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一、综合学习,自主探究 师:阅读完《伤仲永》,我不禁想起了另一个小故事,老师讲完之后,请大家猜一猜这个小故事跟哪个成语有关。 话说,南朝梁时,南京有个叫江淹的人,他从小天资非凡,才思敏捷,6岁就能写诗。尽管他家境贫寒,但他勤奋读书,辛勤写作,年轻时就擅长诗赋,享誉文坛。可是,当他官至光禄大夫时,他的才华就慢慢衰退了,不如从前了,写出的诗文平淡无奇。到了晚年更糟糕,他才思枯竭,写来的诗文竟没有一句佳句。人们说他的才思尽了。 生:江郎才尽。 师:《江郎才尽》与《伤仲永》的故事有着共同的悲剧,听完这两个故事,你有什么样的感悟?《伤仲永》的“伤”是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会“伤仲永”?请大家自由讨论。 (围绕作品开放课堂,学生自由畅谈,师适时指导并给出具体评价,组织课堂,引导学生围绕主题探讨) 学生讨论,明确:(1)“伤仲永”的“伤”是悲伤、惋惜之意。(2)作者为方仲永从一个神童变成一个普通人而惋惜。二、深入阅读,攻克难点师:请大家分组讨论思考两个问题。第一,方仲永的才能发展变化经历了几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课文是怎样叙述的?第二,方仲永由神童沦为平庸之辈的原因是什么?作者是怎样看的?(学生思考自由讨论,老师走到小组内分别指导)学生讨论,明确:问题一:三个阶段:①童年时期,才思敏捷,天赋极高,如五岁时就“啼哭求之”,“书诗为名”,“指物作诗立就”,“文理可观”等。②少年时期,才思衰退,大不如前,“不能称前时之闻”。③青年时期,才思平庸,与众无异,“泯然众人矣”。问题二:原因是“其父利其然”,“不使学”,把仲永当做赚钱的工具,荒废其学业,不能使其天赋用在学习上。作者认为方仲永才能衰退的原因是“受于人者不至”,即没有进行后天的学习和教育,并由此引发天赋不如仲永之人如果不注重后天教育,结果将更不可设想的感触。 三、拓展思维,加强练习 你怎样认识“受之天”与“受之人”的关系,即“人的天资”与“后天教育”的关系? 假如你认为自己很聪明的话,读了文章后,有什么感受和启发? 假如你认为自己不是很聪明,读了文章后,又有什么感受和启发? (学生自由发言,可以有不同的见解)四、教师小结,作业布置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应该明白,一个人能否成才,与天资有关,更与后天所受的教育以及自身的学习有关。请同学们课外讨论当今社会存在的类似仲永的现象,写一篇读后感。
试题解析
教学设计如何应用于教学实施中。