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采用了哪种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具有什么特点?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下面是张老师"传统工业区"一课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路:复习工业区位选择原理,分析鲁尔工业区区位特点、衰落原因、综合整治措施→得出分析传统工业区的方法→呈现辽中南工业区案例→分析辽中南工业区区位、特点及发展滞后原因、整治措施→辽中南案例的总结评价。 分析传统工业区案例--鲁尔工业区之后,再呈现类似案例--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资源材料。 将学生分成四组,设置解决主题的四个不同核心问题,让学生利用鲁尔区案例得出的分析传统工业区的方法,展开对辽中南工业区的分析和讨论。 请几位学生代表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及时评价、分析、讲解、拓展,最后归纳案例,指出分析案例要从时间(过去、现在、将来)和空间(不同地区)两个视角来认识、理解、应用地理原理,同时指出不能仅由一个案例来理解原理,以免"以偏概全",因为案例尽管典型但还是有局限性的。该教学方法主要有哪些步骤?
阅读案例,并回答问题。案例:在学习“二氧化碳”的内容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现象和物质性质的关系,一位教师设计了如下教学情境: (1)提出问题。教师提出问题:放在同一平面上的两支蜡烛,一高一低,点燃以后,用透明玻璃罩罩住两支蜡烛,哪一支蜡烛先熄灭?为什么? (2)学生就问题进行分组讨论。 (3)实验探究。 (4)根据实验现象继续讨论,得出结论。 (5)后续思考。 问题: (1)如果你是这位教师,请分别介绍你将如何调控、处理(1)(2)(3)(4)中描述的场面。(2)如果你是这位教师,你将如何给学生设计后续思考活动?
美国学界有这样一个说法,如果说哈佛大学是全美大学中的一顶皇冠,那么哈佛商学院可称为是皇冠上的一颗明珠。案例教学法教学是哈佛商学院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学生在两年中分析要800多个案例,课堂教学变成一种互动学习过程。 每节课开始,任课教授指定一个学生说明案例,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然后其他学生从自己的角度来分析同一案例,阐述自己的看法,以及在哪些地方比第一个发言者更好。与一般学院的案例不同的是,商学院的案例没有正确答案,甚至经过学生的讨论留下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因此案例教学法不是寻找正确答案的教学,它重视的是得出问题的思维过程。 哈佛大学商学院案例教学法从本质上讲是注重学生()的培养。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体现基础性。要给学生提供未来发展所需要的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使学生从化学的角度初步认识物质世界,提高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分析、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必要的基础。结合以上材料,简要回答下列问题:(1)请列举初中化学3个最基础的化学知识。(2)请列举3个初中学生应具备的最基本的化学技能。(3)请列举中学化学中3种常用的科学方法。
以下是一位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月亮上的足迹》一课时设定的教学目标,阅读并回答问题。教学目标:①速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②理清文章思路,了解人类登月的知识。这则教学目标违背了教学设计的什么原则?()
美国学界有这样一个说法,如果说哈佛大学是全美大学中的一顶皇冠,那么哈佛商学院可称为是皇冠上的一颗明珠。案例教学法教学是哈佛商学院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学生在两年中分析要800多个案例,课堂教学变成一种互动学习过程。 每节课开始,任课教授指定一个学生说明案例,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然后其他学生从自己的角度来分析同一案例,阐述自己的看法,以及在哪些地方比第一个发言者更好。与一般学院的案例不同的是,商学院的案例没有正确答案,甚至经过学生的讨论留下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因此案例教学法不是寻找正确答案的教学,它重视的是得出问题的思维过程。 在案例教学中,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多个解决问题的方案,这主要体现了学生()的水平。
相关题目

阅读下面案例请你运用教学原则的相关知识分析案例中教师的行为。
在课堂上有位学生指出老师对某个问题的解释有错误,老师当时就恼怒起来:“某某同学,算你厉害,老师不如你,以后老师的课就由你来上好了!”全班同学随老师一起嘲笑这位学生,该生从此在课堂不能主动发现问题,不能主动回答问题了。

下面是《毛诗正义?北风》的第一章,阅读并回答问题:
案例式培训的成败关键在于提供的案例是否与培训员()的问题相关。
案例写作原则中的仿真原则是指案例作者根据企业实际设计案例作者关心的问题。
()的一般结构是主题与背景、案例背景、案例描述、案例反思。
案例与范例不同,是因为范例描述的是已经解决的问题,而案例描述的是正在发生或已经发生的问题。
案例教学的目的是对案例所揭示问题的回答,主要解决案例企业自身的问题。
教学型管理案例的核心有三点,即案例的真实性、案例的问题点和案例中的人物与故事情节。
案例教学的目的是对案例所揭示问题的回答,主要解决企业自身的问题。
学生在学习案例时,要重视课前案例的阅读与思考,主要须注意哪几个方面?
(请根据以下案例并结合所学的职业道德知识,回答第 8~10 题)
一、选词填空:共5题。阅读下面文字,并回答问题。
案例:阅读下列案例,回答问题。有人认为在课堂中,师生保持“零距离接触”,学生回答教师的问题,做教师要求做的事,只要有这种共同活动就是师生互动。问题: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案例教学的目的是对案例所揭示问题的回答,主要解决案例企业自身的问题。
下面是《毛诗正义?北风》的第一章,阅读并回答问题:郑玄对“邪”是怎样解释的?
下面是《毛诗正义?北风》的第一章,阅读并回答问题:“雱”的读音和意义是什么?
案例写作原则中的仿真原则是指案例作者根据企业实际设计案例作者关心的问题。
案例写作原则中的仿真原则是指案例作者根据企业实际自己杜撰案例中的人物和内容,设计案例作者关心的问题。
《维保公司案例管理办法》规定案例分为维保公司案例、专业公司案例和生产维护部门案例三级。
教学型管理案例的核心有三点,即案例的真实性、案例的问题点和案例中的人物与故事情节。
广告位招租WX:84302438

免费的网站请分享给朋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