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蚀》三部曲论述茅盾早期创作的特定的思想情绪和艺术表现手法。
茅盾的文学创作开始于大革命的动乱时期,可说这一时期是矛盾着的茅盾。他写《蚀》时,思想充满矛盾,因为当时的时代、社会、人们都是充满矛盾的,茅盾只是客观如实的反映。《蚀》真实的反映了作者观察到的革命与反革命的矛盾,革命队伍内部的矛盾,尤其是小资产阶级在大革命时期的矛盾以及作者自己的重重矛盾。《蚀》三部曲描写了当时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从幻灭到动摇,从追求又归于幻灭的过程。一方面以他们的失败道路和失败命运为中心来展开关于时代和社会的描写,另一方面对他们的个人主义的苦闷牢骚和颓废倾向没有进行足够的批判,在这作品反映的政治局势和革命前途也暗淡无光,这些都是作者当时痛苦消沉思想情绪的自然流露。作为茅盾的第一部作品,《蚀》的主要贡献在于,使人们认识到那个矛盾时代,部分青年是怎样忍受着精神的折磨,经历着怎样曲折、痛苦的历程。
在艺术上,茅盾早期创作显出了鲜明的现实主义风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茅盾塑造了一大批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作品中描写的人物形象都是当时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人物,经过作者的加工提炼、开发后再现于作品之中,具有一定的典型性。例如《蚀》第二部《动摇》中的方罗兰的迟疑不定,不能果断走上革命道路的性格,正式一部分知识分子在动乱的社会现实中迷茫,找不到正确方向的正式再现。作者特别善于描绘性格各异的女性形象。静女士怯弱、游移、多愁善感;章秋柳放荡、颓废,以享乐与感官刺激来“报复”她所厌恶的现实,作者借助这些形形色色的人物,展现大革命失败后的社会病象。
第二,在作品的结构上,茅盾虽然没有直接把纷纭复杂的风云展现出来,却通过作品中人物在时代洪流中的沉浮,使读者窥伺到社会的动荡与历史的蜕变。作者自觉地贴近生活,迅速地反映时代变化,使得他早期创作富于历史感和时代感。
茅盾的“《蚀》三部曲”是指( )。
免费的网站请分享给朋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