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题库 / [问答题]根据品德形成的过程与影响因素,讨论如何培的答案

根据品德形成的过程与影响因素,讨论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

问答题
2022-01-04 23:23
查看答案

正确答案

教师可以综合应用一些方法来帮助学生形成或改变态度和品德。常用而有效的方法有说服、榜样示范、群体约定、价值辨析、奖励与惩罚等。
(1)有效的说服
教师经常应用言语来说服学生改变态度。在说服的过程中,教师要向学生提供某些证据或信息,以支持或改变学生的态度。教师的说服不仅要以理服人,还要以情动人。教师进行说服时,还应考虑学生原有的态度,应以学生原有的态度为基础,逐步提高要求。
(2)树立良好的榜样
榜样在观察学习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榜样的特点、示范的形式及榜样所示范行为的性质和后果都会影Ⅱ向到观察学习的效果。
(3)利用群体约定
由于群体约定的约束力和群体压力的存在,教师可以利用集体讨论后作出集体约定的方法来改变学生的态度。
(4)价值辨析
即引导个体利用理性思维和情绪体验来检查自己的行为模式,努力去发现自身的价值观并指导自己的道德行动。价值辨析有多种策略.不论应用什么策略,一种观念要真正成为个人的道德价值观,须经历三个阶段,即选择阶段、赞赏阶段和行动阶段。个体只有从头至尾地完成这一过程,才能说他真正具有了某个稳定的价值观念,也才能较持久地指导行动。
(5)给予适当的奖励与惩罚
奖励和惩罚作为外部的调控手段,对个体的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除上述所介绍的各种方法外。角色扮演、小组道德讨论等方法对于态度与品德的形成和改变都是非常有效的。


试题解析

感兴趣题目
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动力是教师的帮助与教育。()
教师通过创设良好的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以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德育方法是()。
教师通过创设良好的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以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德育方法是()
联系实际,举例说明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
小学生品德形成的基础是()。
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培养提高的过程。知、情、意、行是品德心理的四要素。行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与否的关键,也是衡量一个人思想品德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德行过程是沿着知、情、意、行的顺序发展的,但其中任何一个要素都可以作为品德培养的开端,即思想品德教育具有多端性,即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教师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教育学)
德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是什么?1、德育体现学校的教育性质。2、德育制约着学生发展的方向。3、中小学学校德育的特殊地位。中小学是学生品德形成阶段。这一阶段学生的可塑性强。加强中小学德育具有特殊的意义。
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与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小学生品德培养的常用方法有哪些?
在小学生品德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 )。
在小学生品德发展过程中 ,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 (   )
在小学生品德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
相关题目
通过询问解答的方式,帮助学生消除影响他们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心理障碍,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方法,属于哪种德育方法( )。
教师通过创设良好的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以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德育方法是【 】。
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心理学技术包括?
试述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态度与品德。
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完全取决于教育者的身教与言教。
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是小学阶段思想品德教育的()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态度与品德的培养。
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品德的过程,学生的品德包括( )。
德育过程与受教育者品德形成的过程无关。()
德育过程与受教育者品德形成过程无关。
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与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根据品德形成过程的规律,论述怎么样培养学生的优良品德。
根据品德形成的过程与影响因素,讨论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态度与品德?
试述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
如何培养中学生良好的品德。
影响小学生品德形成的因素有哪些?
结合实际情况,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态度和品德?
德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是什么?1、德育体现学校的教育性质。2、德育制约着学生发展的方向。3、中小学学校德育的特殊地位。中小学是学生品德形成阶段。这一阶段学生的可塑性强。加强中小学德育具有特殊的意义。
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是小学阶段思想品德教育的()。
广告位招租WX:84302438

免费的网站请分享给朋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