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1日,乙公司销售一批材料给甲公司,价税合计58.5万元,甲公司应于2011年10月31日前偿付货款。由于甲公司发生财务困难,无法按期偿还债务,双方协议于2012年1月1日进行债务重组:乙公司同意免除甲公司债务18.5万元,剩余债务延长至2013年12月31日,每年按余款的5%收取利息(同时协议中列明:若甲公司2012年获利超过30万元,则2013年将加收2%的利息),利息和本金于2013年12月31日一同偿还。假定乙公司为该项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3.5万元,整个债务重组交易没有发生相关税费。甲公司预计2012年获利很可能超过30万元。不考虑其他因素,则在债务重组日,甲公司应确认的债务重组收益为( )万元。
甲公司与工商银行有关债务重组业务如下。
(1)甲公司从工商银行借入的长期借款已经到期,由于甲公司发生财务困难,2011年12月31日,甲公司与工商银行签订债务重组协议。协议约定,如果甲公司于2012年6月30日前偿还全部长期借款本金8000万元,工商银行将豁免甲公司2011年度累计未付的应付利息400万元以及累计逾期罚息140万元,且在2012年不再计算利息和逾期罚息。根据内部资金筹措及还款计划,甲公司预计在2012年5月还清上述长期借款。
(2)2012年5月31日甲公司偿还全部长期借款本金8000万元。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不考虑其他因素,回答下列问题。
2011年2月1日,甲建筑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与乙房地产开发商(以下简称“乙公司”)签订了一份住宅建造合同,合同总价款为l2000万元,建造期限为2年,乙公司于开工时预付20%合同价款。甲公司与2011年3月1日开工建设,估计工程总成本为l0000万元。至2011年12月31日,甲公司实际发生成本5000万元。由于建筑材料价格上涨,甲公司预计完成合同尚需发生成本7500万元。为此,甲公司于2011年12月31日要求增加合同价款600万元,但未能与乙公司达成一致意见。
2012年6月,乙公司决定将原规划的普通住宅升级为高档住宅,经与甲公司协商一致,增加合同价款2000万元。2012年度,甲公司实际发生成本7150万元,年底预计完成合同尚需发生成本1350万元。
2013年2月底,工程按时完工,甲公司累计实际发生工程成本13550万元。假定:
(1)该建造合同的结果能够可靠估计,甲公司采用累计实际发生合同成本占合同预计总成本的比例定完工进度。
(2)甲公司2011年度的财务报表于2012年1月10日对外提供,此时仍未就增加合同价款事宜与乙公司达成一致意见。
要求:
甲公司2015年5月销售给乙公司一批产品,货款为100万元(含税)。乙公司于6月份收到所购物资并入库。按合同规定,乙公司应于收到物资后两个月内付款。到2015年12月31日仍未付款。甲公司于12月31日编制2015年财务报表时,已为该项应收账款提取坏账准备5万元。该资产负债表上“应收账款”项目的金额为200万元,其中95万元为该项应收账款。甲公司于2016年1月30日(汇算清缴前)收到法院通知,乙公司已宣告破产,无力还所欠部分货款。甲公司预计可收回应收账款的60%。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
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一项销售合同,订明甲公司应在2015年8月销售给乙公司一批物资。由于甲公司未能按照合同发货,致使乙公司发生重大经济损失。2015年12月,乙公司将甲公司告上法庭,要求甲公司赔偿450万元。2015年12月31日法院尚未判决,甲公司确认预计负债300万元。2016年2月10日,经法院判决甲公司应赔偿乙公司400万元。甲.乙双方均服从判决。判决当日,甲公司向乙公司支付赔偿款400万元。甲.乙两公司2015年所得税汇算清缴均在2016年3月20日完成。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
B公司2011年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为2012年4月30日,公司在2012年1月1日至4月30日发生下列事项。
(1)B公司2011年10月份与乙公司签订一项购销合同,由于B公司未按合同发货,致使乙公司发生重大经济损失。被乙公司起诉,至2011年12月31日法院尚未判决。B公司2011年12月31日在资产负债表中的“预计负债”项目反映了100万元的赔偿款。2012年3月5日法院判决,B公司需偿付乙公司经济损失120万元。A公司表示不再上诉,并立即支付了赔偿款。
(2)B公司2012年3月10日发现2011年6月一项已经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管理用固定资产未结转,在建工程成本为120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无净残值,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
(3)2012年4月20日,因产品质量原因,甲公司要求对2011年12月26日购入的商品在价格上予以折让5%,全部价款为1000万元,成本为800万元。B公司同意折让5%,并办理了相关手续。
(4)2012年4月25日,B公司收到法院通知,丁公司起诉其侵犯丁公司商标权,要求赔偿经济损失5000万元,B公司预计败诉的可能性为60%,如果败诉很可能赔偿3000万元。至2012年4月30日法院尚未判决。
B公司2011年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为2012年4月30日,公司在2012年1月1日至4月30日发生下列事项。
(1)B公司2011年10月份与乙公司签订一项购销合同,由于B公司未按合同发货,致使乙公司发生重大经济损失。被乙公司起诉,至2011年12月31日法院尚未判决。B公司2011年12月31日在资产负债表中的“预计负债”项目反映了100万元的赔偿款。2012年3月5日法院判决,B公司需偿付乙公司经济损失120万元。A公司表示不再上诉,并立即支付了赔偿款。
(2)B公司2012年3月10日发现2011年6月一项已经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管理用固定资产未结转,在建工程成本为120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无净残值,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
(3)2012年4月20日,因产品质量原因,甲公司要求对2011年12月26日购入的商品在价格上予以折让5%,全部价款为1000万元,成本为800万元。B公司同意折让5%,并办理了相关手续。
(4)2012年4月25日,B公司收到法院通知,丁公司起诉其侵犯丁公司商标权,要求赔偿经济损失5000万元,B公司预计败诉的可能性为60%,如果败诉很可能赔偿3000万元。至2012年4月30日法院尚未判决。
甲公司于2011年1月2日以银行存款自证券市场购入乙公司发行的股票120万股,每股5.9元,另支付相关交易费用2万元
,甲公司将购人的该公司股票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核算。2011年4月15日收到乙公司2011年4月5日宣告发放的现金股利
20万元,6月30日该股票收盘价格为每股5元,2011年7月5日以每股5.50元的价格将该股票全部出售。
要求:
B公司2011年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为2012年4月30日,公司在2012年1月1日至4月30日发生下列事项。
(1)B公司2011年10月份与乙公司签订一项购销合同,由于B公司未按合同发货,致使乙公司发生重大经济损失。被乙公司起诉,至2011年12月31日法院尚未判决。B公司2011年12月31日在资产负债表中的“预计负债”项目反映了100万元的赔偿款。2012年3月5日法院判决,B公司需偿付乙公司经济损失120万元。A公司表示不再上诉,并立即支付了赔偿款。
(2)B公司2012年3月10日发现2011年6月一项已经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管理用固定资产未结转,在建工程成本为120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无净残值,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
(3)2012年4月20日,因产品质量原因,甲公司要求对2011年12月26日购入的商品在价格上予以折让5%,全部价款为1000万元,成本为800万元。B公司同意折让5%,并办理了相关手续。
(4)2012年4月25日,B公司收到法院通知,丁公司起诉其侵犯丁公司商标权,要求赔偿经济损失5000万元,B公司预计败诉的可能性为60%,如果败诉很可能赔偿3000万元。至2012年4月30日法院尚未判决。
要求:
甲公司为上市公司,2010—2012年发生如下交易:
(1)2010年5月2日,甲公司取得乙公司30%的股权,实际支付价款5400万元。当日,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l8000万元。其中股本为l0900万元,资本公积为3800万元,盈余公积为280万元,未分配利润为3020万元。之前,甲公司与乙公司无任何关联方关系。
①取得投资时,乙公司除一批A商品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不等外,其他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均相同。该批A商品的账面成本为600万元,公允价值为800万元,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甲公司与乙公司的会计年度及采用的会计政策相同。
②2010年7月1日,乙公司宣告发放股票股利300万元,并于8月10日实际发放。
③2010年9月,乙公司将其成本为400万元的B商品以700万元的价格出售给甲公司,甲公司将司将取得的8商品作为存货管理。
④乙公司2010年5月至l2月31日实现净利润2200万元,提取盈余公积220万元。截至2010年12月31日,A、B商品均已全部对外出售。
2010年年末乙公司因持有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上升计入资本公积的金额为200万元(已扣除所得税影响)。
(2)2011年1月1日,甲公司经与丁公司协商,双方同意甲公司以其持有的一项厂房和投资性房地产作为对价,取得丁公司持有的乙公司50%的股权。取得上述股权后,甲公司共持有乙公司80%的股权,能对乙公司实施控制。甲、丁公司之间不存在关联方关系。甲公司换出厂房的账面原价为2900万元,已计提折旧l000万元,公允价值为3000万元。换出的投资性房地产采用成本模式计量,成本为7000万元,已计提折旧3500万元,公允价值为11000万元。
当日,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25000万元。(3)2011年甲公司其他业务的相关资料如下:
①1月1日,甲公司采用经营租赁方式租人戊公司的一条生产线,用于A产品的生产,双方约定租期3年,每年年末支付租金25万元。2011年12月15日,市政规划要求公司迁址,甲公司不得不停止生产A产品,而原经营租赁合同为不可撤销合同,尚有租期2年,甲公司在租期届满前无法转租该生产线。假定停产当日,甲公司无库存A产品。甲公司和戊公司之间无其他关系。
②9月1日,甲公司销售产品一批给乙公司,价税合计为125万元,取得乙公司不带息商业承兑汇票一张,票据期限为6个月。甲公司2011年11月1日将该票据向银行申请贴现,且银行附有追索权。甲公司实际收到105万元,款项已存入银行。
(4)2012年5月15日,甲公司因购买材料而欠丙公司购货款及税款合计为6800万元,由于甲公司无法偿付该应付账款,经双方协商同意,甲公司以其持有乙公司32%的股权偿还债务,由此甲公司对乙公司不再具有控制。重组日,该股权投资的公允价值是6600万元。假定不考虑相关税费。除此之外,甲公司与丙公司之间无其他关系。
要求:
免费的网站请分享给朋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