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题)苏轼词两首原文: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定风波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课文介绍:《苏轼词两首》都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之后的作品。其中《念奴娇·赤壁怀古》借对古战场的凭吊,表达了作者"人生如梦"的感慨;《定风波》以路上突遇大雨却未带雨具并因此淋雨的生活小事,表达了词人淡定自适的人生态度。学习两首词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陶冶性情,追求高尚的人生旨趣。单元介绍:这个单元学习宋词。宋代是词的鼎盛时期,名家辈出,风格各异。这里选的是几位大家的名作,兼顾了豪放与婉约两种风格。词的句式错落有致,长短悬殊。小令显得轻灵飞动,长调则更便于写景、叙事和抒情的交互融合。词具有很强的节奏感和音乐性,欣赏时要反复吟咏,体会其声律之美;也要在理解作品内容的同时,运用联想和想像,领悟其中情与景浑然交融的意境。《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相关规定: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歌、散文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用历史的眼光和现代的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学生情况:高二年级,班额50人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条件: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能够演示幻灯片,播放视频、音频文件等。问题: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完成品味这首词中的景物描写。
请学生朗读全诗,画出文中写景的句子。通过反复诵读,逐层讨论品析。(1)起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在全词中起何作用?明确:点题;赤壁之战衬景,浓缩时空,把"大江""浪花""千古风流人物"融成一片,创造旷远深沉的意境;化开阔辽远空间为无形历史时间。(2)找出写景名句,重点体会"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探讨:"穿""拍""卷"三个动词,描写出陡峭的山崖高插云霄,汹涌的骇浪搏击着江岸,滚滚的江流卷起千万堆澎湃的雪浪。从不同的角度诉诸于不同感觉,写山石用"穿",写浪涛用"惊""拍",都是比拟,用"雪"借喻波涛,"千堆"是数量上的夸张。几种物象作用于视觉、听觉,引发想象,呈现出一个有声有色、富有动感的画面。明确:描写赤壁景色,表现出冲破一切阻力不可阻挡的壮丽,让人隐约可见当年赤壁大战的激越雄壮。此描写有音响,有色彩,有态势,气象阔大,惊心动魄,使人心胸为之开阔,精神为之振奋。(3)小结:赤壁景为壮美之景,这样的景物描写,写尽大江奔流的气魄和赤壁的雄奇,我们读罢内心豪情激荡,荡漾着一腔追慕英雄,渴望建功立业的豪迈之情。
免费的网站请分享给朋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