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这是一篇言简意深的杂文。全文几百字,讨论的却是一个大问题: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鲁迅的回答当然是否定的。在鲁迅看来:“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鲁迅的这一观点不仅在当时是正确的,而且在当下也有其启迪价值。
当中华民族处于国力强盛的历史阶段,中国人有无自信力自然不成为问题。然而上世纪30年代,中国国力衰弱,强敌人侵,国土沦丧,民族存亡到了紧急关头,于是“中国人失掉自信力”的说法才顺势而起。这种说法无疑是悲观主义的,但它之所以能够在社会上传播,并在相当一部分人群中得到认同,却也是有着深刻的现实背景和思想方面的原因的。其一是中国人国难当头、国土沦丧的现实处境。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中国人没有力量收复失地。从某种意义上说,力量首先来自于自信,有自信才有力量。反过来说,没有力量也证明了丧失自信。其二是中国社会在民族危亡关头不思自救的落后现象,也就是鲁迅指出的“一味求神拜佛”,“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这种追求玄虚、麻醉自己的精神现象就是鲁迅所批判的“自欺力”,它是“自信力”的对立面。其三是将部分当整体、视表面为实质的思维方法。“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这只是表面现象,而不是民族的筋骨和脊梁。部分的中国人丧失了自信力,并不等于全体中国人丧失了自信力。鲁迅所要阐明的就是这个道理,所要扭转的就是躲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背后的错误思维方法。
中国人是否失掉了自信力?这不仅是一个现实问题,更是一个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课题。从历史上看,“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说,中国人在历史上从来就没有丧失过自信力。从现实的角度看,“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问题是,他们“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问题还在于:究竟是具有自信力的“他们”代表整体的中国人,还是慨叹“中国人失掉自信力”的人和“一味求神拜佛”的人代表整体的中国人?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层面上看,中华文化历经风雨,绵延数千年而不绝于世,就证明了它的强大的生命力;这已被历史证明的生命力是中国人挺立于世的自信力的基础。只要中华文化的血脉不断,中国人就永远不会丧失植根于传统的自信力。
当今的中国正“和平崛起”于世界,当然我们还是发展中国家,与世界上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种种差距和问题。作为中国人,我们不能因为看到自身的差距和问题而减弱自信力,相反,应该发展自信力,追赶上去。
试题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