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题库 / [问答题]阅读文本材料和具体要求,完成问题。 注的答案

阅读文本材料和具体要求,完成问题。 注释:①选自《岑参集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唐玄宗天宝十三载(754),岑参任安西北节度判官,军府所在地轮台(现在新疆轮台),这首诗就写于此。②武判官:名不详。判官,官职名。唐代节度使等朝廷派出的持节大使,可委任幕僚协助判处公事,称判官,是节度使、观察使一类的僚属。③白草: 西北的一种牧草,晒干后变白。④胡天:指塞北的天空。胡,古代汉民族对北方各民族的尊称。⑤珠帘:用珍珠串成或饰有珍珠的帘子。与下面的“罗幕”都属于美化的说法。⑥锦衾薄:丝绸的被子(因为寒冷)都显得单薄了。⑦角弓:两端用兽角装饰的硬弓。⑧瀚海:沙漠。⑨阑干:纵横交错的样子。⑩掣:拉,扯。 课文导语 本诗是盛唐时期边塞诗人岑参所作,诗中有传唱千古的咏雪名句,又有以雪衬情的万古佳言,那么,诗人是怎样刻画自己眼中的边塞雪中风光的呢?诗人又是怎样以雪景中衬托真挚情谊的呢? 单元导语 本单元所选课文以写景记游的古代散文为主。有的表达旷达胸襟,有的流露自得之乐,有的抒发闲适之情。所记景色不同,写作心情不同,却都是感事抒怀、借景言情的名篇。 学习本单元,要借助提示、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体会游记散文借景抒情的特点;要品味古诗文名句的思想感情,结合亲身体验加深理解。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相关规定 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意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课后练习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都是“歌行体”诗,形式自由,语言流利,格调奔放。请从句式、叙事、抒情等方面说说这两首的异同。 学生情况 八年级,班级人数45人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条件 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能够演示幻灯片,播放视频、音频文件等。 1.本诗以“雪”为线索,“雪”共出现四次,依次组成四个画面,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四幅画面的内容。2.根据上述材料,确定本篇诗歌的教学目标并说明确定的依据。3.请为本篇诗歌的名句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并指明设计意图。

问答题
2023-03-06 00:24
查看答案

正确答案
1.(1)送别前的“飞雪”,八月飞雪苦寒图。(2)中军置酒饯别时的“纷纷暮雪”,军营饯别奇寒图。(3)临别时的“雪满天山路”,东门惜别惆怅图。(4)送别后的“雪上空留马行处”,别后雪地思乡图。2.确定本篇诗歌的教学目标需要结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对诗歌教学的相关规定及诗歌所在单元的单元教学目标并综合本学段学生的具体情况来确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诗歌教学要让学生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意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选自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本单元主要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了解诗歌的基本特点,培养学生阅读和欣赏诗歌的能力,能领略诗情画意,感受其意境美;反复吟诵,联想品味,既提高欣赏能力,也感受诗人抒发的强烈情感,并提高自身的想象力和对古文化的涵养。八年级的学生经过中学三个学期的学习,已经能够借助工具书,结合课文注释弄懂诗歌大意了,而且也比较熟练的掌握了自我探究、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绝大部分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诗人情感的领会应该可以通过反复朗读、拓展探究的方式顺利完成。故我们确定本篇诗歌的教学目标为:知识与能力目标:在朗读中体会诗歌的情感美、音韵美等特点。能通过抓取奇特的景物描写及丰富的想象进入诗歌的意境,体会诗情。能在品析中去感悟诗歌独特的语言美、意境美。能通过对诗句的品读,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掌握初步的诗歌鉴赏方法,提高阅读文学作品的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朗读,理解诗歌的内容,通过研读品析,体会诗人情感。鼓励个体感悟、小组合作,有自己的独特体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情感,发挥想象,感受作品的审美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体验和审美情趣。3.教学过程1师:这首诗中有两个千古名句,大家猜猜是哪两句?明确:“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2.师生共同赏析“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的留白之妙。(教师讲析)诗是抒情的,但这里没有直接的抒情,诗人的匠心是用无声的画面来提示不可直观的感情。通过马蹄的印痕,传达了诗人心绪中微妙的、难以察觉的波澜,给人留下无限的遐想。这种创作手法我们称之为“留白”。留白,雅称“余玉”,是一种美妙的文学艺术,可以营造出很强的空间感,赋予广袤深远的意境,给人留下更多的想象余地,使抒情更加含蓄深沉。这种手法在古诗中,是比较常见的,如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所以,我们欣赏诗词,看是其一,想象和感受“所看”背后的意境,方可体味其中的韵味。“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比喻之妙师:这是一个新奇的比喻,诗人以梨花盛开,比拟雪花飞舞,描绘了一幅壮丽的雪景图,给人以美的享受。那么,这个比喻究竟妙在何处呢?妙在时空的突破--雪花是冬天的景象,梨花是春天的景物,两者在时间上距离较远;同时,塞外的雪景和江南的春景在空间上也有距离,这样连接取得了“陌生化”的效果。妙在心灵的发现--一般的梨花,是陆续开放的,有一个过程,而诗中的“梨花”,则是突然的“忽如一夜春风来”,让人眼前一亮。这是一种惊异的发现,是心灵和感官为之一新的感觉。妙在浪漫的色彩--梨花盛开的景象,花团锦簇,压枝欲低,与雪压冬林的景象极为神似。“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壮美意境,不仅给人以视觉的美感,而且似有清香扑鼻,颇具浪漫色彩。妙在春意盎然的意境--创设了梨花满树、春意盎然的意境,以春暖显奇寒,几乎使人忘记奇寒而内心感到喜悦与温暖。妙在昂扬乐观的精神--严酷的自然环境中透出了诗人高昂的乐观主义精神,只有热爱生活的人,才能表现出这种化苦为乐、积极向上的乐观情怀,才能写出这样的千古名句。设计意图:品析,是诗歌教学的着力之处。引导学生重点品味了两个千古名句,并通过一定的背景介绍,感受诗人昂扬的精神和丰富的情感,使学生对诗歌有更深入的理解。最后在朗读中结束,留下回味的空间。

试题解析

标签: CMS专题
感兴趣题目
设置学习目标、浏览阅读材料、产生待回答的问题以及分析如何完成学习任务属于()。
金圣叹学问渊博,通晓诸子百家,其一生衡文评书,曾将《离骚》、《庄子》、《史记》、《杜工部集》、()、《西厢记》合称作“六才子书’’并予以评点、批改。读者接触文学,往往首先接触具体的文学文本,文学文本的主要特征一般包括语言系统、表意、阅读期待、开放。
AutoCAD绘图时,处理成段文字可采用多行文本注释。多行文本的命令是()。
阅读目的是指实现阅读愿望,完成阅读行为,达到()的要求。
69. 计算简答题:根据所给材料回答问题。(需计算后回答的问题须列出算式,小数保留2位。)(本题18分)    甲出版社出版一套“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定价为1 000. 00元,印数为3 200套。省新华书店集团订货1 OOO套,某民营书店订货250套,某合资发行机构订货250套,发行折扣率均为60%,结账时按实际销售量结算货款,未销部分予以退货。    为了扩大该书影响,甲出版社举行了隆重的新闻发布会,并在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举办了多场专题讲座。最终,省新华书店集团、民营书店和合资发行机构所订图书全部实现销售,省新华书店集团还以相同折扣率补充货500套,也全部实现销售。甲出版社按协议收回全部书款,    同时,甲出版社还采取了向专业院校的读者邮寄目录征订,接受消费者来社订购,派销售员向专业图书馆进行推销,并利用自己的门市部及网上书店进行销售,共销售1 000册,销售折扣均为八五折。    问题一:甲出版社发行该书利用了哪些渠道?    问题二:甲出版社采取了哪些直销形式销售该书?    问题三:甲出版社采取了哪些引导消费、促进销售的形式?    问题四:该书的出版码洋是多少元?    问题五:省新华书店集团最终实际的进货码洋是多少元? 问题六:甲出版社回款的实洋总共是多少元?
课题:数据的计算(选自初中第四册Excel部分)。教学内容主要介绍了公式和函数的运用。要求: (1)根据新课程理念和三维目标要求,设计教学目标,要具体、明确、可评价,行为动词使用恰当。 (2)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 (3)简述本节课你选择的教学方法,并简单陈述理由。
(写作题)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论说文。材料1:[意]亚米契亚《爱的教育》:倡导谅解与友爱。材料2:陶行知:"爱满天下。"材料3:丰子恺在谈到他的老师时说,李叔同先生是"爸爸的教育",夏丐尊先生是"妈妈的教育"。材料4:冰心:"有爱就有教育。"要求:请联系现实和自己的生活体验,围绕"爱与教育",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写作,立意自定,观点明确,分析具体,条理清楚,语言流畅。
阅读文本材料和具体要求,完成问题。 注释:①选自《岑参集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唐玄宗天宝十三载(754),岑参任安西北节度判官,军府所在地轮台(现在新疆轮台),这首诗就写于此。②武判官:名不详。判官,官职名。唐代节度使等朝廷派出的持节大使,可委任幕僚协助判处公事,称判官,是节度使、观察使一类的僚属。③白草: 西北的一种牧草,晒干后变白。④胡天:指塞北的天空。胡,古代汉民族对北方各民族的尊称。⑤珠帘:用珍珠串成或饰有珍珠的帘子。与下面的“罗幕”都属于美化的说法。⑥锦衾薄:丝绸的被子(因为寒冷)都显得单薄了。⑦角弓:两端用兽角装饰的硬弓。⑧瀚海:沙漠。⑨阑干:纵横交错的样子。⑩掣:拉,扯。 课文导语 本诗是盛唐时期边塞诗人岑参所作,诗中有传唱千古的咏雪名句,又有以雪衬情的万古佳言,那么,诗人是怎样刻画自己眼中的边塞雪中风光的呢?诗人又是怎样以雪景中衬托真挚情谊的呢? 单元导语 本单元所选课文以写景记游的古代散文为主。有的表达旷达胸襟,有的流露自得之乐,有的抒发闲适之情。所记景色不同,写作心情不同,却都是感事抒怀、借景言情的名篇。 学习本单元,要借助提示、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体会游记散文借景抒情的特点;要品味古诗文名句的思想感情,结合亲身体验加深理解。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相关规定 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意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课后练习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都是“歌行体”诗,形式自由,语言流利,格调奔放。请从句式、叙事、抒情等方面说说这两首的异同。 学生情况 八年级,班级人数45人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条件 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能够演示幻灯片,播放视频、音频文件等。 1.本诗以“雪”为线索,“雪”共出现四次,依次组成四个画面,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四幅画面的内容。2.根据上述材料,确定本篇诗歌的教学目标并说明确定的依据。3.请为本篇诗歌的名句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并指明设计意图。
阅读文本材料和具体要求,完成问题。苏轼《记承天寺夜游》原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单元导语古人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水景物,曾经引起古代文人的无限情思,歌咏自然山水的优美篇章油然而生。阅读这类诗文,可以激发灵性,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积累。学习本单元描绘自然山水的优秀诗文,要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内容大意。在反复诵读中,进入文中情景交融的境界,并对作品的语言特色有所体会。课文导语《记承天寺夜游》以寥寥数语,描绘了月夜小景,传达了作者的微妙心境,语言朴素而含有深长的意味。《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相关要求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欣赏文学作品,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学生情况八年级,班级人数50人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条件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能够演示幻灯片,播放视频、音频文件等。1.将文章全部翻译成现代汉语。2.根据上述材料及《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相关要求,确定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并说明依据。3.依据教学目标设计本篇课文的教学过程,简要说明每个环节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
(10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哥斯达黎加素有“中美洲花园”曹冬柏之称,全国25%的国土被划为国家公
使用注释标签下的“搜索注释”命令基于文本查找特定的注释,下列哪些选项可以作为查找的条件?()
在Word2003中,()都包含两个部分:注释标记和注释文本。
相关题目

读者接触文学,往往首先接触具体的文学文本,文学文本的主要特征一般包括语言系统、表意、     、阅读期待、开放。

读者接触文学,往往首先接触具体的文学文本,文学文本的主要特征一般包括语言系统、表意、( )、阅读期待、开放。
阅读理解四、阅读理解:共10 题。要求你阅读以下短文,并根据短文的内容回答问题。
( )是指学生在阅读文本时,自己发现问题,然后通过对文本的钻研、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查找资料、收集信息等途径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
根据我国《施工合同文本》规定,对于具体工程的一些特殊问题,可通过( )约定承发包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打好基础是授权的步骤之一。该阶段领导者必须阐明的问题包括( )。 ①预计达到的目标;②何时需要完成任务;③确定适合此项工作的人选;④确定完成任务的具体地点。

请阅读下列材料:有效获取信息--信息的管理(初一)教学内容:①创建文件和文件夹②文件和文件夹的操作(复制、移动、删除、重命名等)③创建快捷方式教学对象:初一3班学生教学环境:多媒体网络教室,每位学生一台计算机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试根据教学内容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2)为本节课设置导入环节,要求能激发学生兴趣。

请阅读下列材料:收发电子邮件主要内容:①电子邮件的概念②电子邮件地址组成③申请免费邮箱④收发电子邮件的方法教学对象:初中三年级学生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1)请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2)请为本节课设计合适的教与学活动来实现教学目标。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子日:“学而不思则罔①,思而不学则殆②。”(《论语·为政》)【注释】①罔:迷惑、糊涂。②殆:疑惑、危险。下列对孔子这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阅读目的是指实现阅读愿望,完成阅读行为,达到()的要求。
读者接触文学,往往首先接触具体的文学文本,文学文本的主要特征一般包括语言系统、表意、()、阅读期待、开放。
读者接触文学,往往首先接触具体的文学文本,文学文本的主要特征一般包括语言系统、表意、()、阅读期待、开放。
语境是读者阅读文学文本时所处的具体境遇,包括个体语境和社会语境,下述关联概念()属于个体语境。
下列不属于文字处理程序的是(1)。对文本进行阅读和修改,常常使用(2)程序。
阅读下面短文,根据第73至第75小题的具体要求,简要回答问题,并将答案转写到答题卡上。
三、阅读理解(36—45题):下面给出一些语段和短文材料,要求考生通过仔细阅读分析,找出与所给语段或材料内容最相符合的选项。
三、阅读理解(36-45题):下面给出一些语段和短文材料,要求考生通过仔细阅读分析,找出与所给语段或材料内容最相符合的选项。
文本材料中的文体差异,即强调在写作中对材料的选用要注意不同文体的具体要求。
文本材料中的文体差异,即强调在写作中对材料的选用要注意不同文体的具体要求。
阅读活动不是内在于作品和文本的活动,而是外在于作品的存在和文本的结构之中的活动。
广告位招租WX:84302438

免费的网站请分享给朋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