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题库 / [单选题]经常听到有的家长在说自己孩子没考好的原因的答案

经常听到有的家长在说自己孩子没考好的原因,如“孩子只是碰巧没看清这道题而已”这次的卷子比较难。我们不赞成这样分析孩子成绩差的原因,是因为()。

单选题
2022-01-04 15:34
A、归因于运气,是内在不可控的
B、归因于工作难度,是外在不稳定的
C、归因子外部原因,不利于孩子进行操作,不利于培养努力的学习品质
D、归因于外部环境,有利于孩子建立信心
查看答案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运气是外在不可控,工作难度是外在不稳定的。我们最好归因为学生的努力。

感兴趣题目
家长学校的任务是,系统地向家长传授()的科学知识,交流推广成功的教育子女的经验,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和教育素质。
父母在和孩子交谈中发现孩子有口齿不清的情况,就经常和孩子一起练习绕口令,这体现了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知识教学与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相结合的原则是指()
对家长在孩子之间发生矛盾时,总是偏袒自己孩子,你怎么办?
(三十三)  【给定资料】  1.有报道称,近日,武汉7对父母放弃城市的优质教育,在乡下找了一所废弃的小学,自己教孩子诵经读典、练习书法。7对家长坦言,此举实属无奈,只因对现行的教育体制失去信心,不得已只好去摸索一条能够保护孩子们天性的教育之路。  这处“世外桃源”在武汉市黄陂木兰山脚下的一所闲置小学。两层的教学楼一楼被改建成各家的宿舍,二楼则是孩子们的学习场所。其中,幼儿活动室里摆放的玩具中,看不到塑料玩具,更没有小汽车、变形金刚或芭比娃娃,全是家长们的手工作品,比如用木头、竹子制的积木和用布缝的手工娃娃。  家长给孩子们安排的生活很规律。早晨7点半起床,吃过早饭后,孩子们齐坐在蒲团上,由家长引领着诵读“四书五经”等经典。据称这是孩子们每天最重要的一堂课。读完经书,年龄大的孩子会有数学、书法、英语等课程,全由家长授课。3岁以下孩子的主要任务则是玩。除了每天两个多小时的课堂学习外,孩子们大部分时间都在户外。8岁女孩朱佳曾上过三年私塾。她认为,在村里学的内容和学校没啥区别,但自由时间更多,可以无拘无束地玩耍。家长说,孩子们没有考试,但也有任务,就是跟家长一起刷墙布置教室、填埋垃圾、种菜浇水等,大点的孩子要自己手洗简单的衣物。“很多人以为教育就是上学考试。而我们认为,让孩子跟父母在一起劳动、读书,就是最好的教育。孩子们可以在自然中学习,从模仿父母中学习。“我们追求的教育不是一味地传授知识,而是要培养主动学习和思考的能力,让孩子在做中学、玩中学。”家长杨女士说。  “远离城市污染和喧嚣,保护孩子的天性,尽可能地给他们自由,给他们一片没有污染的人文和自然环境,陪伴他们一起学习和成长,这就是我们想给孩子们提供的生活。”一位妈妈这样解读她心中的“世外桃源”。  2.某大报2013年1月9日发表了一篇评论文章,内容概要如下:  谈到“桃花源式”教育,有网友评论,这是拿孩子的前程赌博,私塾式教育、在家上学远不适应当下社会成员所需素质。笔者也认为,现代社会要求人的一生要不断适应新环境,教育目的是让孩子健康成长全面发展,顺畅融入社会。小孩子要学会合群,许多知识、能力的培养要在设定的集体环境中完成。个人学问再大也不能取代学校,取代有专业资质的教师群体。  从深层次说,类似“逃离”事件像一面镜子,映射出当前我们公共教育的弊端和相当一部分家长的忧虑,学校必须对此高度重视,并深刻反思。  拿学前教育来说,幼儿阶段的学习主要是通过玩耍、游戏、模仿等适合幼童发育阶段的方式愉快开展;通过集体生活养成好习惯。可目前不少幼儿园把小学课程内的语文、数学、外语搬来,个别从业者甚至体罚幼儿,这样如何令人放心?中小学教育值得反思的是,应试偏向不仅把孩子、家长搞辛苦,更把人训练得功利、短视,谈何健全人格培养?瞄准考试、考级的繁重课业和训练,挤掉了必要的体育、劳动、艺术教育与兴趣阅读,谈何全面发展?教育界主张的小班教学、课堂讨论、探索实践、劳动能力训练久推不动,对于自然、社会、家乡这些生存发展本源的认知和思索无从谈起,遑论创新潜质?长此以往,我们民族的竞争力会提升还是下降?  从这面镜子我们看到,对于公共教育的改进,要釜底抽薪,而非扬汤止沸。公共教育被诟病有自身问题,更有着深厚社会基础。当一个社会的功利倾向膨胀到不顾长远时,自然会左右教育偏离本源。革除教育弊端须从改革一些社会基本制度,化解某些社会基本矛盾入手,比如改革人才评价标准、缩小阶层差距、尊重劳动者、推进公平正义、遏制低俗传媒。教育也必须建立家长参与改革的机制。对于社会弊端,是逃避还是付出努力参与变革?我们需要的是后一种选择,而且不能再等下去,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3.当童话大王郑渊洁与儿子郑亚旗“合谋退学”时,这种行为还有些惊世骇俗,但现在,因为不满学校教育而回归家庭的案例遍布我国各地。而国外经验的支持,也让不少家长获得迈出这一步的勇气。  几乎所有下定决心让自己的孩子脱离正规学校教育的家长,在阐述原因时都首先提到自己已经对现行的教育体制失去信心。在他们看来,现在的学校教育重复灌输、压抑天性,孩子在重压之下,既不能培养健全的人格,也不能获得有效的知识。迫不得已,这些家长只能自己寻求、摸索一条能够保护孩子们天性的教育之路。  “在家上学”的教育模式虽然看上去很美,深究之下也暴露出不少家长认识上的误区。误区一:学校的知识教育毫无意义  事实上,学校进行知识教育本身并没有错,出现偏差的是知识教育的内容和传授方式。家长应该做的,是要从知识结构和传授方式上进行纠正。如果因为反感学校向学生灌输“无用知识”,就让“在家上学”的孩子走上只读经典的极端,恐怕就会过犹不及,不利于孩子未来的发展。  误区二: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势不两立?  家庭教育对孩子来说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并不能够互相取代,而是相辅相成不可割裂。当学校教育不尽如人意时,家长的当务之急不是寻求可以全面代替学校教育的“在家上学”,而是需要反思自己的家庭教育,是不是放大了学校教育的偏差,能不能给孩子必要的补充和纠正。  误区三:社交环境可以人为制造?  “在家上学”模式很难人为制造出学校能够提供的社交环境,会让孩子脱离同龄人的主流生活模式,可能会对他们未来融入社会产生不良影响。  误区四:孩子当成才还是“成人”?  尽管多数家长的初衷和口号都是让孩子自然发展天性,但其教育目标的设定,却又明显表现出期望孩子成为杰出人才的指向性。教育中一个尴尬又残酷的现实是,99%的孩子最后都只能成为一个平凡人,但却有99%的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应当是天才。对于大多数孩子而言,让他们拥有一个完整健全的人格,恐怕比成才更加重要。  4.目前在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江苏、湖北、云南等地,存在不少学生在家上学的案例,涵盖幼儿园至高中的各个阶段。“在家上学”在中国绝对算得上新鲜事物,但在国际上,“在家上学”有一个通用英文词“home schooling”,是美国19世纪末开始萌芽的一种独特的教育方式,并于20世纪50年代蓬勃发展。现在,美国的50个州都允许“在家上学”这种教育方式,并已有200万学生在家上学,约占学龄儿童的3%。在家上学已经成为美国增长速度最快的一种教育形式。  美国家长选择让孩子在家上学的四大理由为:出于对公立学校环境的考虑,包括安全保障、暴力事件等,缓解孩子上学压力(88%);为孩子提供更好的教学指点和帮助(83%);对教学质量不满(73%);对陈旧的教学方式不认同(65%)。有调查显示,大多数让孩子“在家上学”的家长非常注重与其他家庭及社会机构的联系,因此,那种认为“在家上学”需要离群索居的看法是不符合实际的。  美国基础教育包括11项课程,它们是英语阅读能力、拼写、语言运用、数学、科学、社会学、历史、健康卫生、体育、职业教育和音乐入门。而实际上,其中很多内容不必分开教授,像阅读、拼写、语言运用等,在家上学不用每一门都开课。另外教科书可以自选。由于美国在家上学发展已久,有专门的出版社为他们准备课本和教师指导手册,就算使用自编教材都是合法的。如果家长不能教授某些课程,可以自主选择老师,老师无须拥有教学证书。不过,担任教学的家长或教师都是多才多艺的人。美国的家长如果选择家庭教师,一般会选择有20年工作经验的教师。而外聘老师教什么和怎么教,家长也有很大的发言权。  在全美的50个州里,“在家上学”都是合法的教育体制,是12年义务教育的一部分。学生完成学业通过规定的考试,就能获得相同文凭,并可以选择工作或上大学继续深造。一旦在家上学出现了困难,可以随时进入公立学校。如果只想使用公立学校设施,比如使用体育场、电脑和图书馆等,只收取最低费用。  家庭学校虽有诸多好处,但是美国教育专家也不认为所有孩子都适合。在家上学不是孩子逃避社会的避风港,如果孩子交往不足,应该停止单独教学方式,让他们尝试进入公立学校。  【问题】  “给定资料1~4”阐述了国内外“在家上学”的教育模式,请对我国“在家上学”的教育模式的特点及意义进行分析和概括,并针对其现存问题如何解决提出建议。  要求:  (1)观点全面,准确;  (2)逻辑清楚;分析透彻;  (3)400字左右。
家长与孩子产生“代沟”的主要原因。()
家长要培养孩子的同情心,使孩子能与别人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学会控制自己的冲动,体现学前儿童家庭情商教育陶冶儿童的道德情感的任务。
暑假期间,很多家长会为孩子报各种各样的课外培训班、兴趣班。有的家长给孩子报班是因为担心孩子学习被落下,也有的家长是因为担心孩子无人看管发生安全事故。有多少家长给孩子报了暑期培训班?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12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中,93.6%的受访者表示身边给孩子报暑期培训班的中小学生家长多,93.2%的受访者发现身边家长大都给孩子报两个及以上培训班。集中补习学业短板、防止孩子假期学习懈怠和担心孩子落后是家长给孩子报暑期培训班的三大原因。52.1%的受访者坦言身边大多孩子反感上暑期培训班。65.4%的受访者希望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不焦虑、不“抢跑”。 参与本次调查的受访者中,81.2%的人是中小学生家长。其中,生活在一线城市的占29.5%,二线城市的占47.7%,三四线城市的占18.6%,城镇或县城的占3.9%,农村的占0.4%。 进一步调查显示,家长给孩子报的各类暑期培训班中,课外辅导班(76.8%)最多,文化课补课班(58.3%)和兴趣班(56.2%)也比较多,其他还有竞赛类培训班(23.0%)等。至于中小学生面对暑期培训班的态度,52.1%的受访者坦言是反感的,“不愿意去上”,30.4%的受访者表示孩子喜欢去,17.5%的受访者则是无所谓的态度。 家长为孩子报培训班的动机有哪些?调查中,58.2%的受访者指出是趁假期集中补习学业短板,57.3%的受访者认为是防止孩子假期学习懈怠,51.7%的受访者指出有的家长发现周围报班孩子多,担心自己孩子落后,其他还有:家里没人看管孩子,担心孩子安全(39.5%),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36.4%),让孩子交到更多的朋友(15.1%)以及孩子自己喜欢(7.1%)等。暑期家长为孩子疯狂报班,为补短板也为跟风,对于这种现象,你怎么看?
李同学是一名初二的学生,性格开朗,爱好看报纸、玩电脑、打篮球,很喜欢数学,成绩也很优秀。一次偶然,外语考试没考好,他很自责,老师认为该同学没认真准备考试,作为反面教材在全班同学面前批评了他。由于成绩、名次的大幅度后退,回家后家长的责骂也让李同学觉得压力很大,他希望下周的数学考试可以得到好成绩,重新获得老师和家长的认可。但是在这样的压力下数学也发挥失常考砸了,其他的科目也接二连三地没考好。面对老师和家长的批评、恨铁不成钢的态度,李同学觉得自己很失败,觉得自己各方面都很差,进而对自己丧失了信心,也变得不爱和同学交流了。针对此案例中李同学的情况,请用归因理论进行分析。
根据自己已有的教学经验,用实例说明语文知识教学的原则。 
(三十六)  【给定资料】  1.有报道称,近日,武汉7对父母放弃城市的优质教育,在乡下找了一所废弃的小学,自己教孩子诵经读典、练习书法。7对家长坦言,此举实属无奈,只因对现行的教育体制失去信心,不得已只好去摸索一条能够保护孩子们天性的教育之路。  这处“世外桃源”在武汉市黄陂木兰山脚下的一所闲置小学。两层的教学楼一楼被改建成各家的宿舍,二楼则是孩子们的学习场所。其中,幼儿活动室里摆放的玩具中,看不到塑料玩具,更没有小汽车、变形金刚或芭比娃娃,全是家长们的手工作品,比如用木头、竹子制的积木和用布缝的手工娃娃。  家长给孩子们安排的生活很规律。早晨7点半起床,吃过早饭后,孩子们齐坐在蒲团上,由家长引领着诵读“四书五经”等经典。据称这是孩子们每天最重要的一堂课。读完经书,年龄大的孩子会有数学、书法、英语等课程,全由家长授课。3岁以下孩子的主要任务则是玩。除了每天两个多小时的课堂学习外,孩子们大部分时间都在户外。8岁女孩朱佳曾上过三年私塾。她认为,在村里学的内容和学校没啥区别,但自由时间更多,可以无拘无束地玩耍。家长说,孩子们没有考试,但也有任务,就是跟家长一起刷墙布置教室、填埋垃圾、种菜浇水等,大点的孩子要自己手洗简单的衣物。“很多人以为教育就是上学考试。而我们认为,让孩子跟父母在一起劳动、读书,就是最好的教育。孩子们可以在自然中学习,从模仿父母中学习。“我们追求的教育不是一味地传授知识,而是要培养主动学习和思考的能力,让孩子在做中学、玩中学。”家长杨女士说。  “远离城市污染和喧嚣,保护孩子的天性,尽可能地给他们自由,给他们一片没有污染的人文和自然环境,陪伴他们一起学习和成长,这就是我们想给孩子们提供的生活。”一位妈妈这样解读她心中的“世外桃源”。  2.某大报2013年1月9日发表了一篇评论文章,内容概要如下:  谈到“桃花源式”教育,有网友评论,这是拿孩子的前程赌博,私塾式教育、在家上学远不适应当下社会成员所需素质。笔者也认为,现代社会要求人的一生要不断适应新环境,教育目的是让孩子健康成长全面发展,顺畅融入社会。小孩子要学会合群,许多知识、能力的培养要在设定的集体环境中完成。个人学问再大也不能取代学校,取代有专业资质的教师群体。  从深层次说,类似“逃离”事件像一面镜子,映射出当前我们公共教育的弊端和相当一部分家长的忧虑,学校必须对此高度重视,并深刻反思。  拿学前教育来说,幼儿阶段的学习主要是通过玩耍、游戏、模仿等适合幼童发育阶段的方式愉快开展;通过集体生活养成好习惯。可目前不少幼儿园把小学课程内的语文、数学、外语搬来,个别从业者甚至体罚幼儿,这样如何令人放心?中小学教育值得反思的是,应试偏向不仅把孩子、家长搞辛苦,更把人训练得功利、短视,谈何健全人格培养?瞄准考试、考级的繁重课业和训练,挤掉了必要的体育、劳动、艺术教育与兴趣阅读,谈何全面发展?教育界主张的小班教学、课堂讨论、探索实践、劳动能力训练久推不动,对于自然、社会、家乡这些生存发展本源的认知和思索无从谈起,遑论创新潜质?长此以往,我们民族的竞争力会提升还是下降?  从这面镜子我们看到,对于公共教育的改进,要釜底抽薪,而非扬汤止沸。公共教育被诟病有自身问题,更有着深厚社会基础。当一个社会的功利倾向膨胀到不顾长远时,自然会左右教育偏离本源。革除教育弊端须从改革一些社会基本制度,化解某些社会基本矛盾入手,比如改革人才评价标准、缩小阶层差距、尊重劳动者、推进公平正义、遏制低俗传媒。教育也必须建立家长参与改革的机制。对于社会弊端,是逃避还是付出努力参与变革?我们需要的是后一种选择,而且不能再等下去,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3.当童话大王郑渊洁与儿子郑亚旗“合谋退学”时,这种行为还有些惊世骇俗,但现在,因为不满学校教育而回归家庭的案例遍布我国各地。而国外经验的支持,也让不少家长获得迈出这一步的勇气。  几乎所有下定决心让自己的孩子脱离正规学校教育的家长,在阐述原因时都首先提到自己已经对现行的教育体制失去信心。在他们看来,现在的学校教育重复灌输、压抑天性,孩子在重压之下,既不能培养健全的人格,也不能获得有效的知识。迫不得已,这些家长只能自己寻求、摸索一条能够保护孩子们天性的教育之路。  “在家上学”的教育模式虽然看上去很美,深究之下也暴露出不少家长认识上的误区。误区一:学校的知识教育毫无意义  事实上,学校进行知识教育本身并没有错,出现偏差的是知识教育的内容和传授方式。家长应该做的,是要从知识结构和传授方式上进行纠正。如果因为反感学校向学生灌输“无用知识”,就让“在家上学”的孩子走上只读经典的极端,恐怕就会过犹不及,不利于孩子未来的发展。  误区二: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势不两立?  家庭教育对孩子来说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并不能够互相取代,而是相辅相成不可割裂。当学校教育不尽如人意时,家长的当务之急不是寻求可以全面代替学校教育的“在家上学”,而是需要反思自己的家庭教育,是不是放大了学校教育的偏差,能不能给孩子必要的补充和纠正。  误区三:社交环境可以人为制造?  “在家上学”模式很难人为制造出学校能够提供的社交环境,会让孩子脱离同龄人的主流生活模式,可能会对他们未来融入社会产生不良影响。  误区四:孩子当成才还是“成人”?  尽管多数家长的初衷和口号都是让孩子自然发展天性,但其教育目标的设定,却又明显表现出期望孩子成为杰出人才的指向性。教育中一个尴尬又残酷的现实是,99%的孩子最后都只能成为一个平凡人,但却有99%的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应当是天才。对于大多数孩子而言,让他们拥有一个完整健全的人格,恐怕比成才更加重要。  4.目前在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江苏、湖北、云南等地,存在不少学生在家上学的案例,涵盖幼儿园至高中的各个阶段。“在家上学”在中国绝对算得上新鲜事物,但在国际上,“在家上学”有一个通用英文词“home schooling”,是美国19世纪末开始萌芽的一种独特的教育方式,并于20世纪50年代蓬勃发展。现在,美国的50个州都允许“在家上学”这种教育方式,并已有200万学生在家上学,约占学龄儿童的3%。在家上学已经成为美国增长速度最快的一种教育形式。  美国家长选择让孩子在家上学的四大理由为:出于对公立学校环境的考虑,包括安全保障、暴力事件等,缓解孩子上学压力(88%);为孩子提供更好的教学指点和帮助(83%);对教学质量不满(73%);对陈旧的教学方式不认同(65%)。有调查显示,大多数让孩子“在家上学”的家长非常注重与其他家庭及社会机构的联系,因此,那种认为“在家上学”需要离群索居的看法是不符合实际的。  美国基础教育包括11项课程,它们是英语阅读能力、拼写、语言运用、数学、科学、社会学、历史、健康卫生、体育、职业教育和音乐入门。而实际上,其中很多内容不必分开教授,像阅读、拼写、语言运用等,在家上学不用每一门都开课。另外教科书可以自选。由于美国在家上学发展已久,有专门的出版社为他们准备课本和教师指导手册,就算使用自编教材都是合法的。如果家长不能教授某些课程,可以自主选择老师,老师无须拥有教学证书。不过,担任教学的家长或教师都是多才多艺的人。美国的家长如果选择家庭教师,一般会选择有20年工作经验的教师。而外聘老师教什么和怎么教,家长也有很大的发言权。  在全美的50个州里,“在家上学”都是合法的教育体制,是12年义务教育的一部分。学生完成学业通过规定的考试,就能获得相同文凭,并可以选择工作或上大学继续深造。一旦在家上学出现了困难,可以随时进入公立学校。如果只想使用公立学校设施,比如使用体育场、电脑和图书馆等,只收取最低费用。  家庭学校虽有诸多好处,但是美国教育专家也不认为所有孩子都适合。在家上学不是孩子逃避社会的避风港,如果孩子交往不足,应该停止单独教学方式,让他们尝试进入公立学校。  【问题】  “给定资料1~4”阐述了国内外“在家上学”的教育模式,请对我国“在家上学”的教育模式的特点及意义进行分析和概括,并针对其现存问题如何解决提出建议。  要求:  (1)观点全面,准确;  (2)逻辑清楚;分析透彻;  (3)400字左右。
【案例二】 一般资料:钟某,女性,17岁,高中二年级学生,因害怕别人害自己多次从学校逃跑,内心极其恐惧。由家长送来咨询。 案例介绍:钟某平时住校,学习刻苦,成绩较好。三个月前开始不知什么原因经常缺课,老师和同学发现后很关心,询问原因,钟某说上课时总是听到别人议论自己,在自己背后指指点点,自己受不了,后又说有人要害自己,是谁说不清,近一周来不敢到教室上课,也不敢待在宿舍里,说宿舍里安了监视器,自己在宿舍的一举一动都被录下来。宿舍其他同学纷纷劝说她没有这回事,但钟某不相信,要求回家住。回家后说家里也安了监视器,觉得世界太可怕,感觉在大街上才安全,已在外面坐了两晚,不觉得疲劳,精神也显得很兴奋,由家长送来求助。 家长反映的情况:父母均是农民,没什么文化,但从小对她要求非常严格,钟某从小性格内向,听父母的话,很少与同学来往,学习用功,以高分考上县里的重点高中。在父母眼中她是一个好孩子,几乎没什么缺点。父母向老师同学了解知道没有别人议论她,多次解释都无法说服。钟某也说不出到底谁在说自己,但就是坚信不疑。家人没有办法,带她来心理咨询。 钟某听到别人议论自己,是属于()。
相关题目
几名高三学生打算放弃高考,一起自主创业,他们的父母得知后非常着急,认为孩子只有上大学才有未来。在与孩子沟通的过程中,家长们发现孩子不仅不听他们的劝告,还讨厌他们的管束,打算一起离家出走到外地创业。家长们很着急,向社会工作者小林求助,希望小林能劝孩子们放弃自己的想法。为帮助遇到此类问题的家长和孩子,小林可采用(  )的方法协助父母与孩子进行沟通。
作为学前儿童家长,在教育孩子过程中,必须具备的教育能力是()
学前儿童家长必须具备的,也是家长教育孩子的前提条件的能力是
家长对考试成绩好的孩子给予物质奖励是()
家庭教育原则中热爱孩子的原则要求家长要了解孩子,关爱孩子,尊重孩子,()。
家庭教育原则中热爱孩子的原则要求家长要(),关爱孩子,尊重孩子,信任孩子。
要教育孩子首先必须了解孩子,而了解孩子的()是学前儿童家长教育孩子的基本条件,否则,家长将会陷入困惑之中。
家庭教育原则中热爱孩子的原则要求家长要关爱自己的孩子,但不能()。
家长与孩子通过双向交流,使孩子能公开表达自己的情感,这是学前儿童家庭情商教育的()。
从家庭教育的角度来看,家长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家长是孩子长期与全方位的教师:(2)家长在家庭教育中起()作用;(3)家长是孩子的榜样。
()是指在儿童家庭教育中,家长通过各种机会了解孩子的特点,发现孩子的需要,捕捉孩子的兴趣,诱导孩子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特点的一种方法。
家长在评价孩子的基础上,要针对孩子的实际情况,给予孩子具体指导,体现了家长指导、发展孩子的能力。
()是家长观察孩子的基本途径。家长与孩子朝夕相处,应该做观察孩子的有心人。
从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角度讲,()是学前儿童家长必须具备的能力,是教育孩子的前提条件。
家长与孩子有相同和平等的需求,因为家长与孩子都是人,所以()
经常听到有的家长在说自己孩子没考好的原因,如“孩子只是碰巧没看清这道题而已”这次的卷子比较难。我们不赞成这样分析孩子成绩差的原因,是因为()。
文意理解是知识、()和()的综合运用,需要大量阅读积累和长期着意的练习,才能使阅读能力得以提高。
家长要培养孩子的同情心,使孩子能与别人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学会控制自己的冲动,体现学前儿童家庭情商教育陶冶儿童的道德情感的任务。
某学校班主任马老师,和某学生家住得较近,经常让该学生家长开车送自己回家。因此,该学生家长要求马老师对自己的孩子进行特殊照顾,并给自己的孩子安排好的座位,马老师答应了该家长的要求。马老师的做法体现了()。
家长应具备教育子女的能力包括:(1)了解孩子的能力;(2)()问题的能力。
广告位招租WX:84302438

免费的网站请分享给朋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