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题库 / [问答题]甲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各类铝制品的生产和的答案

甲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各类铝制品的生产和销售,其于2014年1月1日向中国证监会申请向社会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上交所)主板上市。甲公司提交的有关资料如下: (1)2007年1月,A公司、B公司、C公司、D公司和E企业共同出资成立乙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乙公司),注册资本为人民币1.2亿元。2012年1月,乙公司依法变更为甲公司。其中,截至2011年12月31日,乙公司的净资产为人民币2亿元,乙公司变更为甲公司后的股份总额为人民币2亿元。 (2)截至2013年12月31日,甲公司股份总额为2.5亿元,甲公司经审计的总资产为人民币96000万元,负债总额为人民币70000万元。甲公司拟申请发行股票8000万股,每股发行价格为人民币4元,拟筹资额32000万元。 (3)截至2013年12月31日,甲公司无形资产(扣除土地使用权、水面养殖权和采矿权等后)的价值为5000万元。 (4)甲公司最近3个会计年度的盈利情况和现金流量情况如下: 注:公司2013年末不存在朱弥补的亏损。(5)甲公司的财务负责人王某同时担任控股股东人公司的董事兼总经理。甲公司依法于同年4月15日在上交所顺利实现首发并上市。2015年,甲公司为促进铝制品上游产业的整合,准备实行一体化经营,2015年1月15日,董事会就资产重组事项作出了决议并依法进行公告,提交股东大会讨论后股东大会于2月14日通过决议,当天宣布甲公司将发行股份购买上游多家非关联的从事有色金属生产企业的实体资产,以增强与现有主营业务的协同效应。股票发行市场参考价的确定期限选择20个交易日,每股发行价格11元。此外,上交所公告的甲公司近期的股票交易价格和交易量如下: 另外,甲公司2014年度经审计的财务会计报告因个别重要财务会计事项的处理编制不符合《企业会计准则》及国家其他有关财务会计法规的规定,而甲公司拒绝进行调整,被注册会计师出具了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要求:根据以上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甲公司是否符合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中法定存续的期限条件?并说明理由。 (2)根据本题要点(1)所述内容,结合《公司法》的规定,指出乙有限责任公司依法变更为甲股份有限公司时发起人人数和折股比例是否符合规定?并说明理由。 (3)根据本题要点(2)所述内容,说明甲公司发行前的股本总额是否符合规定?并说明理由。 (4)根据本题要点(2)和(3)所述内容,说明甲公司无形资产占净资产的比例是否符合规定?并说明理由。(5)根据本题要点(4)所给的表格,分别指出甲公司有关财务指标是否符合中国证监会关于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的有关规定?并说明理由。 (6)根据本题要点(5)所述内容,指出该情形是否构成甲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的障碍?并说明理由。(7)甲公司发行股份的价格是否符合规定?并说明理由。 (8)2014年财务会计报告被出具保留意见报告是否构成本次发行股份的障碍?甲公司应如何消除?

问答题
2022-10-01 01:29
查看答案

正确答案
(1)甲公司符合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中法定存续的期限条件。根据规定,有限责任公司按原账面净资产值折股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的,持续经营时间可以从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之日起计算,并达3年以上。本题中,甲公司在2012年1月依法由有限责任公司变更设立,且净资产值100%折股,因此其持续经营期限可以从乙有限责任公司设立时开始计算,其经营期限已经超过了3年。(2)①乙有限责任公司依法变更为甲股份有限公司时发起人人数符合规定。根据规定,设立股份有限公司,应有2人以上200人以下的发起人,本题中发起人人数为5人,符合规定。②乙有限责任公司依法变更为甲股份有限公司时净资产折股比例符合规定。根据规定,有限责任公司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时,折合的实收股本总额不得高于公司净资产额。本题中,折股比例为100%,并未高于公司净资产额,因此符合规定。(3)甲公司发行前的股本总额符合规定。根据规定,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前股本总额不少于人民币3000万元。本题中,甲公司股本总额达到了2.5亿元,因此符合规定。(4)甲公司无形资产占净资产的比例符合规定。根据规定,发行人最近一期期末无形资产(扣除土地使用权、水面养殖权和采矿权等后)占净资产的比例不高于20%。本题中,2013年末经审计的净资产的20%为26000×20%=5200(万元),其无形资产价值为5000万元,低于了净资产的20%,因此符合规定。(5)①甲公司最近3个会计年度的净利润符合首次发行股票并上市的财务指标标准。根据规定,发行人最近3个会计年度净利润应均为正数且累计超过人民币3000万元,净利润以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较低者为计算依据。本题中,甲公司最近3个会计年度净利润均为正数且累计额为5621万元,因此符合规定。②甲公司最近3个会计年度的现金流量和营业收入符合首次发行股票并上市的财务指标标准。根据规定,发行人最近3个会计年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累计应超过人民币5000万元;或者最近3个会计年度营业收入累计超过人民币3亿元。也就是说,以上两个标准满足其中一个即可。本题中,甲公司最近3个会计年度营业收入累计额为9800万元,未超过3亿元的标准,但是其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5300万元,超过了规定的标准,因此符合规定。③公司2013年末不存在未弥补的亏损符合首次发行股票并上市的财务指标标准。根据规定,发行人最近一期期末不存在未弥补亏损。(6)该情形构成甲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的障碍。根据规定,发行人的总经理、副总经理、财务负责人、董事会秘书等高级管理人员不得在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控制的其他企业中担任董事、监事之外的其他职务。本题中,甲公司的财务负责人王某同时担任控股股东A公司的董事兼总经理,构成甲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的障碍。(7)甲公司每股发行价格11元/股不符合规定。根据规定,上市公司发行股份的价格不得低于市场参考价的90%。市场参考价为本次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董事会决议公告日前20个交易日、60个交易日或者120个交易日的公司股票交易均价之一。董事会决议公告日前若干个交易日公司股票交易均价-决议公告日前若干个交易日公司股票交易总额/决议公告日前若干个交易日公司股票交易总量。本题中,应以2015年1月15日董事会决议公告之日起开始计算,前20个交易日的均价是5620,/423=13.29元,因此发行价格11元/股不符合规定。(8)出具保留意见报告构成本次发行股份的障碍。甲公司的审计报告须经注册会计师专项核查确认,该保留意见所涉及事项的重大影响已经消除或者将通过本次交易予以消除的,那么该障碍消除。

试题解析

标签: CMS专题
感兴趣题目
2014年7月1日,甲公司将-项股份支付计划中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由授予日的20元/份改为18元/份。此股份支付计划为2013年1月1日开始实施,当日授予本公司100名管理人员每人1万份股票期权,这些管理人员只要在甲公司服务满2年,即可以以-定的价格购入甲公司股票从而获益,甲公司预计授予日期权的公允价值为20元/份。至2014年末,甲公司没有管理人员离职,2013年末甲公司确认费用1000万元。则甲公司因此股份支付在2014年确认的成本费用金额为()。

甲股份有限公司(本题下称"甲公司")为上市公司,主要从事家用电器的生产和销售,产品销售价格为公允价格。2014年,甲公司因扩大生产,除增加出口外,甲公司还积极开拓国内市场,采用多种销售方式增加收入。2014年度,甲公司有关销售业务及其会计处理如下。(不考虑增值税等相关税费)(1)2014年4月1日,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销售合同。合同规定,甲公司向乙公司销售200件A产品,每件A产品销售价格为6万元。同时合同约定甲公司应于2014年6月30日按当日市场价格购回全部A产品。甲公司已于当日收到货款,每件A产品销售成本为5万元(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甲公司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产品已经发出。
(2)甲公司为推销新研发成功的B产品,承诺购买该新产品的客户均有6个月的试用期,如客户试用不满意,可无条件退货,2014年12月1日,B产品已交付买方,售价为100万元,实际成本为90万元。2014年12月31日,货款100万元尚未收到,尚未发生退货。
(3)2014年12月1日,甲公司委托丙公司销售C产品1000件,产品已经发出,每件成本为0.4万元。合同约定:甲公司委托丙公司按每件0.6万元的价格对外销售C产品,并按销售价格的10%向丙公司支付劳务报酬。2014年12月31日,甲公司收到丙公司交来的代销清单,代销清单列明已销售代销的C产品500件。
(4)2014年12月1日,甲公司与丁公司签订销售合同,合同规定,甲公司向丁公司销售一批D产品,售价总额为2000万元。因属批量销售,甲公司同意给予丁公司10%的商业折扣;同时,为鼓励丁公司及早付清货款,甲公司规定的现金折扣条件为:2/10,1/20,n/30(按不含增值税的销售额计算,下同)。假定甲公司12月10日收到该笔销售的价款。D产品成本为1200万元。2014年12月31日由于质量问题,丁公司将全部产品退回。(5)2014年12月31日,甲公司与戊公司签订销售合同,采用分期收款方式向戊公司销售一批E产品,合同约定销售价格是4000万元,从2014年12月31日起分5年于次年的12月31日等额收取。该批E产品的成本为3000万元。如果采用现销方式,该批E产品销售价格为3400万元。
(6)甲公司下属子公司庚公司为一家代理进口公司,其日常主要以本公司名义和委托方拟订的进口合同条款与国外供应商签订进口合同。2014年12月20日庚公司与辛公司签订一项进口合同。合同约定庚公司负责购入货物的一切手续,但是合同履行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以及货物运输途中的灭失风险均由辛公司承担。2014年12月庚公司针对该项合同共发生购物价款132.8万元,代垫运杂费4.5万元。月末辛公司收到货物,与庚公司结算价款共计160万元。
要求:(1)根据资料(1),判断甲公司2014年度是否应当确认收入,并说明判断依据。
(2)根据资料(1)~(5),计算上述业务对甲公司2014年度收入、期间费用及营业利润的影响。
(3)根据资料(6),简述庚公司该项业务的收入确认原则并计算当期应确认收入的金额。(答案中的金额单位用万元表示)

甲公司为上市公司,系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以下事项中销售价格均不含增值税。2014年,该公司签订了以下销售和劳务合同,并进行了如下会计处理:(1)2014年1月1日,与乙公司签订了一份期限为18个月、不可撤销的固定价格销售合同。合同约定:自2014年1月1日起18个月内,甲公司负责向乙公司提供A设备1套,并负责安装调试和培训设备操作人员,合同总价款20000万元。乙公司对A设备分交付阶段和安装调试阶段进行验收。各阶段一经乙公司验收,与所有权相关的风险和报酬正式由甲公司转移给乙公司。2014年12月31日,甲公司应向乙公司交付A设备,A设备价款为17000万元;2015年4月30日,甲公司应负责完成对A设备的安装调试,安装调试费2000万元;2015年6月30日,甲公司应负责完成对乙公司A设备操作人员的培训,培训费1000万元。合同执行后,截止2014年12月31日,甲公司已将A设备交付乙公司并经乙公司验收合格,A设备生产成本为12000万元,尚未开始安装调试。甲公司考虑到A设备安装调试没有完成,在2014年财务报表中经库存商品转入发出商品,没有对销售A设备确认营业收入。
(2)2014年12月31日,与丙公司签订了一份销售合同,约定甲公司采用分期收款方式向丙公司销售B设备1套,价款为3000万元,分6次于3年内等额收取(每半年末收款一次)。B设备生产成本为2600万元,在现销方式下,该设备的销售价格为2800万元。2014年12月31日,甲公司将B设备运抵丙公司且经丙公司验收合格。甲公司在2014年财务报表中未确认收入和结转成本。
(3)8月1日,与丁公司签订了一份销售合同,约定向丁公司销售C设备1台,销售价格为8000万元。9月30日,甲公司将C设备运抵丁公司并办妥托收承付手续。C设备生产成本为4000万元,售价为8000万元。11月6日,甲公司收到丁公司书面函件,称其对C设备试运行后,发现1项技术指标没有完全达到合同规定的标准,影响了设备质量,要求退货。甲公司认为,该设备本身不存在质量问题,相关指标未达到合同规定标准不影响设备使用。至甲公司对外披露2014年年报时,双方仍有争议,拟请相关专家进行质量鉴定。甲公司认为C设备已发出,办妥托收承付手续,且不存在质量问题。在2014年财务报表中就C设备销售确认了营业收入8000万元,同时结转营业成本4000万元。
(4)9月1日,与戊公司签订了一份安装工程劳务合同,约定负责为戊公司安装D设备1套,合同金额为500万元,合同期限12个月。截止2014年12月31日,甲公司实际发生安装工程成本180万元,但对该项安装工程的完工进度无法做出可靠估计。甲公司仍按合同规定履行自己的义务,戊公司也承诺继续按合同规定履行其义务。甲公司在2014年财务报表中将发生的安装工程成本180万元全部计入了当期费用,未确认营业收入。(5)2014年12月31日,甲公司与M公司签订购销合同。合同规定:M公司购入甲公司100件某产品,每件销售价格为45万元。甲公司于当日收到M公司货款。该产品已于当日发出,每件销售成本为36万元,未计提跌价准备。同时,双方还签订了补充协议,补充协议规定甲公司于2015年3月31日按每件54万元的价格购回全部该产品。甲公司按照4500万元确认为2014年度的主营业务收入和主营业务成本,并计入利润表有关项目。
(6)2014年10月1日甲公司与K公司签订了定制合同,为其生产制造一台大型设备,不含税合同收入2000万元,合同期限2个月。2014年12月1日生产完工并经K公司验收合格,K公司支付了2340万元款项,该大型设备成本为1500万元。由于K公司的原因,该产品尚存放于甲公司。甲公司未确认收入和结转已售商品成本。(7)2014年12月25日,甲公司与W公司签订合同,甲公司以2000万元的价格向W公司销售市场价格为2100万元、成本为1600万元的设备一套。作为与该设备销售合同相关的一揽子合同的一部分,甲公司同时还与W公司签订设备维护合同,合同约定甲公司将在未来5年内为W公司的该套通讯设备提供维护服务,每年收取固定维护费用200万元。类似维护服务的市场价格为每年180万元。销售的通讯设备已发出,价款至年末尚未收到。假定不考虑货币时间价值。甲公司确认收入2000万元,结转已售商品1600万元。要求:根据上述资料,分别分析、判断甲公司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并简要说明理由,如不正确,说明正确的会计处理(涉及增值税的部分不需要进行考虑)。

甲公司主要从事机器设备的生产和销售业务,系增值税-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除特别指明外,销售价格均不含增值税。
2014年发生的有关业务如下。
(1)2014年1月1日,甲公司采用分期收款方式向乙公司销售-套大型设备,合同约定的销售价格为90万元,分5次于每年12月31日等额收取。该大型设备成本为70万元。在现销方式下,该大型设备的销售价格为75.8178万元。假定甲公司收取最后-笔货款时开出增值税专用发票,同时收取增值税额15.3万元。假定符合税法要求,不考虑其他因素。甲公司采用实际利率法摊销未实现融资收益,实际年利率为6%。
(2)2014年3月1日,甲公司与丙公司签订售后回购融入资金合同。合同规定,丙公司购人甲公司100台中型设备,每台销售价格为30万元。甲公司已于当日收到货款,每台销售成本为10万元(未计提跌价准备)。同时,甲公司于2014年7月31日按每件35万元的价格购回全部设备。甲公司开据增值税专用发票,设备已经发出。假定甲公司按月平均计提利息费用。

下列关于资料(1)的交易或事项对甲公司2014年度会计处理的相关表述中,正确的有()。

甲公司主要从事机器设备的生产和销售业务,系增值税-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除特别指明外,销售价格均不含增值税。
2014年发生的有关业务如下。
(1)2014年1月1日,甲公司采用分期收款方式向乙公司销售-套大型设备,合同约定的销售价格为90万元,分5次于每年12月31日等额收取。该大型设备成本为70万元。在现销方式下,该大型设备的销售价格为75.8178万元。假定甲公司收取最后-笔货款时开出增值税专用发票,同时收取增值税额15.3万元。假定符合税法要求,不考虑其他因素。甲公司采用实际利率法摊销未实现融资收益,实际年利率为6%。
(2)2014年3月1日,甲公司与丙公司签订售后回购融入资金合同。合同规定,丙公司购人甲公司100台中型设备,每台销售价格为30万元。甲公司已于当日收到货款,每台销售成本为10万元(未计提跌价准备)。同时,甲公司于2014年7月31日按每件35万元的价格购回全部设备。甲公司开据增值税专用发票,设备已经发出。假定甲公司按月平均计提利息费用。

根据资料(2),下列关于售后回购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甲公司期末存货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计算,2008年10月1日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销售合同,由甲公司于2009年2月1日向乙公司销售A产品10000台(要求为2008年生产的A产品),每台1.52万元,2008年12月31日甲公司库存A产品13000台,单位成本1.4万元,2008年12月31日的市场销售价格是1.4万元/台,预计销售税费为0.1万元/台。
甲公司于2009年2月1日向乙公司销售了A产品10000台,每台的实际售价为1.52万元/台,甲公司于2009年3月1日销售A产品100台,市场销售价格为1.3万元/台,货款均已收到。
甲公司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率为17%,08年年初甲公司已为该批A产品计提跌价准备100万元。
要求:

2014年1月1日,甲公司以银行存款购入乙公司80%的股份,能够对乙公司实施控制。2014年乙公司从甲公司购进A商品100件,购买价格为每件2万元。甲公司A商品每件成本为1.5万元。2014年乙公司对外销售A商品70件,年末结存A商品30件。2015年乙公司对外销售上述A商品20件,2015年12月31日,乙公司年末存货中包括从甲公司购进的A商品10件,A商品每件可变现净值为1.3万元,A商品存货跌价准备的期末余额为7万元。假定甲公司和乙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均为25%。2015年年末甲公司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因该项业务应在合并财务报表中列示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是()万元。
甲公司向乙银行贷款100万元,贷款2015年1月1日到期,约定了利息。甲公司2014年8月20日向法院申请破产,2014年9月1日法院受理了甲公司的破产申请,乙银行可以申报的债权数额是( )。
2011年1月20日甲股份有限公司成立,王某作为发起人持有公司2%的股份,2012年7月1日刘某和关某各受让甲公司3‰的股份,2013年12月5日张某购入甲公司4‰的股份。甲公司与乙公司于2012年2月1日签订货物买卖合同,约定甲公司2012年2月5日交货,乙公司2012年2月10日支付货款,甲公司按期交货后,乙公司迟迟不予付款。由于甲公司董事长与乙公司总经理交好,甲公司一直不催讨。时至2014年1月30日,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甲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各类铝制品的生产和销售,其于2014年1月1日向中国证监会申请向社会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上交所)主板上市。甲公司提交的有关资料如下: (1)2007年1月,A公司、B公司、C公司、D公司和E企业共同出资成立乙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乙公司),注册资本为人民币1.2亿元。2012年1月,乙公司依法变更为甲公司。其中,截至2011年12月31日,乙公司的净资产为人民币2亿元,乙公司变更为甲公司后的股份总额为人民币2亿元。 (2)截至2013年12月31日,甲公司股份总额为2.5亿元,甲公司经审计的总资产为人民币96000万元,负债总额为人民币70000万元。甲公司拟申请发行股票8000万股,每股发行价格为人民币4元,拟筹资额32000万元。 (3)截至2013年12月31日,甲公司无形资产(扣除土地使用权、水面养殖权和采矿权等后)的价值为5000万元。 (4)甲公司最近3个会计年度的盈利情况和现金流量情况如下: 注:公司2013年末不存在朱弥补的亏损。(5)甲公司的财务负责人王某同时担任控股股东人公司的董事兼总经理。甲公司依法于同年4月15日在上交所顺利实现首发并上市。2015年,甲公司为促进铝制品上游产业的整合,准备实行一体化经营,2015年1月15日,董事会就资产重组事项作出了决议并依法进行公告,提交股东大会讨论后股东大会于2月14日通过决议,当天宣布甲公司将发行股份购买上游多家非关联的从事有色金属生产企业的实体资产,以增强与现有主营业务的协同效应。股票发行市场参考价的确定期限选择20个交易日,每股发行价格11元。此外,上交所公告的甲公司近期的股票交易价格和交易量如下: 另外,甲公司2014年度经审计的财务会计报告因个别重要财务会计事项的处理编制不符合《企业会计准则》及国家其他有关财务会计法规的规定,而甲公司拒绝进行调整,被注册会计师出具了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要求:根据以上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甲公司是否符合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中法定存续的期限条件?并说明理由。 (2)根据本题要点(1)所述内容,结合《公司法》的规定,指出乙有限责任公司依法变更为甲股份有限公司时发起人人数和折股比例是否符合规定?并说明理由。 (3)根据本题要点(2)所述内容,说明甲公司发行前的股本总额是否符合规定?并说明理由。 (4)根据本题要点(2)和(3)所述内容,说明甲公司无形资产占净资产的比例是否符合规定?并说明理由。(5)根据本题要点(4)所给的表格,分别指出甲公司有关财务指标是否符合中国证监会关于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的有关规定?并说明理由。 (6)根据本题要点(5)所述内容,指出该情形是否构成甲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的障碍?并说明理由。(7)甲公司发行股份的价格是否符合规定?并说明理由。 (8)2014年财务会计报告被出具保留意见报告是否构成本次发行股份的障碍?甲公司应如何消除?
甲公司与乙公司订立买卖合同,双方约定,甲公司应于2006年9月1日向乙公司交付货物,乙公司应于9月8日向甲公司交付货款。8月底,甲公司发现乙公司经营状况严重恶化,并有确切证据可以证明。9月1日届至,甲公司(  )。[2007年真题]
甲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甲公司)于2009年1月成立,专门从事药品生产。张某为其发起人之一,持有甲公司股票1000000股,系公司第10名大股东。王某担任总经理,未持有甲公司股票。2013年11月,甲公司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 2015年5月,甲公司股东刘某在查阅公司2014年年度报告时发现: (1)2014年9月,王某买人甲公司股票20000股;2014年12月,王某将其中的5000股卖出。 (2)2014年10月,张某转让了其持有的甲公司股票200000股。 2015年6月,刘某向甲公司董事会提出:王某无权取得其所转让股票的收益;张某转让其持有的甲公司股票不合法。董事会未予理睬。 2015年8月,刘某向法院提起诉讼。经查:该公司章程对股份转让未作特别规定;王某12月转让股票取得收益3万元归其个人所有;张某因急需资金不得已转让其持有的甲公司股票200000股。张某转让股票的行为是否合法?简要说明理由。
相关题目
甲公司于2015年7月1日正式动工兴建一栋办公楼,工期预计为2年,工程采用出包方式,甲公司分别于2015年7月1日和10月1日分别支付工程进度款1000万元和2000万元。甲公司为建造办公楼占用了两笔一般借款:(1)2014年8月1日向某商业银行借入长期借款1000万元,期限为3年,年利率为6%,按年支付利息,到期还本;(2)2014年1月1日按面值发行公司债券10000万元,期限为3年,票面年利率为8%,每年年末支付利息,到期还本。甲公司上述借款2015年计入财务费用的金额是()万元。
甲公司为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乙公司、丙公司为A所控制的两家非上市公司。2014年1月5日前,乙公司、丙公司分别在交易所购入甲公司已发行股份的3%,均价为每股5.1元。1月5日,乙公司再购入甲公司发行股份的2%,1月9日,乙公司编制权益变动报告书,向中国证监会、证券交易所提交书面报告,通知甲公司并公告其已购入甲公司发行股份的5%。在1月8日至9日期间,乙公司仍不断购入甲公司股份。至1月9日,乙公司直接持有甲公司的股份已达8%,均价为每股7元,而丙公司在1月7日至9日期间,卖出了其直接持有的甲公司的全部股份,获利1亿元。1月30日,A与甲公司的大股东B达成协议,由乙公司受让B持有的甲公司35%的股份。乙公司向中国证监会申请豁免要约收购未果后,经中国证监会许可,于3月13日公告发出收购甲公司所有股份的要约。要约收购报告书披露:该要约有效期为30天;要约价格为每股7元,该价格高于乙公司发出要约提示性公告日期30个交易日甲公司股票的每日加权平均价格的算术平均值;为鼓励股东尽快接受要约,凡在4月1日前接受要约的股东将获得每股8元的优惠收购价。从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布的要约收购数据来看,至4月7日,共计有持有甲公司已发行股份50%的股东接受了要约,该股份被冻结保管。4月8日,已经接受要约的持有甲公司已发行的股份5%的C委托证券公司办理撤回预受要约手续。至要约期限届满,共计有持有甲公司已发行股份45%的股东接受了乙公司发出的收购要约。D为乙公司董事,在1月8日以自己的账户买入甲公司股份100万股,均价为每股5.4元。后以每股8元的价格接受了乙公司的要约,扣除有关税费后获利254万元。要求:根据上述内容,分别回答下列问题: 2014年1月5日前,乙、丙两公司分别购入甲公司3%股票的行为,是否需要公告?并说明理由。
甲公司为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乙公司、丙公司为A所控制的两家非上市公司。2014年1月5日前,乙公司、丙公司分别在交易所购入甲公司已发行股份的3%,均价为每股5.1元。1月5日,乙公司再购入甲公司发行股份的2%,1月9日,乙公司编制权益变动报告书,向中国证监会、证券交易所提交书面报告,通知甲公司并公告其已购入甲公司发行股份的5%。在1月8日至9日期间,乙公司仍不断购入甲公司股份。至1月9日,乙公司直接持有甲公司的股份已达8%,均价为每股7元,而丙公司在1月7日至9日期间,卖出了其直接持有的甲公司的全部股份,获利1亿元。1月30日,A与甲公司的大股东B达成协议,由乙公司受让B持有的甲公司35%的股份。乙公司向中国证监会申请豁免要约收购未果后,经中国证监会许可,于3月13日公告发出收购甲公司所有股份的要约。要约收购报告书披露:该要约有效期为30天;要约价格为每股7元,该价格高于乙公司发出要约提示性公告日期30个交易日甲公司股票的每日加权平均价格的算术平均值;为鼓励股东尽快接受要约,凡在4月1日前接受要约的股东将获得每股8元的优惠收购价。从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布的要约收购数据来看,至4月7日,共计有持有甲公司已发行股份50%的股东接受了要约,该股份被冻结保管。4月8日,已经接受要约的持有甲公司已发行的股份5%的C委托证券公司办理撤回预受要约手续。至要约期限届满,共计有持有甲公司已发行股份45%的股东接受了乙公司发出的收购要约。D为乙公司董事,在1月8日以自己的账户买入甲公司股份100万股,均价为每股5.4元。后以每股8元的价格接受了乙公司的要约,扣除有关税费后获利254万元。要求:根据上述内容,分别回答下列问题: 从1月8日至1月9日,乙公司购入甲公司3%股份的行为是否合法?并说明理由。
甲公司为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乙公司、丙公司为A所控制的两家非上市公司。2014年1月5日前,乙公司、丙公司分别在交易所购入甲公司已发行股份的3%,均价为每股5.1元。1月5日,乙公司再购入甲公司发行股份的2%,1月9日,乙公司编制权益变动报告书,向中国证监会、证券交易所提交书面报告,通知甲公司并公告其已购入甲公司发行股份的5%。在1月8日至9日期间,乙公司仍不断购入甲公司股份。至1月9日,乙公司直接持有甲公司的股份已达8%,均价为每股7元,而丙公司在1月7日至9日期间,卖出了其直接持有的甲公司的全部股份,获利1亿元。1月30日,A与甲公司的大股东B达成协议,由乙公司受让B持有的甲公司35%的股份。乙公司向中国证监会申请豁免要约收购未果后,经中国证监会许可,于3月13日公告发出收购甲公司所有股份的要约。要约收购报告书披露:该要约有效期为30天;要约价格为每股7元,该价格高于乙公司发出要约提示性公告日期30个交易日甲公司股票的每日加权平均价格的算术平均值;为鼓励股东尽快接受要约,凡在4月1日前接受要约的股东将获得每股8元的优惠收购价。从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布的要约收购数据来看,至4月7日,共计有持有甲公司已发行股份50%的股东接受了要约,该股份被冻结保管。4月8日,已经接受要约的持有甲公司已发行的股份5%的C委托证券公司办理撤回预受要约手续。至要约期限届满,共计有持有甲公司已发行股份45%的股东接受了乙公司发出的收购要约。D为乙公司董事,在1月8日以自己的账户买入甲公司股份100万股,均价为每股5.4元。后以每股8元的价格接受了乙公司的要约,扣除有关税费后获利254万元。要求:根据上述内容,分别回答下列问题: 乙公司拟购甲公司35%股份时,是否需要发出全面要约收购?并说明理由。
甲公司为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乙公司、丙公司为A所控制的两家非上市公司。2014年1月5日前,乙公司、丙公司分别在交易所购入甲公司已发行股份的3%,均价为每股5.1元。1月5日,乙公司再购入甲公司发行股份的2%,1月9日,乙公司编制权益变动报告书,向中国证监会、证券交易所提交书面报告,通知甲公司并公告其已购入甲公司发行股份的5%。在1月8日至9日期间,乙公司仍不断购入甲公司股份。至1月9日,乙公司直接持有甲公司的股份已达8%,均价为每股7元,而丙公司在1月7日至9日期间,卖出了其直接持有的甲公司的全部股份,获利1亿元。1月30日,A与甲公司的大股东B达成协议,由乙公司受让B持有的甲公司35%的股份。乙公司向中国证监会申请豁免要约收购未果后,经中国证监会许可,于3月13日公告发出收购甲公司所有股份的要约。要约收购报告书披露:该要约有效期为30天;要约价格为每股7元,该价格高于乙公司发出要约提示性公告日期30个交易日甲公司股票的每日加权平均价格的算术平均值;为鼓励股东尽快接受要约,凡在4月1日前接受要约的股东将获得每股8元的优惠收购价。从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布的要约收购数据来看,至4月7日,共计有持有甲公司已发行股份50%的股东接受了要约,该股份被冻结保管。4月8日,已经接受要约的持有甲公司已发行的股份5%的C委托证券公司办理撤回预受要约手续。至要约期限届满,共计有持有甲公司已发行股份45%的股东接受了乙公司发出的收购要约。D为乙公司董事,在1月8日以自己的账户买入甲公司股份100万股,均价为每股5.4元。后以每股8元的价格接受了乙公司的要约,扣除有关税费后获利254万元。要求:根据上述内容,分别回答下列问题: 乙公司发出的要约收购报告书披露的内容是否有违法之处?并说明理由。
甲公司为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乙公司、丙公司为A所控制的两家非上市公司。2014年1月5日前,乙公司、丙公司分别在交易所购入甲公司已发行股份的3%,均价为每股5.1元。1月5日,乙公司再购入甲公司发行股份的2%,1月9日,乙公司编制权益变动报告书,向中国证监会、证券交易所提交书面报告,通知甲公司并公告其已购入甲公司发行股份的5%。在1月8日至9日期间,乙公司仍不断购入甲公司股份。至1月9日,乙公司直接持有甲公司的股份已达8%,均价为每股7元,而丙公司在1月7日至9日期间,卖出了其直接持有的甲公司的全部股份,获利1亿元。1月30日,A与甲公司的大股东B达成协议,由乙公司受让B持有的甲公司35%的股份。乙公司向中国证监会申请豁免要约收购未果后,经中国证监会许可,于3月13日公告发出收购甲公司所有股份的要约。要约收购报告书披露:该要约有效期为30天;要约价格为每股7元,该价格高于乙公司发出要约提示性公告日期30个交易日甲公司股票的每日加权平均价格的算术平均值;为鼓励股东尽快接受要约,凡在4月1日前接受要约的股东将获得每股8元的优惠收购价。从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布的要约收购数据来看,至4月7日,共计有持有甲公司已发行股份50%的股东接受了要约,该股份被冻结保管。4月8日,已经接受要约的持有甲公司已发行的股份5%的C委托证券公司办理撤回预受要约手续。至要约期限届满,共计有持有甲公司已发行股份45%的股东接受了乙公司发出的收购要约。D为乙公司董事,在1月8日以自己的账户买入甲公司股份100万股,均价为每股5.4元。后以每股8元的价格接受了乙公司的要约,扣除有关税费后获利254万元。要求:根据上述内容,分别回答下列问题: C是否有权撤回预受要约?并说明理由。
甲公司为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乙公司、丙公司为A所控制的两家非上市公司。2014年1月5日前,乙公司、丙公司分别在交易所购入甲公司已发行股份的3%,均价为每股5.1元。1月5日,乙公司再购入甲公司发行股份的2%,1月9日,乙公司编制权益变动报告书,向中国证监会、证券交易所提交书面报告,通知甲公司并公告其已购入甲公司发行股份的5%。在1月8日至9日期间,乙公司仍不断购入甲公司股份。至1月9日,乙公司直接持有甲公司的股份已达8%,均价为每股7元,而丙公司在1月7日至9日期间,卖出了其直接持有的甲公司的全部股份,获利1亿元。1月30日,A与甲公司的大股东B达成协议,由乙公司受让B持有的甲公司35%的股份。乙公司向中国证监会申请豁免要约收购未果后,经中国证监会许可,于3月13日公告发出收购甲公司所有股份的要约。要约收购报告书披露:该要约有效期为30天;要约价格为每股7元,该价格高于乙公司发出要约提示性公告日期30个交易日甲公司股票的每日加权平均价格的算术平均值;为鼓励股东尽快接受要约,凡在4月1日前接受要约的股东将获得每股8元的优惠收购价。从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布的要约收购数据来看,至4月7日,共计有持有甲公司已发行股份50%的股东接受了要约,该股份被冻结保管。4月8日,已经接受要约的持有甲公司已发行的股份5%的C委托证券公司办理撤回预受要约手续。至要约期限届满,共计有持有甲公司已发行股份45%的股东接受了乙公司发出的收购要约。D为乙公司董事,在1月8日以自己的账户买入甲公司股份100万股,均价为每股5.4元。后以每股8元的价格接受了乙公司的要约,扣除有关税费后获利254万元。要求:根据上述内容,分别回答下列问题: D买卖甲公司股票的行为是否合法?并说明理由。
甲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成立于2010年9月3日,公司股票自2014年2月1日起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公司章程规定,凡投资额在5000万元以上的投资项目须提交公司股东大会讨论决定。乙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乙公司)是一软件公司,甲公司董事李某为其出资人之一。乙公司于2014年1月新研发一高科技软件,但缺少3000万元生产资金。遂与甲公司洽谈,希望甲公司投资3000万元用于生产此软件。2014年2月10日,甲公司董事会直接就投资生产软件项目事宜进行讨论表决。全体董事均出席董事会并参与表决。在表决时,董事陈某对此投资项目表示反对,其意见被记载于会议记录,赵某等其余8名董事均表决同意。随后,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投资合作协议,双方就投资数额、利润分配等事项作了约定。3月1日,甲公司即按约定投资3000万元用于此软件生产项目。2014年8月,软件产品投入市场,但由于产品性能不佳,销售状况很差,甲公司因此软件投资项目而损失重大。2014年11月1日,甲公司董事李某建议其朋友王某抛售所持有甲公司的全部股票。11月5日,甲公司将有关该投资软件项目而损失重大的情况向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和深圳证券交易所报送临时报告,并予以公告。甲公司的股票价格随即下跌。2014年11月20日,持有甲公司2%股份的发起人股东郑某以书面形式请求公司监事会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赵某等董事就投资软件项目的损失对公司负赔偿责任。但公司监事会拒绝提起诉讼,郑某遂以自己名义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赵某等董事负赔偿责任。此后,郑某考虑退出甲公司,拟于2014年12月20日将其所持有的甲公司全部股份转让给他人。根据上述内容,分别回答下列问题: 董事李某建议其朋友王某抛售甲公司股票是否符合法律规定?说明理由。
甲公司为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乙公司、丙公司为A所控制的两家非上市公司。2014年1月5日前,乙公司、丙公司分别在交易所购入甲公司已发行股份的3%,均价为每股5.1元。1月5日,乙公司再购入甲公司发行股份的2%,1月9日,乙公司编制权益变动报告书,向中国证监会、证券交易所提交书面报告,通知甲公司并公告其已购入甲公司发行股份的5%。在1月8日至9日期间,乙公司仍不断购入甲公司股份。至1月9日,乙公司直接持有甲公司的股份已达8%,均价为每股7元,而丙公司在1月7日至9日期间,卖出了其直接持有的甲公司的全部股份,获利1亿元。1月30日,A与甲公司的大股东B达成协议,由乙公司受让B持有的甲公司35%的股份。乙公司向中国证监会申请豁免要约收购未果后,经中国证监会许可,于3月13日公告发出收购甲公司所有股份的要约。要约收购报告书披露:该要约有效期为30天;要约价格为每股7元,该价格高于乙公司发出要约提示性公告日期30个交易日甲公司股票的每日加权平均价格的算术平均值;为鼓励股东尽快接受要约,凡在4月1日前接受要约的股东将获得每股8元的优惠收购价。从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布的要约收购数据来看,至4月7日,共计有持有甲公司已发行股份50%的股东接受了要约,该股份被冻结保管。4月8日,已经接受要约的持有甲公司已发行的股份5%的C委托证券公司办理撤回预受要约手续。至要约期限届满,共计有持有甲公司已发行股份45%的股东接受了乙公司发出的收购要约。D为乙公司董事,在1月8日以自己的账户买入甲公司股份100万股,均价为每股5.4元。后以每股8元的价格接受了乙公司的要约,扣除有关税费后获利254万元。要求:根据上述内容,分别回答下列问题: 2014年1月5日前,乙、丙两公司分别购入甲公司3%股票的行为,是否需要公告?并说明理由。
甲公司为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乙公司、丙公司为A所控制的两家非上市公司。2014年1月5日前,乙公司、丙公司分别在交易所购入甲公司已发行股份的3%,均价为每股5.1元。1月5日,乙公司再购入甲公司发行股份的2%,1月9日,乙公司编制权益变动报告书,向中国证监会、证券交易所提交书面报告,通知甲公司并公告其已购入甲公司发行股份的5%。在1月8日至9日期间,乙公司仍不断购入甲公司股份。至1月9日,乙公司直接持有甲公司的股份已达8%,均价为每股7元,而丙公司在1月7日至9日期间,卖出了其直接持有的甲公司的全部股份,获利1亿元。1月30日,A与甲公司的大股东B达成协议,由乙公司受让B持有的甲公司35%的股份。乙公司向中国证监会申请豁免要约收购未果后,经中国证监会许可,于3月13日公告发出收购甲公司所有股份的要约。要约收购报告书披露:该要约有效期为30天;要约价格为每股7元,该价格高于乙公司发出要约提示性公告日期30个交易日甲公司股票的每日加权平均价格的算术平均值;为鼓励股东尽快接受要约,凡在4月1日前接受要约的股东将获得每股8元的优惠收购价。从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布的要约收购数据来看,至4月7日,共计有持有甲公司已发行股份50%的股东接受了要约,该股份被冻结保管。4月8日,已经接受要约的持有甲公司已发行的股份5%的C委托证券公司办理撤回预受要约手续。至要约期限届满,共计有持有甲公司已发行股份45%的股东接受了乙公司发出的收购要约。D为乙公司董事,在1月8日以自己的账户买入甲公司股份100万股,均价为每股5.4元。后以每股8元的价格接受了乙公司的要约,扣除有关税费后获利254万元。要求:根据上述内容,分别回答下列问题: 从1月8日至1月9日,乙公司购入甲公司3%股份的行为是否合法?并说明理由。
甲公司为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乙公司、丙公司为A所控制的两家非上市公司。2014年1月5日前,乙公司、丙公司分别在交易所购入甲公司已发行股份的3%,均价为每股5.1元。1月5日,乙公司再购入甲公司发行股份的2%,1月9日,乙公司编制权益变动报告书,向中国证监会、证券交易所提交书面报告,通知甲公司并公告其已购入甲公司发行股份的5%。在1月8日至9日期间,乙公司仍不断购入甲公司股份。至1月9日,乙公司直接持有甲公司的股份已达8%,均价为每股7元,而丙公司在1月7日至9日期间,卖出了其直接持有的甲公司的全部股份,获利1亿元。1月30日,A与甲公司的大股东B达成协议,由乙公司受让B持有的甲公司35%的股份。乙公司向中国证监会申请豁免要约收购未果后,经中国证监会许可,于3月13日公告发出收购甲公司所有股份的要约。要约收购报告书披露:该要约有效期为30天;要约价格为每股7元,该价格高于乙公司发出要约提示性公告日期30个交易日甲公司股票的每日加权平均价格的算术平均值;为鼓励股东尽快接受要约,凡在4月1日前接受要约的股东将获得每股8元的优惠收购价。从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布的要约收购数据来看,至4月7日,共计有持有甲公司已发行股份50%的股东接受了要约,该股份被冻结保管。4月8日,已经接受要约的持有甲公司已发行的股份5%的C委托证券公司办理撤回预受要约手续。至要约期限届满,共计有持有甲公司已发行股份45%的股东接受了乙公司发出的收购要约。D为乙公司董事,在1月8日以自己的账户买入甲公司股份100万股,均价为每股5.4元。后以每股8元的价格接受了乙公司的要约,扣除有关税费后获利254万元。要求:根据上述内容,分别回答下列问题: 乙公司拟购甲公司35%股份时,是否需要发出全面要约收购?并说明理由。
甲公司为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乙公司、丙公司为A所控制的两家非上市公司。2014年1月5日前,乙公司、丙公司分别在交易所购入甲公司已发行股份的3%,均价为每股5.1元。1月5日,乙公司再购入甲公司发行股份的2%,1月9日,乙公司编制权益变动报告书,向中国证监会、证券交易所提交书面报告,通知甲公司并公告其已购入甲公司发行股份的5%。在1月8日至9日期间,乙公司仍不断购入甲公司股份。至1月9日,乙公司直接持有甲公司的股份已达8%,均价为每股7元,而丙公司在1月7日至9日期间,卖出了其直接持有的甲公司的全部股份,获利1亿元。1月30日,A与甲公司的大股东B达成协议,由乙公司受让B持有的甲公司35%的股份。乙公司向中国证监会申请豁免要约收购未果后,经中国证监会许可,于3月13日公告发出收购甲公司所有股份的要约。要约收购报告书披露:该要约有效期为30天;要约价格为每股7元,该价格高于乙公司发出要约提示性公告日期30个交易日甲公司股票的每日加权平均价格的算术平均值;为鼓励股东尽快接受要约,凡在4月1日前接受要约的股东将获得每股8元的优惠收购价。从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布的要约收购数据来看,至4月7日,共计有持有甲公司已发行股份50%的股东接受了要约,该股份被冻结保管。4月8日,已经接受要约的持有甲公司已发行的股份5%的C委托证券公司办理撤回预受要约手续。至要约期限届满,共计有持有甲公司已发行股份45%的股东接受了乙公司发出的收购要约。D为乙公司董事,在1月8日以自己的账户买入甲公司股份100万股,均价为每股5.4元。后以每股8元的价格接受了乙公司的要约,扣除有关税费后获利254万元。要求:根据上述内容,分别回答下列问题: 乙公司发出的要约收购报告书披露的内容是否有违法之处?并说明理由。
甲公司为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乙公司、丙公司为A所控制的两家非上市公司。2014年1月5日前,乙公司、丙公司分别在交易所购入甲公司已发行股份的3%,均价为每股5.1元。1月5日,乙公司再购入甲公司发行股份的2%,1月9日,乙公司编制权益变动报告书,向中国证监会、证券交易所提交书面报告,通知甲公司并公告其已购入甲公司发行股份的5%。在1月8日至9日期间,乙公司仍不断购入甲公司股份。至1月9日,乙公司直接持有甲公司的股份已达8%,均价为每股7元,而丙公司在1月7日至9日期间,卖出了其直接持有的甲公司的全部股份,获利1亿元。1月30日,A与甲公司的大股东B达成协议,由乙公司受让B持有的甲公司35%的股份。乙公司向中国证监会申请豁免要约收购未果后,经中国证监会许可,于3月13日公告发出收购甲公司所有股份的要约。要约收购报告书披露:该要约有效期为30天;要约价格为每股7元,该价格高于乙公司发出要约提示性公告日期30个交易日甲公司股票的每日加权平均价格的算术平均值;为鼓励股东尽快接受要约,凡在4月1日前接受要约的股东将获得每股8元的优惠收购价。从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布的要约收购数据来看,至4月7日,共计有持有甲公司已发行股份50%的股东接受了要约,该股份被冻结保管。4月8日,已经接受要约的持有甲公司已发行的股份5%的C委托证券公司办理撤回预受要约手续。至要约期限届满,共计有持有甲公司已发行股份45%的股东接受了乙公司发出的收购要约。D为乙公司董事,在1月8日以自己的账户买入甲公司股份100万股,均价为每股5.4元。后以每股8元的价格接受了乙公司的要约,扣除有关税费后获利254万元。要求:根据上述内容,分别回答下列问题: C是否有权撤回预受要约?并说明理由。
甲公司为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乙公司、丙公司为A所控制的两家非上市公司。2014年1月5日前,乙公司、丙公司分别在交易所购入甲公司已发行股份的3%,均价为每股5.1元。1月5日,乙公司再购入甲公司发行股份的2%,1月9日,乙公司编制权益变动报告书,向中国证监会、证券交易所提交书面报告,通知甲公司并公告其已购入甲公司发行股份的5%。在1月8日至9日期间,乙公司仍不断购入甲公司股份。至1月9日,乙公司直接持有甲公司的股份已达8%,均价为每股7元,而丙公司在1月7日至9日期间,卖出了其直接持有的甲公司的全部股份,获利1亿元。1月30日,A与甲公司的大股东B达成协议,由乙公司受让B持有的甲公司35%的股份。乙公司向中国证监会申请豁免要约收购未果后,经中国证监会许可,于3月13日公告发出收购甲公司所有股份的要约。要约收购报告书披露:该要约有效期为30天;要约价格为每股7元,该价格高于乙公司发出要约提示性公告日期30个交易日甲公司股票的每日加权平均价格的算术平均值;为鼓励股东尽快接受要约,凡在4月1日前接受要约的股东将获得每股8元的优惠收购价。从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布的要约收购数据来看,至4月7日,共计有持有甲公司已发行股份50%的股东接受了要约,该股份被冻结保管。4月8日,已经接受要约的持有甲公司已发行的股份5%的C委托证券公司办理撤回预受要约手续。至要约期限届满,共计有持有甲公司已发行股份45%的股东接受了乙公司发出的收购要约。D为乙公司董事,在1月8日以自己的账户买入甲公司股份100万股,均价为每股5.4元。后以每股8元的价格接受了乙公司的要约,扣除有关税费后获利254万元。要求:根据上述内容,分别回答下列问题: D买卖甲公司股票的行为是否合法?并说明理由。
甲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成立于2010年9月3日,公司股票自2014年2月1日起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公司章程规定,凡投资额在5000万元以上的投资项目须提交公司股东大会讨论决定。乙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乙公司)是一软件公司,甲公司董事李某为其出资人之一。乙公司于2014年1月新研发一高科技软件,但缺少3000万元生产资金。遂与甲公司洽谈,希望甲公司投资3000万元用于生产此软件。2014年2月10日,甲公司董事会直接就投资生产软件项目事宜进行讨论表决。全体董事均出席董事会并参与表决。在表决时,董事陈某对此投资项目表示反对,其意见被记载于会议记录,赵某等其余8名董事均表决同意。随后,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投资合作协议,双方就投资数额、利润分配等事项作了约定。3月1日,甲公司即按约定投资3000万元用于此软件生产项目。2014年8月,软件产品投入市场,但由于产品性能不佳,销售状况很差,甲公司因此软件投资项目而损失重大。2014年11月1日,甲公司董事李某建议其朋友王某抛售所持有甲公司的全部股票。11月5日,甲公司将有关该投资软件项目而损失重大的情况向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和深圳证券交易所报送临时报告,并予以公告。甲公司的股票价格随即下跌。2014年11月20日,持有甲公司2%股份的发起人股东郑某以书面形式请求公司监事会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赵某等董事就投资软件项目的损失对公司负赔偿责任。但公司监事会拒绝提起诉讼,郑某遂以自己名义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赵某等董事负赔偿责任。此后,郑某考虑退出甲公司,拟于2014年12月20日将其所持有的甲公司全部股份转让给他人。根据上述内容,分别回答下列问题: 董事李某建议其朋友王某抛售甲公司股票是否符合法律规定?说明理由。
甲股份有限公司于2014年1月21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该公司的下列行为中,符合公司法律制度规定的是()。
位于某市的天远房地产开发公司(以下简称天远公司)成立于2001年,主要从事商品房、写字楼的开发和销售。天远公司2014年发生部分如下业务:(1)2003年天远公司自建办公楼并于2004年5月交付自用。2014年1月1日将该办公楼作价600万元(办公楼的市场价值为600万元)与甲企业共同投资成立乙房地产开发企业,将办公楼过户到乙房地产开发企业,双方约定,共同承担经营风险。(2)2013年1月天远公司购买一块土地用于开发一栋商品房,商品房于2014年7月竣工完成。2014年8月将开发的商品房转为自用。要求:请就上述业务分析天远公司相关的税务影响,并简要说明理由。
甲公司2014年1月1日从集团外部取得乙公司70%股份,能够对乙公司实施控制。2014年1月1日,乙公司除一项无形资产外,其他资产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相等,该无形资产账面价值为300万元,公允价值为800万元,按10年采用直线法摊销,无残值。2014年6月30日乙公司向甲公司销售一件商品,该商品售价为100万元,成本为80万元,甲公司购入后将其作为管理用固定资产使用,按5年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无残值。2015年甲公司实现净利润1000万元,乙公司实现净利润为400万元。假定不考虑所得税等因素的影响。甲公司2015年合并利润表中应确认的少数股东损益为()万元。
甲公司通过在证券交易所的交易,于2014年1月3日持有乙上市公司公开发行股票的5%。回答下列问题。甲公司继续在证券交易所买卖乙公司的股票,于2014年2月10日持有乙公司公开发行股票的10%,甲公司于2008年2月13日向证券交易所报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甲公司于2014年1月1日向B银行借款1000000元,为期3年,一次还本付息,合同利率为3%,实际利率为4%,为取得借款发生手续费27747元,2014年末"长期借款"科目余额为()元。
广告位招租WX:84302438

免费的网站请分享给朋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