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1.夏天蚊子的嗡嗡声如雷,我暗暗把它们比作成群的白鹤在空中飞舞。我心里这样想,成千上百的蚊子就果真变成白鹤了:我抬着头看它们,脖子也因此僵硬了。(我)又留几只蚊子在白色的帐子里,慢慢地用烟喷它们,让它们冲着烟雾边飞边呜叫,形成“青云白鹤”的景观,果然就像白鹤在云端飞鸣,因此我高兴得拍手叫好。2.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借助注释和词典了解文章大意,积累重点文言词语。(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体会作者的乐趣以及丰富的想象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惩罚强暴,同情弱小的童真。确定教学目标的依据:由于本文是学生入学后所学第一篇文言文,主旨是写作者儿时的“物外之趣”。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的两个要求:①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②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所以设置“借助注释和词典了解文章大意,积累重点文言词语”为知识与能力目标。本文中所说的夏蚊及草间之虫皆极细小之物,可以诱发儿童的好奇心和想像力,意趣即由此生成。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的要求,教师教学中应当注意培养学生的联想力和想像力,所以不仅需要“通过反复朗读,体会作者的乐趣以及丰富的想象力”,还需进一步体会“作者惩罚强暴,同情弱小的童真”的情感。3.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美好的童年,童年的歌谣、童年的伙伴、童年的趣事……是否还历历在目呢?清代文学家沈复也有过快乐的童年,他写的《童趣》就记叙了他儿时一些趣事,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感受一下作者字里行间洋溢的童真童趣。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注意读音和停顿,了解文章大意。2.播放朗读带,学生跟读。3.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分组翻译课文,遇到疑难词句,做好记录。4.学生出示疑难词句,师生合作解决。5.组织学生再次朗读课文,要求能人情人境,读出童趣。三、品读赏析,合作探究1.体会“童趣”作者题为“幼时记趣”,文中哪些语句能与“趣”吻合,试举例分析。2.探寻“物外之趣”朗读课文,思考:作者的“物外之趣”是如何产生的?这种“物外之趣”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童心、童趣?3.品味“物外之趣”本文语言简朴、自然、生动,请同学们任选一句,抓住字词或修辞来赏析。例如:“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4.品味“童真”作者为什么要鞭打蛤蟆,已捉在手,又打了几十鞭子,想象一下,是什么样的鞭子?癞蛤蟆竟没有死,是为什么?四、拓展延伸说说你童年有哪些难忘的事,为什么这件事会让你难忘。五、课堂小结总结《闲情记趣》,文章紧扣“闲”字落笔,处处写闲,轻松愉快流之笔端;处处有情,因作者“神游其中,怡然自得”,作者观物有情,嬉蚊有情,鞭癞虾蟆,简直就是用情在鞭;正因闲中有情,才写出了让人体味不尽的“物外之趣”。六、课后作业1.完成课后习题。2.用200字记叙你的童年趣事。
试题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