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说明文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确定,除了必须依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考虑教师自身的教学风格、个性特点、知能储备等这些基础性、前提性的因素外,还应该基于文本以及课文在教材中的作用予以考虑。《中国建筑的特征》是一篇自然科学类说明文,介绍的是关于中国建筑特征的知识。文章按照作者概括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是按总体特征(包括个体建筑特征和群体建筑特征)、结构方法、外观装饰的逻辑理路行文的。这是文本作为自然科学类说明文的体裁特性的规定性,体现着科学思维的严谨性、严密性。本文语言形象,多处使用打比方的手法,说明事理形象且富有趣味。
其次是文章在说明事理时大量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等说明方法,使读者对'中国建筑的特征'感受更为明确。在《中国建筑的特征》的内容设计中,这位教师安排了四次'读读说说',根据学生对文本的熟悉程度,不仅'读'得各有不同,而且'读'也是与所配合的'动作'相称的,如第二步中就安排了'快速浏览',这与概括文章介绍了哪些关于'中国建筑的特征'知识的教学要求是一致的、切合的。方法需要与文本相契合,与内容安排相适应,这里不仅看到了'读'与'说'的配合,还有'读'与'写'的配合,如教学环节的第三、四步。在教学的四个环节上,前三个是指向全篇的,第四个指向教师认为的比较能够体现文本特点的。这样的安排比较符合高中生阅读的一般规律,即从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这样,即使学生课前没有读过课文,有了前三个环节的三次穿行于文本之中,学生也能较好地理解文本、把握文本了。而这三次穿行文本的要求各不相同,体现了由浅入深的认知规律。在这个基础上,再来'定点'突破一段,'精析一段',学生对文本的语言特色就能较好领悟,赏析的要求才能落到实处,语言才有可能实现内化。
试题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