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题库 / [单选题]歌曲《大海啊,故乡》的节拍是:()。的答案

歌曲《大海啊,故乡》的节拍是:()。

单选题
2022-08-10 16:34
A、二四拍
B、四四拍
C、三四拍
D、六八拍
查看答案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感兴趣题目
【课题名称】《玛依拉》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哈萨克族音乐的节奏特点,感受哈萨克族民歌热情、高亢的风格。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欣赏、演唱、合作等方式,学会演唱歌曲。 (3)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了解哈萨克音乐的特点,了解音乐对于哈萨克民族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与难点】用明亮、欢快的声音准确地演唱歌曲。把握活泼轻快,富有弹性的节奏,掌握好音高音准,节奏与节拍。 【教学用具】钢琴、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播放歌曲《爱我中华》,请学生思考歌曲的内容。 教师总结: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亲如一家。他们的风俗习惯、生活习惯各不相同,歌舞风格也不同,我们曾经学过哪些民族的歌曲,歌名叫什么?你能唱几句吗? 二、新课教授 (1)播放视频《玛依拉》。 (2)出示哈萨克民族的图片。 (3)出示歌谱,学唱歌曲《玛依拉》。首先,教师弹奏钢琴演唱一遍;其次,学生演唱曲谱;最后一遍填入歌词演唱。在这个过程中,要求学生用明亮、欢快的声音,准确的音高、节奏,自信地演唱。把握活泼轻快并富有弹性的音乐风格。 4.邀请两位学生分别演唱歌曲的前两段,第三段合唱。 三、巩固与提高 (1)欣赏由《玛依拉》改编创作的歌曲《玛依拉变奏曲》。 《玛依拉变奏曲》由《玛依拉》改编创作而成,在《玛依拉》的基础上加了花腔,使歌曲变得更加丰富。 (2)欣赏哈萨克族其他民歌《可爱的一朵玫瑰花》,了解哈萨克族丰富的音乐,体会音乐对哈萨克族的重要意义。 四、课后小结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各族人民亲如一家人。在五十六个民族里,无论是哪个民族,都离不开音乐和舞蹈。今天我们学习了哈萨克族的民歌,感受到哈萨克族人民对音乐的喜爱,以及音乐在他们生活中的重要地位。那么下节课我们再去了解其他民族的歌舞。
课例点评题:对下面八年级音乐课《大海啊,故乡》这一课例教学过程进行分析,并点评。【课题名称】《大海啊,故乡》一、教学目标1.感受大海的音乐形象,丰富音乐表现,体验人们热爱大海、热爱故乡、热爱生活的情感。2.能用优美、连贯、深情的声音演唱《大海啊,故乡》这首歌曲,体会并表现出歌曲所蕴含的情感。3.通过独唱、齐唱、合唱、朗诵、舞蹈的形式表现歌曲,加深对歌曲的理解。二、教学重点用连贯的、优美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这首歌曲。三、教学难点附点节奏。四、教学过程(一)导入师:诗人说,大海是一首诗;画家说,大海是一幅画;音乐家说,大海是世界上最美的交响乐。你听这是什么声音?(播放海浪声音)生:是海浪的声音。师:我们来一起看看这如诗如画的大海。(出示有关大海的图片)师问:大海美吗?请同学们用一些形容词或成语来形容大海。生答:排山倒海、一望无际、汹涌澎湃、宽广无垠、温柔恬静、平静等。师:同学们刚才都回答得很好,今天就学习一首有关大海的歌--《大海啊,故乡》。(出示歌曲,提示书上的页面)(二)激情教学1.聆听歌曲,感受歌曲。师:歌曲中所展现的大海带给你怎样的印象?歌曲抒发了怎样的情感?生:歌中的大海总体给人以微起波澜的印象,显得较为平和。师补充:这是由三拍子的节奏特点以及优美起伏的旋律、舒展的节奏决定的。2.请学生随着音乐哼唱并打拍子,体验三拍子的节奏特点。3.介绍作品背景:《大海啊,故乡》是王立平词曲,作于1983年。此曲是电影《大海在呼唤》的主题歌,作品以“小时候妈妈对我讲”开始,通过对故乡、对大海如叙家常的深情描述,表达了主人翁对大海故乡和母亲深挚的热爱之情。4.学唱歌曲。(1)请学生跟音乐,用音哼唱歌曲旋律。(2)解决附点音符的唱法:大家听老师用两种不同的唱法来唱第一句,对照歌谱,哪种唱法是正确的?(3)教师强调长音的唱法,歌曲中哪里还有长音?找一找。(4)以不同的形式演唱歌曲,使学生更加熟悉歌曲(齐唱,领唱)。5.深入体验歌曲。教师指导学生一边唱一边划旋律线。师问:划出的旋律线像什么?生答:像大海的波浪。师问:这首歌曲节奏有何特点?运用到的典型节奏是什么?(运用得最多的是节奏型)生答:歌曲节奏平和,较为舒展,这一节奏运用得较明显,重复多次。师问:这首歌的旋律线的起伏和节奏特点与歌曲情感表达有联系吗?生答:节奏和旋律线的运用都真切地展现出大海波涛起伏的样子,两者结合在一起给人的感觉就像大海潮起潮落的声音,像大海的声音。师问:“大海啊,故乡”重复了多次,在情感的发展上每次的重复有何不同?是否多余?(讨论回答)师补答:“大海啊,故乡”重复了多次,不但没有感到哆嗦,恰恰相反,每一次重复感情就更进一步,亲切倾诉一抒发情怀一情感升华一怀恋之情,这样的情感线,也仿佛是大海的波澜。从旋律的起伏到情感的发展,歌词的完美使我们更真切感受到大海的宽广汹涌,从而更好地表现出对祖国、对故乡的深情。师问:这首歌该用怎样的情绪来演唱?(讨论回答)师补充回答:用轻柔连贯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要注意节拍的重音,随着音乐情绪的发展,表达出高潮乐句情绪的变化)齐唱歌曲(播放视频)。(三)表现与创作1.老师带领学生进行简单的合唱排练。前奏部分用“啊”唱。第一段第一部分:女生齐唱,男生用“呜”伴唱;第二部分:女生齐唱,男生用“啊”伴唱。第二段第一部分:领唱,其他同学用“呜”伴唱;第二部分:齐唱。第二部分反复的地方注意要轮唱,结尾要放慢。2.配乐诗朗诵,并辅以绘画。(叫一个学生在黑板上根据音乐画出自己想象的画面)3.舞蹈表现。(请一个或几个学生用舞蹈的方式来表现歌曲)(四)结束部分最后师生用自己的舞蹈和动作,根据音乐和歌词,自由、放松、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课题名称】《月之故乡》 一、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歌曲《月之故乡》,体会并表现歌曲所表达的深切的思乡之情。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听、辨、感等活动,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感受音乐,体验音乐所表达的情感与内涵。 (三)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演唱《月之故乡》,知道这是~首多段体的歌曲,能够在甄别相似乐句的异同点中准确演唱并记忆歌曲。 二、教学重点能够在甄别相似乐句的异同点中准确演唱并记忆歌曲。 三、教学难点旋律中5、6小节与13、14小节的区别。 四、教学工具音乐教室、多媒体、音乐教学课件、钢琴。 五、教学过程 (一)常规发声,声音铺垫 (1)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 (二)导入新课,激发情感导语:在这美丽的金秋十月,很高兴和同学们一起来完成这节音乐课的学习。提到“秋”,我们刚刚过完了一个和“秋”有关的节日,还记得是哪个节日吗?(中秋节)中秋节又叫团圆节,你们在这个节日里都与你的家人团聚了吗?有一位老人,59年没有在家乡过中秋节了,他思念自己的家乡,就写了一首诗叫《月之故乡》,有作曲家把这首诗谱上了曲,就变成了一首歌。现在,老师就为同学们来演唱这首歌曲,让我们来听一听这位诗人是如何思念他的家乡的。 教师演唱--《月之故乡》。 板书课题《月之故乡》。 (三)学习歌曲,挖掘情感 (1)出示歌曲《月之故乡》曲谱,请学生观察歌曲的结构。 (2)学唱第一乐段曲谱。 (3)出示第二段曲谱,与第一段作比较。 ①比较节奏。 ②比较旋律。 ③视唱前两段乐谱。 (4)出示第三段曲谱,与第一段作比较。 ①比较旋律。 ②比较节奏。 ③视唱前三段乐谱。 (5)出示第四段乐谱,与第一段作比较。 ①比较旋律:有所不同。 ②视唱第四段乐谱。 ③视唱整首乐谱。 ④提示注意每一乐段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6)出示歌词,再次听范唱。 (7)在教师的钢琴伴奏下演唱歌词。 (四)理解歌曲,抒发情感 (1)介绍词作者彭邦正彭邦正(1919-2003年),20世纪闻名海峡两岸与大洋彼岸的诗人,也是一位心系故土的爱国游子。他以《诗玫瑰的花圈》代唱战歌、以《花叫》代唱建设、以《月之故乡》代唱祖国统一、以《梦?致花神之诗》代唱爱心……归乡的夙愿一直魂牵梦萦于其晚年。但由于健康状况,直到辞世,这位阔别故乡59年的海外华文诗坛巨匠,才终于实现了他毕生最大的夙愿--魂归故里,落叶归根。 (2)再次演唱歌曲《月之故乡》。 (五)总结提高,升华情感 (1)播放《乡愁》视频。 (2)再次演唱歌曲《月之故乡》。
课例点评题:通过对下面九年级音乐课《月之故乡》这一课例教学过程进行分析,并点评。【课题名称】《月之故乡》一、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歌曲《月之故乡》,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深切的思乡之情。(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听、辨、感等活动,丰富情感体验,更好地理解音乐,感受音乐,体验音乐所表达的情感与内涵。(三)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演唱《月之故乡》,知道这是一首多段体的歌曲,能够在甄别相似乐句中的异同点中准确演唱并记忆歌曲。二、教学重点能够在甄别相似乐句的异同点中准确演唱并记忆歌曲。三、教学难点旋律中5、6节与13、14小节的区别。四、教学工具音乐教室、多媒体、音乐教学课件、钢琴。五、教学过程:(一)常规发声,声音铺垫1.师生问好。2.发声练习。(二)导入新课,激发情感导语:在这美丽的金秋十月,很高兴和同学们一起来完成这节音乐课的学习。提到“秋”,我们刚刚过完了一个和“秋”有关的节日,还记得是哪个节日吗?(中秋节)中秋节又叫团圆节,你们在这个节日里都与你的家人团聚了吗?有一位老人,59年没有在家乡过中秋节了,他思念自己的家乡,就写了一首诗叫《月之故乡》,有作曲家把这首诗谱上了曲,就变成了一首歌,现在,老师就为同学们来演唱这首歌曲,让我们来听一听这位诗人是如何思念他的家乡的。教师演唱--《月之故乡》。(三)学习歌曲,挖掘情感1.出示歌曲《月之故乡》曲谱,请学生观察歌曲的结构。2.学唱第一乐段曲谱。3.出示第二段曲谱,与第一段作比较:(1)比较节奏;(2)比较旋律;(3)视唱前两段乐谱。4.出示第三段曲谱,与第一段作比较:(1)比较旋律;(2)比较节奏;(3)视唱前三段乐谱。5.出示第四段乐谱,与第一段做比较:(1)比较旋律:有所不同;(2)视唱第四段乐谱;(3)视唱整首乐谱;(4)提示注意每一乐段的相同与不同之处。6.出示歌词,再次听范唱。7.跟教师钢琴演唱歌词。(四)理解歌曲,抒发情感1.介绍词作者彭邦正彭邦正(1919-2003年),20世纪闻名海峡两岸与大洋彼岸的诗人,也是一位心系故土的爱国游子。他以《诗玫瑰的花圈》代唱战歌、以《花叫》代唱建设、以《月之故乡》代唱祖国统一、以《梦·致花神之诗》代唱爱心……归乡的夙愿一直魂牵梦萦于其晚年。但由于健康状况,直到辞世,这位阔别故乡59年的海外华人诗坛巨匠,才终于实现了他毕生最大的夙愿--魂归故里,落叶归根。2.再次演唱歌曲《月之故乡》。(五)总结提高,升华情感1.播放《乡愁》视频。2.再次演唱歌曲《月之故乡》。
在音乐课《大海啊,故乡》的课堂上,教师在大屏幕上呈现五线谱,并在相应的音符下加入了捻指、拍腿、拍手、跺脚等动作,让学生通过这种声势练习掌握曲中各种多变的节奏型,培养了学生的节奏感,也提升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这里教师采用的音乐教学法是(  )。
歌曲《当兵的人》的音乐体裁是()
民间舞蹈是音乐与表演相结合的艺术,它有民间歌舞和()两种形式。
课例点评题:分析下面初中八年级音乐课《民族花苑》教学课例,并对其教学设计、教学环节进行点评。 【课题名称】《民族花苑》 【教学内容】欣赏《瑶族舞曲》《追鱼》《阿玛勒俄》,学唱歌曲《青春舞曲》。 【教学目标】1.通过对部分少数民族歌(乐)曲欣赏、演奏、演唱等活动,感受少数民族音乐的风格与特点,初步了解我国丰富的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从而更加热爱多民族构成的伟大祖国。 2.通过欣赏、演唱等音乐实践,感受速度、力度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感受各民族的音乐风格及速度、力度的作用。 【教学难点】少数民族音乐风格的再现。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电子琴、磁带、口风琴、口琴、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 1.引入:进入民族大观园。 2.观看民族服饰。 3.出示课题《民族花苑》。 二、欣赏与感悟 (一)(来到瑶山--)欣赏《瑶族舞曲》 1.完整欣赏并提问:此曲描写什么情景?可分几部分? 2.分析三段旋律的速度、力度(仅以慢、快、强、弱表示)及表现情景,介绍瑶族长鼓。 (二)(来到云南西双版纳,傣族吊脚楼--)欣赏《追渔》 1.出示图片(傣族生活场景、葫芦丝),完整欣赏并思考:根据速度、力度的变化,此曲可分几段? 2.师生再现(演奏)第一部分主题(简化谱)(钢琴、口风琴、口琴、打击乐器)。 (三)(来到青藏高原--)欣赏《阿玛勒俄》 1.出示图片(布达拉宫)提问:我们到了哪个民族地区?你对藏族人民的生活风俗有什么了解?你能为大家演唱一首藏族歌曲或跳一段藏族舞蹈吗? 2.完整欣赏,简介“囊玛”及《阿玛勒俄》。“囊玛”的音乐由“引子、歌曲、舞曲”三部分组成。引子由乐队演奏,曲调较为固定,歌曲部分音乐柔美抒情,以歌为主,舞蹈动作很少,歌曲完毕紧接舞曲,音乐急速跳跃,舞者随乐声起舞,气氛热烈、情绪高涨。《阿玛勒俄》是流行于西藏拉萨等地区藏族传统歌舞“囊玛”中的一首歌曲,《阿玛勒俄》是歌曲开始的主要衬词。歌曲艺术性强、歌词寓意深刻、旋律连绵抒情、演唱高亢嘹亮。 3.播放藏族舞蹈图像,学生模仿手部、脚部的几个典型动作。手部动作:甩袖。脚部动作:踢踏步、踏点步。 4.小组与个人展示,生生、师生评议,教师适时给予表扬鼓励。 5.师生合作,用所学动作表演舞蹈《北京的金山上》。 (四)(来到天山脚下--)学唱歌曲《青春舞曲》 1.欣赏歌曲录音,讲出是哪个民族的歌曲? 2.简介王洛宾。 3.学习歌曲(歌谱、填词)。 4.分析用什么速度、力度、情绪演唱? 5.跟伴奏有感情地演唱。 三、小结:今天我们游览了充满诗情画意的瑶山、清新葱绿的西双版纳、亘古神秘的青藏高原和葡萄满园、牛羊肥美的天山风光,了解了少数民族地区的风土人情,感受了那里的音乐文化,还用歌声、舞蹈表达了兄弟民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请同学们在课后继续对我国各民族的音乐进行欣赏、探索,并将你们搜集的音像资料带来,在下节课上与大家一起交流分享。
少数民族歌曲体现的民族特征是()
少数民族歌曲体现的民族特征是()。
【课题名称】《月之故乡》 一、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歌曲《月之故乡》,体会并表现歌曲所表达的深切的思乡之情。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听、辨、感等活动,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感受音乐,体验音乐所表达的情感与内涵。 (三)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演唱《月之故乡》,知道这是~首多段体的歌曲,能够在甄别相似乐句的异同点中准确演唱并记忆歌曲。 二、教学重点能够在甄别相似乐句的异同点中准确演唱并记忆歌曲。 三、教学难点旋律中5、6小节与13、14小节的区别。 四、教学工具音乐教室、多媒体、音乐教学课件、钢琴。 五、教学过程 (一)常规发声,声音铺垫 (1)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 (二)导入新课,激发情感导语:在这美丽的金秋十月,很高兴和同学们一起来完成这节音乐课的学习。提到“秋”,我们刚刚过完了一个和“秋”有关的节日,还记得是哪个节日吗?(中秋节)中秋节又叫团圆节,你们在这个节日里都与你的家人团聚了吗?有一位老人,59年没有在家乡过中秋节了,他思念自己的家乡,就写了一首诗叫《月之故乡》,有作曲家把这首诗谱上了曲,就变成了一首歌。现在,老师就为同学们来演唱这首歌曲,让我们来听一听这位诗人是如何思念他的家乡的。 教师演唱--《月之故乡》。 板书课题《月之故乡》。 (三)学习歌曲,挖掘情感 (1)出示歌曲《月之故乡》曲谱,请学生观察歌曲的结构。 (2)学唱第一乐段曲谱。 (3)出示第二段曲谱,与第一段作比较。 ①比较节奏。 ②比较旋律。 ③视唱前两段乐谱。 (4)出示第三段曲谱,与第一段作比较。 ①比较旋律。 ②比较节奏。 ③视唱前三段乐谱。 (5)出示第四段乐谱,与第一段作比较。 ①比较旋律:有所不同。 ②视唱第四段乐谱。 ③视唱整首乐谱。 ④提示注意每一乐段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6)出示歌词,再次听范唱。 (7)在教师的钢琴伴奏下演唱歌词。 (四)理解歌曲,抒发情感 (1)介绍词作者彭邦正彭邦正(1919-2003年),20世纪闻名海峡两岸与大洋彼岸的诗人,也是一位心系故土的爱国游子。他以《诗玫瑰的花圈》代唱战歌、以《花叫》代唱建设、以《月之故乡》代唱祖国统一、以《梦?致花神之诗》代唱爱心……归乡的夙愿一直魂牵梦萦于其晚年。但由于健康状况,直到辞世,这位阔别故乡59年的海外华文诗坛巨匠,才终于实现了他毕生最大的夙愿--魂归故里,落叶归根。 (2)再次演唱歌曲《月之故乡》。 (五)总结提高,升华情感 (1)播放《乡愁》视频。 (2)再次演唱歌曲《月之故乡》。
逻辑运算符(AND、NOT、OR)的运算顺序是AND→OR→NOT。
相关题目
boost的意思是:help or encourage to increase or improve
eloquent的意思是:fluent or persuasive in speaking or writing
音乐的基本要素是指音乐的节奏、节拍、调式、旋律等。
幼儿在音乐伴奏或歌曲伴唱下,按一定规则和音乐的要求进行的游戏是()。

【课题名称】《玛依拉》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哈萨克族音乐的节奏特点,感受哈萨克族民歌热情、高亢的风格。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欣赏、演唱、合作等方式,学会演唱歌曲。
(3)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了解哈萨克音乐的特点,了解音乐对于哈萨克民族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与难点】用明亮、欢快的声音准确地演唱歌曲。把握活泼轻快,富有弹性的节奏,掌握好音高音准,节奏与节拍。
【教学用具】钢琴、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播放歌曲《爱我中华》,请学生思考歌曲的内容。
教师总结: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亲如一家。他们的风俗习惯、生活习惯各不相同,歌舞风格也不同,我们曾经学过哪些民族的歌曲,歌名叫什么?你能唱几句吗?
二、新课教授
(1)播放视频《玛依拉》。
(2)出示哈萨克民族的图片。
(3)出示歌谱,学唱歌曲《玛依拉》。首先,教师弹奏钢琴演唱一遍;其次,学生演唱曲谱;最后一遍填入歌词演唱。在这个过程中,要求学生用明亮、欢快的声音,准确的音高、节奏,自信地演唱。把握活泼轻快并富有弹性的音乐风格。
4.邀请两位学生分别演唱歌曲的前两段,第三段合唱。
三、巩固与提高
(1)欣赏由《玛依拉》改编创作的歌曲《玛依拉变奏曲》。
《玛依拉变奏曲》由《玛依拉》改编创作而成,在《玛依拉》的基础上加了花腔,使歌曲变得更加丰富。
(2)欣赏哈萨克族其他民歌《可爱的一朵玫瑰花》,了解哈萨克族丰富的音乐,体会音乐对哈萨克族的重要意义。
四、课后小结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各族人民亲如一家人。在五十六个民族里,无论是哪个民族,都离不开音乐和舞蹈。今天我们学习了哈萨克族的民歌,感受到哈萨克族人民对音乐的喜爱,以及音乐在他们生活中的重要地位。那么下节课我们再去了解其他民族的歌舞。

【课题名称】《月之故乡》
一、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歌曲《月之故乡》,体会并表现歌曲所表达的深切的思乡之情。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听、辨、感等活动,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感受音乐,体验音乐所表达的情感与内涵。
(三)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演唱《月之故乡》,知道这是~首多段体的歌曲,能够在甄别相似乐句的异同点中准确演唱并记忆歌曲。
二、教学重点能够在甄别相似乐句的异同点中准确演唱并记忆歌曲。
三、教学难点旋律中5、6小节与13、14小节的区别。
四、教学工具音乐教室、多媒体、音乐教学课件、钢琴。
五、教学过程
(一)常规发声,声音铺垫
(1)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
(二)导入新课,激发情感导语:在这美丽的金秋十月,很高兴和同学们一起来完成这节音乐课的学习。提到“秋”,我们刚刚过完了一个和“秋”有关的节日,还记得是哪个节日吗?(中秋节)中秋节又叫团圆节,你们在这个节日里都与你的家人团聚了吗?有一位老人,59年没有在家乡过中秋节了,他思念自己的家乡,就写了一首诗叫《月之故乡》,有作曲家把这首诗谱上了曲,就变成了一首歌。现在,老师就为同学们来演唱这首歌曲,让我们来听一听这位诗人是如何思念他的家乡的。
教师演唱--《月之故乡》。
板书课题《月之故乡》。
(三)学习歌曲,挖掘情感
(1)出示歌曲《月之故乡》曲谱,请学生观察歌曲的结构。
(2)学唱第一乐段曲谱。
(3)出示第二段曲谱,与第一段作比较。
①比较节奏。
②比较旋律。
③视唱前两段乐谱。
(4)出示第三段曲谱,与第一段作比较。
①比较旋律。
②比较节奏。
③视唱前三段乐谱。
(5)出示第四段乐谱,与第一段作比较。
①比较旋律:有所不同。
②视唱第四段乐谱。
③视唱整首乐谱。
④提示注意每一乐段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6)出示歌词,再次听范唱。
(7)在教师的钢琴伴奏下演唱歌词。
(四)理解歌曲,抒发情感
(1)介绍词作者彭邦正彭邦正(1919-2003年),20世纪闻名海峡两岸与大洋彼岸的诗人,也是一位心系故土的爱国游子。他以《诗玫瑰的花圈》代唱战歌、以《花叫》代唱建设、以《月之故乡》代唱祖国统一、以《梦?致花神之诗》代唱爱心……归乡的夙愿一直魂牵梦萦于其晚年。但由于健康状况,直到辞世,这位阔别故乡59年的海外华文诗坛巨匠,才终于实现了他毕生最大的夙愿--魂归故里,落叶归根。
(2)再次演唱歌曲《月之故乡》。
(五)总结提高,升华情感
(1)播放《乡愁》视频。
(2)再次演唱歌曲《月之故乡》。

正确的“中国民族民间舞”应包括中国各少数民族的古典与民间舞以及汉族的民间舞。

《大海啊,故乡》是三拍子歌曲,其指挥图式是()

音乐是艺术的一种,作为音乐艺术,它与其他艺术的表现手段和表现方式不同,有着自己独特的特征。
《大海啊,故乡》的曲作者是谁?
()是在音乐伴随下的韵律活动,动作一般应该合乎音乐的节拍、节奏和艺术的美感。
歌剧是我国富有民族特点的歌剧,它是歌唱、对白、舞蹈、音乐以及武术、杂技、美术等相互结合,构成的独特艺术形式。
汉族的民间音乐可分为(),民间歌舞音乐,(),戏曲音乐,()等五大类。
我国民间音乐主要分为五大类别()、民间舞蹈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和民间器乐。
逻辑运算符(AND、NOT、OR)的运算顺序是AND→OR→NOT。
歌曲《大海啊,故乡》的节拍是:()。
《大海啊·故乡》的词曲者()
《大海啊,故乡》的词、曲作者是()。
《大海啊,故乡》的词曲作者是:()
课例点评题:对下面八年级音乐课《大海啊,故乡》这一课例教学过程进行分析,并点评。【课题名称】《大海啊,故乡》一、教学目标1.感受大海的音乐形象,丰富音乐表现,体验人们热爱大海、热爱故乡、热爱生活的情感。2.能用优美、连贯、深情的声音演唱《大海啊,故乡》这首歌曲,体会并表现出歌曲所蕴含的情感。3.通过独唱、齐唱、合唱、朗诵、舞蹈的形式表现歌曲,加深对歌曲的理解。二、教学重点用连贯的、优美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这首歌曲。三、教学难点附点节奏。四、教学过程(一)导入师:诗人说,大海是一首诗;画家说,大海是一幅画;音乐家说,大海是世界上最美的交响乐。你听这是什么声音?(播放海浪声音)生:是海浪的声音。师:我们来一起看看这如诗如画的大海。(出示有关大海的图片)师问:大海美吗?请同学们用一些形容词或成语来形容大海。生答:排山倒海、一望无际、汹涌澎湃、宽广无垠、温柔恬静、平静等。师:同学们刚才都回答得很好,今天就学习一首有关大海的歌--《大海啊,故乡》。(出示歌曲,提示书上的页面)(二)激情教学1.聆听歌曲,感受歌曲。师:歌曲中所展现的大海带给你怎样的印象?歌曲抒发了怎样的情感?生:歌中的大海总体给人以微起波澜的印象,显得较为平和。师补充:这是由三拍子的节奏特点以及优美起伏的旋律、舒展的节奏决定的。2.请学生随着音乐哼唱并打拍子,体验三拍子的节奏特点。3.介绍作品背景:《大海啊,故乡》是王立平词曲,作于1983年。此曲是电影《大海在呼唤》的主题歌,作品以“小时候妈妈对我讲”开始,通过对故乡、对大海如叙家常的深情描述,表达了主人翁对大海故乡和母亲深挚的热爱之情。4.学唱歌曲。(1)请学生跟音乐,用音哼唱歌曲旋律。(2)解决附点音符的唱法:大家听老师用两种不同的唱法来唱第一句,对照歌谱,哪种唱法是正确的?(3)教师强调长音的唱法,歌曲中哪里还有长音?找一找。(4)以不同的形式演唱歌曲,使学生更加熟悉歌曲(齐唱,领唱)。5.深入体验歌曲。教师指导学生一边唱一边划旋律线。师问:划出的旋律线像什么?生答:像大海的波浪。师问:这首歌曲节奏有何特点?运用到的典型节奏是什么?(运用得最多的是节奏型)生答:歌曲节奏平和,较为舒展,这一节奏运用得较明显,重复多次。师问:这首歌的旋律线的起伏和节奏特点与歌曲情感表达有联系吗?生答:节奏和旋律线的运用都真切地展现出大海波涛起伏的样子,两者结合在一起给人的感觉就像大海潮起潮落的声音,像大海的声音。师问:“大海啊,故乡”重复了多次,在情感的发展上每次的重复有何不同?是否多余?(讨论回答)师补答:“大海啊,故乡”重复了多次,不但没有感到哆嗦,恰恰相反,每一次重复感情就更进一步,亲切倾诉一抒发情怀一情感升华一怀恋之情,这样的情感线,也仿佛是大海的波澜。从旋律的起伏到情感的发展,歌词的完美使我们更真切感受到大海的宽广汹涌,从而更好地表现出对祖国、对故乡的深情。师问:这首歌该用怎样的情绪来演唱?(讨论回答)师补充回答:用轻柔连贯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要注意节拍的重音,随着音乐情绪的发展,表达出高潮乐句情绪的变化)齐唱歌曲(播放视频)。(三)表现与创作1.老师带领学生进行简单的合唱排练。前奏部分用“啊”唱。第一段第一部分:女生齐唱,男生用“呜”伴唱;第二部分:女生齐唱,男生用“啊”伴唱。第二段第一部分:领唱,其他同学用“呜”伴唱;第二部分:齐唱。第二部分反复的地方注意要轮唱,结尾要放慢。2.配乐诗朗诵,并辅以绘画。(叫一个学生在黑板上根据音乐画出自己想象的画面)3.舞蹈表现。(请一个或几个学生用舞蹈的方式来表现歌曲)(四)结束部分最后师生用自己的舞蹈和动作,根据音乐和歌词,自由、放松、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广告位招租WX:84302438

免费的网站请分享给朋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