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题库 / [问答题]“四自”给学校带来了生机 几年前,在改的答案

“四自”给学校带来了生机 几年前,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形势下,林海中学学生参与管理的意识逐渐高涨起来,如何在这种情况下,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素质?校长组织了一次全校教职工的大讨论。少数同志认为,中学生正处在青少年时期,世界观还没有定型,心理成熟度不高,必须严加管束。多数同志认为,现在社会日趋开放,学生的自主意识日益增强,引导其自我管理是很有必要的。这两种看法都有各自的道理,校长没有简单地下结论,而是组织教职工深入学生之中调查研究。大家在调查中发现,凡是主张发动学生参与管理的班级,学生思想活跃,且“活而有序"。有的班级管得很死,却“管不住”学生。校长因势利导,组织大家进一步学习教育理论,在统一大家认识的基础上,校长提出了学生”四自”的管理改革方案,即在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指引下,根据学校管理目标,引导学生思想上自育、学习上自研、体育上自炼、生活上自管,培养学生自我发展的能力。 学生“四自”改革方案在实施过程中,学校首先利用橱窗、广播集会,向学生反复宣传学生参与学校管理、全面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意义,启发其自觉参与自我管理的活动;其次,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思想实际,由初一至高三分层次建立了“学雷锋、学赖宁小组”,“少年团校"、“读好书小组”、“马克思主义学习小组”、“学理论讲国情小组”、“青年业余党校”等跨班级组织,定期组织主题班会,办墙报、出专栏、搞展览;以“掺沙子”、“结对子’’等方式对学生中的非正式群体施加积极影响。学习上,建立各种“自学小组”,作为原有语文、数学、外语等爱好者协会和课外兴趣小组的基层组织,经常引导学生有计划地自学,相互释疑,集体研究学习中的难题。体育上建立了学校、年级、班级三级运动队。在体育活动中注意发挥体育骨干的带头指导和帮助作用。生活上建立了卫生管理、纪律检查、礼貌评比、伙食监督等自管组,负责管理学生的日常生活。还在高二(1)班和初二年级组织了“四自”的整体改革试验,培养“四自”骨干,以“骨干’’带动群众,诸如组织开展“文化知识将来在社会上到底有没有用"的讨论,“家乡改革开放十年变化”的社会调查,军训、校办农场劳动、年级运动会、洗衣拆被比赛等活动,试点班骨干都起了积极的带头作用。为了使“四自”经常化、制度化,学校制定了《学生自娱自管制度》、《学生在校一日守则》等规章制度,同时进一步完善了原有的“文明监督岗”、卫生监察、宿舍管理、主题班会考评、学风监督等辅助性的督察制度,由教师和学生进行双轨督察,天天记载,周周讲评,发现问题及时“会诊”,一学期组织两次交流,总结经验,开展评比,奖励先进。 林海中学学生“四自"坚持数年,不仅给学校带来生机活力,而且取得了显著成效;学生的德智合格率、优秀率、差生转化率和体育达标率都大幅度提高,教育质量跃居全省前列。各类人才苗子脱颖而出;近几年在全国各学科竞赛中有几十人获奖,并多次获一等奖;1990年有两名同学进入了国家数学和化学奥林匹克集训队,其中一名同学参加在法国举行的化学奥林匹克竞赛,荣获金牌。学校连续五年被评为“市县文明单位",近几年来被评为省先进集体、省文明单位和省依法治校先进单位。 认真阅读“案例与思考”材料《“四自”给学校带来了生机》,联系自己的体会,谈谈要发挥学生在学校管理中的主体作用,学校领导应用哪些工作?

问答题
2022-09-22 02:06
查看答案

正确答案
传统的管理观认为,学生是学校管理和教师教育的对象,只有“被人管”和“受教育"的义务,没有参与管理和自我教育的权利。临海中学领导对这种传统的教育观念,不是简单地否定,而是引导大家从调查研究人手,进行对比分析,从而使大家认识到学生不仅是学校教育和管理的主要对象,而且是有主观能动作甩的人。学校管理要充分发挥他们的自觉性、主动性,使他们成为生动活泼的一代。在学生参与意识增强的新形势下,没有他们的积极参与合作是很难实现学校管理育人的根本目标的。
如何发挥学生参与管理的自觉性与能动性,临海中学领导没有停留在“泛泛号召"、“普通要求”上,而是通过舆论宣传,建立网络化组织系统,进行试点和培养骨干,建立考评的竞争机制等,为学生参与管理创造良好的氛围。
发动学生“四自",既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要防止“放任自流”的倾向。中学生正处在青少年身心发展尚未成熟的阶段,辨别是非:美丑、善恶和抵制错误思潮的能力还不强。因此学校领导和教师发动学生参与管理时不能放弃对他们的导向、调控的责任,要经常深入学生之中沟通感情,了解情况,帮助其克服“四自"过程中的困难。

试题解析

标签: CMS专题
感兴趣题目
当前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结构改革不断深化,国际经济环境不确定性增强的形势下,中国对外投资的进一步发展需要从企业和政府两个层面来考虑。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次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面对世界范围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形势下价值观较量的新态势,面对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新特点,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计划提出一定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战略、基本任务和宏观调控目标,确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比例、结构、速度,以及需要配套实施的基本经济政策,集中体现了计划的()。
材料1 ①1949年至1952年:国营经济领导下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发展。新中国成立时,所继承的是一份底子薄、基础弱、发展极不平衡的经济遗产。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夕,全国只有10%左右的近代工业经济,90%左右是分散的个体的农业经济和手工业经济。 ②1953年至1956年:所有制结构由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向单一公有制的过渡随着国民经济恢复任务的基本完成,开展大规模建设的任务提上日程。 ③1957年至1978年:以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作为整个社会经济制度的基础和核心,生产资料所有制改革成为1978年以来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方面。 ④1978年至1988年:公有制经济为主体,非公有制经济为补充的所有制格局的形成。新时期以增量改革为基本特征,所谓增量,主要是指在原国有经济中逐步发展新的非国有的经济成分。 ⑤1989年至1997年: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确立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从理论上阐述了这一体制的各项重大原则,在所有制结构上鲜明地提出了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的方针。 ⑥1998年至今: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党的十五大以后,按照“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原则,我国一方面坚持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积极探索公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另一方面坚持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总的来看,改革开放30多年来,由公有制一统天下到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我国所有制结构发生了历史性变化。随着所有制结构的进一步调整与完善,随着公有制经济规模的进一步收缩、质量上逐步提高、国有经济控制力的不断增强,随着非公有制经济的继续发展壮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将更加充满生机与活力。 材料2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立了我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人民民主专政,确认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规定了公民享有的各项基本权利和自由。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发挥临时宪法的作用,为我国正式宪法的制定和实施积累了经验,创造了条件。 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在内容上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和人民主权原则,无论它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内容还是结构形式,都受到了人们的普遍称赞,其制定和实施对于巩固人民民主专政,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都发挥了积极的推动和保障作用,并为我国以后几部宪法的修改确立了基本模式。 1975年宪法:1975年全国人大对1954年宪法进行了全面修改,与1954年宪法相比,1975年宪法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是一次大倒退。 1978年宪法:1978年对1975年宪法进行了全面修改,通过了1978年宪法,但它也没有摆脱极左思想的影响,仍存在着许多问题,是一部很不完善的宪法,后来,这部宪法又进行了两次修改。 1982年宪法:突出体现了四项基本原则,还体现了以下几方面的精神:(1)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3)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4)坚持改革开放。 1982年宪法继承和发展了1954年宪法的基本原则,它的制定和实施,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现行宪法的修改自1988年以来,全国人大四次以宪法修正案的方式对1982年宪法进行了修改。 1988年通过了2条宪法修正案。1993年通过了9条宪法修正案。1999年通过了6条宪法修正案。2004年通过了14条宪法修正案。宪法不断修正,适应了正在发展变化的社会状况。 我国宪法修订和施行的经验告诉我们,宪法本身不是停滞不前的,它应该在改革和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根据实践中取得的重要经验和认识,及时根据法定程序对宪法的某些规定进行必要的修正和补充,使宪法成为反映时代要求、与时俱进的宪法。 结合材料2,运用马克思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原理分析说明我国宪法修改的理论依据。
“四自”给学校带来了生机 几年前,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形势下,林海中学学生参与管理的意识逐渐高涨起来,如何在这种情况下,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素质?校长组织了一次全校教职工的大讨论。少数同志认为,中学生正处在青少年时期,世界观还没有定型,心理成熟度不高,必须严加管束。多数同志认为,现在社会日趋开放,学生的自主意识日益增强,引导其自我管理是很有必要的。这两种看法都有各自的道理,校长没有简单地下结论,而是组织教职工深入学生之中调查研究。大家在调查中发现,凡是主张发动学生参与管理的班级,学生思想活跃,且“活而有序"。有的班级管得很死,却“管不住”学生。校长因势利导,组织大家进一步学习教育理论,在统一大家认识的基础上,校长提出了学生”四自”的管理改革方案,即在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指引下,根据学校管理目标,引导学生思想上自育、学习上自研、体育上自炼、生活上自管,培养学生自我发展的能力。 学生“四自”改革方案在实施过程中,学校首先利用橱窗、广播集会,向学生反复宣传学生参与学校管理、全面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意义,启发其自觉参与自我管理的活动;其次,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思想实际,由初一至高三分层次建立了“学雷锋、学赖宁小组”,“少年团校"、“读好书小组”、“马克思主义学习小组”、“学理论讲国情小组”、“青年业余党校”等跨班级组织,定期组织主题班会,办墙报、出专栏、搞展览;以“掺沙子”、“结对子’’等方式对学生中的非正式群体施加积极影响。学习上,建立各种“自学小组”,作为原有语文、数学、外语等爱好者协会和课外兴趣小组的基层组织,经常引导学生有计划地自学,相互释疑,集体研究学习中的难题。体育上建立了学校、年级、班级三级运动队。在体育活动中注意发挥体育骨干的带头指导和帮助作用。生活上建立了卫生管理、纪律检查、礼貌评比、伙食监督等自管组,负责管理学生的日常生活。还在高二(1)班和初二年级组织了“四自”的整体改革试验,培养“四自”骨干,以“骨干’’带动群众,诸如组织开展“文化知识将来在社会上到底有没有用"的讨论,“家乡改革开放十年变化”的社会调查,军训、校办农场劳动、年级运动会、洗衣拆被比赛等活动,试点班骨干都起了积极的带头作用。为了使“四自”经常化、制度化,学校制定了《学生自娱自管制度》、《学生在校一日守则》等规章制度,同时进一步完善了原有的“文明监督岗”、卫生监察、宿舍管理、主题班会考评、学风监督等辅助性的督察制度,由教师和学生进行双轨督察,天天记载,周周讲评,发现问题及时“会诊”,一学期组织两次交流,总结经验,开展评比,奖励先进。 林海中学学生“四自"坚持数年,不仅给学校带来生机活力,而且取得了显著成效;学生的德智合格率、优秀率、差生转化率和体育达标率都大幅度提高,教育质量跃居全省前列。各类人才苗子脱颖而出;近几年在全国各学科竞赛中有几十人获奖,并多次获一等奖;1990年有两名同学进入了国家数学和化学奥林匹克集训队,其中一名同学参加在法国举行的化学奥林匹克竞赛,荣获金牌。学校连续五年被评为“市县文明单位",近几年来被评为省先进集体、省文明单位和省依法治校先进单位。 认真阅读“案例与思考”材料《“四自”给学校带来了生机》,联系自己的体会,谈谈要发挥学生在学校管理中的主体作用,学校领导应用哪些工作?
20世纪70年代以来,新科技革命和世界经济不断发展,国际形势和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重大变革。()逐渐成为时代的主题,为我国一心一意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行改革开发,借鉴和吸收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提供了良好机遇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党中央做出的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决策。综合观察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我国文化建设既面临许多有利条件也面临严峻挑战。因此,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深入文化体制改革,必须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人类已经进入到知识经济时代。人才、知识、科技、教育等要素,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高等教育作为高端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的主阵地,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高等教育发展的质量,已经成为影响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能力的重要因素。新的形势,迫切要求高等教育深化改革,更近一步增强社会服务功能,更加深入地参与到经济社会发展中来,参与到改革发展的时代大潮中来。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教育的改革也给体育带来了发展。针对体育课堂呆板、学生不主动、没兴趣等现象,一些专家提出了快乐学习、快乐体育的发展观点。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谈一谈你对快乐体育如何理解? (2)快乐体育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中国各族人民将继续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指引下,坚持改革开放,不断完善社会主义的各项制度,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的社会主义国家。
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结构对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有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生机和活力、()、巩固和维系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稳定和延续、造成了不可克服的周期性的政治经济危机
“十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情况  过去五年,我们摆脱了亚洲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战胜了非典疫情和重大自然灾害,不失时机地推进改革开放,进一步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明显加快,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都跃上一个新台阶,城乡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  五年来,我国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出现重要转机,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高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成就斐然,在水利、能源、交通、通信等领域建成或新开工一大批重大工程。经济社会信息化程度迅速提高。五年来,改革开放成果丰硕。农村、国有企业、金融、财税、投资等改革和市场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都取得重大进展。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外开放进入新的阶段。
相关题目
市场经济的发展,给教师的生活、工作、思想与情感带来了各种各样的冲击。
下列哪些事件标志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新阶段,由此打开了中国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崭新局面。
人口老龄化给各有关国家带来了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失业给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包括()
在现代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发展形势下,企业扩大利润的主要途径有()。
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的巨大发展在给人类带来福祉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灾难和无数的隐忧。
绿色金融给我国带来经济发展的同时 ,也提高了我国金融业的市场竞争力,提高了金融运作效率 ,减轻加入WTO后全面开放金融市场的内外压力 。
党中央从完成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任务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全局出发,为做好新形势下反腐倡廉工作作出了什么重大战略决策?
经济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怎样的机遇?
经济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怎样的挑战?
经济全球化推动了世界经济增长,同时也使美国引发的金融危机传染给全世界。随着国际性金融危机的蔓延,已给中国经济和就业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这说明,经济全球化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
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在推动各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从外部给各国的经济安全带来了威胁和侵害,主要表现在()。
1992年以后,我国经济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步伐明显加快。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请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和制度的角度,分析这些成就取得的根本原因。
将网络强国战略纳入中国在新形势下深化改革开放的宏观战略布局,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于()趋势的深刻理解和把握。
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我们对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认识也不断深化,做出了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选择,即以科学发展为主题()。
改革开放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核技术目前已广泛运用在工业、农业、医疗及科研等各个领域,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它给人类带来好处的有?()
材料1 ①1949年至1952年:国营经济领导下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发展。新中国成立时,所继承的是一份底子薄、基础弱、发展极不平衡的经济遗产。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夕,全国只有10%左右的近代工业经济,90%左右是分散的个体的农业经济和手工业经济。 ②1953年至1956年:所有制结构由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向单一公有制的过渡随着国民经济恢复任务的基本完成,开展大规模建设的任务提上日程。 ③1957年至1978年:以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作为整个社会经济制度的基础和核心,生产资料所有制改革成为1978年以来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方面。 ④1978年至1988年:公有制经济为主体,非公有制经济为补充的所有制格局的形成。新时期以增量改革为基本特征,所谓增量,主要是指在原国有经济中逐步发展新的非国有的经济成分。 ⑤1989年至1997年: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确立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从理论上阐述了这一体制的各项重大原则,在所有制结构上鲜明地提出了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的方针。 ⑥1998年至今: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党的十五大以后,按照“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原则,我国一方面坚持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积极探索公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另一方面坚持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总的来看,改革开放30多年来,由公有制一统天下到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我国所有制结构发生了历史性变化。随着所有制结构的进一步调整与完善,随着公有制经济规模的进一步收缩、质量上逐步提高、国有经济控制力的不断增强,随着非公有制经济的继续发展壮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将更加充满生机与活力。 材料2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立了我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人民民主专政,确认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规定了公民享有的各项基本权利和自由。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发挥临时宪法的作用,为我国正式宪法的制定和实施积累了经验,创造了条件。 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在内容上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和人民主权原则,无论它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内容还是结构形式,都受到了人们的普遍称赞,其制定和实施对于巩固人民民主专政,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都发挥了积极的推动和保障作用,并为我国以后几部宪法的修改确立了基本模式。 1975年宪法:1975年全国人大对1954年宪法进行了全面修改,与1954年宪法相比,1975年宪法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是一次大倒退。 1978年宪法:1978年对1975年宪法进行了全面修改,通过了1978年宪法,但它也没有摆脱极左思想的影响,仍存在着许多问题,是一部很不完善的宪法,后来,这部宪法又进行了两次修改。 1982年宪法:突出体现了四项基本原则,还体现了以下几方面的精神:(1)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3)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4)坚持改革开放。 1982年宪法继承和发展了1954年宪法的基本原则,它的制定和实施,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现行宪法的修改自1988年以来,全国人大四次以宪法修正案的方式对1982年宪法进行了修改。 1988年通过了2条宪法修正案。1993年通过了9条宪法修正案。1999年通过了6条宪法修正案。2004年通过了14条宪法修正案。宪法不断修正,适应了正在发展变化的社会状况。 我国宪法修订和施行的经验告诉我们,宪法本身不是停滞不前的,它应该在改革和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根据实践中取得的重要经验和认识,及时根据法定程序对宪法的某些规定进行必要的修正和补充,使宪法成为反映时代要求、与时俱进的宪法。 结合材料1,运用马克思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原理说明我国所有制结构的变化及其原因。
广告位招租WX:84302438

免费的网站请分享给朋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