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截瘫的人容易得到别人的帮助,这是求助者的()对利他行为的影响。
男性,20岁,未婚,某大学四年级学生,家在农村,排行老二,上有一姐,下有一弟。自我陈述:近一年来记忆力下降,没精神看书,逻辑分析能力下降,紧张,害怕考试,害怕老师为难我,睡不好觉,晚上睡不着,白天没精神,食欲下降,身体也比以前瘦了,曾去医院检查过内科和神经科,吃过一些药,没有效果。这半年比以前严重了,才来心理科看病。.了解资料:求助者的家长叙述:自幼生长在农村,家境贫寒,为了让自己上大学姐姐高中毕业后就外出打工。因为自己皮肤黑,同学起外号叫小泥鳅。上了大学后,拼命学习,立志要毕业后找到一个好工作,改变家里的境况。咨询过程:首先经过收集资料,了解到这个大学生的生活背景和心理上的情况:一方面内心有点自卑、胆怯,怕比不上别人。另一方面又很自负,觉得别人不比他聪明,有时也看不上教得不好的老师,难免对有些老师的态度不够尊敬,但内心也害怕被老师处罚。经过四次咨询,求助者认知上有了改变,症状有了明显改善,顺利通过了考试。提问资料:经过几次咨询后心理咨询师和求助者对前一段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并作了纪录。求助者明白自己紧张的原因是与小时候的负性体验有关,担心大学的老师会像小学老师一样冤枉自己,求助者的紧张情绪得到缓解,能够专心复习功课,睡眠状况随之也得到改善。双方还商讨了下次咨询任务即第三个咨询目标关于外号问题的探讨。求助者认为泥鳅很滑不好抓,同学们这样叫他是在讽刺他为人圆滑,所以感觉非常不舒服,心理咨询师向求助者询问同学们这样叫的原因,求助者也不知道,只是猜测。因此心理咨询师给求助者布置了家庭作业,心理咨询师建议求助者回学校后亲自问问同学们给他起外号的原因。求助者听从了心理咨询师的意见。
反复现象是()。男性,20岁,未婚,某大学四年级学生,家在农村,排行老二,上有一姐,下有一弟。自我陈述:近一年来记忆力下降,没精神看书,逻辑分析能力下降,紧张,害怕考试,害怕老师为难我,睡不好觉,晚上睡不着,白天没精神,食欲下降,身体也比以前瘦了,曾去医院检查过内科和神经科,吃过一些药,没有效果。这半年比以前严重了,才来心理科看病。.了解资料:求助者的家长叙述:自幼生长在农村,家境贫寒,为了让自己上大学姐姐高中毕业后就外出打工。因为自己皮肤黑,同学起外号叫小泥鳅。上了大学后,拼命学习,立志要毕业后找到一个好工作,改变家里的境况。咨询过程:首先经过收集资料,了解到这个大学生的生活背景和心理上的情况:一方面内心有点自卑、胆怯,怕比不上别人。另一方面又很自负,觉得别人不比他聪明,有时也看不上教得不好的老师,难免对有些老师的态度不够尊敬,但内心也害怕被老师处罚。经过四次咨询,求助者认知上有了改变,症状有了明显改善,顺利通过了考试。提问资料:经过几次咨询后心理咨询师和求助者对前一段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并作了纪录。求助者明白自己紧张的原因是与小时候的负性体验有关,担心大学的老师会像小学老师一样冤枉自己,求助者的紧张情绪得到缓解,能够专心复习功课,睡眠状况随之也得到改善。双方还商讨了下次咨询任务即第三个咨询目标关于外号问题的探讨。求助者认为泥鳅很滑不好抓,同学们这样叫他是在讽刺他为人圆滑,所以感觉非常不舒服,心理咨询师向求助者询问同学们这样叫的原因,求助者也不知道,只是猜测。因此心理咨询师给求助者布置了家庭作业,心理咨询师建议求助者回学校后亲自问问同学们给他起外号的原因。求助者听从了心理咨询师的意见。
咨询小结包括()。男性,20岁,未婚,某大学四年级学生,家在农村,排行老二,上有一姐,下有一弟。自我陈述:近一年来记忆力下降,没精神看书,逻辑分析能力下降,紧张,害怕考试,害怕老师为难我,睡不好觉,晚上睡不着,白天没精神,食欲下降,身体也比以前瘦了,曾去医院检查过内科和神经科,吃过一些药,没有效果。这半年比以前严重了,才来心理科看病。.了解资料:求助者的家长叙述:自幼生长在农村,家境贫寒,为了让自己上大学姐姐高中毕业后就外出打工。因为自己皮肤黑,同学起外号叫小泥鳅。上了大学后,拼命学习,立志要毕业后找到一个好工作,改变家里的境况。咨询过程:首先经过收集资料,了解到这个大学生的生活背景和心理上的情况:一方面内心有点自卑、胆怯,怕比不上别人。另一方面又很自负,觉得别人不比他聪明,有时也看不上教得不好的老师,难免对有些老师的态度不够尊敬,但内心也害怕被老师处罚。经过四次咨询,求助者认知上有了改变,症状有了明显改善,顺利通过了考试。提问资料:经过几次咨询后心理咨询师和求助者对前一段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并作了纪录。求助者明白自己紧张的原因是与小时候的负性体验有关,担心大学的老师会像小学老师一样冤枉自己,求助者的紧张情绪得到缓解,能够专心复习功课,睡眠状况随之也得到改善。双方还商讨了下次咨询任务即第三个咨询目标关于外号问题的探讨。求助者认为泥鳅很滑不好抓,同学们这样叫他是在讽刺他为人圆滑,所以感觉非常不舒服,心理咨询师向求助者询问同学们这样叫的原因,求助者也不知道,只是猜测。因此心理咨询师给求助者布置了家庭作业,心理咨询师建议求助者回学校后亲自问问同学们给他起外号的原因。求助者听从了心理咨询师的意见。
咨询小结的时间可以选择在()。男性,20岁,未婚,某大学四年级学生,家在农村,排行老二,上有一姐,下有一弟。自我陈述:近一年来记忆力下降,没精神看书,逻辑分析能力下降,紧张,害怕考试,害怕老师为难我,睡不好觉,晚上睡不着,白天没精神,食欲下降,身体也比以前瘦了,曾去医院检查过内科和神经科,吃过一些药,没有效果。这半年比以前严重了,才来心理科看病。.了解资料:求助者的家长叙述:自幼生长在农村,家境贫寒,为了让自己上大学姐姐高中毕业后就外出打工。因为自己皮肤黑,同学起外号叫小泥鳅。上了大学后,拼命学习,立志要毕业后找到一个好工作,改变家里的境况。咨询过程:首先经过收集资料,了解到这个大学生的生活背景和心理上的情况:一方面内心有点自卑、胆怯,怕比不上别人。另一方面又很自负,觉得别人不比他聪明,有时也看不上教得不好的老师,难免对有些老师的态度不够尊敬,但内心也害怕被老师处罚。经过四次咨询,求助者认知上有了改变,症状有了明显改善,顺利通过了考试。提问资料:经过几次咨询后心理咨询师和求助者对前一段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并作了纪录。求助者明白自己紧张的原因是与小时候的负性体验有关,担心大学的老师会像小学老师一样冤枉自己,求助者的紧张情绪得到缓解,能够专心复习功课,睡眠状况随之也得到改善。双方还商讨了下次咨询任务即第三个咨询目标关于外号问题的探讨。求助者认为泥鳅很滑不好抓,同学们这样叫他是在讽刺他为人圆滑,所以感觉非常不舒服,心理咨询师向求助者询问同学们这样叫的原因,求助者也不知道,只是猜测。因此心理咨询师给求助者布置了家庭作业,心理咨询师建议求助者回学校后亲自问问同学们给他起外号的原因。求助者听从了心理咨询师的意见。
咨询案例的记录包括()。男性,20岁,未婚,某大学四年级学生,家在农村,排行老二,上有一姐,下有一弟。自我陈述:近一年来记忆力下降,没精神看书,逻辑分析能力下降,紧张,害怕考试,害怕老师为难我,睡不好觉,晚上睡不着,白天没精神,食欲下降,身体也比以前瘦了,曾去医院检查过内科和神经科,吃过一些药,没有效果。这半年比以前严重了,才来心理科看病。.了解资料:求助者的家长叙述:自幼生长在农村,家境贫寒,为了让自己上大学姐姐高中毕业后就外出打工。因为自己皮肤黑,同学起外号叫小泥鳅。上了大学后,拼命学习,立志要毕业后找到一个好工作,改变家里的境况。咨询过程:首先经过收集资料,了解到这个大学生的生活背景和心理上的情况:一方面内心有点自卑、胆怯,怕比不上别人。另一方面又很自负,觉得别人不比他聪明,有时也看不上教得不好的老师,难免对有些老师的态度不够尊敬,但内心也害怕被老师处罚。经过四次咨询,求助者认知上有了改变,症状有了明显改善,顺利通过了考试。提问资料:经过几次咨询后心理咨询师和求助者对前一段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并作了纪录。求助者明白自己紧张的原因是与小时候的负性体验有关,担心大学的老师会像小学老师一样冤枉自己,求助者的紧张情绪得到缓解,能够专心复习功课,睡眠状况随之也得到改善。双方还商讨了下次咨询任务即第三个咨询目标关于外号问题的探讨。求助者认为泥鳅很滑不好抓,同学们这样叫他是在讽刺他为人圆滑,所以感觉非常不舒服,心理咨询师向求助者询问同学们这样叫的原因,求助者也不知道,只是猜测。因此心理咨询师给求助者布置了家庭作业,心理咨询师建议求助者回学校后亲自问问同学们给他起外号的原因。求助者听从了心理咨询师的意见。
咨询案例的记录应该()。男性,20岁,未婚,某大学四年级学生,家在农村,排行老二,上有一姐,下有一弟。自我陈述:近一年来记忆力下降,没精神看书,逻辑分析能力下降,紧张,害怕考试,害怕老师为难我,睡不好觉,晚上睡不着,白天没精神,食欲下降,身体也比以前瘦了,曾去医院检查过内科和神经科,吃过一些药,没有效果。这半年比以前严重了,才来心理科看病。.了解资料:求助者的家长叙述:自幼生长在农村,家境贫寒,为了让自己上大学姐姐高中毕业后就外出打工。因为自己皮肤黑,同学起外号叫小泥鳅。上了大学后,拼命学习,立志要毕业后找到一个好工作,改变家里的境况。咨询过程:首先经过收集资料,了解到这个大学生的生活背景和心理上的情况:一方面内心有点自卑、胆怯,怕比不上别人。另一方面又很自负,觉得别人不比他聪明,有时也看不上教得不好的老师,难免对有些老师的态度不够尊敬,但内心也害怕被老师处罚。经过四次咨询,求助者认知上有了改变,症状有了明显改善,顺利通过了考试。提问资料:经过几次咨询后心理咨询师和求助者对前一段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并作了纪录。求助者明白自己紧张的原因是与小时候的负性体验有关,担心大学的老师会像小学老师一样冤枉自己,求助者的紧张情绪得到缓解,能够专心复习功课,睡眠状况随之也得到改善。双方还商讨了下次咨询任务即第三个咨询目标关于外号问题的探讨。求助者认为泥鳅很滑不好抓,同学们这样叫他是在讽刺他为人圆滑,所以感觉非常不舒服,心理咨询师向求助者询问同学们这样叫的原因,求助者也不知道,只是猜测。因此心理咨询师给求助者布置了家庭作业,心理咨询师建议求助者回学校后亲自问问同学们给他起外号的原因。求助者听从了心理咨询师的意见。
本次的作业是()。男性,20岁,未婚,某大学四年级学生,家在农村,排行老二,上有一姐,下有一弟。自我陈述:近一年来记忆力下降,没精神看书,逻辑分析能力下降,紧张,害怕考试,害怕老师为难我,睡不好觉,晚上睡不着,白天没精神,食欲下降,身体也比以前瘦了,曾去医院检查过内科和神经科,吃过一些药,没有效果。这半年比以前严重了,才来心理科看病。.了解资料:求助者的家长叙述:自幼生长在农村,家境贫寒,为了让自己上大学姐姐高中毕业后就外出打工。因为自己皮肤黑,同学起外号叫小泥鳅。上了大学后,拼命学习,立志要毕业后找到一个好工作,改变家里的境况。咨询过程:首先经过收集资料,了解到这个大学生的生活背景和心理上的情况:一方面内心有点自卑、胆怯,怕比不上别人。另一方面又很自负,觉得别人不比他聪明,有时也看不上教得不好的老师,难免对有些老师的态度不够尊敬,但内心也害怕被老师处罚。经过四次咨询,求助者认知上有了改变,症状有了明显改善,顺利通过了考试。提问资料:经过几次咨询后心理咨询师和求助者对前一段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并作了纪录。求助者明白自己紧张的原因是与小时候的负性体验有关,担心大学的老师会像小学老师一样冤枉自己,求助者的紧张情绪得到缓解,能够专心复习功课,睡眠状况随之也得到改善。双方还商讨了下次咨询任务即第三个咨询目标关于外号问题的探讨。求助者认为泥鳅很滑不好抓,同学们这样叫他是在讽刺他为人圆滑,所以感觉非常不舒服,心理咨询师向求助者询问同学们这样叫的原因,求助者也不知道,只是猜测。因此心理咨询师给求助者布置了家庭作业,心理咨询师建议求助者回学校后亲自问问同学们给他起外号的原因。求助者听从了心理咨询师的意见。
本段咨询中使用的评估方法是()。男性,20岁,未婚,某大学四年级学生,家在农村,排行老二,上有一姐,下有一弟。自我陈述:近一年来记忆力下降,没精神看书,逻辑分析能力下降,紧张,害怕考试,害怕老师为难我,睡不好觉,晚上睡不着,白天没精神,食欲下降,身体也比以前瘦了,曾去医院检查过内科和神经科,吃过一些药,没有效果。这半年比以前严重了,才来心理科看病。.了解资料:求助者的家长叙述:自幼生长在农村,家境贫寒,为了让自己上大学姐姐高中毕业后就外出打工。因为自己皮肤黑,同学起外号叫小泥鳅。上了大学后,拼命学习,立志要毕业后找到一个好工作,改变家里的境况。咨询过程:首先经过收集资料,了解到这个大学生的生活背景和心理上的情况:一方面内心有点自卑、胆怯,怕比不上别人。另一方面又很自负,觉得别人不比他聪明,有时也看不上教得不好的老师,难免对有些老师的态度不够尊敬,但内心也害怕被老师处罚。经过四次咨询,求助者认知上有了改变,症状有了明显改善,顺利通过了考试。提问资料:经过几次咨询后心理咨询师和求助者对前一段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并作了纪录。求助者明白自己紧张的原因是与小时候的负性体验有关,担心大学的老师会像小学老师一样冤枉自己,求助者的紧张情绪得到缓解,能够专心复习功课,睡眠状况随之也得到改善。双方还商讨了下次咨询任务即第三个咨询目标关于外号问题的探讨。求助者认为泥鳅很滑不好抓,同学们这样叫他是在讽刺他为人圆滑,所以感觉非常不舒服,心理咨询师向求助者询问同学们这样叫的原因,求助者也不知道,只是猜测。因此心理咨询师给求助者布置了家庭作业,心理咨询师建议求助者回学校后亲自问问同学们给他起外号的原因。求助者听从了心理咨询师的意见。
结束咨询时间可由()决定。男性,20岁,未婚,某大学四年级学生,家在农村,排行老二,上有一姐,下有一弟。自我陈述:近一年来记忆力下降,没精神看书,逻辑分析能力下降,紧张,害怕考试,害怕老师为难我,睡不好觉,晚上睡不着,白天没精神,食欲下降,身体也比以前瘦了,曾去医院检查过内科和神经科,吃过一些药,没有效果。这半年比以前严重了,才来心理科看病。.了解资料:求助者的家长叙述:自幼生长在农村,家境贫寒,为了让自己上大学姐姐高中毕业后就外出打工。因为自己皮肤黑,同学起外号叫小泥鳅。上了大学后,拼命学习,立志要毕业后找到一个好工作,改变家里的境况。咨询过程:首先经过收集资料,了解到这个大学生的生活背景和心理上的情况:一方面内心有点自卑、胆怯,怕比不上别人。另一方面又很自负,觉得别人不比他聪明,有时也看不上教得不好的老师,难免对有些老师的态度不够尊敬,但内心也害怕被老师处罚。经过四次咨询,求助者认知上有了改变,症状有了明显改善,顺利通过了考试。提问资料:经过几次咨询后心理咨询师和求助者对前一段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并作了纪录。求助者明白自己紧张的原因是与小时候的负性体验有关,担心大学的老师会像小学老师一样冤枉自己,求助者的紧张情绪得到缓解,能够专心复习功课,睡眠状况随之也得到改善。双方还商讨了下次咨询任务即第三个咨询目标关于外号问题的探讨。求助者认为泥鳅很滑不好抓,同学们这样叫他是在讽刺他为人圆滑,所以感觉非常不舒服,心理咨询师向求助者询问同学们这样叫的原因,求助者也不知道,只是猜测。因此心理咨询师给求助者布置了家庭作业,心理咨询师建议求助者回学校后亲自问问同学们给他起外号的原因。求助者听从了心理咨询师的意见。
多维度效果评估是指()。男性,20岁,未婚,某大学四年级学生,家在农村,排行老二,上有一姐,下有一弟。自我陈述:近一年来记忆力下降,没精神看书,逻辑分析能力下降,紧张,害怕考试,害怕老师为难我,睡不好觉,晚上睡不着,白天没精神,食欲下降,身体也比以前瘦了,曾去医院检查过内科和神经科,吃过一些药,没有效果。这半年比以前严重了,才来心理科看病。.了解资料:求助者的家长叙述:自幼生长在农村,家境贫寒,为了让自己上大学姐姐高中毕业后就外出打工。因为自己皮肤黑,同学起外号叫小泥鳅。上了大学后,拼命学习,立志要毕业后找到一个好工作,改变家里的境况。咨询过程:首先经过收集资料,了解到这个大学生的生活背景和心理上的情况:一方面内心有点自卑、胆怯,怕比不上别人。另一方面又很自负,觉得别人不比他聪明,有时也看不上教得不好的老师,难免对有些老师的态度不够尊敬,但内心也害怕被老师处罚。经过四次咨询,求助者认知上有了改变,症状有了明显改善,顺利通过了考试。提问资料:经过几次咨询后心理咨询师和求助者对前一段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并作了纪录。求助者明白自己紧张的原因是与小时候的负性体验有关,担心大学的老师会像小学老师一样冤枉自己,求助者的紧张情绪得到缓解,能够专心复习功课,睡眠状况随之也得到改善。双方还商讨了下次咨询任务即第三个咨询目标关于外号问题的探讨。求助者认为泥鳅很滑不好抓,同学们这样叫他是在讽刺他为人圆滑,所以感觉非常不舒服,心理咨询师向求助者询问同学们这样叫的原因,求助者也不知道,只是猜测。因此心理咨询师给求助者布置了家庭作业,心理咨询师建议求助者回学校后亲自问问同学们给他起外号的原因。求助者听从了心理咨询师的意见。
综合以上资料,心理咨询师对案例三的咨询()。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31岁,已婚,大学文化程度,某公司部门经理。
案例介绍:求助者因工作关系结识了另一家公司的一位经理,对方虽然有家庭,但猛烈地追求她,多次发誓要离婚娶她。求助者不想介入婚外情,多次婉拒。但几年中,对方痴心不改,也颇另求助者感动。去年发现自己的丈夫有婚外情,求助者主动提出离婚。离婚后求助者找到那个追求自己的人,想共同组建家庭,但他总是说妻子不同意离婚,一年多没有实质进展。为此两人产生矛盾,求助者非常生气,内心很痛苦,主动来进行心理咨询。
下面是心理咨询师与该求助者的一段咨询对话。
心理咨询师:你能详细地说说你生气的原因么?
求助者:他以前总在追我,多次发誓要离婚娶我,说实在的,我确实有些感动,但我不想卷入婚外情,所以并没有什么实质上的事情发生。去年我丈夫先出轨了,我就离了婚。离婚后我想和他组建家庭,可他总拿妻子不同意离婚应付我,都一年多了,也没有个结果,他过去追我时说的多好听啊,现在他怎么能这样对我啊!我越想越生气,什么人啊!为这些事我们之间发生了矛盾,现在搞得关系很紧张。
心理咨询师:我听明白了,他过去多次发誓要娶你,可你真的离婚了,他却没能马上娶你,这让你非常生气,是这样吗?
求助者:是的。
心理咨询师:咱们前面商定的咨询目标是减轻你的情绪困扰,现在看看怎么减轻吧。
求助者:好吧。
心理咨询师:是他不娶你使你生气吗?
求助者:那当然是,如果他娶了我,我怎么会生气?
心理咨询师:我听明白了,按你所说,你要求别人娶你,别人就应该娶你。
求助者:是啊,娶我是他先提出来的,我没离婚前,他天天催我离婚,说离了婚他要娶我,可我现在离婚一年多了,他反而不娶了,他怎么这样做事啊!
心理咨询师:你信奉的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怎样,另一个人就必须对他怎样。
求助者:对啊,互相的吗。
心理咨询师:因此,别人对你怎样,你肯定对别人怎样。
求助者:对呀,……不对,(沉默)好像也不是,我丈夫出事后实际上也不想和我离婚,他发誓一定要对我好,希望重新来过,他那时对我挺好的,可我没有对他好,最终下决心和他离了婚。
心理咨询师:你刚讲过一个人对别人怎样,别人就必须对他怎样,而你又讲了你的丈夫后来对你很好,可你并没有对他好,这似乎有些矛盾,你能解释一下吗?
求助者:(沉默)……他那时已经有婚外情了,怎么能在对他好呢?
心理咨询师:你看,实际上别人对你怎样,你并没有对他怎样。
求助者:好象是的。
心理咨询师:你认为你生气是由于那个人没有娶你,其实娶不娶你只是一个事件,你要求别人必须像你怎样对他来对待你一样这是你的信念。而你的信念是不合理的,不合理的信念会造成你的情绪困扰。如果你能认识到你现在的情绪是你的不合理信念造成的,通过改变它,你就能改变自己的情绪。
求助者:真的是这样么?
心理咨询师:有一个六面体,上面的数字分别是1,2,3,4,5,6,你把他仍出去,落回时朝上的数字是几?
求助者:不知道,那个数字都可能朝上。
心理咨询师:当你提出要求时,是不是就像把六面体抛出一样?
求助者:(沉默)我好想有些明白了,本来有多种可能的事,我就只要求一种?
心理咨询师:你对别人提出要求,要求他必须听你的,这是一种绝对化要求,一种不合理的信念。如果把对别人的“要求”变成“希望”,当不希望的事发生时,最多是一种失望,不会过分的怨恨别人,自己也就不会生气了。
求助者:你讲的对,我要想不生气,就得接受他娶我,还应该接受他不娶我。"
求助者:女性,27岁,公司职员。
案例介绍:求助者经常和父母、同事、客户发生矛盾,不合群,人际关系紧张。最近又因琐事与同事发生矛盾,很生气,也为此痛苦,主动来心理咨询。
下面是心理咨询师与该求助者的一段对话:心理咨询师:你认为你生气的原因是什么?求助者:主要是和同事搞不好关系,有些人总爱挑我的毛病,我比较能干,在公司的业绩不错,别人嫉妒我,就常常因为一些小事和我过不去。心理咨询师:是别人挑你的毛病,造成你生气吗?
求助者:那当然是,如果别人不挑我的毛病,我怎么会生气?
心理咨询师:我们来看一个例子,假若某一天,你在咖啡店里喝咖啡,这时走过来一个人把你的咖啡碰洒了,你会怎样想?
求助者:我会很生气,这个人怎么这样不小心。
心理咨询师:但如果你知道他是个盲人,你又会怎样呢?求助者:盲人啊……盲人是看不见的,我想我会原谅他。心理咨询师:你看,咖啡洒了,同一个事件,但由于不同的认知结果,你就会产生不同的情绪。所以,对事物的认知,才是引起情绪的真正原因。求助者:是这样吗?沉默你说的好像有道理。
心理咨询师:人对生活中发生的事件都会有些看法,有的是合理的,有的是不合理的,不同的认知会导致不同的情绪状态。如果你认识到自己现在的情绪状态是一些不合理的认知所造成的,通过改变它,你就能控制自己的情绪。
求助者:真会这样吗?
心理咨询师:你遇到的那些事,别人也可能遇到,但别人不一定都像你现在这样子,你说这是怎么回事?
求助者:你是说我和他们的认识不一样吗?可我还没看出我对别人挑我毛病的认识有哪些不合理的地方。
心理咨询师:这正是下一步要讨论的问题。你冷静地想一下,你和同事关系很紧张的原因是什么?
求助者:那些人总爱挑我的毛病。
心理咨询师:你不许人家挑你毛病的理由是什么呢?
求助者:我工作做得好,客户多,他们凭什么挑我的毛病?
心理咨询师:你可以希望别人不挑你的毛病,但你不能不许别人挑你的毛病。求助者:对别人不能提出要求吗?
心理咨询师:可以对别人提出要求。但是你若要求你对别人怎样,别人就应该对你怎样,这就是一种不合理的信念、一种绝对化的要求,因为我们无法要求别人必须为我们做什么。如果我们把对别人的“要求”变成“希望”,当我们不希望的事发生时,最多是一种失望,不会过分地怨恨别人,自己也就不会生气了。
求助者:您讲的很对,但我担心自己做不到这点。您说这毛病能改吗?
心理咨询师:你的问题是长期形成的,要想很快地改变是困难的。但是只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改变,从一点一滴做起,出现反复时,不要灰心,贵在坚持,一定会达到理想的效果。
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21岁,某大学三年级学生。
案例介绍:求助者从小有咬指甲的习惯,虽收到父母亲的多次训斥,自己也试用了多种方法,但没有明显改变。读大学期间恋爱,女友坚持要他改掉,否则就分手。求助者主动前来寻求帮助。
下面是心理咨询师与该求助者的一段咨询对话。
求助者:我原来有咬手指甲的毛病,用了很多方法,都没有改掉。女朋友说,再改不掉就和我分手,所以我想请您帮助我改掉这个毛病。
心理咨询师:作为一个大学生,有咬手指甲的习惯,想改但没有改掉,我能理解你内心的苦恼,我愿意帮助你。现在咱们先讨论咨询方案吧!
求助者:咱们讨论?可我不懂心理学啊,还是您直接决定吧,我这次决心很大,愿意接收您的方案。
心理咨询师:心理咨询不是漫无目的的,而是要根据咨询方案进行,咨询方案需要咱们两人共同讨论。
求助者:我明白了。
心理咨询师:好,咱们先讨论咨询目标,通过咨询,你想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呢?
求助者:我就想改掉我咬手指甲的毛病,今后再也不被它困扰了。
心理咨询师:咬指甲是一种行为,行为是可以改变的。如果对你咬指甲的行为做一个量化的评估,你怎么评估呢?
求助者:量化评估?(沉默)我一有时间可能就会咬,时间可能在3~4个小时吧。
心理咨询师:通过咨询你想改变成什么样呢?
求助者:最好一次都不咬。
心理咨询师:根据你目前的情况,一次都不咬是不是要求太高了?
求助者:不高,我都二十多岁了,还咬手指甲,自己都不好意思。
心理咨询师:好吧,咱们就把不咬手指甲作为第一个目标,每天一次都不咬。现在我跟你说说用什么方法,我打算用厌恶治疗法改变你咬指甲的行为。行为主义认为,人的行为都是被行为结果强化的,厌恶疗法就是我把你咬指甲的行为和厌恶刺激结合,产生生理、心理上痛苦的感觉,多次结合使你产生条件反射,当你以后咬指甲时,就会产生恐惧,你就不敢再咬指甲了,行为就改变了。具体的步骤是:第一步,明确目标行为,就是咬指甲,第二步,构建恐惧等级,第三步,选择厌恶刺激,第四步,把咬指甲和厌恶刺激结合起来。
求助者:我似乎明白了,那您选用的厌恶刺激可别太强啊!
心理咨询师:你放心,我给你电击再加注射催吐剂,剂量小一些,尽量温和些。
求助者:那好吧,大约需要做多少次啊?这种方法会不会没效啊?
心理咨询师:这种法肯定有效,具体效果等疗程结束再评估吧。
求助者:我知道了,万一没有效果,还有其他方法吗?
心理咨询师:还有其他方法,如阳性强化法,求助者中心疗法等等。"
免费的网站请分享给朋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