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题库 / [问答题]中国的工业化发展历程 1978年后,改革的答案

中国的工业化发展历程 1978年后,改革和开放使中国工业引进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制度,现代化大型企业、大批量生产体制获得了迅速发展,逐步形成了一些市场占有率高、有国际竞争力的知名品牌。在农村,乡镇企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与之相应的是城镇化的发展和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的比重的下降,这是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些发展使中国经济从一个农业国转变为一个工业国。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中国经济格局已发生很大变化,长期短缺的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经济增长速度也进入相对放缓,经济结构与经济发展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亟须向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另一方面,世界正处于新技术革命高潮中,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都在加紧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如果我们不能跟上形势,将会错失新技术革命带给我们的又一次发展机遇。 但是,中国在经济发展中又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矛盾。突出的结构性矛盾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第一产业现代化水平低, 第二产业比重过高,但内在素质不高; 第三产业发展慢、水平低;各类产业内部整体素质低,缺乏支柱产业、龙头企业;地区间结构雷同,高水平加工能力和新产品开发能力不足;生产企业组织集中度低,缺乏规模效益。 改革开放以来,西部地区在全国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不断下降,东中西部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城市化进程明显落后于工业化,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工业转移受到阻碍,农村经济增长缓慢,农民收入甚至出现负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过长的国有经济运作战线,国有企业强大的退出壁垒和某些产业的政策性进入壁垒,使非国有经济结构升级遇到障碍。农业投资需求不足、企业技术创新投资需求不足、居民消费难以从一般日用品向高档消费品升级等现象,使中国经济发展陷入有效需求不足的困境。结合我国工业化的发展,说明我国如何抓住新经济给我们带来的机遇?

问答题
2022-09-21 22:57
查看答案

正确答案
在农业化、工业化浪潮之后,第三次浪潮——信息化浪潮的到来,为我们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又一次发展机遇。能否抓住这次机遇,将是未来社会谁主沉浮的关键。发达国家工业化的经验告诉我们,外部的机遇只给那些能进行制度创新、创造适应历史潮流的制度环境的国家,而积极创造条件,后进国家完全可以发挥后进优势,赶超先进国家。因此,我们充分利用市场规律,充分推动分工和专业化的发展,进而推动交换的发展和市场范围的扩大,而市场范围的扩大同时也带动分工进一步发展。随着分工、交换、市场的发展,我国将在比较短的时间之内,赶上和超过发达国家。

试题解析

标签: CMS专题
感兴趣题目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改革开放的路线,中国汽车工业也随着进入全面发展阶段。
1840年前后,英国大机器生产已经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工业革命完成。工业革命创造的巨大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材料中的工业革命将人类带入了什么时代?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对“东方”的中国近代社会的转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改革开放三十年(1978――2007),中国的GDP大概增长了多少倍?()
以下属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技术引进发展状况的是()
Practice 15基础设施建设  我们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这是在加工工业生产能力过剩的情况下调整结构的必然选择,既可以消除基础设施的“瓶颈”制约,又可以带动装备制造业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在基础设施建设中,坚持了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合理布局、质量第一。严格控制新上加工工业项目,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此外,我们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特别是信息产业,积极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组织实施了1000多项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使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科技成果在短期内实现了产业化。充分发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的作用,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化服务体系。通过改革开放和加大投入,使我国信息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中国的工业化发展历程 1978年后,改革和开放使中国工业引进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制度,现代化大型企业、大批量生产体制获得了迅速发展,逐步形成了一些市场占有率高、有国际竞争力的知名品牌。在农村,乡镇企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与之相应的是城镇化的发展和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的比重的下降,这是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些发展使中国经济从一个农业国转变为一个工业国。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中国经济格局已发生很大变化,长期短缺的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经济增长速度也进入相对放缓,经济结构与经济发展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亟须向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另一方面,世界正处于新技术革命高潮中,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都在加紧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如果我们不能跟上形势,将会错失新技术革命带给我们的又一次发展机遇。 但是,中国在经济发展中又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矛盾。突出的结构性矛盾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第一产业现代化水平低, 第二产业比重过高,但内在素质不高; 第三产业发展慢、水平低;各类产业内部整体素质低,缺乏支柱产业、龙头企业;地区间结构雷同,高水平加工能力和新产品开发能力不足;生产企业组织集中度低,缺乏规模效益。 改革开放以来,西部地区在全国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不断下降,东中西部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城市化进程明显落后于工业化,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工业转移受到阻碍,农村经济增长缓慢,农民收入甚至出现负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过长的国有经济运作战线,国有企业强大的退出壁垒和某些产业的政策性进入壁垒,使非国有经济结构升级遇到障碍。农业投资需求不足、企业技术创新投资需求不足、居民消费难以从一般日用品向高档消费品升级等现象,使中国经济发展陷入有效需求不足的困境。结合我国工业化的发展,说明我国如何抓住新经济给我们带来的机遇?
改革开放使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之所以坚持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是因为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前中国技术引进的高潮出现于()。
中国的工业化发展历程 1978年后,改革和开放使中国工业引进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制度,现代化大型企业、大批量生产体制获得了迅速发展,逐步形成了一些市场占有率高、有国际竞争力的知名品牌。在农村,乡镇企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与之相应的是城镇化的发展和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的比重的下降,这是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些发展使中国经济从一个农业国转变为一个工业国。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中国经济格局已发生很大变化,长期短缺的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经济增长速度也进入相对放缓,经济结构与经济发展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亟须向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另一方面,世界正处于新技术革命高潮中,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都在加紧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如果我们不能跟上形势,将会错失新技术革命带给我们的又一次发展机遇。 但是,中国在经济发展中又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矛盾。突出的结构性矛盾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第一产业现代化水平低, 第二产业比重过高,但内在素质不高; 第三产业发展慢、水平低;各类产业内部整体素质低,缺乏支柱产业、龙头企业;地区间结构雷同,高水平加工能力和新产品开发能力不足;生产企业组织集中度低,缺乏规模效益。 改革开放以来,西部地区在全国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不断下降,东中西部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城市化进程明显落后于工业化,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工业转移受到阻碍,农村经济增长缓慢,农民收入甚至出现负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过长的国有经济运作战线,国有企业强大的退出壁垒和某些产业的政策性进入壁垒,使非国有经济结构升级遇到障碍。农业投资需求不足、企业技术创新投资需求不足、居民消费难以从一般日用品向高档消费品升级等现象,使中国经济发展陷入有效需求不足的困境。结合案例,总结说明在经济的发展中我国面临突出的结构性矛盾都有哪些?
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破除阻碍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一切思想和体制障碍,极大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极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极大增强社会发展活力,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文化,使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
中国各族人民将继续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指引下,坚持改革开放,不断完善社会主义的各项制度,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的社会主义国家。
材料二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在中国社会发生的洋务运动,引进和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创办和发展军事工业、民用工业洋务官僚们没有意识到,他们为了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却不自觉地走向自己预期目的的反面。洋务运动创办了哪些重要的民用工业?为什么说他们“走向自己预期的目的反面”?
相关题目

1978年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中国基本上采用了(      )的自上而下的相对分权主义的政治发展策略。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
1978年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中国基本上采用了( )的自上而下的相对分权主义的政治发展策略。
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以来,中国人民经历了由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发展历程。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实现了由“富起来”到“逐步强起来”的根本原因是( ) ①坚持了科学发展观 ②坚持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③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④开辟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以来,中国人民经历了由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发展历程。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实现了由“富起来”到“逐步强起来”的根本原因是( ) ①坚持了科学发展观 ②坚持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③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④开辟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人口总数大,对经济发展来说,利的是提供了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使工业成本降低,促进经济发展,同时也促进了消费,但人口素质不高,高科技产业人才难觅,使中国的高科技产业发展缓慢。资源是有限的,人口的不断增长,对资源造成了巨大压力,人们的节约和保护意识薄弱,对资源的需求量大,工业,农业,生活对资源的浪费和污染,使中国的资源面临巨大压力。符合我国人口与资源环境国情的现代化道路是()
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
1978年中国的改革开放促使了制造业呈迅猛的态势发展。
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破除阻碍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一切思想和体制障碍,开辟了()道路,使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
毛泽东把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提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高度加以论述的文章是(  )
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路线,揭开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
从工业化发展的阶段来看中国还没有完全实现工业化,只是进入了工业化中期发展阶段。
中国在世界上率先实现了全套“()”技术路线和工业化应用。
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模式主要有(),民间和政府共同发动的工业化,投资品导向的工业化。
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
1978年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中国基本上采用了( )的自上而下的相对分权主义的政治发展策略。
改革开放使我国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1978年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中国基本上采用了( )的自上而下的相对分权主义的政治发展策略。

新中国之初,为了筹集资金发展重工业,牺牲了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
为应对美国的核讹诈,中国集中全力发展了核工业和航天工业,()年开始了核潜艇的研制工作。
广告位招租WX:84302438

免费的网站请分享给朋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