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感知规律在教学上的运用,主要体现在直观教学上。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是人类认识发展的规律,教学过程也离不开这条基本规律,根据感知觉的规律,正确地运用直观性原则,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性知觉,从而有助于对所学知识的领会、理解和掌握,提高教学的效果。直观是指使学生获得感性知识所采用的手段,直观教学一般有实物直观、教具直观和言语直观这三种形式。实物直观是指通过观察实物标本、演示性实验、教学参观等方式,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的教学方式真实性,能够反映实物的本来面目,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理解的准确和精确。教具直观也叫模象直观,指通过图片、图表、模型、仪器、幻灯等模拟实物的形象而提供感性的材料。言语直观是通过语言(书面和口头)的生动具体描述、鲜明形象的比喻、合乎情理的夸张等形式,提供感性认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按照感知活动的特点和规律来正确地组织直观教学,才能提高学生的感知效果。
(1)运用对比的规律进行教学。感知的规律告诉我们,对象与背景的判别越小的对象,感知就越模糊。教学时采用对比法,也会收到较好的效果。例如对于象形字、形声字的教学采用对比法,还有图形、表格对比分明,教师的言语抑扬顿挫,轻重缓急,就使学生易于感知和记忆。而学习者注意进行有比较的学习,对材料进行比较、分析或对重点材料、字词用红笔标出等,都是有效感知的办法。
(2)运用被感知事物的强度律进行教学。被感知的事物或需要接受的信息(包括语言、文字符号等)必须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被感知以致获得清晰的感知。所以,被感知的对象必须在其环境、背景中的相对强度要大。因此,直观教学要考虑到直观教具的颜色、大小、声音的强度等,以使学生能够清晰地感知。
(3)多采用化静为动的方式进行教学。一般来说,变动的对象比静止的对象容易引起感知,吸引我们去注意观察。教师在直观教学方面应多采用活动教具、活动卡片、广播等现代化的视听工具。总之,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知,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应运用感知的规律进行直观教学。
试题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