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题库 / [单选题]当宏观经济处于过热时期时,中央银行运用货的答案

当宏观经济处于过热时期时,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进行宏观调控的具体操作方式应该是( )。

单选题
2022-03-12 07:45
A、在公开市场上卖出政府债券
B、降低再贴现率
C、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D、降低购买有价证券必须支付的现金比率
查看答案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分析] 关于公开市场业务,在经济过热或通货膨胀时期,中央银行应该在公开市场上售出政府债券,收回货币。商业银行买进政府债券,向中央银行付款,从而减少了其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厂商和居民买进政府债券,减少了自己的活期存款,将导致商业银行的存款总额减少,从而也会减少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商业银行准备金总额减少,或通过货币创造的乘数效应,使活期存款总额大幅度减少,进而使货币供给量减少,利率上升。同时,中央银行的上述操作还会导致债券价格下跌,利率上升。利率上升会导致投资需求下降,总需求下降,从而抑制总需求扩张,消除通货膨胀,使经济过热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因此,选项A的阐述正确。 关于再贴现政策,在经济过热时期,中央银行应提高再贴现率,收缩贴现的数量,减少商业银行的准备金,以限制商业银行发放贷款,并通过货币创造的乘数作用减少货币供给量,提高利息率,抑制投资需求,减少总需求,消除通货膨胀。因此,选项B的阐述不正确。 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是商业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对存款的比率。银行体系创造货币的多少与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呈反比,即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越高,银行创造的货币越少;反之,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越低,银行创造的货币越多。当宏观经济处于过热时期时,中央银行如果调高法定存款准备率,不仅使原先有超额准备金的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超额准备金消失或减少,同时还会缩小货币乘数,从而缩小商业银行在原来超额准备金基础上的存款创造数量,因而能够在很短时间内导致较大幅度缩减货币存量和利率的提高。因此,选项C的阐述不正确。 宏观经济处于过热阶段往往导致股票价格暴涨,产生“经济泡沫”,从长远来看对经济发展是非常不利的,一旦“经济泡沫”破灭,将导致宏观经济陷入长期的萧条中。中央银行提高购买有价证券必须支付的现金比率,可以有效地遏制股市的投机行为,避免产生过度的交易风险,从而抑制货币经济的过度膨胀。因此,选项D的阐述不正确。

标签:
感兴趣题目
宏观调控国家运用宏观经济政策对宏观经济进行的调节和干预,其中,金融宏观调控是指( )。
当经济出现波动时,政府如何综合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配合,对过热或过冷的经济进行部分或全面的调整,直至使其“体温”恢复正常为止?
一国中央银行作为国家货币政策的制定与实施部门,主要依靠()进行宏观经济调控。
宏观经济政策是指国家或政府有意识有计划地运用一定的政策工具,调节控制宏观经济的运行,以达到一定的政策目标,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主要是通过影响总需求和总供给来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
当宏观经济存在通货膨胀时,应该首先采取的财政政策工具是(  )。
当宏观经济处于消费需求偏旺而投资需求不足的结构性矛盾时期时,运用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配合形式是()。
下列关于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表述正确的是()。 ①它是中央银行普遍或常规运用的货币政策工具 ②实施对象是局部的经济和某一领域的金融活动 ③可供选择的工具包括三大工具 ④侧重于对某些具体用途的信贷数量产生影响
2007年,中国人民银行加大了宏观金融调控的力度,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工具:第一,运用公开市场操作,2007年累计发行中央银行票据4.07万亿元,其中对商业银行定向发行的3年期中央银行票据5550亿元;第二,适时运用存款准备金率工具,年内共上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0次;第三,年内6次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2007年对商业银行定向发行3年期中央银行票据的目的是()。
2007年,中国人民银行加大了宏观金融调控的力度,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工具:第一,运用公开市场操作,2007年累计发行中央银行票据4.07万亿元,其中对商业银行定向发行的3年期中央银行票据5550亿元;第二,适时运用存款准备金率工具,年内共上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0次;第三,年内6次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我国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业务即债券交易品种除了发行中央银行票据外,还有()。
2007年,中国人民银行加大了宏观金融调控的力度,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工具:第一,运用公开市场操作,2007年累计发行中央银行票据4.07万亿元,其中对商业银行定向发行的3年期中央银行票据5550亿元;第二,适时运用存款准备金率工具,年内共上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0次;第三,年内6次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我国中央银行2007年频繁使用存款准备金率工具,其主要想达到的目的是()。
2007年,中国人民银行加大了宏观金融调控的力度,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工具:第一,运用公开市场操作,2007年累计发行中央银行票据4.07万亿元,其中对商业银行定向发行的3年期中央银行票据5550亿元;第二,适时运用存款准备金率工具,年内共上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0次;第三,年内6次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的主要目的是()。
2007年,中国人民银行加大了宏观金融调控的力度,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工具:第一,运用公开市场操作,2007年累计发行中央银行票据4.07万亿元,其中对商业银行定向发行的3年期中央银行票据5550亿元;第二,适时运用存款准备金率工具,年内共上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0次;第三,年内6次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后,货币乘数()。
相关题目
当经济过热时,中央银行可采取下列紧缩性货币政策措施( )
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进行金融宏观调控时,主要通过调控()来影响社会经济生活。
围绕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等重大政策和措施进行监督检查,是属于()的具体内容。
中央银行以公开市场操作作为政策手段,通过买卖政府债券或股票,影响货币供应量进行宏观调控。()
简述如何运用货币政策对房地产经济进行宏观调控。
中央银行通过实施货币政策进行宏观调控,体现了金融市场的()。
中央银行通过实施货币政策进行宏观调控,体现了金融市场的( )。
当经济过热时,中央银行可采取下列紧缩性货币政策措施()
当社会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经济出现过热时,中央银行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其主要措施有()。
当社会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经济出现过热时,中央银行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其主要措施有( )。
国家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中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
试述战后发达国家政府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手段与效果。
资本主义国家运用货币政策进行宏观调控,主要是对()
中央银行在运用货币政策进行金融宏观调控时,主要是通过调控()来影响社会经济生活的。
当宏观经济处于过热时期时,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进行宏观调控的具体操作方式应该是( )。
在货币经济和信用经济高度发达的当代,中央银行在运用货币政策进行金融宏观调控时,主要是通过调控( )来影响社会经济生活的。
宏观调控是国家运用宏观经济政策对宏观经济运行进行的调节和干预。其中,金融宏观调控是指()的运用。
宏观调控是国家运用宏观经济政策对宏观经济运行进行的调节和干预。其中,金融宏观调控是指( )的运用。
宏观调控是国家运用宏观经济政策对经济运行进行的调节和干预,其中,金融宏观调控是指( )的运用。
宏观调控是国家运用宏观经济政策对经济运行进行的调节和干预,其中,金融宏观调控的核心是()。
广告位招租WX:84302438

免费的网站请分享给朋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