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1)本立明道
孝悌是沟通自我生命与他人生命的纽带,从这一点来看,孝悌是根本。
“以孝治天下”是中国古代一个基本命题。中国文化是建立在血缘关系基础上的文化。从文化的根本来看,孝悌也是中华美德的根本。
道德教育在小学阶段就是家庭伦理道德和日常交往道德规范的教育。这是“立本”的教育。
中小学道德教育要树立孝悌、谨信、亲仁的根本,大学的道德教育则要教育学生明道。中小学的道德教育是道德行为和道德情感的教育,大学的道德教育则是道德理性的教育。
(2)化民成俗
中国是一个崇尚礼乐文明的国家。中国文化是一种不同于宗教文化的礼乐文化。礼教与宗教的最大区别是:它没有对唯一神的崇拜,只有对天地鬼神的敬畏以及对尊者长者的恭敬;没有神秘的宗教仪轨,只有在婚丧嫁娶、节日庆典和日常交往中的一整套礼仪;没有至高无上的宗教经典,只有《诗》《书》《礼》《乐》等世俗的文化经典。
“礼之用,和为贵。”礼教的作用在于建立和谐的内心秩序和社会秩序。其化民成俗的作用远远超过了家庭和学校的道德教育。应该说,礼教比宗教更加理性化和人文化。人的道德行为礼仪化、习俗化之后,也就真正地社会化和理性化了。一个人的道德行为符合他所生活的国家和民族在长期的历史中所形成的风俗习惯,他才是真正属于这个国家和民族的人。
(3)严明法纪
社会风气容易被金钱和权利败坏。一旦社会风气败坏,家庭和学校的道德教育有所不能。
做人的底线要靠法律和制度来维护,教育只能在人的道德完善的过程中锦上添花。
一个法度废弛的国家,无论怎样加强道德教育都是徒劳的。因为道德教育是导人向善的,法律制度是阻止人为恶的。
做人的底线是不犯法,做人的底线当然要靠法制来维持。道德的底线是遵守公共道德,道德的底线同样需要法制来维护。作为道德的底线,划分公共道德的原则是不损害公众的利益,所定的公共道德的条款是每一个有行为能力的人都能做到的。公共道德要从小培养,但在未成年之前,对违犯公共道德的行为主要进行批评教育。而对于已经成年的人,对于违犯公共道德的行为应该给予严厉的处罚。人的行为习惯,如果小的时候没有养成,批评教育不再有多大的作用。
(4)自修自得
社会公德要广为宣传,放纵违犯社会公德的行为是对全体公民权利的不尊重。但个人私德要自修自得,用统一的、很高的道德标准要求每一个人,是对个体生命和个性的不尊重。
用统一的、很高的道德标准要求每一个人,这是道德理想主义。道德理想主义的做法是不道德的。道德理想主义只会伤害道德教育。但每个人自己都要持之以恒地不懈追求完美的人格。过有德性的生活,才能找到人生的幸福。
社会公德要有统一的要求,是因为社会公德所规定的行为是每一个有行为能力的人在正常的情况下都能做到的。个人的私德则不同,有忠道,有恕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恕道,是做人的底线,也就是不害人。做人的上线是忠道,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就是要帮助别人,为他人谋利益。仁的底线是不害人,这不难。
对待他人,要隐恶扬善,“人有恶,则掩之;人有善,则扬之。”“慎勿谈人之短,切莫矜己之长。”不要揭人家的短,而要多多夸奖他人的善言善行。“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与人为善,宽以待人”。对于自己,我们要持之以恒地不断追求完美的人格。这叫“严于律己”。
试题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