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题库 / [问答题]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与道德教育之的答案

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与道德教育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问答题
2022-07-11 04:13
查看答案

正确答案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一个深层次问题,涉及人们精神世界的内核,是人类精神文化领域的最高层次。道德则是一种社会规范和习俗,对整个文化有着非常广泛的渗透力和影响力,对民俗社会和个人的日常生活有着非常直接的影响。这二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主要表现为:
(1)道德教育是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都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并发展起来的观念体系,它总是与特定社会人们的文化、道德、精神等联系在一起。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都认为,道德的发展是人的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因为,青年若要内化社会的各种价值观念,就必须首先熟悉道德规范,掌握一系列道德观念和概念,对正确和错误的行为作出道德判断和评价,并在这些道德观念、道德概念和道德评价的基础上形成道德观念体系,在行动上把这些道德观念体系付诸实践,由此产生各种道德情感和情操形成对价值观念接受还是拒绝的道德的态度。霍华德.加德纳(Haward gardner)认为,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已经有了道德智慧的萌芽,儿童具有向善的天性,就像种子具有向上生长倾向型一样。因此,对青少年一代的道德品质教育应该从小就开始的,从小就教育他们懂礼貌,守纪律,爱祖国,爱劳动,孝敬父母,尊敬师长,诚实可信,热爱学习,穿戴整洁等。这些品质和行为的学习、掌握和养成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必备素质,是他们将来成长与发展、形成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的基础。
(2)道德教育理论和实践是某种人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建构。对个体道德意识与行为的发生学的研究证明了人对人的理解是个体品德发生的基础。如儿童亲社会行为的研究表明,儿童在与他人交往中,逐渐理解亲人、同伴及其他人的情感、愿望和需要。正是在这个基础上儿童形成初步是非、美丑、善恶等观念,一切道德感、义务感才得以产生。对人的理解就是人学观念的表现。由此,任何道德教育理论和实践都是以某种人学观念为基础的。人学观念的形成总是与认识人的思路和方式密切联系在一起,有什么样的认识方式就会形成什么样的人学观念,人学观念是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的反映。比如,“美德袋”式的道德教育模式,折射出的是一种“抽象的人”的观念和抽象主义的人学思维。这是一种消极人生观的反映。
(3)道德教育与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教育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道德教育是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的基础,对中小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有助于其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个体具有了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则更能认同道德规范,内化道德观念,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从而促进个体道德的发展。因此这两者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试题解析

感兴趣题目
气质表现一个人的品德,受人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影响。
学校环境影响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形成的主要因素有()。
()为青少年提供思想道德教育辅导,引导青少年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当代大学生要着眼于自身的全面发展,加强()的学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师的职业道德表现有可能成为学生当前与未来道德生活的样板,是一种道德教育的隐性课程。
教育与儿童的发展之间是一种主从的关系,其中儿童的发展是主,学校教育只是从属于儿童发展,并为儿童发展服务的过程。    (    )
德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是什么?1、德育体现学校的教育性质。2、德育制约着学生发展的方向。3、中小学学校德育的特殊地位。中小学是学生品德形成阶段。这一阶段学生的可塑性强。加强中小学德育具有特殊的意义。
()是指学校教育在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中要达到的要求。
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与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了解中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过程及其教育方法”是教师应具备的通识性知识。
教育可促进人的主体意识的形成和主体能力的发展,帮助人形成理想、信念、价值观、气质与性格等,这说明教育可促进个体的()。
()是一种以实践的方式实现高等学校教育目标的教育形式,是高校学生有目的、有计划的深入现实社会,参与具体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以了解社会、增长知识技能,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活动过程,也是高校教育活动的重要环节。
相关题目
外在道德要求与个体原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是促进学生品德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德育过程的主要矛盾,即( )之间矛盾的基本表现。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初中思想品德课对学生健康成长所发挥的作用主要有()。
①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
②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③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
④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⑤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完全取决于教育者的身教与言教。
()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简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教育的关系。
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与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中小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形成和发展呈现出()。
中小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的发展特点是什么?
简述中小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及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特点。
社会的道德规范要求与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基础的矛盾构成了学生品德发展的动力。
本科教育是学生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精神风貌的成型期,需要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铸就理想信念、锤炼高尚品格,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打牢成长发展的基础。( )
德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是什么?1、德育体现学校的教育性质。2、德育制约着学生发展的方向。3、中小学学校德育的特殊地位。中小学是学生品德形成阶段。这一阶段学生的可塑性强。加强中小学德育具有特殊的意义。
有关人生观教育、世界观教育、革命理想与传统教育、劳动教育、自觉纪律教育等都属于德育内容中的(  )。
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动力是教师的帮助与教育。()
德育目标关系到用什么道德规范、政治观、人生观、世界观来教育学生的重大问题。
如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道德教育的一项()。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与道德教育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四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问题属于()
广告位招租WX:84302438

免费的网站请分享给朋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