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题库 / [问答题]背景材料: 下面是某教师关于"化学反应的答案

背景材料: 下面是某教师关于"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的教学过程实录 【新课导入】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时,你是否考虑过这样的问题:一个化学反应在实际进行时,所有反应物能否完全(按照方程式中相应物质的量关系)转变成生成物,如果能,反应条件是什么?如果不能,原因是什么?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例如在预知理论产率极低的情况下,就不必再耗费人力、物力和时间去进行探索性实验等。 【板书】第三节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 【推进新课】师:请同学阅读课本第44页实验2-7,回答有关问题。 师:探究实验2-7:把1mol/L的Na2SO4溶液逐滴加到3~4mL的CaCl2溶液中,直到不再有沉淀产生为止。 反应现象是:白色沉淀产生。 离子反应方程式:Ca2++SO42+=CaSO4↓ 师:继续演示实验2-7:过滤,取澄清溶液与小试管中,加入适量的1mol/L的Na2CO3溶液,可能的现象是:有白色的沉淀CaCO3产生,或者没有沉淀产生。 【板书】一、化学反应限度 【学生自学】阅读课本P45页 【板书】可逆反应:在同一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称可逆反应。 【板书】二、化学平衡 不同的平衡体系到达平衡状态时,反应限度不同。 例如平衡体系1,Ca2++SO42-=CaSO4↓ 平衡体系2,Ca2++CO32-=CaCO3↓ 【合作探究】炼铁高炉尾气之谜 【板书】三、化学反应的条件控制 在生产生活中,促进有利的化学反应发生,抑制有害的化学反应发生,这就要讨论反应条件的控制。 【学生自学】阅读课本第46页 师:带领学生探究 A.建筑物定向爆破问题: B煤的燃烧条件问题。 原煤含S量:要求2排放浓度会偏高; 原煤粒度:要求≤40mm,且越均匀越好,但不能使用粉煤; 炉膛:耐高温; 烟囱抽力要求有大于20%的富余能力,氧气要适当充足,等等。 必要时查阅资料。 【课堂小结】 i通过实验探究,同学们了解:可逆反应、化学平衡、化学平衡状态、化学反应限度。 ii.控制反应条件可以使化学反应向有益的方向尽可能多、快地进行。 【布置作业】 根据上述教学案例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 (1)该教学案例中,教师采用提问的方式引入课题,教师在进行问题设计时应遵循哪些原则? (2)化学课堂上经常采用演示来完成教学,其构成要素及基本的类型有哪些? (3)作为化学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实施时,有哪些基本要求?

问答题
2022-10-01 14:44
查看答案

正确答案
(1)教师在进行问题设计时,应遵循:定向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层次性原则、互动性原则、开放性原则。
(2)演示技能的构成要素包括:引入演示;介绍媒体;操作控制;指引观察与思考;整理联系与结论。演示常用的类型有:验证式实验演示、探究式实验演示、示范性演示、实物演示和声像演示。
(3)化学课堂教学的实施即通常所说的上课,教师要上好一堂课,需遵循以下要求:①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组织实施教学;②运用多种手段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③依据学生的认知特征;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⑤把握好不同的教学模式;⑥落实好教学策略;⑦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机智。

试题解析

标签: CMS专题
感兴趣题目
教师从探讨题意人手,引导学生分析课题从而导入新课的方法是()。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化,在课改理念和新课程标准的影响和要求下,高中化学的课堂教学必然要走一条"有效、优效、高效"的道路,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所以在诸多教学环节中,课堂导入环节具有重要的地位。下面是某教师关于"化学反应限度"教学的导入过程: 【引入】媒体展示"工业上制硫酸的部分生产流程示意图" 【提问讨论】1.NaOH溶液有什么用途? 2.通入O2是足量的,经过接触室的充分反应,为什么尾气中还有SO2这种气体?(学生思考讨论,自然而然导出"化学反应的限度"的研究对象--可逆反应)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化学课堂教学导入的类型有哪些? (2)在化学课堂教学导入设计时,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哪些启示?
下面是某教师对新课程标准实施后语文课堂教学的看法:在新课实施中,有些教师片面理解新课改关于发挥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教学理念,片面地追求教学的表面热闹和活跃。于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出现了一片“生机勃勃”“热闹繁荣”的景象:演讲、小品、表演、辩论会……层出不穷的授课方式,让语文课有了盎然生机,但同学们在热闹的课堂中却收效甚微。以下对上述案例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为了能够更好地进行教学活动,下列哪项关系到课堂导入环节的质量?() ①教师设计的导入环节能够贴近学生的生活与经历 ②教师设计的导入环节是否具有创新意识和艺术想象力 ③教师设计的导入环节体现出多样化的教学资源 ④教师设计的导入环节以教师为主体安排活动
在课堂上,学生先做新课的作业,教师再讲授新课的内容,这种教学方法是()。
背景材料: 下面是某教师关于"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的教学过程实录 【新课导入】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时,你是否考虑过这样的问题:一个化学反应在实际进行时,所有反应物能否完全(按照方程式中相应物质的量关系)转变成生成物,如果能,反应条件是什么?如果不能,原因是什么?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例如在预知理论产率极低的情况下,就不必再耗费人力、物力和时间去进行探索性实验等。 【板书】第三节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 【推进新课】师:请同学阅读课本第44页实验2-7,回答有关问题。 师:探究实验2-7:把1mol/L的Na2SO4溶液逐滴加到3~4mL的CaCl2溶液中,直到不再有沉淀产生为止。 反应现象是:白色沉淀产生。 离子反应方程式:Ca2++SO42+=CaSO4↓ 师:继续演示实验2-7:过滤,取澄清溶液与小试管中,加入适量的1mol/L的Na2CO3溶液,可能的现象是:有白色的沉淀CaCO3产生,或者没有沉淀产生。 【板书】一、化学反应限度 【学生自学】阅读课本P45页 【板书】可逆反应:在同一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称可逆反应。 【板书】二、化学平衡 不同的平衡体系到达平衡状态时,反应限度不同。 例如平衡体系1,Ca2++SO42-=CaSO4↓ 平衡体系2,Ca2++CO32-=CaCO3↓ 【合作探究】炼铁高炉尾气之谜 【板书】三、化学反应的条件控制 在生产生活中,促进有利的化学反应发生,抑制有害的化学反应发生,这就要讨论反应条件的控制。 【学生自学】阅读课本第46页 师:带领学生探究 A.建筑物定向爆破问题: B煤的燃烧条件问题。 原煤含S量:要求2排放浓度会偏高; 原煤粒度:要求≤40mm,且越均匀越好,但不能使用粉煤; 炉膛:耐高温; 烟囱抽力要求有大于20%的富余能力,氧气要适当充足,等等。 必要时查阅资料。 【课堂小结】 i通过实验探究,同学们了解:可逆反应、化学平衡、化学平衡状态、化学反应限度。 ii.控制反应条件可以使化学反应向有益的方向尽可能多、快地进行。 【布置作业】 根据上述教学案例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 (1)该教学案例中,教师采用提问的方式引入课题,教师在进行问题设计时应遵循哪些原则? (2)化学课堂上经常采用演示来完成教学,其构成要素及基本的类型有哪些? (3)作为化学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实施时,有哪些基本要求?
教学过程的环节包括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巩固新课和布置课后练习。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教学的过程就是研究的过程
导入新课的目的是顺畅地拓展教学通道并激发学生的兴趣。
情境导入技能是教师通过一定的情境导入新课的教学行为方式。这些情境可以是教师精心创设的,也可以是临时捕捉的。情境导入技能主要包括()和现场导入。
阅读下列三个材料,按要求完成任务。 材料一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 【内容标准】通过实验认识化学反应的速率和化学反应的限度,了解控制反应条件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活动建议】实验探究:温度、催化剂对过氧化氢分解反应速率的影响。 设计实验:证明某些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材料二某教科书的知识结构体系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 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 第三节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 材料三某版高中实验教科书,《化学》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部分内容 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量(均取正值)来表示。浓度常以mol/L为单位,时间常以min(分)或s(秒)为单位,化学反应速率的单位相应为mol/(L·min)或mol/(L·s)。例如,某反应的反应物浓度在5min内由6mol/L变成2mol/L,则以该反应物浓度的变化表示的该反应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8mol/(L·min)。 有哪些条件能够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呢?我们通过下面的实验来进行探究。 【实验2-5】 在2支大小相同的试管中,装入2~3mL,约5%的H2O2溶液,分别滴入1~2滴1mol/LFeCl溶液。待试管中均有适量气泡出现时,将其中一支试管放入盛有5℃左右的冷水的烧杯中;另一支试管放入盛有40℃左右的热水的烧杯中,对比观察现象。待放入热水烧杯中的试管里出现大量气泡时,用带火星的火柴梗检验放出的气体。 要求: (1)确定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2)确定本课的教学难点和重点。 (3)写出实验2-5的现象。 (4)由上述发生的反应可得出什么结论? (5)给本节课设计一个板书。
教师要根据文本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导入新课,方法有()。
相关题目

为了能够更好地进行教学活动,下列哪项关系到课堂导入环节的质量?()
①教师设计的导入环节能够贴近学生的生活与经历
②教师设计的导入环节是否具有创新意识和艺术想象力
③教师设计的导入环节体现出多样化的教学资源
④教师设计的导入环节以教师为主体安排活动

某班级数学课要学新课,内容是“对数的概念”,请用事例导入法为本节课设计一个新课导入。
在导入新课的时候,教师从儿童喜欢小动物这一特点出发,主要是为了( )
在进行新课之前,将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呈现给学生,供学生根据需要选择并开展学习活动。此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的教学策略是()。
一个教师在讲授除法定义时,先拿出6个桃子,平均分给三个学生,问每人几个?引入新课,那么这位老师导入新课的方法是
在“植物的生长和发育”的教学中教师采用了实验活动教学的方法进行了新课的讲解,设计一个“尝试植物的扦插或嫁接”的实验活动的教学设计,写出具体的教学过程。
教学《安塞腰鼓》时,教师上课前先放了一段腰鼓舞蹈的影片,学生们看得津津有味,从而自然地导入了新课。对该教师运用的多媒体方式,下列评价不恰当的是()。
以上是一位教师讲解的课文《登高》的教学实录,请简要评析教师的教学特点。
课堂教学中,可以使用的导入新课的艺术和技巧:()
在课堂上,学生先做新课的作业,教师再讲授新课的内容,这种教学方法是()。
在讲授新课前,教师往往要根据本节课讲授的内容向学生展示教具、图片或讲故事来导入新课,其目的是为了()。
教学中教师往往是在复习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导入新课的,这是一种().
直接导入技能是一种以引导学生观察实物、模型、图表,观看影视片段或幻灯片等活动方式,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导入新课的教学技能。事物导入技能具体包括实物导入、图表导入、幻灯导入、影视导入等。
新课标强调“教学过程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这体现了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 )。
新课导入有多种方式。以“光的反射”为例,简述三种新课导入的方式。
下列是某教师关于口语交际教学设计的理解,不合理的一项是(  )。
课堂导入方式多种多样。教师设计学生急于解决而运用已有知识和方法一时又无法解决的问题,由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悬念而导入新课。这种导入方式称之为(  )。
课堂导人方式多种多样。教师设计学生急于解决而运用已有知识和方法一时又无法解决的问题,由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悬念而导入新课。这种导入方式称为( )。
课堂导人方式多种多样。教师设计学生急于解决而运用已有知识和方法一时又无法解决的问题,由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悬念而导入新课。这种导入方式称为()。
教师设计学生急于解决而运用已有知识和方法一时又无法解决的问题,由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悬念而导入新课。这种导导入方式称之为()。
广告位招租WX:84302438

免费的网站请分享给朋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