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题库 / [单选题]1912年2月,孙中山认为“帝制从此不存的答案

1912年2月,孙中山认为“帝制从此不存留中国之内,民国的目的亦已达到。”促使孙中山得出这一结论的直接原因是()。

单选题
2022-11-03 19:11
A、A、武昌起义的胜利
B、B、《临时约法》的颁布
C、C、清帝下诏退位
D、D、中华民国的成立
查看答案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感兴趣题目
1912年1月1日成立的中华民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权。
材料一孙中山生平活动大事年表:1866年,出生于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1892年,毕业于香港西医学院,后在澳门、广州一带行医。1894年6月,上书李鸿章,提出改良主张,未被采纳。1894年11月,在檀香山组织兴中会,立志推翻清朝统治。1905年8月,在日本东京创立中国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学说。1911年武昌起义后,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建立了中华民国。1912年2月,为了防止袁世凯专权,制订并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3年以后,领导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革命斗争。1924年1月,在广州召开国民党“一大,实现国共第一次合作。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 材料二《商报》评价孙中山“不知有身,不知有家,不知有敌人,不知有危害不知有艰难寝馈食息,必于救国,造次颠沛,不忘奋斗” 材料三孙中山曾说“吾辈即以中国改革发展为己任,虽石烂海枯,而此身尚存,此心不死。既不可以失败而灰心,亦不能以困难而缩步,精神贯注,猛力向前。应付世界发展之潮流,合乎善长恶消之天理。则终有最后成功之一日” 材料四今年恰逢孙中山逝世90周年,海峡两岸纷纷举行各种活动,隆重纪念孙中山(2)材料二评价孙中山有五个“不知”,你怎么理解?结合材料三,你能感受到孙中山怎样的精神品质?
1912年4月19日,孙中山到福州慰问黄花岗死难烈士家属,并参观________。
(13年10月、4月;12年4月真题)1912年3月,南京临时参议院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它是 ( )
1912年2月孙中山认为“帝制从此不存于中华之内,民国的目的亦已达到”。孙中山得到这一结论的直接依据是()
1912年2月,孙中山认为“帝制从此不存留中国之内,民国的目的亦已达到。”促使孙中山得出这一结论的直接原因是()。
孙中山于1912年4月17日在上海中华实业联合会欢迎会的演说中正式提出“()”政策。
孙中山于1912年4月17日在上海中华实业联合会欢迎会的演说中正式提出“开放主义”政策。
材料一孙中山生平活动大事年表:1866年,出生于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1892年,毕业于香港西医学院,后在澳门、广州一带行医。1894年6月,上书李鸿章,提出改良主张,未被采纳。1894年11月,在檀香山组织兴中会,立志推翻清朝统治。1905年8月,在日本东京创立中国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学说。1911年武昌起义后,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建立了中华民国。1912年2月,为了防止袁世凯专权,制订并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3年以后,领导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革命斗争。1924年1月,在广州召开国民党“一大,实现国共第一次合作。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 材料二《商报》评价孙中山“不知有身,不知有家,不知有敌人,不知有危害不知有艰难寝馈食息,必于救国,造次颠沛,不忘奋斗” 材料三孙中山曾说“吾辈即以中国改革发展为己任,虽石烂海枯,而此身尚存,此心不死。既不可以失败而灰心,亦不能以困难而缩步,精神贯注,猛力向前。应付世界发展之潮流,合乎善长恶消之天理。则终有最后成功之一日” 材料四今年恰逢孙中山逝世90周年,海峡两岸纷纷举行各种活动,隆重纪念孙中山(1)概括材料中有关孙中山在1894年—1912年期间的具体革命活动。
中华民国成立后,1912年3月2日,孙中山发布了禁烟令,即《南京临时政府公报》()。
1912年1月1日,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船政后学堂第十一届毕业生()为海军总长。
1912年1月1日,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船政后学堂第十一届毕业生()任海军总长。
相关题目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 )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作为临时大总统在北京宣誓就职。
中国的近现代史,是指( )年以来中国的历史。
根据2018年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国的近代史,是从1840年开始到()结束。
1912年2月,孙中山认为“帝制从此不存留于中国之内,民国的目的亦已达到。”导致孙中山得出这一结论的直接原因是:( )
1912年12月,孙中山《在杭州五十一团体欢迎会的演说》谈到“民生主义,有四大纲”,包括资本,土地,实业、铁路,()。
1923年2月。孙中山召开了中国国民党改进大会,公布了《中国国民党党纲》,主要阐述了三民主义、()的主张。
自1912年1月至1949年9月,38年的民国历史上,先后共有8人出任总统,他们是:孙中山(临时)、袁世凯、黎元洪、冯国璋、()、曹琨、蒋介石、李宗仁(代理)。
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中,现代中国指的是()。
根据《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中对近现代史的划分,1945年应该属于()之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是全国高等院校本科生的()
1923年2月。孙中山召开了中国国民党改进大会,公布了《中国国民党党纲》,主要阐述了三民主义、()的主张。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宣誓就职临时大总统的地址是()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作为临时大总统在北京宣誓就职。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
武昌起义是()年()月()日发生的。武昌起义后,孙中山从海外回国,被推选为()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宣誓就职,宣告()成立。
1912年1月,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总统府下设秘书处。
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公布了()
广告位招租WX:84302438

免费的网站请分享给朋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