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题库 / [单选题]若两电对在反应中电子转移分别为1和2,为的答案

若两电对在反应中电子转移分别为1和2,为使反应完成程度达到99.9%,两电对的条件电势之差ΔΦ°至少应大于( )。

单选题
2021-09-02 13:02
A、0.09V
B、0.27V
C、0.36V
D、0.18V
查看答案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感兴趣题目
固相化学反应根据固相化学反应发生的温度分()、()和()
能用于滴定分析的化学反应,反应完全程度必须要高。
在酶催化反应中,以1/v对1/[s]作图可得到一条直线,直线在x轴和y轴上的截距分别为:()
背景材料: 阅读下列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有关"化学能与热能"的材料。 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 一、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 1.化学反应的本质 化学反应的过程,本质上就是旧化学键断裂和新化学键形成的过程。 2.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物质的化学反应与体系的能量变化是同时发生的。 3.决定化学反应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的因素 (1)微观 取决于所有断键吸收的总能量与所有新键形成放出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2)宏观 化学能的变化取决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二、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1.两条基本的自然定律 (1)质量守恒定律 (2)能量守恒定律 一种形式的能量可以转化为另一种形式的能量,总能量保持不变。化学能是能量的一种形式,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如热能和电能等。 2.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常主要表现为热量的变化--吸热或放热 (1)放热反应: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 (2)吸热反应: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 三、化学能的应用 1.利用热量进行生活、生产和科研。 2.利用热能使很多化学反应得以发生。 问题: (1)写出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获得怎样的知识与技能。 (2)说明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3)设计一个运用旧知识引入新课的教学片段。
某教师在考试中设计了下列试题,部分学生的考试结果如下: 【试题】在KClO3+6HCl=KCl+3Cl2↑+3H2O反应中,当生成0.5molCl2时,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6:1 B.5:1 C.1:3 D.1:5 【考试结果】部分学生按下述思路解题而错选答案A或C。 由于反应过程中KCO3得到6个电子被还原,而HCl失去一个电子被氧化,因此,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6:1,选择A;或者由于反应过程中KClO3得到电子还原为KCl(还原产物),而HCl失去电子被氧化为Cl3氧化产物),根据化学方程式得到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选择C。 试根据上述解题过程及考试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本题正确答案为____,解题思路是____。 (2)分析学生解题错误可能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
苯烷基化反应的化学过程中,发生的副反应主要有:多烷基苯的生成、异构化反应、烷基转移(反烃化)反应和()。
背景材料: 以下是李老师的《化学能与热能》的教学片段: [创设问题情景] 氢气和氯气的混合气体遇到强光会发生什么现象?为什么? [学生思考、讨论] 氢气和氯气的混合气体遇到强光会发生爆炸。这是因为反应在有限的空间里进行,放出大量的热,使周围气体急剧膨胀。 [进一步思考] 反应中的热量由何而来?氢气和氯气反应的本质是什么? [学生思考、讨论] 从化学键角度分析氢气和氯气反应的本质。 板书:一、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关系 [教师补充讲解] 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反应物中化学键的断裂和生成物中化学键的形成。化学键是物质内部微粒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需要吸收能量,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要放出能量。氢气和氯气反应的本质是在一定的条件下,氢气分子和氯气分子中的H-H键和Cl-Cl键断开,氢原子和氯原子通过形成H-Cl键而结合成HCl分子。1molH2中含有1molH-H键,1molCl2中含有1molCl-Cl键,在25℃和101kPa的条件下,断开1molH-H键要吸收436kJ的能量,断开1molCl-Cl键要吸收242kJ的能量,而形成1molHCl分子中的H-Cl键会放出431kJ的能量。这样,由于破坏旧键吸收的能量少于形成新键放出的能量,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多余的能量就会以热量的形式释放出来。 [归纳小结] 1.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2.能量是守恒的。 [练习反馈] 已知断开lmolH2中的化学键要吸收436kJ的能量,断开1molO2中的化学键要吸收496kJ的能量,形成水分子中的1molH-O键要放出463kJ的能量,试说明 中的能量变化。 [讲解] 刚才我们从微观的角度分析了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那么,又怎样从宏观的角度来判断一个反应到底是放热还是吸热的呢?各种物质中都含有化学键,因而我们可以理解为各种物质中都储存有化学能。化学能是能量的一种形式,它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不同物质由于组成、结构不同,因而所包含的化学能也不同。在化学反应中,随着物质的变化,化学能也随之改变,如H2与Cl2、O2的反应。那么,一个化学反应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是由什么决定的呢? [学生讨论、交流] 1.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在发生过程中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取决于反应物的总能量和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2.画出反应物、生成物总能量的大小与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示意图。 [思考与分析] 甲烷燃烧要放出热量,水电解产生氢气和氧气,试从化学键和物质所含能量的角度分析其原因,并说明反应过程中能量的转变形式。 [提出问题] 前面我们通过对具体反应的分析,从微观和宏观两个角度探讨了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知道了化学能和其他能量是可以相互转变的,还知道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那么,怎样把物质变化和热量变化统一地表达出来呢?你可以在和同学讨论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想法,并对其他同学提出的表达方式做出评价。 问题: (1)写出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获得怎样的知识与技能。 (2)说明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3)李老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4)请列举出常见的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背景材料;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 我们在前面的学习中,主要讨论了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及伴随发生的能量变化这两个根本问题,这是化学反应的两大特征。当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应用于实际时,人们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呢?这就是我们下面要讨论的问题。 一、化学反应的速率 思考与交流 在化学实验和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观察到这样的现象:有的化学反应进行得快,有的化学反应进行得慢。你了解下列化学变化过程进行得快慢吗?反应的快慢与我们有什么关系? ①炸药爆炸;②金属锈蚀;③食物腐败;④离子反应;⑤塑料老化;⑥溶洞形成。 不同的化学反应进行得快慢千差万别,“快”与“慢”是相对而言的,是一种定性的比较,通常要确定一个参照物。在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中,需要对化学反应的快慢进行定量的描述或比较,这就要使用同一定义或标准下的数据。与物理学中物体的运动快慢用“速度”表示相类似,化学反应过程进行得快慢用“反应速率”来表示。 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量(均取正值)来表示。浓度常以mol/L为单位,时间常以min(分)或s(秒)为单位,化学反应速率的单位相应为mol/(L·min)或mol/(L·s)。例如,某反应的反应物浓度在5min内由6mol/L变成了2mol/L,则以该反应物浓度的变化表示的该反应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8mol(L·min)。 有哪些条件能够影响化学反应的速率呢?我们通过下面的实验来进行探究。 实验1 在2支大小相同的试管中,装入2~3mL约5%的HO溶液,分别滴入1~2滴lm01/LFeCl溶液。待试管中均有适量气泡出现时,将其中一支试管放入盛有5℃左右冷水的烧杯中;另一支试管放入盛有40℃左右热水的烧杯中,观察现象并进行对比。待放入热水烧杯中的试管里出现大量气泡时,用带火星的火柴梗检验放出的气体。 实验2 在3支大小相同的试管中各装入2~3mL约5%的H2O2溶液,再向其中2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MnO2粉末、1~2滴1mol/LFeCl3溶液,对比观察现象。 从实验1我们观察到,升高温度,H2O2分解反应速率增大;降低温度,H2O2分解反应速率减小。大量实验和理论研究表明,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具有相同的规律性。因此,通常可以采用调控温度的办法来控制化学反应速率。 从实验2我们观察到,MnO2、FeCl3可以加快H2O2分解的反应速率,起了催化剂的作用。催化剂在化工生产中应用十分普遍,新的催化剂的问世,常常意味着化工生产工艺的一次革新和进步。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条件并不只是温度和催化剂。如果我们细心观察和思考,就会发现生活中和化学实验中采取的很多措施都是用来调控反应速率的。 1.为什么要将食物存放在温度低的地方(如电冰箱)? 2.实验时,通常要将两种块状或颗粒状的固体药品研细,并混匀后再进行反应。原因是什么? 3.人们常把固体试剂溶于水配成溶液后再进行化学实验,原因是什么? 4.实验室常用约30%左右的硫酸溶液(约3.7 mol/L)与锌粒反应制取氢气,当反应进行 一段时间后,气泡变得稀少了(锌粒还有剩余),如果添加一些适当浓度的硫酸溶液到反应容器中,气泡又会重新增多起来。原因是什么? 从上面的实验和事例可以看出,温度、固体的表面积、反应物的状态、溶液的浓度、催化剂等都可以影响化学反应的速率,人们可以通过这些因素来调控化学反应速率。 问题: (1)请写出这节课的教学目标。 (2)请写出这节课的教学重点与难点。 (3)请对本节教材内容进行板书设计。 (4)把镁带投入盛有稀HCl的容器里,产生H2的速率与下列因素:①盐酸浓度,②温度,③镁带的表面积,④容器的密闭情况,⑤溶液的氯离子浓度,有关系的是()。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背景材料: 以下是李老师的《化学能与热能》的教学片段: [创设问题情景] 氢气和氯气的混合气体遇到强光会发生什么现象?为什么? [学生思考、讨论] 氢气和氯气的混合气体遇到强光会发生爆炸。这是因为反应在有限的空间里进行,放出大量的热,使周围气体急剧膨胀。 [进一步思考] 反应中的热量由何而来?氢气和氯气反应的本质是什么? [学生思考、讨论] 从化学键角度分析氢气和氯气反应的本质。 板书:一、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关系 [教师补充讲解] 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反应物中化学键的断裂和生成物中化学键的形成。化学键是物质内部微粒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需要吸收能量,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要放出能量。氢气和氯气反应的本质是在一定的条件下,氢气分子和氯气分子中的H-H键和Cl-Cl键断开,氢原子和氯原子通过形成H-Cl键而结合成HCl分子。1molH2中含有1molH-H键,1molCl2中含有1molCl-Cl键,在25℃和101kPa的条件下,断开1molH-H键要吸收436kJ的能量,断开1molCl-Cl键要吸收242kJ的能量,而形成1molHCl分子中的H-Cl键会放出431kJ的能量。这样,由于破坏旧键吸收的能量少于形成新键放出的能量,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多余的能量就会以热量的形式释放出来。 [归纳小结] 1.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2.能量是守恒的。 [练习反馈] 已知断开lmolH2中的化学键要吸收436kJ的能量,断开1molO2中的化学键要吸收496kJ的能量,形成水分子中的1molH-O键要放出463kJ的能量,试说明中的能量变化。 [讲解] 刚才我们从微观的角度分析了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那么,又怎样从宏观的角度来判断一个反应到底是放热还是吸热的呢?各种物质中都含有化学键,因而我们可以理解为各种物质中都储存有化学能。化学能是能量的一种形式,它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不同物质由于组成、结构不同,因而所包含的化学能也不同。在化学反应中,随着物质的变化,化学能也随之改变,如H2与Cl2、O2的反应。那么,一个化学反应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是由什么决定的呢? [学生讨论、交流] 1.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在发生过程中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取决于反应物的总能量和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2.画出反应物、生成物总能量的大小与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示意图。 [思考与分析] 甲烷燃烧要放出热量,水电解产生氢气和氧气,试从化学键和物质所含能量的角度分析其原因,并说明反应过程中能量的转变形式。 [提出问题] 前面我们通过对具体反应的分析,从微观和宏观两个角度探讨了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知道了化学能和其他能量是可以相互转变的,还知道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那么,怎样把物质变化和热量变化统一地表达出来呢?你可以在和同学讨论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想法,并对其他同学提出的表达方式做出评价。 问题: (1)写出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获得怎样的知识与技能。 (2)说明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3)李老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4)请列举出常见的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背景材料: 材料一《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关于甲烷的内容标准是:认识化学燃料综合利用的意义,了解甲烷的主要性质。 材料二某版本高中实验教科书《化学2》"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的部分内容: 2.甲烷的取代反应 【科学探究】 取两支硬质大试管,通过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先后各收集半试管甲烷和半试管氯气,分别用铁架台固定好(如图3-3所示),其中1支试管用预先准备好的黑色纸套套上,另1支试管放在光亮处(不要放在直射的地方,以免引起爆炸)。片刻后,比较两支试管中的物质,二者是否出现了区别? 问题1:你从实验中得到哪些信息? 问题2:你所得到的信息中能获得什么结论? 室温下,混合气体无光照时,不发生反应;光照时,试管内气体颜色逐渐变浅,试管壁出现油状液滴,试管中有少量白雾。 在光照条件下,甲烷与氯气发生了化学反应。 材料三教学对象为高中一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学习了必修化学1和化学2的"物质结构元素周期表""化学反应与能量"以及"甲烷的氧化反应"等知识。 问题: (1)回答材料二"科学探究"中的问题1和问题2。 (2)完成"甲烷的取代反应"的教学设计片段,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不少于300字)。
阅读下列三个材料,按要求完成任务。 材料一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 【内容标准】通过实验认识化学反应的速率和化学反应的限度,了解控制反应条件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活动建议】实验探究:温度、催化剂对过氧化氢分解反应速率的影响。 设计实验:证明某些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材料二某教科书的知识结构体系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 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 第三节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 材料三某版高中实验教科书,《化学》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部分内容 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量(均取正值)来表示。浓度常以mol/L为单位,时间常以min(分)或s(秒)为单位,化学反应速率的单位相应为mol/(L·min)或mol/(L·s)。例如,某反应的反应物浓度在5min内由6mol/L变成2mol/L,则以该反应物浓度的变化表示的该反应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8mol/(L·min)。 有哪些条件能够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呢?我们通过下面的实验来进行探究。 【实验2-5】 在2支大小相同的试管中,装入2~3mL,约5%的H2O2溶液,分别滴入1~2滴1mol/LFeCl溶液。待试管中均有适量气泡出现时,将其中一支试管放入盛有5℃左右的冷水的烧杯中;另一支试管放入盛有40℃左右的热水的烧杯中,对比观察现象。待放入热水烧杯中的试管里出现大量气泡时,用带火星的火柴梗检验放出的气体。 要求: (1)确定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2)确定本课的教学难点和重点。 (3)写出实验2-5的现象。 (4)由上述发生的反应可得出什么结论? (5)给本节课设计一个板书。
某化学教师在一次化学测验中设计了下列试题,并对部分学生的考试结果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试题】现有Cu、Cu(OH)2、Fe2O3、BaCO3、AgNO3溶液、盐酸,若各取少量两两混合,可以发生的化学反应共有________个,其中有________个反应可以生成水,有________个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考试结果】部分学生错解答案为可发生的化学反应有4个,其中有2个反应可以生成水,有1个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试根据上述考试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本题正确答案为____。 (2)如果你要讲评本题,你教给学生的正确的解题思路是什么? (3)分析学生解题错误可能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 (1)5;3;1。
相关题目
为使反应 A 2 + + B 4 + = A 3 + + B 3 +完全度达到99.9%,两电对的条件电位之差至少大于(  )。
某反应速率常数k = 2.31 × 10-2 mol-1·dm3·s-1,反应起始浓度为1.0 mol·dm-3,则其反应半衰期为:
为使反应 A 2 + + B 4 + = A 3 + + B 3 +完全度达到99.9%,两电对的条件电位之差至少大于( )。
若两电对在反应中电子转移分别为1和2,为使反应完成程度达到99.9%,两电对的条件电势之差ΔΦ°至少应大于( )。
已知在溶液中,电对的条件电极电势分别为1.44v和0.68v,在此条件下用Ce标准溶液滴定,其化学计量点的电势值为:
一个容器内贮有1摩尔氢气和1摩尔氦气,若两种气体各自对器壁产Th的压强分别为和 ,则两者的大小关系是: [ 8.5 分 ]
为使化学反应速度加快,常常使用()。
化学反应速率就是指在化学反应中,物质变化()的程度。
氧化一还原反应的实质是反应物的被氧化元素和被还原元素之间发生了电子转移。
伯卤代烷的水解反应过程中,碳氧键的形成和碳卤键的裂解系同时、连续地进行。化学反应速度与作用物和碱(亲核试剂)的浓度有关,反应是一步完成的,所以此反应是SN2反应,在化学动力学上为()
已知四阶行列式D中的第3列元素分别为1,3,-2,2,它们的余子式分别为3,-2,1,1,则该行列式D=()

对于某一反应系统,存在如下两个反应:
(1)A+2B===C+D ①主反应,目的产物为C
(2)3A+4B===E+F ②副反应
已知反应器入口A=10mol,出口C=6mol,E=1mol,则此反应系统中反应物A的转化率、目的产物的选择性分别为()。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两电对的电极电势的相对大小,决定氧化还原反应速率的大小。
1吨铀-235(U235)在裂变反应所放出的能量约等于1吨标准煤在化学反应中所放出能量的()万倍。
设随机变量X1与X2相互独立,它们的均值分别为3与4,方差分别为1与2,则y=4X1+2X2的均值与方差分别为( )。
设随机变量X1与X2相互独立,它们的均值分别为3与4,方差分别为1与2,则Y=4X1-2X2的均值与方差分别为( )。
在一般情况下,只要两电对的电极电位之差超过(),该氧化还原反应就可用于滴定分析。
混凝工艺中的反应阶段要求快速和剧烈搅拌,在几秒或1分钟内完成。
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条件是两电对的()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电位差。
液体在管内稳定流过面积分别为A1和A2的两个横截面,流速分别为ν1和ν2,如果A1>A2,则ν1和ν2的关系为()。
广告位招租WX:84302438

免费的网站请分享给朋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