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摘要】张某,男,32岁,工人,已婚。于2013年10月15日就诊。
1周前无明显诱因感上腹部痛,后渐转至右下腹部,范围局限,位置较固定,压之稍感疼痛减轻,无恶心、呕吐,无畏寒、发热、咳嗽、胸闷,大便不正常,有稀便现象,无里急后重,无小便疼痛,色正常。在当地医院给予抗炎等治疗,症状逐渐减轻。昨日患者右下腹疼痛症状加重,遂来就诊。麦氏点压痛(+)、反跳痛(+),未扪及包块、结节。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示WBC10.6×109/L,N0.86;PT13.8秒;尿常规正常。
【答题要求】
基本资料:张某,男,32岁,已婚,于2013年10月15日就诊。
主诉:转移性右下腹痛1周,加重1天。
现病史:1周前无明显诱因感上腹部痛,后渐转至右下腹部,范围局限,位置较固定,麦氏点压痛明显,压之稍感疼痛减轻,无恶心、呕吐,无畏寒、发热、咳嗽、胸闷,大便不正常,有稀便现象,无里急后重,无小便疼痛,色正常。在当地医院给予抗炎等治疗,症状逐渐减轻。昨日患者右下腹疼痛症状加重,遂来就诊。
既往史:既往体健,否认家族遗传病史,无肝炎、结核病史。
过敏史: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
其他情况:无特殊情况。
体格检查:T37.0℃,P80/min,R18/min,BP110/80mmHg。
一般情况:神清,急性病容,舌质红,苔黄腻,脉浮数。
皮肤、黏膜、淋巴结:无异常。
头颈部:咽部无充血,双侧扁桃体无肿大,其他无异常。
胸腹部:腹部外形正常,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未见腹壁静脉曲张。麦氏点压痛(+)、反跳痛(+),未扪及包块、结节。
脊柱四肢:脊柱无异常。双下肢无水肿。
神经系统:无异常。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示WBC10.6×109/L,N0.86;PT13.8秒;尿常规正常。中医辨病辨证依据:根据患者右下腹疼痛,为转移性,伴有压痛、反跳痛,中医诊断为肠痈。舌苔黄腻,脉滑数,辨为湿热内蕴,气滞血瘀。
病因病机分析:平素饮食不节,脾胃受损,导致肠道功能失调,传导失司,糟粕积滞,生湿生热,遂致气血不和,留为败瘀,积于肠道而成肠痈。
西医诊断依据:
1.转移性右下腹痛1周,加重1天;
2.麦氏点压痛(+)、反跳痛(+);
3.血常规示:WBC10.6×109/L,N0.86;PT13.8秒。
西医鉴别诊断:
1.溃疡病急性穿孔穿孔溢出的胃内容物可沿升结肠旁沟流至右下腹,容易误认为是急性阑尾炎的转移性腹痛。患者多有溃疡病史,发病前多有暴饮暴食的诱因,表现为突然发作的剧烈腹痛,腹痛较阑尾炎明显。体征除右下腹压痛外,上腹仍有疼痛和压痛,腹壁板状强直等腹膜刺激症状也较阑尾炎明显。胸腹部X线检查如发现膈下有游离气体,则有助于鉴别诊断。诊断性腹腔穿刺可抽出上消化道液体。
2.胆石症和胆道感染易与高位阑尾炎混淆,常有明显的胆绞痛发作史,伴有右背部放射痛。检查时急性胆囊炎可出现墨菲征阳性,甚至可触到肿大的胆囊。急诊腹部B超检查可显示胆囊肿大和结石声影。
3.急性梅克尔憩室炎梅克尔憩室为先天性畸形,主要位于回肠的末端,其部位与阑尾很接近。憩室发生急性炎症时,临床症状极似急性阑尾炎,术前很难鉴别。因此,当临床诊断阑尾炎而手术中的阑尾外观基本正常时,应仔细检查末段回肠至1米,以免遗漏发炎的憩室。
4.右侧输尿管结石多为突然发生的右下腹阵发性剧烈绞痛,疼痛向会阴部及外生殖器放射。右下腹无明显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尿中可见大量红细胞,而血中白细胞不增高。B超检查或X线摄片在输尿管走行部位可见结石阴影。
诊断:
中医诊断:肠痈(湿热内蕴,气滞血瘀)
西医诊断:急性阑尾炎
治法:行气祛瘀,通腑泄热。
方药:大黄牡丹汤加减。
大黄10g,牡丹皮15g,桃仁12g,冬瓜仁15g,芒硝10g,丹参12g,败酱草20g,生甘草6g。
服法:水煎服,日1剂,每次200ml,,每日2次。
调护:避风寒,慎起居,忌食辛辣。
西医治疗原则:
1.基础治疗卧床休息,控制饮食,适当补液和对症处理。
2.抗菌治疗可选用广谱抗生素(如氨苄青霉素)和抗厌氧菌的药物(如甲硝唑)静脉滴注。
3.急性阑尾炎诊断明确后,应早期外科手术治疗,既安全,又可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免费的网站请分享给朋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