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兴趣题目
虽然以山歌体裁为主,但又兼具号子和小调体裁特征的是()。
关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诗歌与散文”模块的评价理念,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 )。
文学的原初含义就是指今天意义的诗歌、抒情散文等。
朱自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散文大家,其散文名篇《背影》、《春》、《荷塘月色》一直是中学语文教材的传统课文。
现代文学通常分为诗歌、散文、()等四种体裁。
从文学样式上说,先秦文学主要是诗歌与散文两种。
文学写作的双重属性是指文学写作兼具个人创造与机构制作特点。
兼具诗歌与散文特点的文学体裁是()
作为文学体裁的赋有哪些特点?
故事这种文学体裁的特点是()
1942年前解放区文学创作在体裁形式上的特点是小说主要是()、()、()、()、()。
阅读下列材料,找出符合材料观点的选项 。 散文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学体裁,其特点是什么,一直是文艺理论界、写作学界研究的重点。一种比较通行的观点认为“形散神不散”是散文的重要特点,如杨为珍主编的 《 写作 》 、涂怀章的 《 散文创作技巧论 》 等都持这种看法。那么“形散神不散”真是散文的重要特点吗 ? 认为“形散神不散”是散文特点的一个重要依据就是散文名“散”,应该写得散,而高一点的要求就是要做到外散内不散,即“形散神不散”。我们看一看散文的“散”字是不是应该作这样的理解 ? 在中国古代,散文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古人根据“非韵即散”、“非骄即散”的原则,把除诗、词、曲、赋以外,由散行单句组成的文章都称之为散文,“散”是指散行单句,而不是“形散神不散”的“散”。应该说,这时的散文还不是指一种独立的文体。 五四以后,文学界引进了西方文体划分方法,散文作为一种文体开始独立。许多作家开始写作散文,研究散文,一时形成了非常繁荣的局面。一些著名的散文大家对散文是什么开始发表自己的看法。如鲁迅在 《 怎么写 》 一文中说 :“ 散文的体裁,其实是大可以随便的,有破绽也不妨。”朱自清在 《 论现代中国的小品散文 》 中,把散文与小说、诗歌、戏剧进行比较后说 :“ 当时觉得怎么写,便怎么写了。”而冰心在回忆自己的创作时则讲得更清楚,她说 :“ 总之,我这几十年来,写的散文比小说和诗歌都多,主要是因为我认为散文是一种最方便最自由的文学形式,‘灵感’或‘任务’来时,都可以拿起笔来就写。写得好不好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 冰心散文选 》 自序 ) 把散文看作是“方便、自由的文学形式”不止鲁迅、朱自清、冰心,其他如郁达夫、叶圣陶、梁遇春、周作人、林语堂也都讲过“没有特定的限制”、“随随便便地谈人生”一类的话。他们的文艺观不尽相同,散文创作的成就也不一样,但是,他们对散文这种文体形式特点的认识却大体相似或相近,都是从自由灵活、随便、不受限制这方面来阐述的,这与我们现在有些研究者所说的“散”是不同的。 后来,李广田在自由、随便的基础上用一个“散”字来概括散文的特点。他在 《 谈散文 》 中把散文与诗歌、小说比较后说 :“ 至于散文,我以为它很象一条河流,它顺了壑谷,避了丘陵,凡可以流到处它都流到,而流来流去却还是归入大海,就象一个人随意散步一样,散步完了,于是回到家里去。这就是散文和诗与小说在体制上的不同之点,也就足以见出散文之为‘散’的特色来了。”在这里,李广田对散文的“散”字做了自己的新阐述,使“散”的指向从散行单句变成了“自由随便”。这种概括,虽然不是原来“散”的本意,但应该说还比较符合写作的实际。后来,在六十年代初期文学界对散文展开大讨论时,萧云儒在 《 形散神不散 》 一文中对“散”字做了进一步的发挥,提出了“形散神不散”的观点。 (《 写作文鉴 》 上刘锡庆等编 ) 这个观点以后被许多研究者接受,同时,研究者们又加上许多自己的理解,使“形散神不散”的内涵变得复杂了,但有一点是相同的,这就是跟散行单句的“散”的本意相差更远了。因此,以为散文名“散”,就应该写得散,“形散神不散”就是它的特点,显然缺乏立论的根据。 ( 摘自孙月琴 《 “ 形散神不散 ” 并非散文的特征 》 ,载 《 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 1999 年第 4 期 ) 根据上述文字,选出符合材料观点的选项( )。 _形散神不散_并非散文的特点_孙月琴.pdf (4.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