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题库 / [问答题]述评张之洞“中体西用”的教育思想。的答案

述评张之洞“中体西用”的教育思想。

问答题
2022-07-11 03:40
查看答案

正确答案

张之洞是我国清末著名的洋务派教育家,他的基本教育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个思想集中反映在《劝学篇》中。
所谓“中学”也叫旧学,指的是封建的典章制度,伦理道德,中国的经史之学,孔孟之道。在为体的中学中,他基本的主张,在于“明纲”。为了明纲,他特别强调读经的重要意义。读经的目的在于以三纲五常封建伦理道德加强学生的思想训练。所谓“西学”,张之洞归纳为“西政”和“西艺”两方面,并认为“西政之刑狱,立法最善。”关于“中学”和“西学”的关系,他强调“中学”是根本,“西学”是末节,“中学”为主,“西学”是从。只有在通“中学”的基础上,才能学“西学”。讲“西学”,必先通“中学”;而要存“中学”,又不得不讲“西学”。
“中体西用”的思想,在当时有促进改革的一面,也有阻碍教育沿着资本主义方向前进的一面。从哲学和方法论角度来看,“中体西用”思想是形而上学的。
第一,“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对教育的影响是深远的,涉及到教育领域的各个方面。“中体西用”思想,一直支配着晚清教育。在“中体西用”思想的指导下,创立和发展近代学校教育,改革了传统教育只重儒学的教育内容,增加了自然科学知识,发展了中国近代科学技术教育,培养了中国第一批不同于封建士大夫的一代新人,对中国教育的发展无疑起到了促进作用。
第二“中体西用”仍坚持维护封建专制制度和三纲五常等伦理道德,成为资产阶级维新派的对立面,阻碍维新运动的发展。
第三,从哲学和方法论角度来看,“中体西用”思想是形而上学的。严复对“中体西用”的批驳说明了这一问题。“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两立,合之两亡。”;“中体西用”是“西法之虚声,而沿中土之实弊。”深刻地揭露了张之洞“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错误实质。


试题解析

相关题目
1904年张之洞、张百熙、荣庆制定了《( )》,其中的“奏定蒙养院及家庭教育法章程”,第一次将学前教育列入学制系统。
以下( )是张之洞的观点
张之洞所著《()》为近代目录名作。
在教育学孕育,萌发阶段,中国有哪个思想家他的思想虽然没有专论教育,但是论及了教育?( )
张之洞书目答问为近代()。
被毛泽东誉为旧中国实业界“四个不能忘记的人物”,除了张之洞、张謇、范旭东以外,还有()。
张之洞在《劝学篇》中将洋务派兴办洋务教育的基本经验概括为“()”。
清末“礼法之争”法理派的代表人物有张之洞等。
张之洞的()是对洋务运动的理论总结,并试图为之后的中国改革提供理论模式。
与袁世凯几乎同时,张之洞在南京训练的部队叫做()
1898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写了《劝学篇》,宣扬()
张之洞“采西法以补中法之不足”的前提是()
张之洞系统阐述“中体西用”思想的著作是()。
以下属于两广总督张之洞的事迹的是()。
毛泽东曾说:“(在中国)讲重工业,不能忘了张之洞。”这主要指张之洞创办了()
张之洞在他的代表作《()》中,系统阐述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文教政策思想。
张之洞认为,"()为中国神圣相传之圣教,礼政之原本"。
简述张之洞“采西法以补中法之不足”的含义。
“晚清四大名臣”指的是李鸿章、张之洞、曾国藩和()。
论述洋务运动及“中体西用”的洋务教育指导思想。
广告位招租WX:84302438

免费的网站请分享给朋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