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段:余少婴俗病,汤熨针石,咸罔奏功,而年日益久,病日益深,殆由腠理肌膚以達於骨髓,而为废人矣。客有过余↑①,诵苏长公《竹》诗↑②,至“士俗不可医”之句,瞿然惊曰↑③:“余病其痼也耶,何长公之诗云尔也↑④?”既↑⑤,自解曰:“士俗坐无竹耳↑⑥,使有竹,安知其俗之不可医哉?”则求竹以居之。
【注释】
①过:探望。
②苏长公:指北宋文学家苏轼。长公,长兄之称。北宋晁补之《鸡肋集》卷十五《同鲁直和普安院壁上苏公诗》:“龙蛇动屋壁,知有长公诗。”《竹》诗:此诗题为《於潜僧绿筠轩》。全诗为:“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旁人笑此言,似高还似痴。若对此君还大嚼,世间哪有扬州鹤?”
③瞿(jù据)然:心惊貌。
④云尔:如此说。
⑤既:一会儿。
⑥坐:因为。杨树达《词诠》卷六:“坐,因也。”唐代杜牧《山行》诗:“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於二月花。”
【今译】
我年轻时患俗病,汤药、熨焫、针刺、砭石,都没有取得疗效,病程日益长久,病情日益深重,大概从腠理肌肤而深入到骨髓,而成为废人了。有个宾客探望我,诵读苏轼《竹》诗,到“士俗不可医”句,我心惊地说:“我的病大概很重了吧,为什麽长公的诗这样说呢?”一会儿,自己解释说:“士俗因为没有竹子吧,如果有竹子,怎麽知道他们的俗病不可医治呢?”於是寻求竹子来居住。
免费的网站请分享给朋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