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学和私学
隋唐以后实行科举制度,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唐国子监下设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等六学,非仕家子弟不能入学;宋代中央仅设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地方各设州县学,对学生身份放宽,太学也可以接受庶民子弟。宋代还有三次大规模兴学,实行“升贡”的办法;明清的官学有所变化,中央的国子监既是教育管理机关,又是培养官僚的最高学府,官学控制着入仕的道路官学名额有限,报考科举的条件放宽,给私学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五代、宋时期就出现了书院,明中叶后影响大增;私学所学内容局限于科举考试,与官学无太大区别,教师多是退休官僚和士大夫,所以能够与官学长期并存;劝之以学,诱之以禄,是古代学校教育的指导思想;清末废除科举,学堂毕业生直接取得功名,学堂成为当时教育的主流。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研究的里程碑著作“三通”,指的是( )
对中国政治学来说,政治制度史在学科中占据了一般的地位
免费的网站请分享给朋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