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题库 / [单选题]女性,32岁,因关节痛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的答案

女性,32岁,因关节痛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2周后出现低热,躯干及四肢近端有充血性斑丘疹,逐步增多融合成片。查外周血象,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尿液检查尿蛋白(++),定量每日为1.8g,小管性蛋白尿,光镜检查红细胞5~10/HP,白细胞10~15/HP,血清IgE增高,血Cr.180μmol/L。停药1周后,皮疹有所消退,肾脏表现未见好转,尿量每日500ml,Cr240μmol/L。血中查到抗肾小管基膜抗体。此时对确定诊断最有意义的检查是()

单选题
2021-12-30 03:10
A、A.肾活组织检查
B、B.中段尿培养及药敏试验
C、C.肾区CT检查
D、D.肾区磁共振检查
E、E.膀胱镜检查
查看答案

正确答案
A

试题解析

感兴趣题目
女性,32岁,因关节痛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2周后出现低热,躯干及四肢近端有充血性斑丘疹,逐步增多融合成片。查外周血象,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尿液检查尿蛋白(++),定量每日为1.8g,小管性蛋白尿,光镜检查红细胞5~10个/HP,白细胞10~15个/HP,血清IgE增高,血Cr180μmol/L。停药1周后,皮疹有所消退,肾脏表现未见好转,尿量每日500ml,Cr240μmol/L。血中查到抗肾小管基膜抗体。下列检查项目中哪项对诊断帮助最大()
女性,45岁,自觉晨起双手指间关节和掌指关节发僵半年,近2个月出现关节肿胀及疼痛。给予阿司匹林、吲哚美辛(消炎痛)等非甾体类抗炎药治疗,效果不明显,并逐渐出现乏力、食欲不振及低热,双腕、肘关节肿痛,活动受限,查血清γ-球蛋白升高,类风湿因子阳性,ESR60mm/h,CRP升高目前首选的治疗是()。
女性,32岁,因关节痛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2周后出现低热,躯干及四肢近端有充血性斑丘疹,逐步增多融合成片。查外周血象,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尿液检查尿蛋白(++),定量每日为1.8g,小管性蛋白尿,光镜检查红细胞5~10个/HP,白细胞10~15个/HP,血清IgE增高,血Cr180μmol/L。停药1周后,皮疹有所消退,肾脏表现未见好转,尿量每日500ml,Cr240μmol/L。血中查到抗肾小管基膜抗体。此时对确定诊断最有意义的检查是()
痛风急性发作期以控制关节炎症(红肿、疼痛)为目的,尽早使用抗炎药;发作间歇期应该重视非药物治疗。痛风急性期不宜用的非甾体抗炎药是()
下列关于非甾体类药物的描述正确的是()
女性,32岁,因关节痛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2周后出现低热,躯干及四肢近端有充血性斑丘疹,逐步增多融合成片。查外周血象,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尿液检查尿蛋白(++),定量每日为1.8g,小管性蛋白尿,光镜检查红细胞5~10/HP,白细胞10~15/HP,血清IgE增高,血Cr.180μmol/L。停药1周后,皮疹有所消退,肾脏表现未见好转,尿量每日500ml,Cr240μmol/L。血中查到抗肾小管基膜抗体。下列检查项目中哪项对诊断帮助最大()
女性,32岁,因关节痛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2周后出现低热,躯干及四肢近端有充血性斑丘疹,逐步增多融合成片。查外周血象,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尿液检查尿蛋白(++),定量每日为1.8g,小管性蛋白尿,光镜检查红细胞5~10/HP,白细胞10~15/HP,血清IgE增高,血Cr.180μmol/L。停药1周后,皮疹有所消退,肾脏表现未见好转,尿量每日500ml,Cr240μmol/L。血中查到抗肾小管基膜抗体。此时对确定诊断最有意义的检查是()
下列哪些药物属于非甾体抗炎药()
非甾体类抗炎药的作用机制是()
患者,男性,60岁。息风湿性关节炎,口服泼尼松和多种非甾体抗炎药5个月,近日突发自发性胫骨骨折,其原因可能与哪种药物有关()。
女性,40岁,类风湿关节炎1O年,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化验血常规血红蛋白78g/L,下列关于该病人贫血说法错误的是()
类风湿性关节炎多关节型除应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外,还可加用哪种药物
相关题目
属于非甾体类芳香化酶抑制剂的药物 ( )
类风湿性关节炎多关节型除应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外,还可加用哪种药物
常用于癌痛治疗的非甾体类抗炎药包括哪些?
患者,男性,43岁。因膝关节酸痛而口服阿司匹林2片/次,3次/日。1小时前恶心、呕吐,呕吐物为咖啡样,约500ml。柏油样便,量约700g。查体:脉搏120次/分,血压90/75mmHg,神清,贫血貌。四肢湿冷,上腹压痛。提问:有关Hp感染与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在胃溃疡发病中的作用,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非甾体类抗炎药的镇痛作用机制是由于( )
以下属于甾体类抗炎药物的是 选项
非甾体类抗炎药所引起肾小球微小病变型肾病的电镜表现为()
非甾体类抗炎药物(NSAID)的主要作用机制是()
非甾体类抗炎药下列正确的是()。
非甾体类抗炎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叙述,错误的是()
临床上采用阿司匹林和非甾体类抗炎药物进行抗炎的主要机制是抑制________的环氧化酶代谢途径,从而减少炎症介质________的产生。
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在类风湿关节炎中应用的机制()。
女性,40岁。类风湿关节炎10年,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红蛋白78g/L。下列关于该患者贫血说法错误的是().
癌症疼痛治疗用非甾体类抗炎时,最好选择()。
关于非甾体类抗炎药的描述,错误的是()
女性,32岁,因关节痛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2周后出现低热,躯干及四肢近端有充血性斑丘疹,逐步增多融合成片。查外周血象,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尿液检查尿蛋白(++),定量每日为1.8g,小管性蛋白尿,光镜检查红细胞5~10/HP,白细胞10~15/HP,血清IgE增高,血Cr180μmol/L。停药1周后,皮疹有所消退,肾脏表现未见好转,尿量每日500ml,Cr240μmol/L。血中查到抗肾小管基膜抗体。此时对确定诊断最有意义的检查是()。
男性患者,38岁,晨起时手足关节僵硬,对称性关节肿胀,关节附近皮下出现结节月余,实验室检查确诊类风湿性关节炎。拟用非甾体抗炎药和免疫调节药治疗。为抗炎下列药物中不可选用的是()
男性患者,38岁,晨起时手足关节僵硬,对称性关节肿胀,关节附近皮下出现结节月余,实验室检查确诊类风湿性关节炎。拟用非甾体抗炎药和免疫调节药治疗。该药较明显的特点是()
长期服用非甾体抗感染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最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是()
女性,32岁,因关节痛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2周后出现低热,躯干及四肢近端有充血性斑丘疹,逐步增多融合成片。查外周血象,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尿液检查尿蛋白(++),定量每日为1.8g,小管性蛋白尿,光镜检查红细胞5~10个/HP,白细胞10~15个/HP,血清IgE增高,血Cr180μmol/L。停药1周后,皮疹有所消退,肾脏表现未见好转,尿量每日500ml,Cr240μmol/L。血中查到抗肾小管基膜抗体。本例最可能的诊断是()
广告位招租WX:84302438

免费的网站请分享给朋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